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御封“对联村”(民间故事)

 xfshok 2017-12-15

 在通州东南有个小村,四面环水。康熙皇帝听说那里的人都会对对联,就想去看看,于是就微服私访。不几日,便来到这个小村。  

村口有几个十多岁的小孩正在路口结伴玩耍,康熙上前问到:“你们这是干什么呀?”

一位孩子回答说:“我们是‘站街头数一数二,望村里遮天盖地’”

康熙大感惊骇:“出口就是对联呀!你叫什么名字?”

“春前一颗入土,秋后百粒还家,田地长!”

“谁教的?”

“爷爷奶奶爹爹妈妈。”

“爹妈干什么的?”

“父在外,肩挑日月;母在家,扭转乾坤。”

“什么意思?”

“爹爹卖豆腐的,妈妈磨豆腐的。”

“爷爷奶奶干什么?”

“玉甑蒸开天地眼,金锤敲动帝王心。”

“好!好!”康熙乐得差点叫起来,“那又是什么意思呢?”

田地长笑笑说;“爷爷酿酒,奶奶弹棉花。”

康熙又问:“那‘站街头数一数二,望村里盖地遮天’,”

“你看,我大叔正在街面上贩粮食,用升、斗给人家量苞米、赤豆,总是‘一——二’地喊着,这会儿,我正学他腔调呢,这叫‘站在街头数一数二’;你看,我二叔正在村那边搭茅草棚盖屋顶,我正在看呢!当然就是‘望村里遮天盖地’喽!

好!这村真实名不虚传啊!”康熙差点笑出声来问:“村里像你这样的孩子多少?”

田地长脱口说:“天生一人又一人,三四五六七八人;加减乘除加乘加,不多不少一百人。”

康熙一听大喜。心中盘算了片刻 “加、减、乘、除”中的“加”和“乘”,次序上先加后乘再加,一加一等于二;三乘四等于十二;五乘六等于三十;七乘八等五十六,这加好了乘好了的几个数字再加起来,二加十二加三十加五十六,正好等于“一百人”。 夸奖说:“诚可谓寓巧于拙,大拙大巧! ”

“这么着吧,到大年三十晚上,我再到此地,出一对子若对的好,我就给你们建个学堂,让你们入学念书,只要用功,推荐去京城考状元,如何?”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就这么定了。”田地长高兴得跳了起来。

很快到了年三十,那天晚上,康熙命人提着灯笼,按约定在老地方会面,出联说到:“除夕月无光,点数盏灯,为乾坤增色。”

那年是年内立春,村口大树杈里悬着一面鼓,田地长举起棒槌擂了一鼓,就此接对说:“新春雷未动,击一声鼓,替天地扬威。”

康熙龙颜大悦:随口说到:“真乃‘对联村’。”

康熙是个明君,从不失言,果真封这个小村“对联村”并建了学堂,让田地长和村里的娃娃进了学堂念书。后来,田地长真的被殿试点了状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