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凤强:2017年十大语文差错

 杏坛归客 2017-12-09


一、最易忽视的差错。
在一些新闻报道中,常见有“趟出一条新路”等表述。多数媒体常把“蹚出”错作“趟出”,这样的差错也常出现在新闻标题。

1955年12月22日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蹚”作为“趟”的异体字被淘汰。2013年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确认“蹚”为规范字。《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第7版)也恢复了“蹚”的规范字地位。另外,tang浑水、tang道、tang水过河,规范用法也是“蹚”。该《字表》将噘、蹚、勠等45个异体字调整为规范字。

另外,还有一些容易忽视的错情也要引起注意:卯足干劲应为铆足干劲,擎画应为擘画,戮力同心应为勠力同心,慵懒散奢应为庸懒散奢等。


二、影视作品中的用字错误。由马云、王菲演唱的《功守道》片尾曲《风清扬》中有一句歌词是“风起青萍之末”,其中“萍”写错了。写作“萍”是常识性差错,写作“苹”也不对!

“青萍之末”“青苹之末”两个高频错情常出现在在各类媒体。那么到底是哪个字正确呢?2013年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对“蘋”的简化做了重新处理,在表示“苹果”时,“蘋”仍简化为“苹”;在表示“青pin”“采pin”等“pin”这种水生植物时简化成“(“艹”字头下加“频”)”,不再简化成“苹”。正确的写法是:


《现代汉语词典》已将此收录。此后,再写作“青苹之末”就成了一个差错。



然而,如同装song的“song”字,这个“pin”字用输入法也打不出来,建议各输入法及时收录这两个字。



三、热门图书中的混淆词误用。《人民的名义》第四十八章中写道:当时祁同伟是缉毒警察,职务为科级中队长,深夜冒险从山后悬崖潜入制毒村侦察。其中“侦察”应为“侦查”。“侦查”与“侦察”在一些出版物中常被用混。

侦查: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和检察机关在刑事案件中,为了确定犯罪事实和证实犯罪嫌疑人、报告人确实有罪而进行调查及采取有关的强制措施。如:侦查案情,立案侦查。

侦察:为了弄清敌情、地形及其他有关作战的情况而进行活动。例如:侦察兵、侦察员、火力侦察、侦察飞行。

“侦查”常用于公安、检察、司法部门,侧重调查和检查;“侦察”常用于军事领域,侧重观察和察看,在词义和用法上都有区别。

另外,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的字幕差错也有不少,在此列举几例:


 


四、常识性历史差错。许多文章中常见“明嘉庆”“明代嘉庆”等表述,如:早在明嘉庆年间田汝成的《炎缴纪闻》中就有仫佬人“掘地为炉,燃烧白煤”的记载。这里的年号与朝代弄错了

嘉庆(1796—1820)是清代仁宗颙琰的年号,颙琰又被称为嘉庆皇帝。

嘉靖(1522—1566)是明代世宗朱厚熜的年号,此朱厚熜又被称为嘉靖皇帝。

所以,作者写文章时要弄清文章中到底想表达的是“清代嘉庆”还是“明代嘉靖”?


五、颠倒之错。某报的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贾诩把段颎搬出来,谎称是段颎的外孙,拉虎皮做大旗,果然唬住了氐人。“虎皮”与“大旗”,弄反了!文中“拉虎皮做大旗”是颠倒之错,正确的表述应为“拉大旗,作虎皮”。“拉大旗,作虎皮”出自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首先应该扫荡的,倒是拉大旗作虎皮,包着自己,去吓唬别人。比喻打着名人或权威人士的名义来吓唬人、蒙骗人,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现代汉语词典》已收录了此条常用俗语。

另外,有些词语的表述是不能颠倒的,如:“实至名归”不能写作“名至实归”,“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能写作“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六、经济新闻报道中的表述错误。某报文章讲道:该报告研究了青岛市2011年至2015年的GDP(国民生产总值)和GNI(国民总收入)两项经济指标发展运行情况。把“GDP”注释为“国民生产总值”是错误的。国民生产总值的英文缩写为GNP,国内生产总值的英文缩写为GDP。可以说,媒体加括号注释,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但要注意两点:作者想表达“国民生产总值”还是“国内生产总值”;如果加括号注释,必须做到专业名词与缩写匹配。


另外,经济新闻报道中常见“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个专业名词,有不少媒体经常用词不准确,错情主要有四种形式:战略新兴产业、战略新型产业、战略型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型产业。 


七、救灾报道中的不规范用法。一些媒体在报道某县人民武装部参与抗震救灾任务时,把“县人民武装部”表述成“县武装部”是不规范的。正确的表述是“县人民武装部”,也可简称为“县人武部”。



在救灾报道中,有些作者常把“通信中断”错写成“通讯中断”,值得注意。另外,还有一些不规范表述也要引起重视,如:“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不能写成“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连队要事日记”不宜写成“连队要事日志”。


八、最让人蒙圈的差错。现在,不少网友和网络媒体经常使用“打call”一词,仿佛不用就会掉价一样,让小强哥经常蒙圈。话题有点远,这次讨论的不是“打call”该不该用,而是“蒙”与“懵”的用法。有人说,“蒙”与“懵”都有糊涂的意思,但不能乱用。“懵”一般只有“懵懂”“懵然无知”两个词条。发蒙、蒙圈、打蒙了、有点蒙中的“蒙”都不能写成“懵”。


九、最常见的引用差错。有些作者写文章喜欢用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举例子。其中“批阅”应为“披阅”。


十、生造与杂糅。生造词常见的有:凑效应为奏效,亲睐应为青睐。发韧应为发轫,制肘应为掣肘,吊书袋应为掉书袋,年愈八旬应为年逾八旬,沉缅应为沉湎,成败与否应为成功与否,义正言词、义正辞言、义正词言、义正严词、义正言辞、义正严辞应为“义正词(辞)严”。

杂糅的有:

“鱼目混杂”是“鱼目混珠”与“鱼龙混杂”的杂糅,

“鱼龙混珠”是“鱼目混珠”与“鱼龙混杂”的杂糅,

“置身度外”是“置之度外”与“置身事外”的杂糅,

“素昧谋面”是“素昧平生”与“素未谋面”的杂糅,

“言过其辞”是“言过其实”与“夸大其辞”的杂糅,

“唇枪舌战”是“唇枪舌剑”与“舌战”的杂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