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第四十九章》学习笔记:返朴归真

 墨香笙樵 2017-12-09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老子·第四十九章》

 

按:此章讲得道者之象,得道且用道完美之象。

 “无心”,与“无为”一类,均指没有个人私心私智,不行个人私心私智。“以百姓心为心”,即是说保持人之最普通、最真纯的状态。有的版本是“无常心”,即没有固定的心思。一切根据人之真实需要来转移。人最重要、最本真的需要,普通人常常意识不到,视而不见。那么,“以百姓心为心”,意味着不见得会事事得到百姓的理解和认同,但确实是在真正地替大家着想,用现代语说,叫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理常常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从一个方面证明了“少数服从多数”有其不合理性。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德,得也。此句与《二十七章》之“无弃人”、“无弃物”属于一类。这就又超出一般百姓之心了。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圣人“为天下”而自“浑其心”,浑众之心,使大家都处于囫囵朴全的状态。因为前边讲过,穷心力于具体事物,容易陷而不拔,迷失自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孩之”就是恢复其有似婴孩的囫囵朴全的状态,离开出而不返的“注其耳目”的状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