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为4271字,预计阅读时间为10分钟。 一、2014年的三点收获 不知不觉又到了年末,加入xx已经1年零3个月的时间了,从当初匆忙加入xx,一头雾水的开展工作,到现在每天的按部就班的循序渐进;能够感受到自己在过去中的成长和艰辛。 还记得刚加入xx时候,自己信心满满,不就是一个百十号人的小公司吗?太简单了,于是一周时间就整理了一些工作规范,后面随着了解逐渐深入,以及和业务端的深入交流之后,才发展问题比想象的要复杂,高居不下的离职率,人心涣散;加上不断的人员更迭,导致基础的管理流程和制度缺失,人治现象严重,天天忙着救火。千头万绪,但总归要找一个突破的点,这里要感谢HRD当初给我们定的方向“夯实基础+严把进人关+组织梳理”;可以说正是这三招,止住了组织的长期症状;通过1年的中医式条理,组织现在已经慢慢趋向与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健全化,同时在人的方面,也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 基于这三点,盘点下自己14年的工作收获,总结出以下三点: 1、组织的管理规范化基本建立; a.在管理规范化方面,主要通过各项人事运营流程的重新梳理和执行,将涉及到管理、用工方面的风险进行全程监控,确保管理的动作、结果不会到导致失控的局面出现;(14年全年未出现1起劳动用工风险) b.绩效文化的贯彻,通过文化宣导+流程落地+绩效辅导与跟踪;14年可以说是全国运营中心绩效文化正式形成的一年,各个团队都相继的出台了绩效管理的方案,并开始实施绩效工资;4次的绩效考核动作,包括从计划的制定和结果考核和辅导全流程的监控,手把手教会了我们的主管如何使用绩效管理这一个工具来管理团队; c.基于工作分析进行的岗位职责梳理,此项工作的主要意义在于理清组织内部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和桎梏;只有合理的岗位设置,清晰的职责分工,才能保障组织后续的发展是健康和持续的。通过1年的时间,我们完成了合肥地区全体岗位的工作访谈,对业务的情况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也为我们后续的选人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对于访谈中发现的问题,我们也积极去思考并向管理层提出建议整改。 2、组织人员结构的迭代 14年我们的精力有三分之二花在选人方面,一方面是因为公司发展的需要,必须要增加人力,另一方面,利用现有人员流失补充的机遇,进行人员素质的迭代、升级;从过去只看工作经验到注重人选的发展潜力转变;从短期用人到长期培养转变;结合年后转正人员的面谈情况来看,目前的员工队伍整体的素质是有明显好转的,无论是销售团队还是客服团队,都能明显的感受到因为人员的素质的优化,减轻了管理上的压力;同时,从15年1季度的人员流失情况来看,整体好于去年(离职人数下降近70%),可见目前的大多数人员都是稳定的。 3、人力资源在组织中的价值提升 在去年的1年里,我们一直在努力寻找人力资源与业务的结合点,“一切有助于业务”是我们的基本原则。基于这一点,把自己当做一个新人来不断学习,密切关注业务的发展,每周要求自己花固定时间用来听业务、客服的录音,学习业务,保持和业务有共同语言,以便提前发现问题,并和业务部门沟通反馈,提出预警和改善措施;与此同时,我们还协助业务线进行团建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正是基于这些工作,HR和业务端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实际工作中,各个业务团队能够积极的配合HR的工作,并积极的来和HR探讨问题;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得以真正体现出来; 可以说是为我们15年的工作营造了非常好的环境。
二、三点遗憾 xx正处在公司发展的转折点,公司内部也是变化不断,这导致我们的很多规划赶不上时间的变化,一些工作的细节上没有办法进行精细打磨,当然互联网的特色就是快速上线、逐步迭代,以提高响应时间,但从管理的角度来讲,这是不太切当的,一个政策如何不断调整,就会让人无所适从,管理动作就无法落地;从而形成混乱。在14年的工作中,感觉在一下几点上留有遗憾,也是我们需要去逐步完善和改正的地方。 1、核心岗位的招聘效率缓慢 从整体招聘达成率指标上看,14年的招聘工作基本符合预期进度,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招聘周期偏长、核心岗位招聘达成率不佳,主要的原因一方面是对于保险行业缺乏深入了解,不能精准锁定候选人,另一方面原因是渠道的单一性,过分依赖网络渠道,在社交当道的今天,没有能够充分的利用社交渠道来弥补传统网络招聘的弊端(被动、缺乏信任背书);这也是15年我们需要突破的一个地方; 其次,在企业的包装宣传方面,做的工作非常有限,对人才的吸引度不够;当然这也是小企业的通病,特别是保险行业,如何在对外的宣传中突出我们的优势(互联网公司、成长快速),这也是15年需要重点考虑的一个点。 2、管理动作的精细度不够 14年我们在管理的动作定型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以直观的感受到整个组织的管理变动有序、规范;但受限于时间成本、人力配置方面的原因,很多动作只做到了形似,而神未到,比如我们的MBO,目前是不分人员类型,全部一种制度,实际操作的时候就会发现有问题,比如针对客服人员,和针对销售人员的,目前的流程就显的太过复杂,管理的动作不够简洁。再比如人力运营,人员的入、离、转正、调动等我们都会介入和管控,但多是事后的管控,缺乏事前的监测、事中的介入引导,最终显现出来的效果就是觉得我们成了纯粹的流程执行者,而不是管理者。 3、人力资源对业务的价值驱动还没有形成 主要表现为:人力资源的工作对业务主要是起支撑作用,而没有驱动业务发展;究其原因:1、我们对业务的关注和了解度不够,不知道业务发展的核心驱动因素是什么;2、业务发展、变化太快,一直在调整当中。 如果能够实现人力资源对业务的价值驱动,可以让我们聚焦与最终结果,并和公司的战略保持高度一致,实现人力资源工作的价值最大化。
三、对组织的现状认识,以及15年的突破方向 不可否认,组织的发展已经进入了高速车道,从过去的人驱动组织向前走,到现在的组织驱动人向前跑;组织内部的各个环节的运转速度在提速,对生产力的要求在提升。过去的管理手段能否支撑业绩的爆发,包括我们的管理基础(理论支持)、流程体系、综合支持等,需要有一个全面的反思。 首先,我们现在的主管的能力和眼界,作为全国运营中心的HR经理,坦白来讲,我是不太有自信的,目前的一批主管基本是跟公司一起成长起来的,实战经验丰富,对业务也很清楚,这是他们的优势,但也存在致命的弱势,互联网的时代是一个发展迅速的时代,知识的更迭成倍的翻新,我们的主管没有在外面的世界里感受过,学习过,可以说几乎出于脱节的状态,随着公司发展的提速,这个问题会越来越明显的暴露出来,公司需要考虑外部引进一些新鲜血液(特别是管理干部),用老人+新人搭伙,把业务推进以一个一个项目的方式进行,利用项目来锻炼和提升老人。 第二、组织架构和岗位设置的重大调整,随之而来的人员适应,这个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无法适应变化的人,会逐渐离开,且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苗头,如何保持队伍的整体平稳,和核心中坚力量的稳定是15年需要重点关注,并投入资源的一件事情。我们在大量引入新人的同时,如果老人不断流失,组织的沉淀资产消失,最终只会导致组织的不稳定,业务上的脱节。不可全信新人,但也不能完全依靠老人。如何将这批存量人力资产盘活,需要hr和公司的领导层一起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妥善的调整。 第三、文化融合,大量新人的加入,势必给内部的文化形成冲击和碰撞,如何实现文化的传播和继承,将是一个大的挑战,内部文化无法统一,组织就会争端四起,内部沟通成本剧增。 综合以上,15年会是挑战的一年,也是我们自我突破的一年;如何在15年使得人力资源的工作水平再上一个台阶,以下几点,我觉得是可以尝试的一些地方。 1、人力资源的升级(提升组织的人才质量) 目标:提升高学历、高素质、高潜力人才占比; 路径: A.队伍盘点 与业务方一起,对现有队伍进行盘点,并结合未来的业务发展规划,找到团队的人才短板;不惜代价进行弥补; B.制定关键性岗位的人才选拨方式 根据现有岗位情况,盘点各团队关键性岗位清单,与业务方一起制定关键性岗位人才选拨方式;包括各级岗位的聘用门槛,晋升条件,晋升路径等,从而保证我们用对人,用好人。 2、完善评价体系,区分价值贡献; 目的:聚焦成果,更有针对性的激励人员 路径: A.完善现有的评价体系,借助IT手段(人力资源系统),实现评价结果的可追踪和自助查询; B.区分不同类别人员的价值评价方式,针对公司组织架构的重新调整,必须配套调整不同类别人员的评价方式;以提高激励的针对性; C.及时淘汰不胜任人员,保障队伍的清洁; 3、基层干部选拔与培养; 目的:消除管理短板和阻力,保障组织的顺利提速 路径: A.现有各级基层主管的培训; 继续推行管理沙龙;并对内容进行聚焦;15年管理沙龙的重点将是职业化水平提升;围绕这个重点来开展全年的沙龙课程; B.潜质管理人才的培养,建立后备管理梯队; 结合人才盘点,确定各团队现有高潜质人才,全年密切关注此类人群,并推动此类人员优先轮岗、晋升; 定期开展圆桌会议,掌握梯队人才的诉求点,适时开发、推广相应的HR服务。 C.引入外部培训资源,或与外部培训机构/高校合作,进行委托培养。 4、加强培训模块 目的:提升组织的造血能力;加速关键岗位的人才培训进程,降低招聘成本 路径: A.将培训模块独立出来,独立运作,和业务方合作进行订单式培养;并以最终人才输出作为考核指标 B.引入外部课程,利用内部讲师进行消化和转化,并建立内部的学习中心,保持内部人员的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 C.搭建内部全员共享的知识库平台,进行知识管理 D.探索未来xx所需的领导力(LDP)要素、业务管理要素,以项目的方式进行初步探索, 5、HR工作方式的转变 目的:实现快速响应,解决问题导向 路径: A.服务下沉,与业务方零距离; 以招聘为切入点,实施BP制度,将合肥地区团队划分为销售团队和客服团队,由相应的招聘专员负责所属团队的HR服务开展(招聘、培训、绩效辅导跟踪),并负责业务方的需求收集和提出解决方案。 HR经理将主要负责各项需求的解决方案最终输出,以及辅助各级主管进行日常的人员管理、人才梯队建设等其他项目性工作; B.将客户评价(满意度)纳入HR工作评价体系; 尝试将直线主管评分(满意度)作为HR的一项重要考核依据;并细分几个关键动作:招聘达成时效、培训支持、人员关注度、主动积极性; 以上只是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同时,随着组织的发展,我们面临的情况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但只要我们能看清xx未来的画面,未卜先知;始终让我们的HR工作出于一个主动的环境当中。 C.队伍的搭建 考虑15年合肥队伍预计将翻番增长,结合个人过往的经验,建议尽早在团队配置1名员工关系主管,1名培训主管;用来加强人才经营,用工风险管理和队伍的维稳。
感谢阅读! 2015年1月1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