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点 | 在不鼓励质疑的课堂,如何学习思辨?

 黄埔N期 2017-12-14

编者按:这是“21世纪技能”系列博客中的第四。21世纪技能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元认知能力、批判性思考和合作能力。

应对培养学生21世纪技能的需求,澳大利亚制定了一份课程方案(包括读写能力,计算能力,信息和通信技术能力,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个人和社会能力等)。为了将这些技能嵌入澳大利亚课堂中,在线资源和一般原则都为教师提供了指导。按照一般原则,关键学习领域为培养学生能力提供了机遇。这种方法与实施系统课程的专家意见一致,并侧重于开发学习机会而不是提供课程。


本文的作者之一,澳大利亚大型公立中学Eltham高中的课程负责人Loren Clarke,专注于开发支持此类课程计划。为更好地支持学生从中学一年级开始发展批判性思考和协作能力,学校在过去8年中不断更新课程。教师从英语、科学和人文的内容出发,开设“综合研究”训练,让学生关注21世纪的技能,特别是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采取“积极学习”的方式,教师鼓励学生质疑已有信息,并去关注和理解社会问题。



例如,对社会议题的辩论,如核能的使用或安乐死合法化,要求学生收集一系列信息,并分析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立场,从而了解辩论内容的多个方面。然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形成鲜明立场以说服对方。跨学科综合研究课程与学校的整体教学模式是一致的:以探究为基础,以协作和批判性思维为核心。教师通过研究过程这一扇“门”来引导学生。



学生们面临着设计研究的挑战。例如,他们可能会比较他们与十年前的人所受的教育,并且会和他人一起来探索这个问题。为了在设计研究的过程中培养批判性的思维能力,他们被分配了“脚手架任务”,这促使他们在不同的人、环境、技术和他们所获的资源之间寻找相似和不同。这些“脚手架任务”通过系统性的步骤引导学生从前提逐步推出结论,并以此加强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的过程可以避免我们的思维直接跳跃到结论上。它通过符合逻辑的步骤来引导思维,而这些步骤往往可以使人拓宽视野范围,接受已知结论,抛开个人偏见,并考虑合理的可能性。”——《有效的批判性思维的6个步骤》


我们使学生学会批判性思维的语言,以便他们能够理解问题的结构,即论点、前提、论据和主张等要素。


理解批判性思维的基础知识对于即将开始实践过程的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什么是论点?当你陈述论点时,你需要为它提供理由,而这些理由,以及这些理由的组成部分,被称为前提。可以看一下兔子法则!


然后,学生们直接参与到“思考阶段”中,这一阶段专注于批判性思维技能的综合学习和应用。在课堂上,我们可以给学生一张鱼骨图来确定他们的关键想法,并将其与他们的核心研究主张联系起来。


这些方法使学生制定出明确的策略来处理信息。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们讨论他们对信息的不同立场、论点的构建方式以及如何利用这些信息来构建他们自己的观点。


还有一段轶事,最近有一位外来的报告人来给学生们讲述了网络安全问题、在网上保持安全的必要性,以及相关原因。在报告结束时,有两名七年级学生去找到演讲人,并发表了以下评论:


“你说我们更容易遇到网络欺凌,这个前提是有问题的,因为你忽略了这些证据……”


“但你说我们需要自己承担责任,这个论点似乎暗含了某种偏见.……”


批判性思维可以嵌入到学生的思维中——这是学校教学方法对学生思维和学习产生的诸多可观影响中的一个表现。


一个重要问题

一个重要问题便是如何在传统课堂里引入批判性思维教学方法。因为在传统课堂里,“不要质疑”也许会被列为规定,提问可能会被视为对老师不敬。课堂文化各不相同,因而,这里所概括的策略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并非易事。除了个性化的课堂文化,霍夫斯泰德(Hofstede,1986)针对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文化差异,提出了在跨文化环境中均将发挥作用的四个因素。这些都对上述批判性思维方法带来影响,但在这里,我们只强调其中一个。


权力距离指的是人们对权力与不平等的认知。权力距离较大时,权力小的弱势群体将不会被平等对待,这影响到不同权力阶层对应的适宜行为模式。即使在学习的环境中,质疑权威人士可能也并不可行。如果权力距离较小,人们对平等的诉求就会更强,而这也会影响到适宜行为模式。不论是在社会中还是在课堂里,对权力距离的认知对于在课堂内培育批判性思维以及认可批判性行为具有实践意义。教师对自己角色的自信对于鼓励和支持课堂批判性思维尤为重要。教师和学生都需要认识到以下两者的差异:对个人的尊重,与对概念和观点的批判欲和求知欲。


参考文献

Hofstede, G. (1986).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10, 301-320.


作者


编译:魏玉槐 魏钟毓 徐世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