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朴树唱哭一曲《送别》,岁月的渡口, 你我皆过客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17-12-17


01


最近,朴树在某节目现场,演绎华语经典歌曲《送别》,这不是一个完整的表演,因为歌未毕,曲未尽,他已泣不成声。


朴树演唱《送别》

一度哽咽失声



或许是歌曲背后的故事,让朴树感动到无法忘怀,将自我代入到李叔同的体验之中,被好友远去而天地茫茫的意境所打动。


也有可能是歌词描述的知交零落,这一人生况境触动了朴树心底的琴弦,让他联想到自己也历经岁月风雨,知交飘零的真实遭遇。


在一次媒体采访中,朴树提起《送别》时说:这样一首歌,哪怕一首,如果是他写的,他死了也甘愿。


之前在另一档节目中,主持人问他参加节目的理由,他的回答竟然是“我靠这个赚钱啊”。


按理来说,明星在开口前都得先想好一套冠冕堂皇的说辞,以便提升下格调。


但朴树却不这样,哪怕过了这么多年,他还是那个永远那么直白,那么天真,毫不修饰自己的人。


这就是朴树的不凡之处,他把精致的灵魂全装在歌里,私底下直白而没有包袱,出去半生,归来仍似少年。


简单直接,这才是朴树。



《送别》是一首怎样的歌呢?



02


《送别》是弘一法师出家前所作送别歌,也是送给挚友许幻园的歌曲,也曾作为经典电影《城南旧事》的插曲。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清光绪六年生于天津官宦富商之家,是民国著名的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


在写《送别》这首歌词时,还有一段动人故事:


有年冬天,大雪纷飞,当时旧上海是一片凄凉。


李叔同的“天涯五好友”中的许幻园,站在门外喊出李叔同和叶子小姐,说:“叔同兄,我家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


说完,挥泪而别,连好友的家门也没进去。


李叔同看着昔日好友远去的背影,在雪里站了整整一个小时,连叶子小姐多次的叫声,仿佛也没听见。


随后,李叔同返身回到屋内,把门一关,让叶子小姐弹琴,他便含泪写下传世佳作: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送别》,送的是人间离别之情,述的是人间美好之缘,构筑的却是人生的天问风景。


在清丽的词句中,蕴藏着禅意,是一幅生动感人的画面,作品中充溢着不朽的真情,感动着自己,也感动着熟悉的陌生的人们。


从歌词的字里行间,我们也感悟到人间事事本无常的道理。


花开花落,生死无常,何况离别呢?



他们都老了吧?

他们在哪里呀?

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03


生命,兜兜转转,

一程风雨,一程眷恋,

红尘,熙熙攘攘,

每一程的转弯处,

都有一场盛大的遇见,

亦有一场盛大的告别。


缘分如一叶小舟,

悠悠而来,

匆匆而去。

有些结局已提前写好,

岁月的渡口,

过客匆匆。


童声合唱版《送别》



时间的荒野里,

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

与千万人之中,

曾遇到那么一个人,

已经是太难得的缘分。


有些人的路过,

是昙花一现的惊艳,

有过一次就足够幸运。


何必执拗于已逝去的光阴,

为最终的别离黯然神伤,

随缘而来,

随缘而去,

对这样的遇见心存感恩就好。


曾经执手的时光,

朴素却不乏温暖,

温软的岁月,

你曾题下最美的注脚。


一别,或许经年,

无论你身在何处,

总有曾经的回忆,

给我回顾的理由,

赠我以微笑,以温暖。


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此去一别,只愿安好。



来源:诗词天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