分享

你现在的语文成绩具有强烈的欺骗性,没有海量阅读支撑,只会制造短命高分!(从名著看中考语文)

 houzixueyi 2017-12-08
原创 2017-12-07 李华 

中考是一直大家都关注的话题,名著阅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今天我准备了5个问题,想跟大家讨论一下,先来看第一个问题:


名著阅读和中考的关系是什么?

给这个问题一个简单粗暴的回答,就是很多地区的中考语文试卷都有“名著阅读”的考查环节。


就拿北京的中考题来说。为什么选它,是因为北京的中考题是全国中考命题的方向,很多中考题型的转变和改革都是先从北京开始的。


17年北京的中考语文试题名著阅读部分一共考了三道题,三道题的内容分别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论语》、外国小说《鲁宾逊漂流记》,以及中国古典半白话小说《三国演义》,从文体和内容的覆盖上很全面,古今中外,理论小说,都有了。


第八题考的是给你一副对联,下面给出了论语的原文,请你说认识。



那原来的名著阅读是什么样子的?五大部分,最佳作品、主要内容、生平事迹、人物特点、写作特色。比如第9题,就是原来我们所说的,只要你看了背了,就可以答出来的题。

 

但现在名著阅读的10分里面,它只占了一分,这道题一共3分,第三分的时候,考的是你的启示:选择一个中心人物,说说这个人物的中心作用是如何体现的。

 

最关键的一点,现在的题目考察的是读一本书能够内化为你的什么思想,然后再让你用语言表达出来。

 

说到这里,很多同学可能会说:

第一我不在北京考试;

第二,我们这里名著阅读的部分就三分,你说这道题这么难,我不要了可以吗。

 

当然可以。接下来还是这个问题:


名著阅读和中考的关系是什么?

中考不统考,各省市独立命题,那么北京作为全国的风向标,仅仅就只有这一个部分跟名著阅读有关系吗?我们接着来看。


前边的基础试题部分,第一题,是个图文转换,用的《骆驼祥子》;第二题,考的是比喻句,出处是朝花夕拾;第三题考的是信息的提取概括,是给一则材料请你补写一则对联,用的是郭沫若的代表作:



这样一大片文字下来,孩子们,你要看明白,他都不是直接考名著阅读,而是以名著阅读为范文,为底子,为素材,为内容来出题考你。

 

接着往后看记叙文阅读,考的是《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这篇文章的作者王本道,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副主席。这一篇文章,全文通篇1612个字,实际上并不短。它是怎么考的:

 

从这些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趋势。

 

什么趋势?语文试卷归根到底考察的是你能不能读懂一篇篇幅不短的、内容不浅的文章。

 

什么才是读懂?就是提取某些文字,把这些文字看进去之后,能够把它内化成一种自己的思想,并把它表达出来。 也就是“只有读进去,才能读出来”,只有当你真正走入到文字世界的深层次,把自己完全融入到文字世界里,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悟,才会产生后面表达的内容。

 

说到这里,如果你还觉得我联系的太牵强,我们再来看第三个大的阅读部分——议论文阅读,(这一部分的阅读历来都被看作是很简单的内容,随便勾勾画画就可以得分),那这次的议论文最后考了一道这样的题:


再看一看他所给的参考答案:

 

示例一:这句话让我想起了《红岩》中的江姐。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受尽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甚至竹签钉进十指。特务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以破获重庆地下党组织。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姐始终坚贞不屈,誓死都没有泄露党的秘密,表达出钢铁般的意志和对自己信念的坚守。“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也”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我认为:在生活和学习中,面对自己的梦想,我们都应该为之全力以赴,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该坚持自己的梦想,不放弃。

 

第一个是《红岩》,这也是北京中考的必考篇目,这个还能说比较简单,但是第二个例子给的是《史记》里的《伯夷列传》,那你就会发现,并不是很多的孩子都能把这个故事写出来:

 

示例二:这句话让我想起司马迁在《史记》之《伯夷列传》中伯夷和叔齐。两人是商朝末年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死后,他们不愿为争夺王位互相伤害,就去投奔周文王。等他们到了周地,文王已死,武王伐纣,天下归周。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一种以暴易暴的行为,是道德的衰落,就不食周朝粟米,去首阳山隐居,终于饿死在那里。这个故事被古人当做坚守节操的范例来歌颂。司马迁对两人所表现了对气节的推崇和赞美。“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也”正是体现对自己操守的坚持,我认为:在生活和学习中,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追求,虽然我们会面对各种诱惑,遇到什么挫折,都要保持高尚的品节,不改初心,不受诱惑。

 

说到这里,我立马就想到了安徒生的《光荣荆棘路》,也想推荐你们看看。在《光荣荆棘路》里有这样一句话:


历史拍着它强大的翅膀,飞过许多世纪,同时在光荣的荆棘路的这个黑暗背景上,映出许多明朗的图画,来鼓起我们的勇气,给予我们安慰,促进我们内心的平安。


这条光荣的荆棘路,跟童话不同,并不在这个人世间走到一个辉煌和快乐的终点,但是它却超越时代,走向永恒。

 

这篇散文写到了很多大家,像高斯、哥伦布、伽利略、圣女贞德,这些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为人类进步尽自己的生命、尊严、荣誉的人们,有一个读者的书评我觉得特别好:

我想安徒生也一定是在一条光荣的、黑暗的荆棘路上走了很久很久,他自己身上背负的东西也很沉重,因为只有经历过这条路的人才知道这条路上有什么。

 

回过头再看,我想如果你看过这篇文章,在面对这样一张考卷,或者面对人生中荆棘一般黑暗的困境的时候,你一定会想到你是怎样把它走出一个荣耀的样子的。

 

换个角度看,我们并不知道18年、19年你会遇到什么样的题。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语文的中考阅读是没有办法准备的。但是,你们真正要想的一个问题是,很多同学绝不可能在初中之后就停止自己的学习,对吧?

 

你可以去看看高考的状元们对于自己成绩的分解,有一个状元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所有的学生听总分,第一阶层亲语文,顶峰的成绩亲阅读。

 

孩子们,名著阅读是你答整个中考语文试卷的底子,是你去应对这样一个人生中第一场大搏杀时候的一个底色。


所以多读书不是一个戏曲性的选择,而是一个使命性的必然。那么不读书的孩子努力去读,读书的孩子我们接下来继续看这个问题,这也是很多孩子、很多家长困惑、特别困惑的问题:

 

读了很多书,为什么语文成绩却不好?

老师你不是说读书和成绩之间应该有一个连带的关系吗?


我们先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这个事情,对于初中的孩子来说,我们的阅读心理其实是像下图这个样子的:

左右两个方面很容易理解,应试式阅读和快餐式阅读,共同点是都不用走脑子,应试式的阅读就是我们被迫无奈的,像被按着头一样,在阅读中并没有获得什么快乐可言。


快餐式阅读是挺喜欢的,而且现在的快餐式阅读可能都是在智能手机或者是在pad之类上完成的。

 

我们要探讨的是上下的两个,这两个也很有意思,什么叫童真式阅读?就是很多孩子小时候是很喜欢看书的,单纯所追求阅读所带来的快乐。


但是很多同学受理解能力限制的影响,之后在这里就停下了,理解能力不到的时候,很多时候你只就能做童真式阅读,比如说我给我儿子念一本书:


警察去抓小偷,两个小偷,一个小偷被警察抓走了,另一个小偷则逃跑了,儿子就问我“妈妈什么叫另一个小偷则?”很难解释,我就说反正他跑了,就是这个意思。

 

当然我们现在都知道是断句的原因,但是他不懂。我在这停顿了一下,他不懂,就像我们现在很多同学的阅读一样。

 

再举一个例子:

一本书上有小狐狸路过,旁边有一个小狗,脚伤了,躺在路边很难过,这个时候不应该帮忙吗?所以小狐狸就没帮,就要走。请问小狗这时候应该跟小狗说什么?我儿子只听懂了他要走,所以小狗应该说什么呀,小狗说再见。


难道你能说他不对吗,旁边的人要走,你不是应该说再见吗。所以说没有思考的阅读,仅仅流于文字表面的形式和内容。


最后什么是青春式阅读呢?青春式阅读是一种蓬勃的有生命力的,能够和他糅合在一起的东西。

 

看完了孩子们的阅读心理,我们再来看看所有人对于阅读的界定。其实就是把对阅读书目的选择分为一个金字塔形型的结构:


在这之中,最喜欢看的、完全不费劲的这种叫做舒适区,原则上来说,舒适区的书看了给人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只等同于童真式阅读。因为你特别喜欢特别喜欢同一个类型的书,就像日本的相扑运动员,他们每一顿都吃日式的小火锅。但各种东西都吃,营养才能丰富,而单纯只吃一样东西,就只是单纯增加脂肪了。


我们把在这个之上的另外一类拓展的书目叫做伸长区的书目再往上就是一些可能对人非常有价值的、但你不愿意读的书,这种叫恐惧区。

 

知道了这三个分区以后,再来看一下学生的阅读维度,你可以对照一下自己看一下符合不符合:



给你一张这样的图表,你能不能对对自己的读书层级进行界定。如果全部都是卡通漫画,那你的伸长区可能只涉及到了一点点的科技和文学。

 

著名作家龙应台女士,也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个作家。她对于文学功能的解释是这样:


文学的功能,是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


假想有一个湖,湖里当然有水,湖岸上有一排白杨树,这一排白杨树当然是实体的世界,你可以用手去摸,感觉树干凹凸的质地。这就是我们平常理性的现实的世界,但事实上有另外一个世界,我们不称它为“实”,甚至没注意到它的存在。水边的白杨树,不可能没有倒影,只要白杨树长在水边就有倒影。而这个倒影,你摸不到它的树干,而且它那么虚幻无常。但是你说,到底岸上的白杨树才是唯一的现实,还是水里的白杨树才是唯一的现实?

 

文学,只不过就是提醒我们:除了岸上的白杨树外,另外一个世界可能更真实地存在着,就是湖水里头那白杨树的倒影。

——龙应台《文学——白杨树的湖中倒影》

 

也就是说,任何所有看到的东西,不只是表面所有那么简单。比如说:

 

当你问一个人,你没事吧?

“我没事我没事”。

 

那他一定有事。

 

“你没事吧?”

“啊?没事啊,我有什么事”?

 

这才是真的没事。


所有表层语言的意思,是不是背后还藏着小小的喜悦、更多的隐衷、难以表达的苦涩等等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在读书的过程中读出来的。

 

所以为什么读了很多书,你的语文成绩还不好,我想无外乎是两个问题:


第一,你读的书是有问题的,一般来说我根本不把娱乐杂志、漫画和校园文学这类的称之为书。

 

第二个除了读的书之外。有的同学说,老师我特别喜欢看散文,老师我就喜欢看小说,为什么看了这些还不行,很有可能是因为你读书的方式有问题。

 

读书,到底该读出什么?

就是说我们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读书才有价值?


首先是汲取,对于初中生,特别是对那些读书很困难的孩子来说,能够读出好的句子,就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所以我们读书首先应该读的是那些入心入肺的的好句子。就是千万别读完了以后,“他写的真好!”“什么好?”“额……”

 

就拿《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来看,你读的时候,至少要能读出来这些句子好句子,比如说第十七章:

 

沉湎于虚幻的梦想,而忘记现实的生活,这是毫无益处的,千万记住。

 

被一个人这样深深地爱过,尽管那个爱我们的人已经死了,也会给我们留下一个永远的护身符。


对付敌人我们需要超人的胆量,而要在朋友面前坚持自己的立场,同样也需要很大的勇气。

 

这样的话,是穿插在小说的情节里出现的,但它就像人生的箴言一样让人警醒。

 

那怎么样才能辨识这句话是箴言。是你在看情节的过程中,他突然抛给你一个睿智的人生哲理,而这个道理又反过来帮助你理解情节。同时更能让你看懂你所应对的生活。

 

那么除了这些入心入肺入脑子的好句之外,看书还有其他的益处吗?

 

首先要跟大家说的是,阅读是有策略的,举个例子,你知不知道这段话的出处: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

 

看出来了吗?《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么从这么一小段你能看出什么?如果你真的想把它看出更多的层次,看的更深,看出一点别人所想像不到的东西,你的读书就是真正有用的:

 

你有没有把它图像化?所有好的文字,一定是可以给人以具象的图画的。

 

你有没有自我提问:这个小孩子遇到了什么?天这么冷,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穿着一双大大的鞋(大到抢鞋的小男孩以为可以给婴儿当摇篮的鞋),你能不能想象出来?

 

还有就是预测,一个惊慌失措的、在寒冷的夜里光着脚跑在街上的小女孩,她下面的命运会怎么样。你能不能按照作者在这里设定的这样一个情境去想。

 

当一个孩子看到文字忍不住地浮想联翩的时候,这就是文字给予我们的最有价值的力量。

 

第二个我们再来看一个名著:


你以为我会无足轻重的留在这里吗?你以为我是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人吗?你以为我贫穷、低微、不美、渺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和你有一样多的灵魂,一样充实的心。如果上帝赐予我一点美,许多钱,我就要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不是以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准则和你说话,而是我的心灵同你的心灵讲话。

 

这段出自《简爱》,同时也是很多地方中考的必备篇目。当我们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是不是就能第一时间反应过来,一个女孩子站在你对面,说了这么一大堆话的时候,核心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第二个,串联。你要能够把他前后所说的话,他所做的事,这个人所思所想全都捆绑在一起。

 

第三,连结。把她和其他的人、和罗切斯特等人揉在一起。

 

所以读书该读出什么呢?除了读出好的文字,一定是要读出自己的风味,是因为你自己的生活境遇的不同,而跟别人完全不同的一种观感。

 

接下来这个问题可能也是大家最想问的:

 

“读不进去书怎么办?”

我之前给过同学们一个建议,就是定时定量地阅读,每天读20分钟或者每天读20页,但又有同学说书能留住我的人,但它留不住我的心。

 

读书读不进去怎么办?回到我们今天的题目“名著阅读”,说到名著阅读我们好像一开始在心里就有了一个隔开的界定,就是我们一说到名著阅读,就是那特别经典的几部书,所以我现在希望大家能够把这个范围拉大一些,是不是要来重新界定一下我们要读的名著到底是什么。

 

人这一辈子有很多事情是自己不愿意但是也必须面对的。作为学生来讲,你必须要有两项兼顾,一个是提升语文成绩,一个是提升语文的素养。所以我经常建议学生要做到这四点:


尽量真读

绝对行动

内外夹攻

合力共赢

 

尽量真读:读书是自己的事情,你只能亲身去做这件事情,即使是逼着自己。


绝对行动:很多同学会制定阅读计划,但是买回一大摞书之后一定要去做。每天像吃饭睡觉一样强制要求自己,定时定量,一定要做到。


内外夹攻:内就是你要有一颗爱读书、能读书的心。外就是一些外在的,能够逼迫自己把书读下去的方法,无非是两种,一种是出声,一种是动笔。

 

最后一部分内容我们来聊一聊分享的书目,一个是中考系列指定的必读书,一个是非中考系列乐活自选书。

 

第一个中考系列我给大家写了四个层级,咬紧牙关,形式多样,熟记内容,制作感怀。

 

首先你一定要逼着自己把书读下去,出声读,用耳听,做摘抄,找乐趣,看书评,这些都可以,但你一定要读。

 

用耳听:有的孩子听一遍内容就就记住了,那他就是听觉型的接受者。喜马拉雅读书,樊登读书会……现在有大量像这样的APP,,都在做讲书、读书的活动,都可以为你所用。

 

出声读是一件特别有价值的事情,当我们出声去读某一些文字的时候,其实自己是最大的获益者。这也是除了摘抄之外我最推荐的一种方法。

 

再说到摘抄和制作感怀,随着年龄的增长,你的很多想法会变得成熟。比如,不是所有妥协都是失败,有时候妥协是为了更大的坚持。在看书过程中有类似这样的想法都可以作为你的感怀记录下来。

 

说到这里,我想给大家展示一个同学的读书笔记:


读的内容是《三国演义》,第一部分是这一回的内容概括,第二部分是自己描绘的人物关系图,第三个是感受,虽然写的比较生硬,但他很认真。其实为想而想,也是制作感怀的一种。

 

很多时候看了自己喜欢的东西,我们就会有抑制不住想跟别人讲的冲动,那个时候就是发自肺腑的,真心的、澎湃而出的感怀。但当你看了无感的东西,又必须面对的时候,你就不妨逼着自己,像在考场上写作文一样把它写下来,这也是有价值的。等你真正上考场的时候,这些积累就会厚积薄发了。


下一部分是乐活自选书。我建议这些书不要用电子阅览器、电子书、手机看,一定要拿实体书来看。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书,除了我自己倾向的小说和文艺的书之外,还有一些同学们向我推荐的书。包括刘猛的《狼牙》、《最后一刻子弹留给我》,男孩子们都很喜欢看。


还有像《林海雪原》、《解密》都是很不错的作品,情节很紧凑,文笔也不错。

 

科幻系列是现在的一个热点,刘慈欣的《三体》、《球状闪电》、《流浪地球》,以及后面的《哈利波特》、《魔戒》、《福尔摩斯探案集》,都是很不错的作品。

 

《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很励志。《万历十五年》,一本很有意思的明史著作,值得一看。《虫子旁》,是朱赢椿老师用文字和微缩摄影来展现的虫子的世界。

 

如果你想让你的成长路上,让你的精神里面多一些坚硬、硬朗的东西,那么名人传记是很不错的选择。《乔布斯传》《乔丹传》相对好读一些,《拿破仑传》是块硬骨头,看下来可能需要比较大的决心。女孩子可以读读《上海的金枝玉叶》,上海永安百货的三小姐,出生在富人之家娇滴滴的小姐,怎么在文革的时候咬紧牙关过自己的生活。

 

一本传记里,其实它讲述的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人生态度。当你真正看懂了这个人这本书,也就能从里面汲取到很多的的力量。

 

所以我的建议是,每个学期你可以从这六个系列中选读三个不同系列,读三本书。看起来好像很简单,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同学真的不多。

 

最后我还想跟你们聊一下读书和将来,你们要知道,你们和北京的孩子,和海淀的孩子,是在同一个层面竞争的。所以我想给你们看看海淀的孩子现在是怎么读书的。



这是海淀的一所名校,在初一年级准备读西游记之前的问卷调查,大概是问看西游记主要有什么困难和你认为读《西游记》有什么用。收上来之后,老师对同学们的抱怨进行了一个总结:


情节太像,品着干。

妖怪太多,记着难。

诗词太多,看着烦。

生字太读,读着累

 

大部分孩子开始都是这么想的,慢慢地,经过老师一点一点的引导,比如“你认为孙悟空是英雄吗”,没让他们自己说,而是在下面给出了很多的选项:


渐强说:他由一个狂妄的叛逆者变为一个遵守秩序的隐忍者,他成长,从幼稚走向成熟。

渐弱说:他由一个不羁的反抗者变为一个循规蹈矩的执行者,他堕落,从英雄走向庸俗。

强强说:他由一个无畏的反抗者变为一个隐忍智慧的反抗者,他坚守,从英雄走向英雄。

弱弱说:他由一个实际的失败者变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妥协者,他无奈,从失败走向庸俗。

 

第一个是一种阳光的想法,第二个则和第一个截然不同。第三种,一个孩子如果能从他身上看到这一点的话,我想他从西游记里所汲取的精神的力量,一定足以支撑他面对以后的种种生活。但是,老师你说我就不喜欢这本书,能不能?当然,那你可能对孙悟空就是第四种看法,从自由走向了束缚。

 

所以其实孙悟空是不是英雄这个争论的点无所谓,重点在你能不能读出一个自己的孙悟空。

 

单单一个孙悟空,能分析出这么多的层次,那么你是不是能够做到这一点,值得你好好思考。

 

那读一部《西游记》有没有一些现实意义呢?所以老师安排了这样一道题,“职场取经”,你能不能以西游记中的人物写一封求职信,有个同学是这么写的:

 

某通速递公司:

我是孙悟空,又名孙行者,来自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我自幼无父无母,曾大闹天宫,也曾随唐僧西行天竺取得真经。今闻贵公司需要一名快递员,我自信符合贵公司的要求。

 

首先,我不用公司提供交通工具,我有自己的筋斗云。我的筋斗云特别稳当,一次放上一百件快递都没问题。另外我这筋斗云一个跟斗就十万八千里,不会因为交通而耽误时间。因为现在快递员最重要的就是效率,别人一天送一百件,我一天就能送上万件。其次我有火眼金睛,人家家里有没有人我一眼就能知道,这样我就不会因为等人而浪费时间,从而能送更多快递。也许贵公司会担心我身上猴性未褪,请放心,当年虽然师傅屡次对我念紧箍咒,但我从未生过叛离之心,因此我的忠诚度很高。也许贵公司会担心我一不小心抽出金箍棒与人交恶,给公司带来负面影响。请放心,我当年虽然打杀一些妖魔鬼怪,除恶务尽,但现在我一定遵守法制社会的要求,若遇恶徒,绳之以法,交付有司定其罪行。

 

以上就是我在工作上的优势。我特别希望能为贵公司工作,与贵公司共筑美好未来!

       此致

敬礼.

 

他的每一句都落在西游记和人物形象的身上,但更多的是指向了我们,绝对地将所读的书和生活联系起来。


我马上想到的是现在很多地方都需要创意文案,你看买个面包喝个酒上面都是创意广告词,而这种创意文案绝对是以我们的阅读作为基础的:


 

还有一种形式是你能不能把它做成一个小人书,这是海淀的一个孩子所做出来的:



现在的孩子都喜欢动漫,那这个是不是就是中国自己的动漫,我们一直都说为什么中国没有属于自己的动漫,未来的动漫责任落在谁的身上,落在你们身上。抱怨中国没有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以后想从事这一行,你要怎么做。

 

光会画画是不行的,好的动漫更需要出色的的情节设计、故事整体的走向和布局的安排,而这些都是要以阅读作为基础的。

 

还没完,喜欢打游戏是吧,海淀的孩子已经在干什么了,做西游劫的游戏开发,游戏开发是需要深度理解作品的。你看他们的活动口号就是:

自从有了“西游劫”,世上再无“三国杀”。



所以谁说阅读仅仅只是来获取分数的,它以后也许真的能够改变你的生活,真的能够给你创造财富。

 

而如果我们就只盯在这一张纸上,我们的路子未免也显得太简单了,所以李老师还想跟大家说,就是从现在开始告诉自己“能读书者得未来”。不管你以后做什么,无论是《见字如面》这样的综艺,或者是动漫、游戏,都需要你作为一个有底子、有思想的人,而所有的这些,都需要阅读来获得。


最后,把今天李老师在路上看到的一句话送给你们,“阅读造就生命,阅读造就生活”,坚持下去,从不喜欢到喜欢,从喜欢到迷恋,不要害怕阅读的苦,那是你去看世界的路。


文章来源自李华老师讲座《从名著看中考语文》,欢迎收藏及转发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