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演员阵容依旧是御用班底,阿部宽,真木阳子,树木希林都是合作过多次。 值得一提的是树木希林,这个和是枝裕和合作过5次的老戏骨,本片依然饰演阿部宽的母亲,开场漫不经心的说出“这个年纪交朋友,只是增加参加葬礼的人物而已。”
丈夫葬礼的第二天就把关于丈夫的一切东西都仍掉了,看似看透世间冷暖的老太太心底里却比谁都更在乎这个家。 默默的做儿子喜欢吃的饭菜,和儿子谈父亲的过往和人生,灌输家庭的重要性; 在孙子面前夸耀爸爸,让孙子重新对爸爸树立信心,希望可以弥补破碎家庭带来的伤害; 邀请真木洋子饰演的前媳妇儿来吃饭并深夜促膝长谈,渴望可以挽留媳妇儿重拾破碎的家庭; 和儿子,儿媳,孙子的三段对白从不同的身份切入,对至亲儿子的言传身教,对儿媳的理解和发自内心的挽留,以及对孙子隔时代的爱及对现实的无奈,相同的出发点演绎出了三种身份的爱的方式,爱的不过分,爱的不出格,树木希林的表演我是服的,同时也征服了是枝裕和。 正如导演是枝裕和所说:“树木希林女士演绎的母亲,这个角色对自己人生的不如意、以及为平复这种心理而采取的一系列应对措施,其中有很多都以我自己的母亲为原型。”
让导演以自己母亲为原型,这是对演员最高的褒奖,可以说树木希林饰演的母亲是这部电影的灵魂。 影片剧情其实很简单,阿部宽饰演的郁郁不得志的始终不放弃小说家梦想的中年颓废大叔,婚姻破裂后祖孙三代在同一团地,同一屋檐下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乘电车回家颓废指数满满的阿部宽
本片和《步履不停》堪称姐妹篇,区别在于两者的视角发生了变化,八年的时间是枝裕和和阿部宽都做了父亲,从原本儿子的视角又增加了一个父亲的视角,主人公良多即使儿子,也是丈夫,同时也是父亲。 如果你是是枝裕和的粉丝,那么对比《比海更深》和《步履不停》你会发现在内容上有很多联系和传承: 《步履不停》中有一段对白,母亲对儿子说“等你有了儿子你就会明白”“我已经有了”“亲生儿子才算”; 而《比海更深》中良多有了自己的亲生儿子。 《步履不停》中在屋内被母亲追逐的蝴蝶飞到了《比海更深》台风后的鹅卵石小道; 《步履不停》中阿部宽对被哥哥舍命救下的胖子说“你才25,做什么都不会太晚。”; 《比海更深》中步入中年的良多依旧是一事无成,得过且过。
这样的联系比比皆是,是枝裕和用了八年的时间去寻觅《步履不停》中的人生答案,用《比海更深》来回答。 时间和空间上运用了蒙太奇的手法,营造一种很美轮美奂的联想。这让我想起以前周杰伦和蔡依林的一段歌词对比: 是枝裕和在《SWITCH》专栏连载上说这是一部关于回忆的电影。 电影中的很多桥段都是缘由导演儿时的生活,比如我非常喜欢的良多带儿子去买彩票的桥段,感觉极其真实。是枝裕和小时候时常和父亲去池袋战东口附近买彩票,这种儿时回忆是不会随时间淡忘,反而像陈年老酒越来越浓,拍摄出来的真实感是不会骗人的。
“我之所以选择电影这份事业起伏十分剧烈的工作,或许并非源自爱看电影的母亲、而是源自爱好赌博的父亲的影响。”看来坏习惯远比好习惯更容易养成。 包括片中居住的团地,母亲口中的便利店,关闭的小书店,家具的摆设,人物的对白,很多都是源于导演自身的回忆来构建的故事蓝图。 是枝裕和不是伯格曼,塔可夫斯基那种仰仗宏大主题,哲学思辨逻辑的导演,看似波澜不惊的家庭生活表象下,有着超然的人生价值观。
我们会想知道,拍出如此细腻如水电影的男人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从片中的孙子真悟的身上你可以读出是枝裕和,真悟被问到长大后的理想,说是想当棒球运动员这和是枝裕和小时候的理想不谋而合。《步履不停》中当医生的爷爷鼓吹孙子当医生,而孙子说自己的梦想职业是钢琴调音师,看得出是枝裕和不是一个盲目跟从的人,叛逆有主见是我对他的印象。“当时的我身上并没有大人们希望在孩子身上看到的天真烂漫,相反只有冷静。”是枝裕和是这么评价自己小时候的。
如豆瓣网友blueshadow所说: 不完美的才是人生!!!!!
良多没能做到儿时的梦想成为一个优秀小说家,婚姻破裂失去家庭;母亲失去了相处50年的丈夫,真悟从小缺失了父母的爱。
有些东西失去就是永远失去了。事实上,我觉得更多地是已经失去的那些东西,而不是现在所拥有的,使我们成为今天的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