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隐藏在书法里的太极之道(三)

 矛盾道一 2017-12-20


文 | 网络

编辑 | 鹿鸣


隐藏在书法里的太极之道(一)

隐藏在书法里的太极之道(二)

天圆地方


相传“天圆地方”的概念是由上圣伏羲氏首先提出来的,并经殷商传至周公,其主要观点是,“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老子曰“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名居域中之大,手握天下之图,法阳春而流惠泽,“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故一切事物皆蕴含方圆之理。


太极拳是“圆”的,其动作是弧形的。“阴阳鱼”的形状是太极拳中最常见的动作,鱼头和鱼尾相衔接,产生了阴阳相抱,两臂合起来自然地形成了一幅太极图形。太极拳要周身圆活,足随手运,圆转如神,进退缠绕,生生不息;要练柔成刚,化刚为柔,只有“随曲就伸”,才能“引进落空”。是故得圆者得太极。


太极拳又是“方”的,立身要中正,要“支撑八面”,要“中规中矩”。无规矩无以成方圆,“方”就是规矩,就是法度;最高的法度是其“负阴抱阳”的规律。是故不知圆无以成太极,而不知方无以善太极。


有圆无方,则太极拳无神韵可言,过方无圆,则流于凝重僵滞。只有方圆互用,才能天机活泼,浩气流行,才能有招即是无招,无招却是有招,才能浑然无迹,妙手空空。


书法的笔是圆的也是方的,笔画亦圆亦方,字形亦圆亦方。“山川草木反复于尺寸之间,日月星辰回环于尺牍之上”,整幅书法作品亦在天地方圆之中。


圆笔与方笔之不同,于起止转折之处可见。圆笔浑然圆融无棱角故曰圆,方笔斩然方硬作棱角故曰方。圆笔如春蚕吐丝绵延不绝,方笔如快马破阵所向无敌;圆笔之极则超妙绝伦,方笔之极则雄强无匹。圆笔出于虫篆,方笔源于汉隶。真书贵方,草书贵圆,行书方圆而兼之。


项穆《书法雅言》云“圆为规以象天,方为矩以象地。方圆互用,犹阴阳互藏。所以用笔贵圆,字形贵方。既曰规矩,又曰之至。是圆乃神圆,不可滞也,是方乃通方,不可执也”。 孙过庭《书谱》云“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这些都阐明了方与圆的辩证关系。是故书者须“方者参之以圆,圆者参之以方”方能成妙。


方圆是规矩。太极拳基本动作可归结为“十三式”,其中手法八式“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称为八卦,步法五式“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称为五行。书法的基本笔势也可归纳为八势,即为“侧、勒、努、趯、策、掠、啄、磔”,称为“永字八法”;执笔法“擪、押、钩、格、抵”,称为“五字执笔法”。不妨将“永字八法”和“五字执笔法”合称为“书法十三式”,与“太极十三式”相互映衬。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