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早期训练婴儿的视力?

 baobaowanju 2017-12-18
孩子从人体内的小天地转入体外的大世界,马上就接受了光线的刺激。尽管他还不能真正看见什么,但首先是有了光感。如果你仔细地观察孩子的眼睛,就可以发现,在强光下,孩子眼睛的瞳孔会缩得很小;在黑暗中,孩子眼睛的瞳孔又会散得很大,这就是人的基本的反射活动,可称之为对光反射。人一出生就有了光感,就出现了对光反射。认为新生儿怕见光是毫无道理的。如果孩子在黑暗环境中待的时间过长,那么视觉由于受不到应有的光线刺激,视力就会减弱。

  怎样训练孩子的视觉功能呢?
最早应先给孩子以光线的明暗刺激。随着孩子的长大,父母可以在孩子的小床周围悬挂上各种色泽鲜艳的吹塑玩具、汽球等等。这些五颜六色的玩具,使孩子的视野所及不再是白色的天花板和单调的床栏,而变得丰富多了。当然,这个时期的孩子还远不能辨认颜色。但是,人们发现这个时期的孩子对红色有偏爱。出生后1个月的孩子就会用眼睛跟踪眼前移动的红球,从一侧到中线,正好90度。到3个月时,就能达到180度了。仅2个月的孩子就能立刻注意到身旁的大玩具,但此时此刻他对于花生米大小的小东西似乎表现得不屑一顾,其实他实在是还看不见。直到孩子4个月时还仅仅是偶尔地注意到那种小东西。按照以上所述,月龄与视觉能力发展的顺序,父母们可以给孩子以相应的训练。母亲在给孩子喂奶的同时,可以进行视力的训练。因为生后不久的孩子也喜欢看着妈妈微笑的脸。似乎人的脸会使他感到极大的兴趣,以致死死地盯着。随时变换位置抱孩子,有助于双眼视觉肌肉的训练。只要母亲留心,注意给孩子以足够的外界刺激,那么孩子的视觉能力就会相应地提高。

 
 
 
. 为什么有的孩子分不清颜色?
正常的眼睛不但能明察秋毫,而且还能分清各种颜色。然而,有的孩子虽然能看见物体,但却分不清颜色,把红色的东西看成是灰色的。孩子的这种现象称为色官。尽管色盲的原因比较复杂,但绝大部分孩子的色盲是先天遗传的,即生下来就没有辨色能力,而且多是双眼色官。男孩子发生这种色官的比女孩子要多。只有很少的色盲是后天才得的,这多是由于眼底、视神经或视觉中枢得了某种疾病,从而造成了辨色力的下降或消失,这种色官多为单眼色盲。虽然自然光是由赤、橙、黄、绿、青、蓝、紫7种颜色组成的,但这7种颜色可归纳为红、绿、紫3种原色,它们按不同的比例可以组成各种色彩。在正常人眼睛的视网膜内有着能辨别红、绿、紫3种原色的物质,称为“三要素”。感红光的称“红光要素”,感绿光的称“绿光要素”,感紫光的称“紫光要素”。因此,当孩子一旦缺少红色要素时,孩子的眼晴就失去了对红光的感受,无法辨出红色。这种现象称为“红色盲”。当孩子缺少绿色要素或紫色要素时,就会成为“绿色盲”或“紫色盲”。如果同时缺少红色和绿色要素,就会成为红绿色盲。如果红绿紫3种要素全部缺乏时,就会成为全色盲。如果具有一定的辨色力,但不如正常人那样敏锐,则称为“色弱”。有色盲的孩子将来不能从事需要辨色的工作,例如司机、纺织印染、美术等。其它一些不需要辨色的工作,还是可以胜任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