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生百家》01王生道

 謝永裕1701 2017-12-13
--------
《道生百家》01王生道
--------

【本篇主题:王学就是西周天子的治国术,也就是老子写的道德经祖本。现今所有版本都传承自稷下学宫涂改后的公开本,不是老子的道】

1. 西周的诸侯封建制度,是周公苦心设计经营而成、可以永续经营、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国家体系。这个系统融合了农耕族与游牧族的特性,真能做到互相忍让、相辅相成。西周很早就觉悟到人有人性,但形成群众之后就会出现“群性”,群性力量庞大,人性无从抵挡,快来快去,容易引导,更容易误导,群性的根源在于“一生二(再好的政策,有人喜欢,一样有人不喜欢)”,一生二的根源在于农耕族与游牧族的杂居,而农耕族、游牧族人的本性很难改变,本性不同但是“想要更多”的人性则是完全一样的。

2. 各位稍加注意,很容易就发现现今欧美中东甚至印度,实际上都是游牧文化,完全没有农耕文化的踪影:崇拜英雄,一将功成万骨枯而全民在所不惜,精于赚钱花钱但排斥储蓄,1%公开与99%对立而无所顾忌,我们每逢看到欧美新闻、广告、电影、电视、甚至卡通、漫画,再加上年青一代的互联网,总觉得欧美对人性的描写和我们有点儿格格不入,因为那都不是我们真心想做的事。想解开这个谜?就要从“老子的道(王学)”入手。

3. 话说回头,为使诸侯封建制度完美运作,周公又逐渐添加礼乐嫡长各种社会制度,而且设计成各种制度的顺畅与否,关键全都控制在天子手上。制度一天天在增加,任谁都会开始担忧这么复杂的系统,难以应付,更难以传承。

4. 周公只要看到问题就能解决问题,这次的解决之道是设立一个极度隐秘的帝王术学习圈,首先指定一个帝王师家族并设置道场、派出菁英,连同当朝天子共同组成,天子一旦开发出新的天机(施政心得),就会送进学习圈整理出新的帝王术,由于文字文法尚未定型,所有治国术必须靠记忆、背诵、整理、解说,才能传承。还要忠心,不多嘴,能保密,条件很高的。这种任务可不是随便谁就办得到的,何况还要传承许多代,像这样的跨世代大工程必定只有某种血统基因的人才最适合。周公选定的帝王师家族,就是青铜器逨盘的主人:单氏家族。

5. 传承才是这个学习圈的重头戏。一旦新天子出现,学习圈立即派出一位帝王师,秘密单传帝王术给新任天子,美其名守丧二年,到底先登基后守丧,还是先守丧后登基,至今也没有人讲得清楚。孔子要是弄清楚了这个细节,势必坚持必须是老子单逨传承帝王术的周携王才是西周正统,而从小被逐出镐京、只懂得申戎蛮夷那套野蛮治国术的周平王只能算改朝换代。是这样,老子道德经就有了正名的机会,再无人敢擅自改动道德经一字,道(西周王学)就可以传承,孔子也就不必浪费时间去感叹“天下无道(天子治诸侯之术失传啦)”了。

6. 老子整理的“道”从人性开始,从自我修炼到学习到自我检讨到不犯错到操作一,再谈到群众的群性,从修炼到照顾二到整合二到引导二到获取各阶层爱戴,从启蒙到传承到执政到治乱到圣人术,所有你想学的治术,大原则(就是方向性)都有了。很多人以为西周至今已经3000年,再好的学问也已经落伍啦。是吗?数学哲学会落伍吗?人性和群性会落伍吗?作人做事的原则和标准会落伍吗?世界大同的理想会落伍吗?这么多人、这么长时间孜孜不倦,想要揭开道德经的面纱,就是因为它总是触动到人们最深层的神经,觉得“先进”,所以才要花这份力气。

7. 王生道,王(西周12代天子,幽王无道)生(累积传承下来的)道(诸侯封建治国术),是以道即王学,王学已经被老子在文字文法定型之初、第一时间,就浓缩成五千言道德经。孔子说“十有五而致于学,三十而立(人只要花15年的时间奋力研读,就可以讲得出每一位大师各自的立论)”,如果真是这样,“王学”两个字早就该出现了。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