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补课花了十几万,高考不到300分

 轶工坊 2020-12-26

“高四”有个学生成绩一直不理想,这天下午,班主任李老师与该学生家长交流,得知该生在高三时就一直在某培训机构参加“一对一精品辅导班”,一年时间,花费十几万,最后高考只考了不到300分。这位家长觉得孩子还不能走上社会,就让他复读了。

李老师当场就有点蒙,回过神来正准备跟家长进一步了解该生具体情况时,没等到他说话,该家长又问道:“有没有必要再找个好点的老师给他补补啊?”这种问题把李老师问傻了,真的没法回答啊。

当今社会,给孩子补课是一件平常事情,但是不是补了就立竿见影?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谁该补?

现在参加补课的学生,从小学到高中,从成绩好的到成绩差的,有的是勤奋努力;也有的是随大流、“赶时髦”;还有的是混混沌沌。各个年龄阶段,有各种各样的学生补过课或正在补课;很多家长更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管孩子该不该补,反正送到补习班心里就踏实了,这种盲目的做法实在不可取。那到底什么样的学生该补课呢?

一是学生学习习惯良好,需要培训机构帮助解决知识难题。这一类学生在校表现和学习成绩较好,一般的知识都能领会掌握,只是有一些难点、难题不能独自解决。恰好大多数补习机构的老师就像医生坐诊一样,能帮助学生解决的大部分是“疑难杂症”。学生针对某一门学科一周去一次辅导班,接受辅导老师辅导。因为机构里的老师不可能像学校老师一样上课,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只能“讲难点、解难题”。有这类“需求”的学生到这种辅导机构去补习比较合适。

二是学生学习刻苦努力,需要培训机构帮助改进学习方法。有些学生学习起来可谓披星戴月、起早摸黑,勤奋、刻苦这些词来形容他们一点也不过分,但就是学习成绩始终“不温不火、不上不下”,究其原因可能是学习方法不当。这类学生也是可以去辅导机构,重点的不是学习知识,而是向老师请教如何改进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三是学生学习成绩优异,需要培训机构帮助延伸拓展知识。一般的课业学习对“学霸”型学生来说是游刃有余的,他们仍有精力去参加各类竞赛,为自己的人生增光、为高考添彩,这类学生就可以在课余时间去“高端”培训机构参加提升培训。

对于那些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及时完成、学习完全没有热情等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当务之急不是送去辅导机构,而是家长要付出大量精力帮助其改正不良学习习惯,与孩子所在学校老师多沟通交流,争取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对孩子更多的关注,家校合作互动,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谁要补

跟很多家长聊补课,听到最多的是:“我家孩子这次考试某一门没考好,看来要给他找个老师补补……”不知从何时起,孩子补课成了家长操心的事情,不管孩子愿不愿意补习,只要家长觉得孩子学习出问题了,第一反应就是想方设法给孩子“开小灶”。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但很多家长忽视了孩子仍然是学习的主体,他们要不要补、是否主动提出来要“加餐”才是关键,这才是家长“掏钱”的真正动力所在。

所以,家长发现孩子成绩有波动时,第一个反应应该是平等地跟孩子沟通,让他说出心里话,自己主动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如果这些问题是培训机构能解决的,家长可提出补课的建议,供孩子参考,通过这种方式决定要不要补课才是比较理智的选择。

谁来补?

如果经过家长和孩子一起审慎分析,觉得补课实属必要,接下来就是如何选择补习班的问题了。首先,要听口碑。“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现在的培训机构琳琅满目,好的口碑至少能证明培训机构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大部分家长的认可。其次要看师资。在报名前要详细询问培训机构教师的配备情况,到底是一线教师还是在校大学生执教,内在区别不言而喻。最后,要看班级规模。孩子去补课,大部分都存在一些个性问题希望老师“支招”。对辅导教师来讲,一个班的学员如果超过15人,教师就很难顾及到每个学生的“个性问题”。人数太多,跟在学校上课无异,这样就失去了课外辅导的意义。

选好了培训机构和补课老师,家长还要随时关注孩子在辅导班的动态,不是送进去就万事大吉了。

家长还要通过跟孩子沟通,及时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不断地关注孩子学习状态、作业完成情况、学习水平的变化等等,根据这些变化决定是不是要调整培训方式或更换培训老师。

因此,即使选择了好的培训班,家长还不能完全放手,要共同努力,激发孩子学习积极性,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形成一个积极要求进步的学习局面。同时,要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规划和时间管理能力。只有这样,家长才能真正做到省心、省力。

欢迎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