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冯小刚《芳华》暴露出来的社交潜规则 真正的朋友只和感情有关

 昵称4705243 2017-12-20

冯小刚《芳华》暴露出来的社交潜规则 真正的朋友只和感情有关

冯小刚《芳华》暴露出来的社交潜规则

陆陆续续折腾了两个多月,从国庆档换成了曾经无往不利的贺岁档,冯小刚的这部以文工团为背景的《芳华》终于上映了。电影改编自同名小说《芳华》,是严歌苓在四十余年后回望这段涵盖了她整个青春的从军经历后的作品。以1970至1980年代为背景,讲述了在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军队文工团,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经历着成长中的爱情萌发与充斥着变数的人生命运故事。

这个作品既有对青春的展示,也有对厚重历史的回忆。

《芳华》是冯小刚和我一块定的名字,特别能代表这篇小说。我们从那个年代走过来,《芳华》是对青春的一次怀旧和反思。我们的青春成长史和整个民族紧紧融合在一起,而且是平行的、相互映照的,我们无法从时代的大背景里脱离出去。

如果你是一名大学生,可以在这部电影里看到青春样貌、集体生活和情爱纠葛;如果你喜欢硬派战争片,可以看到足够血腥的战斗场景,而且是一场极少有人涉足的战争,据说属于敏感题材;如果你足够文艺,可以看到时代的变革对个体物质生活的种种影响;

如果你已年过六旬,也可以找到对那段特殊时期的回忆与想象;除此之外,还有在举着领袖肖像的群众队伍里捉猪这样似乎有些解构成分的尝试,以及痛骂欺压劳动者的联防队员这样看似反映现实的桥段。

冯小刚《芳华》暴露出来的社交潜规则 真正的朋友只和感情有关

冯小刚《芳华》暴露出来的社交潜规则

文工团那一代人的青春,在《芳华》里揭开、落幕。开始有多美好,后面就有多残酷。

萧穗子孩子的婚礼上,战友重见,说说笑笑,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记忆兀自挑选之后,留下的都是情深似海。

青春很美,但过去真的没有一丝龃龉?要我说,那时展露的人性百态比之现在一点不少。

《芳华》里的这些社交潜规则,你真的看懂了吗?

1、这世界不缺善良,缺的是加了理智的善良。

刘峰是个自带崇高属性的人。表面上看,在文工团他不可或缺,连炊事班的猪丢了,也来找他帮忙。“谁也没有设想过,我们这支队伍里没有了刘峰,会是怎样。”

但他无底线的付出,结果却是被践踏,这是为什么?

2、自身价值决定你的社交价值

何小萍改了姓,为了躲过批判,顺利入伍。

她天真地以为,穿上军装,就不会有人再欺负她,她以为文工团是理想中的乌托邦。

但命运早已暗中排好了规则,这个集体给不了她温暖。

冯小刚《芳华》暴露出来的社交潜规则 真正的朋友只和感情有关

冯小刚《芳华》暴露出来的社交潜规则

3、真正的朋友只和感情有关,社交却往往是一种价值交换,真实又残酷。

比起刘峰、何小萍的主角光环,作为叙述者,萧穗子身上发生的故事就显得平淡许多。但她又和观众距离最近——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像穗子一样的旁观者。

郝淑雯有在部队高层的父亲,林丁丁姿色出挑,穗子显得很平凡。她能做的,就是融入文工团的核心群体,才能让自己没那么逊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