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蓝色太平洋’岸刺柏商品苗生产

 阳光普照一生 2017-12-10



‘蓝色太平洋’岸刺柏是柏科刺柏属常绿针叶铺地矮灌木,树皮浅褐色,株形低矮,枝条拱形,匍匐舒展度广,树高0.5~0.8m,冠幅可达3m以上。全部针状叶,叶轮生状,柔软,在生长季节针叶蓝绿色,冬季棕绿色,捣碎后散发芳香。雌雄同株,球花单生叶腋。球果浆果状,淡蓝色、形小,圆形,2年成熟。种鳞合生,肉质,苞鳞与种鳞合生,仅顶尖头分离,种子无翅,有棱脊及树脂槽。

‘蓝色太平洋’岸刺柏喜光,稍耐阴,喜排水良好、微酸性、中性和微碱性土壤,耐盐碱,耐寒性强。原产日本北部沿海。适应范围:华北和亚热带地区。主要用于地被栽植,也可作岩生植物和盆景,可在沿海种植,防止水土流失。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07年从日本引进苗木,进行安全性、区域适应性、可行性和扦插繁殖试验,然后进行规模化生产,近年来生产网袋苗、苗床苗和地被苗80多万株,是优良的护坡、水土保持或装缘植物。扦插繁殖成活率较高,适应范围较广,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商品苗规格

网袋苗网袋规格:直径6cm,深9cm。成苗规格:新梢长2cm,根系发达,基质不散,植株健壮,无病虫害。成苗时间:从扦插至成苗6个月,成品率85%以上。


苗床苗苗床铺填地布及基质,穗条直接扦插于苗床基质上。成苗规格:新梢长2cm,根系发达,植株健壮,无病虫害。成苗时间:从扦插至成苗6个月,成品率85%以上。

硬质小容器地被苗容器规格:硬质,口径12cm、深度10cm。成苗规格:苗高25cm、冠幅25cm。成苗时间:从苗床苗或网袋苗移入硬质小容器开始至出苗12个月,成品率95%以上。

软质小容器地被苗容器规格:软质,口径12cm、深10cm。成苗规格:苗高25cm、冠幅25cm。成苗时间:从苗床苗或网袋苗移入软质小容器开始至出苗12个月,成品率90%以上。

硬质中容器地被苗容器规格:硬质,口径26cm、深21cm(2加仑)。成苗规格:苗高30cm、冠幅50cm,匍匐状、冠幅匀称。成苗时间:从小容器地被苗移入2加仑容器开始至出苗12个月,成品率95%以上。


采穗圃

圃地采穗圃选择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地下水位较低、交通方便的场地。架设遮阳网,遮光率65%,地面整平,床面中央与边缘高差小于2cm,苗床宽100cm,长度一般为30~40m。步道宽40cm,深25cm,步道两头低中间稍高,形成一定坡度,保证排水畅通。移栽于11月上旬至翌年3月进行移栽,按设计配置图式,母本栽植密度为株距40cm、行距40cm,每亩种植2500株,定点挖穴,剪除过长的侧根,移栽深度与原来植株深度一致,用细土堆于根部压实,及时浇透定根水,床面铺1层稻草,用来保湿和防止杂草生长。管理在缓苗期要及时浇水,如果连续雨天,要及时排水。给以全光照条件,促进穗条木质化。移栽之后15天开始,3~8月,每隔半个月撒施1次复合肥,每次每亩15kg。11~12月,施1次腐熟的有机肥,每亩1500kg,开沟埋施。撒施复合肥时,结合松土除草进行,施在行间,以不伤苗木茎、枝条和叶片为准。采穗后立即施1次速效肥,每亩20kg。除草要做到“除早、除小、除了”,苗床做到基本无杂草。雨后晴天要及时松土除草,以防止土壤板结。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褐斑病,主要危害叶、枝,要及时防治。防治方法:清除病枝、病叶,集中烧毁;控制密度,保持室内适度通风透光;适当增加施肥量,增强植株抗病力;发病初期可喷50%退菌特500倍液,或65%代森锌500~600倍液,或30%多酮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每周1次,连续2~3次。



扦插繁殖

剪穗   根据不同地区当年气候状况,当枝条半木质化时可剪取穗条,在杭州地区1年剪穗2次:第一次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第二次在11月进行,剪取当年生嫩梢,每个嫩梢剪取1个穗条,保留梢头,长度约8cm,下切口平滑,穗条下部约3cm的针叶剪除,上部留叶部位约5cm。

基质配方   泥炭︰蛭石︰珍珠岩︰有机肥=6︰2︰1︰1(体积比),干容重0.23,总孔隙度62.13%,大孔隙度17.76%,小孔隙度44.37%,最大持水率2.47。pH值5.76,EC值2.30mS/cm,全氮3.37%,全磷5268.18mg/kg,全钾10428.19mg/kg,钙2183.52mg/kg,镁340.60mg/kg,混拌均匀,保持基质松紧度一致。用机械装填基质,制作网袋;或在床面上铺填基质,基质厚度8cm。

植物催根剂与扦插深度   采用“森生3号”植物催根剂(GGR-6号生根粉6+萘乙酸2+ABT-1号生根粉2),浓度200ppm,搅拌均匀即可使用,穗条基部约3cm放入催根剂中速蘸2秒,扦插深度3cm。

消毒与拱棚  把基质填于苗床上,用500倍液高锰酸钾进行消毒,在扦插前24小时完成。扦插完毕立即浇透水。待叶面晾干以后,对叶面喷洒600倍液的多菌灵和炭疽福美混合液,立即搭好拱棚。拱棚的材料:毛竹片长2m、宽2cm,薄膜宽2m,长度依据苗床长度而定,用塑料薄膜覆盖,四周密封,保持拱棚内相对湿度95%左右。

管理与成品率  扦插10天后及时浇水,使基质含水量达到60%~70%,拱棚内空气相对湿度95%以上。以后每隔15天左右浇1次,在夏季和秋季时,控制拱棚内的气温在36℃以下,如超过36℃,棚外要进行喷雾降温。在扦插后、发根和发芽前,基本上都要遮阴,遮光率达50%。扦插后100天左右,当生根率达到80%以上时进行炼苗。

炼苗  先揭开拱棚两头薄膜通风,两天后全部揭除薄膜进行全光照条件,从扦插至出苗经6个月的水分、养分、光照管理和消毒,形成小苗,成品苗木规格:新梢长2cm,根系发达,植株健壮,无病虫害,成品率85%以上。


商品苗制作

网袋苗采用直径6cm、深度9cm的网袋,经过6个月的精心养护培养成网袋苗。成苗规格:新梢长2cm,根系发达,植株健壮,无病虫害,成品率85%以上。

苗床苗   采用温室大棚,苗床铺填地布及基质,穗条直接扦插于苗床基质上,经过6个月的精心养护培养成苗床苗。成苗规格:新梢长2cm,根系发达,植株健壮,无病虫害,成品率85%以上。

硬质小容器地被苗   将苗床苗或网袋苗移入口径12cm、深度10cm的硬质小容器中,经过12个月的精心养护培养成硬质小容器地被苗。成苗规格:苗高25cm、冠幅25cm,成品率95%以上。

软质小容器地被苗   将苗床苗或网袋苗移入口径12cm、深度10cm的软质小容器中,按工艺流程经过12个月的精心养护培养成软质小容器地被苗。成苗规格:苗高25cm、冠幅25cm,成品率90%以上。

硬质中容器地被苗   将小容器地被苗移入口径26cm、深度21cm的硬质容器中,经过12个月的精心养护培养成硬质中容器地被苗。成苗规格:苗高30cm、冠幅50cm,匍匐状,冠幅匀称,成品率95%以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