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慢性疾病。痛风常累及肾脏而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性肾结石。 祖国医学对痛风早有细致而生动的描述,并有系统的辨证施治理论。在《医学正传》中,认为痛风即“痛痹”,《景岳全书》则称其为“风痹”。又名历节、白虎历节风属“痹病”范畴。 中医认为痛风的发病是正邪相争,脾肾功能失调的结果。脾肾二脏清浊代谢紊乱,浊毒内伏,复因劳累,暴饮暴食及外感风寒而诱发。 中医辨证分型 根据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将痛风分为:风湿热痹、风寒湿痹、痰瘀痹阻、气血不足肝肾亏虚型。 1. 风湿热痹证 症状:关节红肿热痛发病急骤,病及一个或多个关节,多兼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或头痛汗出,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弦滑数。 2. 风寒湿痹证 症状:关节肿痛、屈伸不利,或见皮下结节或痛风石。风邪偏盛则关节游走疼痛。寒邪偏盛则关节冷痛剧烈,痛有定处;湿邪偏盛者,肢体关节重着疼痛,肌肤麻木不仁。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紧或濡缓。 3. 痰瘀痹阻证 症状 :关节疼痛反复发作,呈刺痛固定不移关节肿大,甚至强直畸形,屈伸不利,皮色紫暗或溃破,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或沉弦。 4. 气血不足,肝肾亏虚证 症状 :关节疼痛反复发作,日久不愈,伴见腰膝酸痛,神疲乏力,心悸气短,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中医治疗 1. 中药口服:采用祛风、除湿、散寒、通络、化瘀、散结,气血不足肝肾亏虚型:应采用补益气血,调补肝肾之法,调节并促进尿酸的排谢。 2. 针灸疗法:包括针刺疗法,艾灸疗法、火针疗法、梅花针疗法。通过经穴的刺激能够调节人体的代谢,活血化瘀,促进尿酸的排泄和吸收。 3. 中药熏蒸疗法:通过药物离子对患病部位和经络病变区进行有效的渗透,药力直达病灶,可增加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 4. 神经阻滞及小针刀松解疗法:通过阻断疼痛的传导通道,改善血运、消除炎症,改善关节的动态力学平衡,达到缓解疼痛,改善症状。 中医疗法是治疗痛风的绿色疗法,无任何副作用,安全可靠。 通风的饮食结构饮食合理控制,禁止饮酒,多饮水,低脂肪、低食量、低热量。 食物嘌呤含量 低嘌呤食物:五谷杂粮、蛋类、奶类、水果、蔬菜;青菜、红萝卜、黄瓜、番茄、白菜等嘌呤含量较少。中嘌呤食物:肉类、豆类、海鲜;高嘌呤食物:豆苗、黄豆芽、芦笋、香菇、紫菜、动物内脏、鱼类。推荐每日蔬菜的摄入量应达到500克。 预防方法 1、防止受寒和过度劳累。 受寒过劳可使人的自主神经调节紊乱,导致体表及内脏血管收缩,血管收缩则使尿酸排泄减少。 2、适量的运动:中医宝典曰:“气行则血行、血行风自灭”。因此,治疗痛风,应以养气、行血及固肾为主,气血通畅,则尿酸不会积聚。例如:游泳、太极,是特别适宜于痛风患者的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剧烈运动所产生的乳酸可抑制肾小管排泄尿酸而使血中尿酸升高,又因出汗增多而使血容量下降,肾排尿酸量下降,导致痛风。 总之,痛风的发作与生活习惯息息相关,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