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大屠杀80年祭 | 忘记就意味着背叛!

 昵称903511 2017-12-12

南京大屠杀80年祭 | 忘记就意味着背叛!

2017-12-12 古典书城



Conquest Of ParadiseVangelis - 1492 - Conquest of Paradise (Soundtrack from the Motion Picture)


2017年的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80周年


1937年12月13日,日本军队攻破南京城,开始了长达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30万生灵惨遭杀戮,这一举动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


《二十二》剧照

 

然而,很长一段时间,

这都是一段未曾得到公正对待的历史,

施暴者不懂反思,只是一味的否认、篡改史实,

而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真相开始渐渐被淡忘,

此时,一个年轻的华裔女子,

及时发出了正视历史的声音,

让全世界看到了那场惨案——南京大屠杀,

她就是写下了《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的张纯如。

 

那是一段令中国人刻骨铭心的记忆,

一场屠杀,多少人失去了父母、亲人,

多少人备受摧残,带着伤痛默默前行,

还有那些逝去的人,没有墓碑,未留下名字,

30万这个数字成了他们统一的称号。

历史不该是冷冰冰的数字,

而是有血有肉的生命构筑而成的。

年轻的张纯如带着对历史、生命的敬畏,

开始了一场寻求真相,书写历史的征途。

 

冷暖人生《女儿张纯如》完整视频


 01 

家族遗传的历史感

 

张纯如祖籍是江苏淮安的,

家里是书香门第,

祖父张铁军,抗日国军将领,

曾任台湾中华日报总主笔。

父母都是哈佛博士,

父亲张绍进写了专著《量子场论》,

在美国学术界挺有影响力的,

母亲张盈盈从事生物科学研究。

 

她是1968年3月28日,

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里出生,

父母从《论语》:“从之,纯如也”

给她取名“纯如”,寓意“和谐美好”。

虽然一家人定居美国,但父母那颗爱国之心从未变,

他们与当地华人一起办了中文学校,

母亲是第一届校长。

她记得,父母的谆谆教诲,

“作为中国人,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

 


耳濡目染里,张纯如对那个遥远的地方愈加好奇,

于是经常跟在父母身后,追问一切关于中国的事,

母亲告诉她“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

中国饱受战乱,家人颠沛流离,

随时可能丧命……”

而外公与外婆之间那段神奇的往事,

她听了一遍又一遍,

1937年,日军逼近南京,

当时在国民政府任职的张铁君(张纯如外公),

被要求从水路撤往湖南,但妻子回娘家了,

于是夫妻二人经人捎话,最后相约在芜湖会合,

外公苦等4天,也不见外婆的身影,

最后一天官床要起锚时,绝望地对着江面呼喊妻子的名字,

就在这时奇迹出现了,从远处飘来一艘小船,

外婆探出身子喊道:我在这里!

 

妈妈曾经告诉她,如果当时外公和外婆未遇到,

这世上就不会有张盈盈,更不会有后来的自己。

自此,战乱在年幼的张纯如心底,

留下了“流离失所”几个字。

可能她的家人怎么都不会想到,

饭桌上谈论的事,竟会在日后,

促成她写出震惊世界的一本书!

 


 02 

长大后

 

张纯如天资聪颖,在校时一直是学霸。

17岁,被伊利诺伊大学,

数学和计算机系同时录取,

她成了获得这一录取资格少数女性之一。

入学三年后,临近毕业,

她发现自己更喜欢文学,于是转去新闻学专业,

仅用了1年半的时间,

拿下了伊利诺伊大学新闻系的学士学位,

之后又拿下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写作硕士学位。

 

张纯如不是一个单纯的学霸,

她有很强额社会责任感。

毕业典礼上,作为优秀学生代表,

她做了慷慨激昂的演讲:

我最大的希望是,今天在座的各位当中,

有几个人能成为,真、善、美而战的斗士!

我们需要这样的人,为人类的下一代,

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并保证人类文明的延续。

请相信个人的力量,

一个人也能让这世界发生巨大的变化,

一个人,甚至是一个理念,

就能引发或结束一场战争。

你,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可以改变千万人的命运!

所以,不要局限你的视野,

永远都不要妥协你的梦想和理想!

 

1991年,她与白人男孩布瑞特·道格拉斯结婚,

有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毕业后,

她先是在美联社和《芝加哥论坛报》工作,

接着成为媒体、杂志的自由撰稿人。

她的第一部作品是描写钱学森传奇人生的《蚕丝》

此书深受好评,赢得了“和平与国际合作计划奖”,

并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太平洋文化基金会等的赞助。

原以为,人生就要如此顺风顺水的走下去,

但记忆深处关于中国的那段记忆,一直留存。



 03 

一场震撼心灵的图片展

 

1994年,张纯如参观了一场南京大屠杀图片展,

看着墙壁上未经掩饰的黑白图像,

她呆立许久,来自心灵深处的震撼,

令她在极度痛苦的状态下醒悟了,

“不仅生命是脆弱的,人类的经验本身也是脆弱的。”

 

这一切,让她内心备受煎熬,

开始反思,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多少人,

完全不知道这段真实的历史?

她去图书馆以及与此相关的地方查阅资料,

调查南京大屠杀,可让人惊讶的是,

美国有那么多的中国主题图书,

却没有一本是写南京大屠杀的专著,

在西方,希特勒的种种罪行,人人都知,

而日本人对中国的残暴几乎无人知晓。

 

人们理解中国人经历的那些苦难,

作为罪魁祸首的日本政府,不承认,狡辩,

甚至还从历史书上掩去所有的罪行,

根据BBC的调查,日本教材厚357页,

关于二战的只有短短的19页,

全书中,只在其中一页的注脚里,

出现了“南京大屠杀”的字眼。

 

看着这一段被周围人遗忘的残忍历史,

张纯如失声痛哭,

“如果我出生在那个年代,

那个地方,那个时间,

我也就是其中的一具尸体了,

一具无名的尸体,在半世纪之后,

没有人会关注,犯罪者甚至会说,

这些事情根本就没有发生过,

这尤其让我感到恐惧。”

 

倔强的她,决定此生,

定要还原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

这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即使用生命去换,也值得,

她不再犹豫,当即买了去南京的票。

 


 04 

南京,南京!

 

一路颠簸,长途跋涉,

张纯如初到南京,就已在生病,

但她顾不了那么多,开始四处走访。

每天长达10个小时以上的工作,

采访幸存者、参观旧地、拍摄、录音,

后期整理、核对中英文资料。

 

走遍了南京大屠杀所有的重要现场和葬地,

听不懂南京话,那就全程录音,

每一个问题都不放过,追根究底的搞明白,

她将自己完全沉入到那段历史中,

想象当时的血雨腥风。

她找到已至暮年的战争幸存者,

看着他们居住在糟糕的环境里,辛苦活着,

就心如刀割,那是华夏子孙血脉相连的牵念。

头发花白的老人们,原以为再无人替他们伸张正义,

也许要带着一生的伤痛离开这个世界,

张纯如的到来,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于是,抚摸着伤口将当年一切说出来。

 

张纯如不仅是采访受害者,查阅第三方证言,

还勇敢面对当年那些恶魔般的行凶者。

坏人的逍遥法外和不知悔改,

让她愤怒、心如刀割,

甚至还有日本老兵无赖一样,

把强暴妇女说得轻飘飘,

“或许在强奸时,

我们把她们看作一个女人,

当杀掉她时,我们只是把她,

当做猪一般的动物而已。”

“妇女不论老幼,

都逃脱不了被强暴的命运。

我们从下关派出运煤车,

到南京的大街小巷和附近村庄抓回许多妇女,

然后我们将每个妇女分配给15-20个士兵,

任由他们奸淫凌辱。”

 

 张纯如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左二)合影,左一是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副馆长段月萍


写书的过程中,如此言论,

刷新了她对人的认知,看到人性的丑恶,

查阅资料、书写,于她而言,

这是一个自我折磨的过程。

 

最后资料里的数据是这样的,

6个星期,42天,在南京城,

集体屠杀28起,零散屠杀858起,

强奸和轮奸20000余起,300000人被屠杀,

平均每天,死亡人数近一万!

死去的不是士兵,都是手无寸铁的无辜百姓,

日本人一直在哭诉原子弹对他们的伤害,

却忘了,他们在南京,几周之内杀死的人更多!

 

鬼不可怕,可怕的是比鬼更无耻的人。

日军在南京犯下的罪恶,比地狱恶魔更可恨,

斩首、活埋、刺杀、溺毙、开膛破腹、纵火烧尸……

而这些血淋淋的史实,都是张纯如必须面对的,

她痛苦的写下日本人说的话,

“你们还没有杀过人呢,

所以我们今天做一些杀人练习。

你们一定不要把中国人当人看,

而是要把他们当成猪狗不如的东西

…….”

写出旁观者眼里的血腥,

 “在他的前面两排俘虏中,

有一位孕妇开始为自己的生命抗争,

她拼命的抓打那个试图,

将她拖出去强奸的士兵,拼命反抗。

没有人过去帮她,最后,

那个士兵将她杀死,

并用刺刀剖开了她的肚子,

不仅扯出了她的肠子,

甚至将蠕动的胎儿也挑了出来。”

……

人间地狱、惨绝人寰,

这是最准确的文字描述。

 

日军进攻南京城


两名日本军官进行杀人竞赛


一日本士兵拿着砍下的头颅微笑



05 

为真相和正义而战


“气得发抖、失眠噩梦、

体重减轻、头发掉落”。

这是张纯如,

在写《南京大屠杀》时最真实的状态。

史料里记述着,砍头、活埋、活焚、在粪池中溺淹、

挖心、分尸……

这些僭越人类极限的兽行,都是日军所为,

有人说,人性本恶,但我们都要向善,

记忆里留下美好即可,

但正义永远是黑白分明的,

罪恶与黑暗就应该暴露在阳光下,

这是对死者和历史的尊重。

 

有人问她“你为什么想写这本书?”

她回答:“纳粹屠杀犹太人,

这件事全世界的人都家喻户晓,

但是在美国,在西方,

南京大屠杀的事实几乎无人知晓,

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后裔,

写出它是我的责任。

忘记历史,只会增加人权被侵害,

种族屠杀的可能性。

因为这种遗忘会让有些人认为,

他们可以在谋杀之后,还能逍遥法外,

不会因为自己的罪行而被后世人审判。”

 

在母亲担心她无法承受的时候,

她这样说,

“我现在所承受的这些,

与大屠杀中的那些遇难者的遭遇,

完全无法比拟,作为一名作家,

我要将遇难者从遗忘中拯救出来,

替那些喑哑无言者呼号。”

历时3年,删改数遍,

到了1997年,南京大屠杀60周年之际,

《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一书,

震撼面世。

 

张纯如和母亲张盈盈


纯英文的写作,让这本书成了首部

全面记录日军,对南京城所犯暴行的英文著作,

除去史料数据的分析,书里一样有感情,

日军的疯狂、残暴,

以及战争让日本士兵对生命的冷漠,无情,

对人性的拷问也出现在文字里。

只一个月的时间,此书就入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

被评为年度最受读者喜爱的书籍,

后被翻译成了15种语言,

再版十余次,迄今印数已近百万册。

 

《纽约时报》称她是:

“60多年首次打破中、日、美的沉默,

用英文向全世界,

详尽地揭露日本当年的兽性”。

 

哈佛大学历史系主任柯比说

“这是60年来首次有人让美国人,

知道这项战罪暴行的存在。

她做的是,

美国无数以英文写作的男性作家,

历史学者都没做到的事。”

 

当地的许多侨领说:

以对美国主流社会的影响力来说,

很多华人团体10多年的努力总和,

都比不上一个张纯如的力量大!

专栏作家乔治·威尔说:

“晚到的正义不一定意味着,

正义不被承认,对大屠杀的遗忘,

等于第二次杀戮。”


后人熟知的《拉贝日记》、《魏特琳日记》,

张纯如在寻找资料的过程中也先后发现这两本书,

来自美国的魏特琳,

1937年,她在南京金陵女子大学任校长,

亲眼目睹了日军丧心病狂的暴行,

她鼓起勇气庇护了上万名中国妇女和儿童,

1940年,回到美国后,

她时时被南京那段经历所困,

心底的压抑与痛苦,令她的心理防线崩溃,

最后自杀。

2005年,华裔作家严歌苓写下了《金陵十三钗》,

导演张艺谋将它改编成了电影。


 


 06 

质疑与真实的对决 


真实的历史让日本右翼势力变得疯狂,

他们质疑一切,无下限的狡辩,

“南京大屠杀不存在,我们不承认,

你们都是编造的,

张纯如的书都是虚构的,

是你们中国人串通好的,

我们只在你们中国杀过几千人而已。”

甚至,极短的右翼分子还威胁张纯如。


一切质疑在真实的历史面前都是苍白的,

有历史学家曾做了一个简单的估算,

“如果把南京死难者的手连接起来,

可以从南京一直拉到杭州,足有200英里长。

他们的血液总重可达1200吨,

他们的尸体可以装满2500节火车车厢。”

张纯如怒斥过试图扭曲史实的右翼分子, 

“无论杀100个,还是1000个,

只要杀了1个人,就是杀人!”

 

有一次她去参加,

美国旧金山的国际学术研讨会,

演讲题目是《强奸南京》,

当场就有两个日本人站起来,

向她厉声发难,她据理力争,

无法忽视的事实让日本人灰溜溜的走了。

日本驻美大使公开发表声明:

污蔑《南京大屠杀》是“非常错误的描写”。

她接受了“吉姆·里勒尔新闻节目”的访谈,

当场驳斥,予以了对方强有力的还击。


日本人见公众场合的质疑对张纯如无用,

于是,私下给她发威胁信件,

还有夹带子弹的信出现,

也有西方人士,对她极尽污蔑,

有人说她的出书目的不纯,

有人说她夸大了受害者的数量,

……

虽然,为了正义,她什么都不怕,

但不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受损。

 


 07 

离开挚爱的世界


张纯如本只是柔弱女子,但为了正义、真实,

以及那颗爱中国的心,她翻开了残酷的历史。

同时也被卷入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漩涡,

瘦弱的肩膀撑起了沉重的担子,

灵魂与心灵被血淋淋的事实折磨,

最后她患上了抑郁症,终日生活在恐惧中。

即使如此,她也没有放弃工作,

为此又写出了厚达500页的《美国华人》。

 

她还有继续学法律的打算,

为了未来某一天能代表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

与日本打官司,

她期待能有一部好莱坞电影,

是关于南京大屠杀的,

为了让更多的人知晓一段被遗忘的历史。


 一切的计划,被沉重的心灵折磨打败了,

曾有一段时间,她情绪崩溃,

为此在医院住了5个月,

而在此过程中发生了多少令人愤慨的事,

至今无人知晓。

2004年11月9日,年仅36岁的张纯如,

掏出一把手枪,结束了生命。


有人质疑,说她脆弱,没有勇气面对一切。

可试想,30万枉死的生命,每一夜都在眼前呼号,

她背负着无数逝去者的愤怒和悲伤,

她知道的越多,越觉得逝者的灵魂放佛就在身侧,

她一面恨自己做的还不够,无法说出他们的心声,

一方面被外界质疑,威胁,身体也不容乐观。

或许,活着的每一日,于她而言,都是在为别人而活,

30万,对于普通人来说,只是数字,

对张纯如来说,却是无数生命叠加后的真挚诉求。


那一声枪响,震惊世界,

她留下了一张纸条写着,

“我曾认真生活,为目标、

写作和家人真诚奉献过。”

 


她去世后,在美国,

有230多家报纸、电台、电视台,

专门报道了她逝世的消息。

她被安葬于加州的洛斯·阿图斯镇,

一处叫“天堂之门”的墓园里。

墓碑上嵌着她微笑如天使的照片,

写道:“挚爱的妻和母亲,

作家、历史家,人权斗士。


她的生前好友,作家叶鸿说,

她来到这个世上,就是来表达一种真实的声音。

 

美国《侨报》在悼念她的文章中说:

她想撑起整个的天空,

但她的战场无涯,敌人难数……,

她牺牲了自己。

 

张纯如凭一己之力,曝光了日本最丑恶的罪行,

2007年, 《南京大屠杀》日文版面世。 

2017年,中国淮安市淮阴区古淮河北岸,

矗立起一座属于她的纪念馆,且对外开放。

有人说:她用自己的一生,

为三十万沉睡的亡灵奔波,

但她自己却始终漂泊海外

如今,落叶归根,她回来了,

回到血脉相连的故乡。


2007年,她的《南京大屠杀》日文版面世。



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

年幼的孩子失去目前,

丈夫失去挚爱的亲人,

中国人失去一个真正的同胞,

世界失去一个敢于说真话,

敢于直面残酷历史事实的正义之士。


张纯如生前和丈夫儿子的合照


丈夫布瑞特与张纯如诀别


张纯如的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无尽悲凉


有人活着,却早已死去,

有人死了,却依然活在别人心里。

有一段话是对她最真实的写照:

“每个人都会死两次,

第一次是肉体的死亡,这是人生的必经阶段;

第二次是记忆的死亡,亦就是这个人,从别人的记忆中,

逐渐消失、淡忘,

这个人的精神、作为已经被人淡忘,

遗留在历史深处,逐渐沉淀。

有些人虽然肉体死了很多年,

但是他们的精神、

到如今仍还让人深刻地记着,

并且在遵循着,

这种人就是永垂不朽的。”

 而她,无疑就是那个永垂不朽的人。


30万同胞,南京大屠杀,中国人不能忘,

张纯如,用笔书写真实历史的作家,

中国人更不会忘!


本号文章,欢迎分享,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编辑推荐更多精彩内容

就想过这样的小日子

世界上最美的短诗,一生至少读一次!

今年最走心的十首歌,总有一首唱出你的故事!

就想过这样的小日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