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政务服务体系是政府联系群众、企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也是干部作风建设的一个“风向标”,更是认真践行群众路线的一个“试金石”,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正朝着程序越来越简化、政策越来越透明、服务越来越靠前、管理越来越规范、机制越来越创新、监督越来越有力的方向发展,为广大企业和民众提供了优质便捷的政务服务。但是,县级政务服务体系作为一项惠民便民新举措,其建设和发展目前存在五个方面突出问题不容忽视。 一、目前县级政务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1、办公场所严重不足的问题。近年来,虽然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切实加强政务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场地面积逐步拓展,设备设施逐步改善,办事制度逐步规范。但是政务服务中心面积偏小的现状未能得到根本解决,已经不能满足项目应驻尽驻和群众办事的需求。以竹溪县为例,目前政务服务中心办公面积约为300多平方米,入驻单位仅13个,为了满足工作需要和解决办公场所不足的问题,又另外设有国税、地税、公安等6个分中心。因场地限制,硬件方面存在面积严重不足、分中心较多等客观问题,“一站式”服务的初衷很难得到落实,给办事群众带来了极大地不便,也与国家、省、市规定的标准相差甚远,加强政务服务体系规范化建设已成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当务之急。 2、改革进展有待深化的问题。由于思想认识、组织领导等原因,导致了改革进展不平衡。一是城乡之间不平衡。就竹溪而言主要表现在:县直部门与县直部门之间的不平衡;县直部门与乡镇之间的不平衡;乡镇与乡镇之间的不平衡;村与村之间不平衡。二是层级之间不平衡。据有关材料反映,县级行政权力清理和审核处理的工作力度较大,审批行为也比较规范,但部分县直部门和乡镇的改革工作还不到位。大多乡镇把便民服务大厅(室)当作一件为民办事的实事认真落实,但也有少数乡镇只是应付形式。三是进驻事项不平衡。有些县直部门和乡镇对改革工作比较重视,而有些存在被动应付。具体来讲,就是县级政务审批制度“三集中、三到位”改革有待深化,部分单位行政审批与政务服务事项项集中归并不够彻底,审批股(科)室行同虚设。如一些县直部门政务审批职能科室未成建制入驻政务服务中心,一些部门的政务许可事项尚未实现全部集中进驻,个别部门项目进中心,确不能一站式办结,窗口就是一收发室。一些与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事项未能进驻中心,存在“应进未进、进而不全”等突出问题,影响到为企业和公众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再如有的县直部门对窗口首席代表的政务委托授权还不够充分,存在“两头受理、体外循环”现象,给服务对象带来不便,窗口职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工作效率打了折扣。 3、运行机制有待完善的问题。近年来,虽然县政府把并联审批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来抓,对投资建设项目、企业设立登记项目、涉及两个及以上部门审批的项目全部实行并联审批,并按照“一窗受理、提前介入、同步审查、信息共享、公开透明、限时办结”的工作方式运行,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促进了许多项目快速落地、开工建设。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协调不畅、配合不好、推进不力等问题依然存在。一是目前市、县级政务服务中心都还无规范的并联审批系统软件,加之涉及并联审批机构、窗口和人员设置配备不到位,分中心较多的原因,致使无法发挥网上并联审批作用;二是并联审批窗口设置、综合窗口人力与并联审批“一窗受理”、“一次性告知”、“委托代办”的要求还不够相符,导致项目业主不信任、不情愿到“综合窗口”交件。 4、电子政务有待规范的问题。政府门户网站作为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形式,但离“政府上网”的实质性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一是网站设计过于简单、信息量少,摸不准用户的需求。其次,信息更新不及时,政务公开程度不高。政务公开程度只停留在基本的政务信息领域,但公众最需要了解到的政府决策信息和办事类信息的公开程度则远远不够,群众的知情权有待进一步改善。第三,网上办事功能不完善、实用性低,缺乏与用户的互动交流,存在着与部门工作联系不紧,脱离业务实际等问题。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电子政务建设要有一支既懂信息技术、又熟悉政务业务的稳定人才队伍。人才匮乏势必会造成认识上、应用上、开发上的诸多问题,这是目前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致命弱点,也是亟待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5、队伍建设有待强化的问题。个别职能部门在窗口工作人员的安排使用、措施激励上还需要加强;窗口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管理方式有待创新,力度有待加大,个别窗口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业务能力、服务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违纪违规问题时有发生,冷落、刁难服务对象的人和事仍然存在。再加之窗口工作相对枯燥和苦乐不均,要求严格,导致个别工作人员不愿意从事窗口服务工作,有的甚至主动要求回原单位工作,窗口工作人员变动频繁,同时,业绩突出的窗口人员并没有得到提拔使用,政务服务体系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平台作用未得到真正体现。 二、今后政务审批制度改革建议 1、建立健全机制。要研究制定统一的政务许可职能归并方案,明确时间与要求,力促统一组织实施,确保“三集中、三到位”落到实处。 2、整合现有资源。以政务服务体系为载体,将未纳入政务服务中心的办事(证)大厅与政务服务中心联网,作为政务服务体系的分支机构,便于统一监管。同时,争取建设项目,进快建立能适应工作要求的政务大厅,解决中心业务用房紧张的问题。 3、坚持应进必进。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县级所有的政务审批事项、服务事项、公共资源交易以及政务公开、电子监察、电子政务、一卡通等的办理全部纳入大厅办理。 4、探索城乡一体。积极探索完善乡镇政务体系建设的路子,推进县乡联动审批,解决群众办事不出乡问题。依托现有的乡镇便民管理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县、乡两级政务服务体系联动机制。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政务审批“三集中”和“一楼式办公、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一次性收费、一网式运行”的政务服务模式。加大村便民服务室建设力度,整合现有资源,将村网格化管理与政务服务有机结合,最大限度的帮助村民搞好代办服务。与此同时,出台加强全县政务服务中心体系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为全县政务服务工作提供人才保障。(朱本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