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向专注力致敬——那个忘掉上课铃声的女生,她现在是物理学博士

 漫步之心情 2017-12-17

向专注力致敬——那个忘掉上课铃声的女生,她现在是物理学博士

这个题目躺在手机便签里面已有很长时间了,今天再一次翻了出来,便决定把它敷衍成文,以期对高中学子和各位家长一点启发。

说到学生的专注力,我不由得想起2010年带毕业的一位女生,她如今在中科院的一个研究所攻读物理博士。尽管毕业多年,关于她学习的事迹老师们还是会时不时的提起,正是她在学习上的专注力,使得她的高中学习非常轻松。高考填报志愿,当其他学生对物理、数学类专业避之不及的时候,她选的正是物理,而且本科、研究生阶段成绩优异,如今在博士阶段已小有成就。

这位典型的理科学霸,能够成就她的是她超强的学习专注力。作为她的老师,我忘不了一个场景:当上课铃声响过其他学生走回教室的时候,只有她一个还靠在走廊的护栏上,出神的思考问题,那种专注的程度似乎连整个世界都被她忘记了。

这之后我又教了很多很多学生,其中不乏很多优秀者,但是对学习专注程度能超过她的很少。而且现如今,学习分心严重俨然成了影响学习效果的一大因素。作为高中生,专注力太重要,为了拥有它,我有以下建议供参考。

向专注力致敬——那个忘掉上课铃声的女生,她现在是物理学博士

第一、积极地进行自我动员,既然必须要面对,不如去热爱。

无论如何,学习都是一件应该非常自觉的事;因为只有自觉,才能调动思维的积极性,才能主动去理解分析、概括探究。如果一个学生他对学习内心是拒绝的,而只是出于迫不得已才拿起书,消极心态下,每一个脑细胞都处于关闭之中,学习效率从何而来?我们常看到自习课上,有些同学看着书也聊着天,说说笑笑中“学习”,这样的行为丝毫没有专注力。高中课程本身难度很大,即使全神贯注也不一定能有好的效果,如果是心不在焉,那必然出问题。

沉不到学习中去,做不到深度学习,这样的习惯直接拉低了学习水平,使得好多学生劳而无功,自己很苦恼,甚至还找不到解决的办法。深度学习是一种精神,做到有困难,但是它的效果也远远好于其他。

学在高中,态度决定高度。既然选择了高中,那也就意味着选择了勇于面对,敢于挑战,在抽象与枯燥中寻找兴趣;把兴趣转化成专注力,专注力会带来高效率。是的,既然必须要面对,不如去热爱。

向专注力致敬——那个忘掉上课铃声的女生,她现在是物理学博士

第二、学习当循序渐进,选对适合自己的内容很重要。

专注力应该体现在学习的方方面面,就以上课来说,老师在讲台上看过去,哪些学生深情专注哪些学生心不在焉、消极应对是一目了然的。这其中除了学生的态度问题外,听不懂、学不会也是大问题。学生在哪种情况下容易走神?所学内容难度大的时候容易走神。

对此有两个应对举措。一个是在课堂上,为了让注意力始终保持集中,学生要对所学内容心中有数,对于课堂重难点进行预习。预习能有效化解难度,增强课堂学习自信心。而在出现走神的时候,务必要提醒自己的,让思绪归位。

另一个更重要,就是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选对内容——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已经掌握的太简单,学它们是在浪费时间;学太难的看上去理所应当,实际上不是,因为久攻不下自信心受挫,便会出现分心。但是我发现,不少学生正是由于长时间的让自己处于能力无法企及的调整中,学习非常被动,效率极地;近乎是深陷泥潭,不甘心又无能为力,很容易让思维偏离学习,而产生各种遐想,比如我是不是太笨了,我这样的水平对不起父母,等等,不知不觉中,大把的时间被实际上浪费掉了。

让你的每一次学习都具有针对性,学那些有能力也有一些挑战的内容,学它们有信心也能全身心投入,专注力有保障。

向专注力致敬——那个忘掉上课铃声的女生,她现在是物理学博士

第三、学习有计划,有紧迫感,更有助于形成专注力。

要问什么时候是学生专注力最好的时候,回答肯定是考场上。时间紧题量大,而自己对分数充满期待,学生的状态必须是拼尽全力。那么,在平时我们可以这么拼吗?应该如此。

每一次走进教室,我常看到一个现象 : 当我来到教室,最先抬头看我的一般都不是学习最好的,因为成绩最优的同学他们正被某个问题吸引而“不可自拔”,完全忽视了外界的风吹草动。而那些处于浅学习状态中的学生,他们虽然也在看书做题,可是却随时在关注着外界,他们甚至就期待着有什么事情发生,以便好好的关注,好从学习中逃脱出来。

为了避免以上问题,我的建议是 : 首先要有学习计划,哪怕是比较短的时间,也要有安排和目标,不达目标就要自我惩罚,自然就会有紧迫感。其次,要有意识的培养这种紧迫感,坚持一段时间后会成为习惯,然后习惯成自然。到那时候,你也会找到文章开头那位女生一样的学习状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