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阮郎归·初夏》 宋·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苏轼在北宋政治史和文学史上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的才华在当时就得到了极高的评价。但是他一生的政治经历是非常坎坷的,曾经多次遭遇贬谪,贬谪之地越来越偏远,最远的一次竟被贬到海南岛。苏轼为自己的画像题诗时曾经自嘲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dān)州。”就是说自己的政治生涯几乎全部在贬谪中度过。 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这件事对他打击非常大,成为他重要的人生转折点。第二年二月,老朋友马梦得为他开辟了一块几十亩的田地,苏轼给这块地取名“东坡”,这就是“苏东坡”的来源。黄州时期也是苏轼创作的一个高峰期,我们耳熟能详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以及今天的这首《定风波》,都作于这个时期。 为了解释自己写这首词的缘由,苏轼还在开头写了一个小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三月七日这一天,东坡和几位朋友一起出行,在沙湖道途中突然遇雨。雨具被仆人先带走了,同行的人都狼狈奔逃,而苏东坡却不着急,在雨中慢慢地走,过了一会儿天晴了,于是就作了这首词。 -注释译文- 芒鞋:草鞋。 一蓑烟雨任平生: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一蓑(suō):蓑衣,用棕制成的雨披。 料峭:微寒的样子。 萧瑟:风雨吹打树叶声。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大家没有雨具,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必去理会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轻捷得更胜过马,怕什么!一身蓑衣,足够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 略带寒意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我信步归去,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赏析评价- 这首词写的潇洒自然,很容易就能读懂。不要害怕树林中风雨的声音,何妨放声吟唱从容而行。拄着竹杖,踏着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些小事谁会怕呢?不如在烟雨中从容地度过平生。雨后的春风微凉,吹得人醒了酒,抬头迎面看到了西斜的太阳,天晴了。回头看看雨中的萧瑟,再从容地踏上归途,这人生路上,风雨也好晴天也罢,都不必放在心上。 这场突如其来的春雨,对于东坡来说,就像他人生中这些突如其来的贬谪和坎坷。他写下的这首词,说的这番话好像是在劝慰同行的朋友,又好像是自言自语,是对自己人生的总结和感悟。 “吟啸且徐行”,多么怡然自得!遭遇突如其来的春雨,不逃避也不沮丧,慢慢地行走其间,才能欣赏到路旁的风景,体会到人生的美好。生活中总有许多外在的困扰,我们不妨保持一种平静快乐的心情悠游其中。这样,“穿林打叶声”就不一定是一种困境,而成为人生的节拍和调剂。 苏轼在这里不仅是在讲风雨,更是在讲对待生活的态度。不要耽溺于人生的顺境、逆境,不要太在意得与失,而要认识到人生永远是起起伏伏的,只有忧乐两忘,才能保持一个淡然的心态,寻找人生真正的安顿。这是他经历了人生大起大落之后的深刻思考。因此这首词不但充满了情味,更富含哲理,值得我们仔细地去品味。 《阮郎归·初夏》 宋·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作者简介-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作为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可谓诗、词、文无一不佳。不仅精通的文体多样,他写的词也是风格多样的,虽被誉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笔下却有很多风格婉约的作品。 -注释释文- 阮郎归:词牌名。此调名于《花草粹编》中注曰:“一名‘醉桃源’、‘碧桃春’。”双调四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薰风:南风,和暖的风,指初夏时的东南风。《吕氏春秋·有始》:“东南曰薰风。”唐白居易《首夏南池独酌》诗:“薰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 水沈:即“水沉”,木质香料,又名沉水香。 然:同“燃”,形容花红如火。 玉盆:指荷叶。纤手:女性娇小柔嫩的手。 琼珠:形容水的泡沫。 窗外绿槐阴阴,高高的柳树随风轻动,蝉鸣声戛然而止,和风将初夏的清凉吹入屋内。绿色的纱窗下,沉水香的淡淡芬芳随风飘散;惬意的昼眠,忽而被落棋之声惊醒。 雨后的小荷,随清风翻转。石榴花衬着湿润的绿叶,愈见得红丽如燃。美丽女子正在清池边用盆舀水嬉耍,清澈的泉水溅起就像晶莹的珍珠,一会儿破碎一会儿又圆。 -赏析评价- 苏轼的这首《阮郎归–初夏》就是描写闺中女子生活之作,充满着少女楚楚动人的情愫,用一幅幅无声画来展示大自然的生机。初夏微热的南风吹进打开的窗子,一枚棋子着枰(píng)的声音传来,清晰而坚定,惊断了闺中女子白日里的小憩。女子推门而出,才发现一场不露声色的小雨刚从院中匆匆而过。风雨把荷叶折了一角。石榴花经雨水一洗,越发红得如火焰一般。女子捧着精致的玉盆到池边戏水,水珠溅到荷叶上,散开又滚到一起。 整首词展现了初夏里女子的闲适生活,可谓精致而细腻,淡雅清新而又富于生活情趣。沉香缭绕、女子酣梦、纱窗幽碧、玉盆纤手,水如琼珠……这一切,令我们依稀走进了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的《花间词》境。但一个“棋声”,又让你觉得这不该是温庭筠笔下充满脂粉气的女子,而更似能与丈夫“赌书消得泼茶香”的李清照,精致中洋溢着书卷的气息。 名家点评道,李攀龙:“景是写情,情在笔先,景描楮(chǔ)上,色色如画。”(《草堂诗余隽》卷三)。沈雄:“观者叹服其八句状八景。音律一同,殊不散乱,入争宝之。刻之琬琰,挂于堂室间也。”(《古今词话》)。黄苏:“清和婉丽中而风格自佳。”(《蓼园词评》)。俞陛云:“写闺情而不着言辞,不作情语,自有一种闲雅之趣。”(《宋词选释》)。 一道美食:东坡肉,蕴藏生活的智慧。 一首歌:《明月几时有》,传唱大江南北。 一种生活态度,凝练幸福生活的秘诀。 -诗歌音乐- 诗歌《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配乐剪辑于王俊雄《微雨夜来过》及何真真《彩蝶舞夏》,《阮郎归·初夏》配乐剪辑于李博作曲的《桃花源》。 |诗意的人 陶陶,爱好传统文化,喜欢经典诵读,擅长主持,学习芭蕾和古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