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才寄情之山水35:边塞诗人---李颀 | 重读郑州

 邙山居士不称兄 2017-12-19
公元重读郑州│第八篇


  英才寄情之山水

   作者:阎铁成





边塞诗人---李颀


  • 李颀(公元690年—751年)唐代著名诗人,郑州市登封颍阳人。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中进士,曾任新乡县尉。天宝年间,流连于长安、洛阳等地,与高适、王维、王昌龄唱和,往来密切。《全唐诗》收录其诗3卷,120余首,传世有《李颀诗集》。其边塞诗、音乐诗和郊游赠别之作艺术成就最高。

    李颀的边塞诗,豪迈奔放,气韵沉雄,感情充沛,悲壮苍凉,以冷峻峭拔的意念在边塞诗中风格独树。尤其可贵的是,李颀独辟蹊径,其诗作不仅仅停留在只关注汉人将士戍边的痛苦上面,而是将目光放眼在敌对双方广大民众因穷兵黩武的战争所遭受的伤害上来,借古来表达对边塞战争的看法,对战争给黎民百姓所带来的灾难作了理性评论,使他的边塞诗超出了一般意义的边塞诗,极其可贵。

    李颀的寄赠友人之作,也出类拔萃,人物形貌神情刻画的生动传神,同辈鲜有。如《赠张旭》一诗:“ 张公性嗜酒,豁达无所营。皓首穷草隶,时称太湖精。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下舍风萧条,寒草满户庭。问家何所有?生事如浮萍。左手持蟹螯,右手执丹经。瞪目视霄汉,不知醉与醒。诸宾且方坐,旭日临东城。荷叶裹江鱼,白瓯贮香粳。微禄心不屑,放神于八纮。时人不识者,即是安期生。”  草圣张旭是一位个性突出的书法大家,其人器宇不凡,这首《赠张旭》,李颀用寥寥数笔将张旭嗜酒不羁、情结艺术的张狂、颠态栩栩如生的呈现出来,让人看到了飘逸而又洒脱的艺术家形象。今人画张旭像多以此为摹。李欣的人物诗,不注重自我情感的表现,更多的是关注描写对象内心与外形的细节刻画,彰显人物形象的性格,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既表现了艺术形象的精神世界,也使艺术形象得到生动的凸现。在我国小说创作繁荣前,这样的人物素描诗富有特色,而且具有美学价值,所以受到许多评论家的赞誉。

    李颀的音乐诗,风格迥异,独具特色,善于把个人的主观感受融入客观的景物,将微妙的、难于捕捉的音乐美感,具体、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诗句精警,为人喜爱,广为传诵,学者评价其音乐诗:“ 足可唏嘘,震荡心神。”

    李颀诗作的艺术成就是很高的,吴乔评价其诗 “灿烂铿锵”(《围炉诗话》);王世懋评价其诗 “响亮整肃”(《艺圃撷余》);高棅评价其诗 “声调最远,品格最高……足为万世法程” (《唐诗品汇》);胡应麟认为其诗 “风骨高华” ,与高适、岑参、王维并肩。李颀无愧是盛唐前期诗坛上艺术风格独特的著名诗人。

重读郑州·英才寄情之山水



   图  版   


李颀像


郑州颖阳李頎故里


郑州颖阳李頎故里玄都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