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有多长时间没有读书了?(内有投票调查)

 杂谈与时评 2021-01-09

点击上方杂谈与时评免费订阅!

-1-

大约一年前,我看到单位有一位女同事,在捧着一本文摘杂志阅读。这种久违的场景,感觉很亲切,我对这个女同事也增加了不少好感。

前几天去一个个体超市买烟,店主不在家。我看到一个文静漂亮的姑娘,在捧着一本厚厚的小说,阅读的十分投入。夕阳西下,一抹淡红色的阳光透过门窗,照在姑娘美丽的脸上,构绘了一副十分温馨优美的画面。

等我走到柜台前,姑娘才发现有顾客,羞涩的对我笑了笑,放下了书。我瞧了一眼书的封面,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我感觉到这个漂亮姑是一个很有欣赏水平,很有内涵的丫头。的在这个浮躁的社会,男女老少都在捧着手机欣赏快餐文化的时代,还能发现一个漂亮姑年在阅读大部头、很苦涩难懂的世界名著,的确是一种稀奇、很新鲜的事情了。

要知道,在几十年前没有网络的读书时代,也很少有年轻人去欣赏大部头的世界名著的。

我问那姑娘,年轻人都在玩手机,像你这样能有耐心去欣赏这种世界名著的年轻人,基本没有了,你能看的进去吗?

姑娘说,开始的时候看不很懂,很苦涩,但慢慢的看下去,就能感觉体会到像《简爱》这样的世界名著,内涵丰富,有深厚的人生哲理,这都是网络媒体传播的那些快餐文化不能比拟的。看多了媒体手机上哪些片段的快餐文化,会感觉心里仍然很空虚,但阅读像《简爱》,《悲惨世界》等这样的世界名著,感觉心里很踏实,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吸引力,吸引着我耐心看下去。

-2-

我从小就喜欢读书,但说出来很惭愧。自从大约十年前读过当朝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后,已经基本没有认真读过一本小说了。前年在网络上读过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但总感觉没有捧着一本纸质书看的有意思,没有那种深入到小说人物环境中的感觉。像我这样比较喜欢读书的人,都基本几年没有摸一本与专业无关的书了,我相信会有很多人,这些年也没有摸过几本书。

其实,心里很难忘记想当年读书的年代,那些没有什么功利性,单纯是为了喜欢的读书年代。

小时候家里穷,买不起书,就只好从同学朋友哪里借书,然后点着小煤油灯,熬夜看完。有时甚至在课堂上,我还在看《水浒》、《西游记》,为此班主任老师还狠狠的打过我几次,印象十分深刻。

到了考上大学,就有条件读书了。大学几年,我基本看完了比较有名的世界名著。因为阅读《汤姆大叔的小屋》,同宿舍的同学还给我起了一个“汤姆”的外号,现在想想很有意思。

《简爱》中简爱与罗切斯特离奇的爱情,《红与黑》中于连大胆追求爱情与事业上的野心,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约翰克利斯多夫对艺术与朋友友谊的追求,《悲惨世界》中冉阿让的仁慈博爱,拿破仑滑铁卢的战争大场面,《安娜卡列尼娜》开头的那句话:“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回忆。现在想起来,这些书对我的人生意义是很大的,让我知道了什么是人性,什么是人生,什么是社会,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心里都没有感觉到什么空虚。

读书,是应该是不带有功利性的去读书。虽然读了很多的书,书也并没有给我带来什么颜如玉,也没带来黄金屋,但我感觉我活的很有意义。虽然很多事情我做不到,但我能看透,活的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意志,活的比较坦然。

-3-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的《相见欢》,假如你不读书,如何体会到作者那份心情?回味那个情景:小院梧桐树、弯弯的月亮,月光照在地上,月光稀疏洒落,一个人独自走上楼梯,说不尽的离国怀念之情,那是什么样的一种场景啊。没有读过书的人,胸中没有多少文墨的人,怎么会有欣赏这种凄凉美的感受呢?还有李煜的那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是李煜没有做过皇帝,人的一生中,能留下这么一句流传千古的诗句,则一生足矣!

作为一个中国人是很骄傲的。我们有几千年的历史,几千年的文化,而只有读书,才能知道我们的历史,知道我们的文化。读历史,读司马迁,可以让我们与古人对话,也就相对的延长了我们的生命;读红楼梦,读三国、水浒,可以让我们知道古人的生活;读李白杜甫苏轼,可以让我们欣赏我我们文字的优美,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读书呢?

十年前比较流行的期刊,现在还有几个人在看?

-4-

近几十年,快餐文化充斥着我们的文化市场,但我以为,从长久看,真正的读书文化还是会回归的。快餐文化也不错,热闹,刺激,但不能回味,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心灵安慰。这就像前几年流行的快餐方便面,虽然有独特的味道,也有很多人喜欢,但方便面却不能长期作为人的主食,人的主食还是以馒头大米为主。在人们腻歪了快餐文化以后,我相信大部分人还是会回归读书的。为了我们的后代尽快的走出快餐文化的这个文化盲区,如何培养孩子读书的问题,就摆在了我们年轻家长面前。

但现在的家长做什么都有功利性,就是哪些要孩子读书的家长,也是带有功利性的。要孩子背诵什么唐诗宋词,甚至孔子老子,显摆自己孩子能背诵多少诗词。其实这种培养,对孩子养成爱读书的习惯没有一点益处。孩子喜欢读什么样的书,就让他自己去读,去找自己喜欢的,孩子以后也就自然而然喜欢读书了。你让孩子现在去背诵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孩子能懂什么?要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的培养孩子读书的爱好,等孩子长大了,他自然会去读”枯藤老树昏鸦”的。靠父母逼迫,能背诵上千首唐诗的孩子,自己不喜欢,也不算是真正的读书人。

生于八十年代末至今的孩子,真正喜欢读书的人很少(我接触的亲戚朋友的孩子,没有几个喜欢读书的),因为他们正赶上了网络快餐文化时代,全民浮躁时代,就像当初我们遇到方便面一样,整天惦记着方便面了,把正餐都忘记了。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人们会发现只有耐心的读书人,才能真正体会到人生的意义。在物质高度满足的情况下,快餐文化是满足不了人们对文化精神生活追求的,到那个时候,人们会开始安心读书了。

-5-

财富再多,地位再高,但没有文化的人,就像“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永远不属于完美的人生。一个喜欢读书,了解历史文化的人,也许他没有什么财富,也许他没有什么地位,但他知道他为什么活着,他的内心是充实的。这一切都不是金钱可以买来的,是他几十年积累的文化财富,而这种文化底蕴财富积累的唯一的渠道,那就是多读书。

但在这个浮躁社会,又有多少人能理解这一点呢?

最后再问大家一句:你有多长时间没有读书了?

喜欢老刘的原创文章,请轻压二维码关注杂谈与时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