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已加入齐白石、吴昌硕、张大千、徐悲鸿的群聊|画事

 昵称22998329 2017-12-13



中国移动

15:17

100%

微信

民国画事大师群


15:17

民国画事画事君邀请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傅抱石、陆俨少、李可染加入了群聊


这是什么群?


咦,这是著名的高逼格很专业有情怀的艺术自媒体民国画事画事君拉的群?


张大师,谢谢你完整背出了我教你的花式口播广告~


画事君,你拉个群叫我们做什么?还有你能不能不要再写我了?


我也不想写啊齐老爷子,谁让你那么红,到处都要我写你,我熟悉你的程度都要超过我爸了……过几天北京画院又要办你的展览,还要我写,我没得办法,你看着办吧~


好吧好吧,看你娃儿长得清秀算咯。那你拉个群做啥子?


齐爷爷,各位大师前辈们!对不住了!北京保利2017年秋拍,要拍各位的精品力作,邀请小女子撰文,我最近写的太多,脑汁榨干,已经快要挂了~实在没招了,虽然你们睡得好好的,但我也得把你们请出来,请大家自己聊聊自己的画吧!



听说这次很厉害,拿到了我那套十二条屏?


那吴昌老您的市场价格有望过亿啊!不知道这次还有哪几位能过亿啊?


我的画都过亿好几次了,不过跟我一毛钱关系也没得。最近感觉穷地很,也不知咋个回事,以前一个月挣一两百大洋挺开心的,现在一个月赚几万大洋还是痛苦。


土豪还哭穷,活该,谁让你老是买买买。


悲鸿兄有所不知,我已经够克制了。实在是要花钱的地方太多。


又找女朋友了?


呵呵呵。


我女朋友才花几个钱?一大家子三四十口人要吃饭,新建的摩耶精舍要装修,要买花木盆景,画画要买好纸,昨天又在日本看到一张绝真的宋画,我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每年至少买一张宋画,不过分吧?倒是你老兄的女朋友咋样啦?


唉,别提了。伤心。我最近画了一幅她的画~被蒋碧薇看到了,把我大骂一通。吓得我赶紧藏起来。


啥子画?发来看看。


算了,还是不发了。


搞末子,不就是个女朋友,快点发。


我小妾都跟人跑了,快让我看看你女朋友长啥样。


……


发一哈,发一哈,妹子我也爱看。



哎呦,怪萌的,不过我不喜欢。我喜欢白白胖胖的。你屋头蒋碧薇是不是气炸了。


跟我闹的天翻地覆,要我给她一百张画。


一百张画?乖乖~


那你咋个办?


怪我对不住她咯,给就给吧。我给了她一幅特别好的马。好像她后来一直也没卖,留给儿子了。



这个马画的不错~值钱~留给儿子卖点钱花是对滴……我这次也有一张画上拍,也不知道保利拍卖能拍多少钱,拍的好,我再画一张去卖~



你这个水墨啊,肯定没有重彩拍的贵。现在这些人都不知道咋回事,不带点儿红啊绿啊的就不行。


你懂啥子哦。泼彩多得是,花钱买颜料泼就得,这是我用澄心堂古纸画的,我还舍不得卖嘞!


请输入文字


Lot 2624 徐悲鸿(1895~1953)天目山纪事

镜心 设色纸本  

108×53.5cm

中国书画>绘画  1935年作

RMB:2,600,000-3,600,000

题识:悲鸿纪事,廿四年十月。

印文:东海王孙


一百幅画其实都是轻的,1934年因为徐悲鸿与孙多慈的关系,徐夫人蒋碧薇按捺不住怒火,大闹孙多慈宿舍。徐悲鸿的学生相继罢课,逼得学校找了个借口让徐悲鸿“因病告假二周”,重压之下,孙多慈1935年离开中大艺术科,返回安庆。


现实很骨感,回忆很丰满,这幅画应当是徐悲鸿天目山写生时的甜蜜回忆。

 

此幅取用西画中焦点透视的原则,忽视远景的描绘,仅以数笔松散的淡墨表现出远山的模糊影像,进而使视觉焦点集中在近景的正在写生的少女身上。

 

整幅画将西画中的造型方法和中国画的笔墨相结合,既有准确生动的造型,又有灵活多变的笔墨,乃为一幅结合中西画法精髓的写实主义佳作。


Lot  2623  徐悲鸿(1895~1953)奔马

立轴 设色纸本  1943年作

101×61cm

RMB:12,000,000-18,000,000

著录:

1.《徐伯阳藏画展》图18,香港,1990年。

2.《传统与创新:二十世纪中国绘画 》图33,香港艺术馆,1995年。

3.1996年百利好集团公司发行珍藏电话卡。

题识:癸末冬,悲鸿。

印文:悲鸿之画

展览:

1.“徐伯阳藏画展”,爱丁堡广场香港大会堂七楼展览厅,1990年11月13日-16日及11月25日-30日。

2.“二十世纪中国绘画:传统与创新”,香港艺术馆,1995年10月27日-1996年1月14日。

3.“二十世纪中国绘画:传统与创新”,新加坡美术馆,1996年4月25日-1996年6月15曰。

4.“二十世纪中国绘画:传统与创新”,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1996年7月26日- 1996年9月29曰。

5.“二十世纪中国绘画:传统与创新”,德国科隆东亚美术馆,1996年10月18日- 1997年1月15日。


后来蒋碧薇还是和徐悲鸿离了婚,她真得了一百幅徐悲鸿的画,外加一百万赡养费,随后去了台湾。

 

《奔马》即为其中一幅,这幅画是徐悲鸿认识廖静文后,从离婚的“水逆”里走出来之时所作,也许正是因为心情豁然开朗,这匹褐红马在徐悲鸿创作的诸多骏马图中实属罕见。

 

画中马的轮廓以线塑形,线条勾勒既有如利锥划沙般的沉雄劲健,又有行云流水般畅达。马体的各部位以浓淡墨淡彩施染,在层层笔墨深浅变化中表现出其体积感、质感和明暗关系。

 

由于有徐悲鸿、蒋碧薇之子徐伯阳的说明记载,又多次参展,这幅画可谓系出名门,流传有序。


Lot 2618 雨后云山 张大千

设色纸本

59×82cm

RMB 3,000,000-4,000,000

题识:箧中捡得澄心堂纸,写此快极。爰翁。

著录:

1.《张大千画展》,图版山居图,1973年。 

2.《张大千书画集》(第七册),第87页,台北历史博物馆,1990年。 题识:箧中捡得澄心堂纸,写此快极。爰翁。 印文:大千唯印大年 

展览:

1.“张大千画展”,洛杉矶,安克鲁姆画廊,1973年。

2.“张大千纪念展”,海南三亚亚龙湾华宇度假酒店,2013年2月2日-28日。

3. “走进大千世界—张大千纪念展”,太原美术馆,2013年9月25日-10月20日。

文字著录:

1.《张大千画展》,图版山居图,1973年。 

2.《张大千书画集》(第七册),第87页,台北历史博物馆,1990年。


《雨后云山》以水墨为主体,相比张大千后期以泼彩为主的作品,其难度更大,成功完成的作品存世更少。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张大千对于绘画用纸极为考究。他将收藏的古代旧纸装在一个箱子,半生漂泊,辗转海外,古纸从不离身。此幅作品用的是澄心堂纸,澄心堂纸是南唐李后主所造,被公认为历代古纸中的极品,自宋代起其就被文人视若珍宝。可见张大千对这幅画的用心程度。


中国移动

15:25

100%

微信

民国画事大师群


15:25


耻辱!真是我们画家的耻辱!有人富到把买宋画当小目标,富到了一个月赚几万大洋已经还觉得痛苦,你可知道现在还有这么多画家吃不饱饭?


师父,您消消气,跟造假画的叫什么劲呢?我给您捎了一车大白菜,您最爱吃的,还有一个暖手宝,您画画用得着。


太好了,今年北平不让烧煤球,这大冬天屋里实在冷得慌,我赶紧暖暖手,咱今天就画大白菜,显得我一生清白。


请输入文字


Lot 2630 一生清白  齐白石

1947年作

设色纸本

103×34cm

RMB 2,800,000-4,800,000

题识:子真先生清属,丁亥秋九月八十七岁白石。

著录:《齐白石书画集》,第150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 题识:子真先生清属,丁亥秋九月八十七岁白石。 印文:齐大、白石、三百石印富翁 说明:上款“子真先生”,即熊十力,著名哲学家、国学大师,为齐白石的挚友。其女熊仲光为齐白石女弟子。


齐白石生于“糠菜半年粮”的穷苦之家,认为白菜是菜中之王,念念不忘“先人三代咬其根”,宣称“菜根香处最相思”,故常以白菜谐“清白”之音,一生喜画白菜,并以自己的作品画面能够洋溢“蔬笋气”为荣。本幅作品白石老人用水墨画了两棵大小、舒卷、深浅不同的白菜,干净、壮实,带着泥土的芳香。他用篆书笔法中锋一转锋,准确地勾出白菜的轮廓,再用蹲笔刷出菜叶,然后用小笔破墨勾筋,使菜叶墨色丰富,层次分明。两棵白菜的方位聚散穿插得恰如其分,富有浓郁的田园之气。下方萝卜以没骨法写出,色彩的浓淡晕染将萝卜饱满的特征恰当地表现出来。整幅构图饱满,色彩热烈,显示出一种喜庆、乐观的情绪。


在好友熊十力熊仲光女儿的回忆里,齐白石也的确是喜好“清白”,低调朴实。


熊仲光在《向白石老人学画的日子》中说:


一九五〇年春天,我随同先父熊十力先生由广东来京,租住在西城区大觉胡同一所住宅的后院内。一天,家中来了许多的客人,坐在一起闲谈。我偶然说起我很喜欢国画,想去向齐白石先生学画。座中有一位曹功常老先生,是中央文史馆馆员,湖南湘潭县人,与白石老人同乡。


他热心地说愿带我前去。第二天下午,我们一同前往,到了跨车胡同白石老人寓所门前,他才说他并不认识白石老人,也是第一次来拜访。因为他仰慕老人之名,虽欲一见而无事由,今借送学生来学画之事,以便一瞻风采。他取出名片一张,上印有湖南湘潭县字样,交于门房老尹送至里面。不久老尹出来说:“老人午睡未醒,请至三少爷房中暂坐。”坐了不久,老人午睡醒来,见到名片,吩咐有请。原来白石老人对同乡故里之人,备加照顾。我们来到里院三间北房中,屋里陈设朴实,家具都是普通木质桌椅,没有沙发,老人坐的是藤椅,上铺棉布垫。北墙上拉了一根铁丝,上面有几个竹卡子,准备将新作之画挂在上面;还有一些学生画的也挂在上面,让大家观摩。


此时白石老人已是九十一岁高龄,依然神采奕奕,目光炯炯;身旁灰色旧布长衫,足着千层底黑布鞋,衣着朴素整洁;正襟端坐,很像一位有道禅师,令人不禁肃然起敬。我们说明来学画之意。照料老人的伍护士,年约四十岁左右,送来香茶。白石老人起身来柜中取出画册一本,是昔年所画花鸟草虫之类印制成册的,送给我拿回家去照样临摹,看看能学画否?如果他认为天资不够,不宜学画,就婉言相劝不必学了。我们坐了一会,就告辞而出。


熊十力(1885-1968),原名继智、升恒、定中,号子真(亦作子贞)、逸翁,晚年号漆园老人。湖北黄冈人,致力于佛学、儒学、哲学研究,是新儒家的杰出代表,国学大师。熊十力的嗣女熊仲光在齐白石家里学画,两家有了来往。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酷爱,国学大师与国画大师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一见如故,相交默契。齐白石最佩服熊十力的人格与文采,曾请他为自己故去的老母写祭文,熊十力慨然应允。齐白石回赠一幅题为《老少牛》国画相报。齐白石曾对人说“熊十力是我最好的朋友。”


文字著录:《齐白石书画集》,第150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


中国移动

15:40

100%

微信

民国画事大师群


15:40


哼,没羞,还一生清白呢,北方有人学我皮毛,竟成大名!


你老人家要把这句话讲多少遍?


呵呵,我学过您不假,可要是没几招独创绝活,我老齐怎么在江湖上混?你们看这十二屏山水,可是前人能画得出的?



师父,您这山水十二条屏,真是绝了!比那些只会学古人套路的假大空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还成,他们说这画要进一亿美元俱乐部,其实对于这种小目标,我是根本不在意的啦。


请输入文字


Lot 2806

齐白石 1864-1957  山水十二条屏 

立轴  设色纸本  1925年作 

印文:木居士、白石翁 

鉴藏印:子林心赏、子林藏名人书画、蜇庐所得、蜇庐所藏白石山翁画、黄琪翔郭秀仪藏画

180×47cm.×12 70 7/8×18 1/2 in.×12 约7.6平尺(每幅)

估价待询

部分展览

1.“齐白石绘画展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1954年4月。

注:此展览资料摘自1955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纪录片《画家齐白石》,从视频中可看到第

一、二、三、五、六、七、八、九、十一、十二屏的展出情况。

2.“齐白石遗作展览会”,北京苏联展览文化馆,1958年1月1日-1958年1月20日。

3.“齐白石的世界:山水十二条屏大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5年3月20日-30日。

4.“文明·记忆——中华文明五千年文化大展”,海南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3月26日-29日。

5.“齐白石的世界:山水十二条屏回湘大展”,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2015年4月17日-20日。

6“北京保利十周年春拍精品展”,南京/广州/厦门/宁波/上海/北京/西安,2015年4月20日-5月24日。

已知著录

1.《齐白石绘画展览会》(折册),中国美术家协会,1954 年。 

2. 第十一屏出版于《齐白石遗作展览会纪念册》,人民美术出版社,1957 年 12 月。 

3. 第十二屏出版于《中国画》(齐白石遗作展览专辑 )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1958 年第二期。 

4. 第十一屏出版于《纪念齐白石》(选图 10),人民美术出版社,1958 年 9 月。 

5. 第三、四、五、六、十一、十二屏出版于《齐白石作品集(第一集)》,第 25、26、29、30、34、35 页, 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 年 9 月第一版。 

6. 第四屏出版于《齐白石传》中英双语,耶鲁大学远东出版社,1967 年。 

7. 第十一屏出版于《齐白石画》,图版 113(红树白泉),太平洋图书公司,1971 年 6 月。 8. 第三、五屏出版于《齐白石画集》,中华书画出版社,1973 年。 

9. 第五、十一屏出版于《齐白石集》,图版 4、5,太平洋图书公司,1974 年。 

10. 第十一屏出版于《齐白石作品集》,第 2 页,中华书画出版社,台湾六七十年代出版。 11. 第五、十一屏出版于《齐白石—文人画最后的奇葩》蒋勋編,雄狮图书公司,1978 年。 12. 第五、六、七、八、九、十屏出版于《齐白石画选》,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 年。 

13.《近代百家书画名迹集萃》,长流画廊,1990 年。 

14. 第三、四、十一屏出版于《齐白石绘画艺术》,山东美术出版社,1990 年 7 月。 15. 第十二屏出版于《齐白石画集》,图版 

15,外文出版社,1990 年(8 开)第一版。 

16. 第十二屏出版于《齐白石画集》,图版 15,外文出版社,1991 年(8 开)第一版。 

17. 第十二屏出版于《荣宝斋画谱 73- 齐白石绘山水部分》,图二一,荣宝斋出版社,1993 年。 

18. 第十二屏出版于《齐白石全集(第二卷)》,第 260 页,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 年 10 月第一版。 

19.《长流艺闻 NO.75》,第 6-9 页,长流艺闻杂志社,1996 年 10 月。 

20.《震古烁今——长流画廊廿五周年特展》,第 72-81 页,长流艺文杂志社,1998 年 4 月。 21. 第十二屏出版于《齐白石画语录图释》,西泠印社出版社,1999 年 7 月。 

22. 第七、九、十一、十二屏出版于《齐白石的世界》,第 136 页,羲之堂文化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2 年 4 月。 

23. 第三、四屏出版于《齐白石彩色精选》,第 26-27 页,艺术图书公司,1999 年再版。 

24.《清风见兰 :郭秀仪的艺术生涯》,第 192-195 页(缺第三屏),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 年 9 月。 

25. 第九、十、十一、十二屏出版于《五千年巅峰——中国近现代彩墨名家精选集》第 36-37 页,长 流美术馆,2011 年。 

26.《SPEY 皇家艺术典藏》,SPEY 酒厂、长流美术馆、美国运通卡公司联合出版,2012 年 

27. 第一、二、四、五、六屏出版于《中华文物学会》2013 年刊。 

28.《继往开来——长流四十周年纪念专辑》第 82-83 页,长流美术馆,2013 年 3 月。 

29.《百年华人绘画》第 30 页,长流美术馆,2016 年 6 月。


《山水十二条屏》为1925年齐白石62岁时所绘,也是他“衰年变法”的第四个年头。此画把远游印象、写生画稿、前人画法和自己的创作经验熔于一炉,构图简洁,境界新奇,画法则是集勾勒与泼墨于一身,又敢用鲜艳的着色,可以说是白石老人风格转型期里最具代表性的山水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标志了齐白石山水画的成熟。


中国移动

16:00

100%

微信

民国画事大师群


16:00


@齐白石 师父,人家说我又不画花鸟,居然拜您为师,到底学什么呀?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句话你跟他们说去。


是呀,那还能都跟您画虾嘛!其实我画山水和您画花鸟鱼虫是一个理儿,我不是学技法,就学您的态度、学您的笔法。


记住画画笔不要掉下来。


您看看我新画的这幅《韶山》,可费劲了。


你画的这是毛主席他们老家吗?


是的呀,这画上的人都是工笔,画的可仔细了。


画毛主席的老家是应该仔细,你真是有心咯。


请输入文字


Lot 2661 

李可染 1907-1989  韶山 革命圣地毛主席旧居 

镜心 设色纸本 1974 年作 

题识:韶山革命圣地毛主席旧居。一九七四年可染敬写于北京。 

印文:可染、革命圣地 

说明:

1.此幅作品1996年秋季拍卖会释出,当时由李可染家属提 供,为筹备“李可染基金会”而委托拍卖。 

2.2014年,李可染艺术基金会与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建立合作,将经鉴定的李可染真迹作品进行编号并收录于李 可染艺术基金官方网站(www.likeran.com)“李可染艺 术库”中。此作品通过李可染艺术基金会认定,收录于“李 可染艺术库”中,作品唯一认证编号为:LKRAF-L-00325

141.5×243 cm. 55 3/4×95 2/3 in. 约30.9平尺

估价待询


革命圣地山水画因其题材特殊性,成为了50年代以后特别是文革时期画家们普遍的创作选择,李可染正是最早开始探索这类题材的画家之一。《韶山图》正是李可染在该类题材上的代表作。此画构图方式不同于传统山水画,没有高山大壑,而是一种清幽宜人的山居环境。中景与近景、远景相互呼应,有着异常丰富的层次。画面中的树木,不管是什么树种,树干一律笔直不弯,这其实不是现实形象的简单再现,而是为营造崇高的氛围而创造的绘画“表情”。画家在题材和画法上都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从不自由中求自由,求变化,求意境,创造了一种新的审美表现。


中国移动

16:17

100%

微信

民国画事大师群


16:17


对咯,可染,你那种黑皴皴的山水还画不画咯?


老师说的是这种么?画的,这是我最爱画的题材。



咋画地黑乎乎,不好卖吧。


有些人啊,画画就是卖钱。


哎哟,你卖钱的门条子写的还少咯?



张先生,我这个画不为了卖钱,我是为了在中国山水中寻求一种光影和体积的效果。


好小子,你也跟我的泼彩一样要讲中西结合哦?


请输入文字


Lot 2662

李可染 1907-1989  黄山烟云

镜心 设色纸本 1979年作 

题识:云浮而动,岳锁而安,二者相合,生气腾然,吾去岁再游黄山,饱览峰峦雄 奇,气象万千,归来写其意,未作地理志也。一九七九,可染于师牛堂。 

印文:李、可染、实者慧、所要者魂、江山如此多娇 

著录:《中国书画》1980年第6期(局部修改前版)。 

来源:香港佳士得2000年秋季近现代书画专场“李永森藏品专拍”LOT69。 

说明:

1.李永森先生旧藏,李永森先生,香港著名实业家,和记行董事长。雅好书画,收藏甚丰,公暇之餘,与当代书画名家交往甚密,如李可染、赵少昂等。 

2.2014年,李可染艺术基金会与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将经 鉴定的李可染真迹作品进行编号并收录于李可染艺术基金官方网站(www. likeran.com)“李可染艺术库”中。此作品通过李可染艺术基金会认定,收录 于“李可染艺术库”中,作品唯一认证编号为:LKRAF-L-00817。

170×94 cm. 67×37  in. 约14.4 平尺

估价待询


1978年5月,李可染第二次登黄山,这次他在山上住了一个半月,每日在朝霞夕照、烟云晴晦中观察写生。归来之后,李可染以黄山为题材,创作了不少令人拍案叫绝的佳构,而且多是巨制。此幅《黄山烟云》借鉴了西方透视法,并将西画的光、色技法引入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但又不影响整体上的民族风神。其视角并非站在某一个固定地点取某一个固定的角度画其所见,而是全面观察理解以后加以表现,好像是站在黄山的上空。也就是古人说的:“以大观小”。


中国移动

16:26

100%

微信

民国画事大师群


16:26


@李可染 老李,你这《韶山》真是厉害了,这次怕是要过亿。


过亿不过亿的,跟我都没啥关系。


讲真,我真佩服你,那些主题画,拍马屁,但你老哥真是拍出新高度。就像你这幅《万里风光万里船》,这构图就好,这水画的也快赶上我了。



陆兄过奖了,您的峡江图画险滩急水也是绝了,当初写生没少下功夫吧。


是滴,写生真尼玛是个极限运动。


写生还能要了命?


那可不是,我去写生,坐在运木材的木筏上面,顺着长江漂下来,我朋友说,“食宿自理,安全不保”。


你那个不是去写生,你是穷的没钱买船票。


对啊,没得一张旧船票,还真登不上那个破船~那是1946年,我还遇上土匪,那叫一个险!可是坐一次木筏看的风景,胜过坐轮船写生十次!


咱俩一个是拿命换的峡江图,一个是拿精神磨出来的主题创作,过两天看看哪个能拍的更高一点,哈哈!


请输入文字


Lot 2663

李可染 1907-1989  万里风光万里船

水墨纸本 镜心 1982年作 

题识:万里风光万里船。庆祝第五届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一九八二年 十一月二十四日可染于北京师牛堂。 

印文:可染、孺子牛 

展览:“纪念李可染诞辰110周年——墨天神境·李可染最后十年作品展”,中国国家 博物馆,2017年11月30日-2018年1月3日。 

著录:

1.《李可染书画全集·山水卷》,第298-299页,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 12月。 

2.《荣宝斋画谱八十一》第36页,荣宝斋,1993年4月。 

3.《二十世纪中国画家研究丛书——李可染》,第172页,杨柳青画社,1995年 11月。

4.《李可染画集》(下卷),第302-303页,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3年12月。

5.即将出版于《纪念李可染诞辰110周年画集》,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北京保利 拍卖,2017年底。 

说明:2014年,李可染艺术基金会与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将经鉴定 的李可染真迹作品进行编号并收录于李可染艺术基金官方网站(www.likeran. com)“李可染艺术库”中。此作品通过李可染艺术基金会认定,收录于“李可 染艺术库”中,作品唯一认证编号为:LKRAF-L-00298

48×79 cm 19×31 1/8 in. 约3.4平尺

RMB: 15,000,000-18,000,000


在李可染山水画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类是特殊的时代主题性作品,它绘制集中于上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包含着强烈的政治性色彩,代表作如《韶山》、《井冈山》、《万山红遍》等系列,业界又称之为“红色山水”。《万里风光万里船》是现存的唯一一幅画于八十年代的主题性山水画,此画与“红色山水”保持着内在的一致性,共同追求的是一种壮阔的力量感与豪迈的气势,同时也有自己的独特面貌,画面摒弃高山层林飞瀑,代之以空阔的江帆水面描绘,而且是李可染绘画中罕见的纯水墨山水。


Lot 2614  

陆俨少  1909-1993  峡江行

镜心 设色纸本 

题识:自今整治之川江,安波恬澜,焉知昔之惊涛急湍,险滩恶礁,性命 俄顷之虞哉。予故拈出以谂来者,俾知夫幸生新时代,以有社会主 义建设之伟大耳。健康同志属正,陆俨少并记。 

印文:陆、俨少、 “自爱新之庐、穆如馆、就新之居 

著录:

1.《陆俨少》,第98-99页,中国美院出版社,2005年。 

2.《浙江四大家(一)》,第260-261页,西泠印社出版社,2009年。

68×131 cm. 26 3/4×51 5/8 in. 约8.0平尺

RMB: 18,000,000-22,000,000


陆俨少早期作品大部分是对古代传统的消化和吸收。抗战胜利后,乘木筏涉险漂流三峡,激发了他的创新意识。他坐在木筏上独自潜心观赏了一个多月,将三峡山水千姿万态俱记心中。他表示“坐一次木筏观三峡,胜过坐轮船写生十次。”陆俨少独特的云水千叠风格,正是源于三峡风光的感悟。此幅作品汲取了三峡写生的养料,充分体现了他后期的画风,以气势雄阔取胜,尤以流动的水势见长,正是陆俨少的生活体验、造型功力和创作精神三者完美结合的结果。


中国移动

16:30

100%

微信

民国画事大师群


16:30


咳咳,刚才没看群,这么热闹,这些说话的人都是谁,我听都没听过。


那谁不就是画个山水十二屏吗?谁不会呀,老夫也画了花果十二屏,一色水墨,不用那些大红大绿的色,我嫌俗。



缶老果然是我们海派的带头大哥,这十二屏花果,这气派,这金石味,这笔墨功夫,真是没sei了!不过缶老,这画的尺寸好像有点特殊?


嗯,这是日本人定制的,有钱的大户喜欢把六幅画做成一个六折屏风,这十二条屏就是一对屏风。


怪不得在国内没见过这么精的十二屏,唉,您的好画都让日本人买去了。


请输入文字


Lot 2638

吴昌硕 1844-1927  花果十二屏

镜心 水墨纸本 1915-1916年作 

展览:

1.“震古烁今—源自浙江的巨匠”,浙江杭州, 2017年7月12日-14日。

 2.“纪念吴昌硕逝世九十周年—吴昌硕《花果 十二屏》回乡展”,安吉吴昌硕纪念馆一楼特展 厅,2017年9月15-18日。 

著录:

1.《海上双璧耀东方—吴昌硕 王一亭书画精品 集》第84—85页,文汇出版社,2010年出版。

 2.《嘉德二十年精品录—近现代书画卷一》,故 宫出版社,2014年版。 3.《吴昌硕金石书画集》第136-143页,江西美 术出版社,2015年出版。 4.《吴昌硕全集》,上海书画出版社待出版。

133.5×52.8cm×12 52 1/2×20 3/4 in.×12 约6.3平尺(每幅)

估价待询


此《花果十二屏》完成于吴昌硕73岁时期,是他最富于创造力的时期,在技法已完全成熟。画中的梅花、紫藤、牡丹、石榴等花果都是缶翁最爱画也是画得最多的题材。因此这十二屏作品,虽然题材不同,画面走向不同,但是虚实、疏密、轻重、浓淡、曲直的搭配以及题字,都恰到好处,变化多端又能整齐划一,厚重沉稳而巧拙相生,几乎无懈可击。用色不再是吴昌硕常用的重彩复色,而是纯水墨,体现了作者对文人画趣味的追求。从尺幅而言,这也是吴昌硕存世最巨型的绘画作品,堪称吴昌硕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扛鼎巨制。


中国移动

16:55

100%

微信

民国画事大师群


16:55


别提日本人,一提我就来火。把我们的好东西都学去了,好画都弄去了,回过头来还要欺负老师。我在重庆中央大学教书,日本飞机天天在头上扔炸弹!


我也在重庆,住金刚坡,外头飞机扔炸弹,里头一个破小屋,别提画画,写信都困难,这么苦的日子,让人怎么活?


外国人说咱中国是一头睡狮,我要画醒过来的狮子,(唱)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



咱不光是狮子吼,还得画那些特别高雅、特别有气质、特别开心的事情,让别人看看我们的五千年文化,这是中国人的精气神!


就是嘛,小老兄你说的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才是伟大的不得了的。我人在国外,经常努力宣扬。


大千兄明智。所以我才画屈原,画李白、杜甫的诗意,画王羲之和朋友们在兰亭聚会吟诗喝酒,兰亭啊,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你看我画的这幅《兰亭雅集》,哎,这幅画都画好多少年了,没想到这次也被他们找到了!



哟呵,你够用心的,画了那么多人。一共多少个?


没数。保利拍卖的靳东方数了说带上小童是58个人。


在金刚坡那小屋子里画,大夏天40多度,还不得热死你。不光我看了感动,只怕是王羲之看了都会掉眼泪!


王羲之会不会掉眼泪我不管,但只要有人记得《兰亭序》,我就没白画了。反正现在画卖多少钱,也只是个数字,画被后人记住,才是最好的赞赏啊。


请输入文字


Lot 2622

徐悲鸿 1895-1953  醒狮 

镜心 设色纸本 1938年作

题识:廿七年五月二十日,悲鸿写以寄愤。汉怀先生教正。 

印文:悲鸿 

著录:

1.《徐悲鸿作品集》续二,第39页,徐悲鸿纪念馆编,文物出版社,2011年2月。 

2.《20世纪美术作品国家档案》入编证书号:00000430,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 , 2011年3月17日。 

说明:上款“汉怀”应为彭汉怀(1876—1952),字斗漱,号斗漱居士、漱琴庵主,湖南湘阴 人。留日生。解放后任湖南省文管会委员。能书画,篆刻师法西泠诸家,参以大篆,为 诸艺之首。因彭善篆刻,徐悲鸿有许多印章都为彭所刻,如“ 见笑大方”、“圣人无 全能”、“一尘不染”、“不诚无物”、“万物无全用”、“作新民”等。

71.5×61.5 cm. 28 1/8×24 1/4 in. 约4.0平尺

RMB: 6,800,000-8,800,000


在中国古代,狮子主要是带有着吉祥寓意和夸张色彩的瑞兽形象,到了近现代,中国被称为“东方睡狮”,狮子形象带有了悲壮色彩。徐悲鸿在德国时期对狮子大量写生,因在此后的创作中,他以中国画的笔墨语言和西方写实主义创作手法相结合,绘制出了许多以狮子为题材的作品。此画创作于1938年在陪都重庆中央大学任教时期。在技法上体现了典型的徐悲鸿风格,运用中国传统的线条描绘狮子的形体,运用西方透视和解剖学的方法,表现狮子的身体结构。狮子虽然成卧姿,但双目如炬,双爪紧紧扣住地面,有时刻腾起搏斗之感,充满了力量与勇气。作者希望通过这幅画激起全民的爱国情怀,表达了自己的浩然之气和抗日战争必将胜利的坚定信念。


Lot 2650 

傅抱石 1904-1965  兰亭雅集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题识:甲申长夏写于重庆西郊,金刚坡下新喻傅抱石。 印文:傅、抱石大利、抱石斋、新、喻、其命维新 

展览:

1.“第三届(杭州)艺术品收藏与鉴赏高峰论坛暨中国现代绘画艺术典藏大展”,中国文 学艺术界联合会、浙江省委宣传部、杭州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浙江美术馆,2012年10月。 

2.“首届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新疆国际会展中心,2014年6月25日-7月11日。 

著录:

1.《傅抱石精品画集——纪念傅抱石先生诞辰100周年》,第151页,世纪出版集团、上 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2.《傅抱石全集》(第一卷),第274-275页,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

3.《点评中国书画市场》,第165页,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年。 

4.《百代风范-中国现代绘画艺术典藏大展作品集》,第291页,西泠印社出版社, 2012年。

104×60 cm. 41×23 5/8  in. 约5.6 平尺

估价待询


“兰亭雅集”是东晋时期的一次文人聚集,当年的参与者王羲之写下了《兰亭集序》,记载这件事。因此,兰亭雅集也成为历史上最著名的文人聚会。从隋唐宋元一直到明清和近现代,都不断有画家去表现描绘这个题材。傅抱石在1942年的重庆壬午画展上,就开始涉足兰亭题材作品。其中,这幅画于1944年的《兰亭雅集图》,是傅抱石所画的兰亭题材画作中场景最完整的,人物也是最多的,共有五十多人,高士就有四十几个。在画作中,傅抱石表现出了超凡的人物画技巧。几十个人物,如何安插布置,如何设置人物关系,如何相互呼应,又如何照顾画面平衡和美观,都得到完美解决,并且还给每人都设置不同长相,而不是千人一面。通过画家的用心描绘,让一千七百多年前的“兰亭”景象再次生动呈现在今人的眼前。


中国移动

17:05

100%

微信

民国画事大师群


17:05


看到你这兰亭雅集,我也想去园子里吃吃老酒啦!王羲之说的“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不管什么好画,都不会永远属于你。咱们还是及时行乐去吧!


喝酒好,等等我,让我带点熬白菜去下酒~!


12月14号农展馆保利拍卖预展,大家别忘了去看我们的画啊!


请输入文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