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咳效方——“新版温肺饮”

 刚上文柔 2017-12-13

组成:


炙麻黄10g,光杏仁10g,广陈皮10g,

清半夏12g,云茯苓12g,淡干姜6g,

五味子10g,川厚朴10g,鱼腥草15g,

全当归12g,玉桔梗10g,生甘草6g。


(此为成人量,小儿酌减)


功能



宣肺温肺敛肺,清热燥湿化痰。


主治



外感风寒,内蕴湿热,咳喘痰鸣,昼轻夜重,舌苔白滑或兼见散在“梅花点”,舌尖红,脉弦缓,或弦滑。


方证解析



本方系三拗汤、二陈汤、桔梗汤加干姜、五味子、厚朴、鱼腥草、当归组成。


方中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散寒宣肺,降气平喘;二陈汤(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干姜温肺化饮,温中散寒;五味子敛肺滋肾,养心安神;厚朴行气燥湿,下气平喘;鱼腥草清热解毒,宣肺散结;当归养血活血,润燥,降逆;桔梗汤(桔梗、甘草)宣肺祛痰,清热利咽。诸药相伍,可使肺气宣通,湿去痰消,热解结散,则咳喘自止矣。


配伍发微



  厚朴与杏仁


考厚朴、杏仁伍用,始载于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今人胥庆华主编的《中药药对大全》云:“杏仁苦温而多脂,入肺经而擅降气行痰,止咳平喘。厚朴辛苦温,辛散苦泄,下气降逆,燥湿除满。二药伍用,共降肺气而定喘,且又能燥湿行痰,湿去痰无以生,痰消则肺气自利,故有良好的下气去痰定喘之功。


五味子与干姜


五味子、干姜伍用亦始载于张仲景《伤寒论》“小青龙汤”。今人吕景山编的《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云:“五味子酸涩收敛,擅敛肺气而滋肾水;干姜辛散温通,逐寒邪而发表温经,燥脾湿而止呕消痰。五味子以酸涩收敛为主,干姜以辛散温开为要。二药参合,一收一散,一开一阖,互制其短而展其长,利肺气,平喘逆,化痰饮,止咳嗽甚妙。


  鱼腥草


鱼腥草原名蕺菜,始载于梁代陶弘景辑存的《名医别录》。味辛,性微寒,归肺经。本品辛散而行,微寒清热,入肺能宣肺散结,既有清热解表之功,又有消痈排脓之效,为治肺痈之要药。上海中医学院方药研究组编的《中药临床手册》云:“鱼腥草原名嶯菜,因它的新鲜茎叶中有一股浓烈的鱼腥气,不耐久闻,故以气味而得名。一般人在未使用它的时候,往往顾名思义,以为此药气腥味劣,难于下咽。


其实,此药阴干后,不但没有腥气而且微有芳香,在加水煎汁时,则挥发出一种类似肉桂的香气;它煎出的汁如淡的红茶汁,仔细口尝,也有类似红茶的味道,芳香而稍有涩味,毫无苦味,且无腥臭,对胃也无刺激性。


鱼腥草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作用,故前人用为治肺痈(肺脓肿)的要药。近年来临床应用本品在前人的经验基础上有所发展,用于大叶性肺炎、急性支气管炎及肠炎腹泻等疾患,颇有疗效;本品又有利尿作用,故又可用于尿路感染、尿频涩痛。”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本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十分强烈的抑制作用,并对多种致病菌及流感病毒亦有抑制作用,还有利尿镇痛、止血、抑制浆液分泌、止咳、促进组织再生等作用。


当归


当归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甘、辛,性温,归心肝脾经。本品甘补辛散,质润温通,功能补血调经,活血行瘀,止咳润肠;为内、外、妇科常用之要药,故有“十大夫九当归”“归头草尾”之说。“临床多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血滞作痛,痈疽仆损,痹痛麻木,血虚萎黄,血枯便秘等。《神农本草经》载当归‘主咳逆上气’,今多有所忽略,故细言之。


“当归血家要药,为什么能主咳逆上气?咳逆上气有新病、久病之分。一般来说,新病在气,久病入络伤血。然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新病虽在气,亦多影响于血。故新病邪实在气,亦可配用当归,使气血相依,相得益彰。久病在血,血不和而气逆,用当归和血、调血,即能顺气治气。《本草汇编》载:‘按当归其味辛散,乃血中气药也,况咳逆上气,有阴虚阳无所附者,故用血药补阴,则血和而气降也。’”


肺燥亦令人咳,当归内润脏腑(因其液浓而甘)……能润肺金之燥,故《本经》谓其主咳逆上气。’(《医学衷中参西录》)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肝郁侮肺致咳者,当归养肝和血,舒肝解郁可主之;心有所损,血有所瘀则心咳,当归补血养心,活血行瘀可治之;肾阴不足,金水不去则劳嗽,当归补血养肝,精血互生可主之;又有冲任血海不足,气逆犯肺,当归补血以填冲任,故可疗之。”临床常用的金水六君煎、苏子降气汤等名方,皆伍以当归。


可见,《神农本草经》云:当归‘主咳逆上气’确有道理,用之有方,观有验案。古人用治斯症,寒、热、虚、实,内伤,外感,跌仆所致者,皆有使用,因此不应拘泥补虚。今治咳逆上气不用当归,是不究《本经》用此之真谛。”(张树生编著《百药效用奇观》)


  桔梗


桔梗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性味苦辛平,归肺经,功能祛痰、宣肺、利咽、排脓、消痈。本品辛散苦泄,质轻升浮,善能宣通上焦,开提肺气而利胸膈咽喉,有良好的宣肺祛痰排脓之功。故能载药上行,而有“舟楫之剂”之称。


近人张仁安编著的《本草诗解药性注》云:“桔梗上行苦辛平,表散寒邪肺热清;能除壅喘而开肺气,腹痛肠鸣服即轻。”并自注云:“色白属金,故能上行入肺。味苦属火,故能入心。其入胃者,胃为阳明燥金也。辛平入肺,故能表散寒邪,而清肺热,邪散则头目咽喉清利,热清则肺痈干咳胸膈刺痛亦除。痰壅喘促,鼻塞不利,皆因肺气闭塞,桔梗开胸膈滞气,则肺气利而诸病除矣。肺火郁于大肠,则腹痛肠鸣,治宜桔梗以开之,并为诸药之舟楫,能载沉降之品上浮,至于至高之分成功。”诚经验之谈也。


中医学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俗话说:“上窍不通,则下窍闭;下窍不通,则上窍闭。”桔梗与当归伍用,开上启下,通下疏上,可使上下气机宣通,则肺不“咳逆上气”矣。又,叶天士医案中,湿邪滞于三焦,常用杏仁开上,厚朴宣中,茯苓导下,以分消走泄。温肺饮中,既有桔梗、当归之对药宣通上下,又有杏、朴、苓之三味疏利三焦。再与他药相伍,“杂合以治,各得其所以”(《素问·异法方宜论》),四时外寒内热之喘咳,焉能不愈。



【本文选自《岐黄楼医话》,人民卫生出版社,作者:张鸣钟。人卫中医编辑整理。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查看本书详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