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道德经第10章解读
2017-12-21 | 阅:  转:  |  分享 
  
道德经第10章解读张武忠初稿2017.8.6第10章【原文】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
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为玄德。【译文】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与万物不
争,在功成事遂之时甘愿急流勇退?那就要遵道修德。悟道学道然后要行道,将天道转化为人德,这就是人的修身养德。要想修德就要与道合一,你
能使精神和肉体融为一体,形神不再游离分散吗?你能聚结精气专心致志追求柔顺,最终达到婴儿般的无欲纯真吗?你能清除杂念洗涤心灵,不留下
一点点瑕疵吗?爱护民众治理国家,你真能做到自然无为吗?五官六根开开合合频繁与外界接触,你还能保持柔弱不逞强好胜吗?等到博学多闻学富
五车,你还能保持大智若愚不大肆炫耀吗?“载营魄抱一”是修身,“专气致柔”是养气,“涤除玄鉴”是改过,“爱民治国”是治世,“天门开阖
”是凝神,“明白四达”是谦虚。这只是悟道修德的六种具体表现,要想全面领悟什么是上善之德,还得去追寻大道善德的根本。道既不断地创生万
物,还不断地畜养万物,生而不占为己有,为而不自恃有功,做万物之长而不主宰骄横,这不正像大地的厚德载物吗?这就叫做最神奇玄妙的德行,
人就要学习这种玄德。【解读】10.1“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
,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老子从悟道行道延伸到修身养德,列举出六种具体表现。第8章说“夫唯不争,故无尤”,上一章说“功遂身
退,天之道”,都是讲不争之德。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与万物不争,在功成事遂之时甘愿急流勇退?那就要遵道修德。悟道学道然后要行道,将天道转
化为人德,这就是人的修身养德。“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精神和肉体合一,讲如何修身。“营”是人身体中的血液和营养成分,代表人的肉身
。“魄”指人的魂魄,代表人的思想灵魂和精气神。“载”是车载装载承载,“一”一字双关,既代表道之“一”,又指“合为一体”。老子把人形
容成一辆车,承载着肉身和灵魂,众生常人的形神容易分离,身体有时不听思想的支配,思想也常常游离于肉身之外。“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如何凝神养气。打坐讼经祷告禅修气功和太极等等,都是帮助人凝神静气的。《道德经》第16章说“致虚极,守静笃”,修炼到一定程度,身体就
能如婴儿般柔软,心境也能像婴儿般纯洁无瑕。老子在第55章继续赞扬婴儿的纯真柔软,他说“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jue)鸟不搏,骨弱
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sha),和之至也”,大意是,柔软纯真到一定境界,就能和天地自然融为一体,
连猛兽都与你亲近了,毒虫不蜇你,猛兽不咬你,猛禽不抓你,婴儿身体虽柔软之极但小拳头却攥得很紧,尚不懂男欢女爱但小鸡鸡却高高挺起,这
是精气充沛之极的缘故。终日大声啼哭但嗓子却不沙哑,这是气血和谐之至的原因啊。“涤除玄鉴,能无疵乎”,指的是见善改过,你能清除杂念洗
涤心灵,不留下一点点瑕疵吗?“涤”是洗涤,“除”是清除,“玄”是深邃,“鉴”指铜镜观照内心,“疵”是瑕疵。“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治世为政之用,爱护民众治理国家,真能做到自然无为吗?“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说统治者不妄为。“天门开阖,能无雌乎”,指定心凝神的
功力,五官六根开开合合频繁与外界接触,你还能保持柔弱不逞强好胜吗?“开阖”是开关,“雌”是母性的柔顺,“天门”象征人的五官六根,
开开合合与外界不断接触。中国人常说“开了天眼”,就像二郎神的眼。中国人也习惯把婴儿的“卤门”比作天门和天眼。婴儿在出生时由于骨化不
完全,头顶额部有一个未闭合的菱形凹陷,像一个没有骨质的天窗,医学上叫做卤门,俗名称作天门,寓意婴儿能与天通灵。6个月后卤门渐渐变小
,1岁到1岁半天门就完全闭合了,老天也彻底关闭了沟通的大门。道家讲究闭关自守,儒家鼓励入世,佛家认为四大皆空,佛教经典《心经》中说
“照见五蕴皆空”,“色受想行识”是五蕴,“眼耳鼻舌身意”是六根,与外界接触产生“色声香味触法”六识,最后上升至“诸法皆空”。老子说
,人立身处世,经历风风雨雨,遍尝酸甜苦辣,还能不受诱惑不为所动吗?遭受欺负还能保持柔弱不逞强还击吗?“明白四达,能无知乎”,指大智
若愚的境界,等到博学多闻学富五车,你还能保持大智若愚不大肆炫耀吗?“无知”并不是真的不知道,而是明知却不大肆炫耀。《道德经》中共有
57个“知”字,绝大多数是认知知道之义,有几处特指“大智”。第33章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此“知”是天地自然的大智慧,有别于人
类的智巧聪明。第56章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第71章接着说“知,不知,上。不知,知,病”,这就是得道者的“大智若愚”。10.2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为玄德”,“德”开始登场,并展示《周易》坤卦大地厚德载物的“玄德”,作为人修德的榜样和
最高境界。这是《道德经》出现的第1个“德”字,共有75个“道”和44个“德”,在前9章一直在描述天之道,“德”到了第10章才姗姗来
迟。天道地德,天之道赋予万物成就其德。天地之间谁具备了最深厚的德?当属大地的厚德载物,老子用“玄”将大地和众生的德行加以区分,称之
为“玄德”,人要修德养德,就要以大地为榜样和目标。《周易》的首卦是乾卦,描述天道的自强不息。第2卦是坤卦,赞扬大地的厚德载物,清华
大学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合在一起作为校训。孔子在坤卦《彖(tuan)传》中大力赞扬大地的品德,他说“至哉坤元,万物资生。坤厚载
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而老子将坤卦大地的大德简单总结为“生之畜之,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长而不宰”。《道德经》中共有3章相似的描述,第2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第51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
德”。老子在前面列举了修德的六个具体表现,但这六方面还不够,要想全面领悟道的真髓,还要从大地的玄德入手。“玄”是神奇奥妙之义,比如第6章“玄牝”,第10章“玄鉴”,第15章“玄通”,第56章“玄同”。张武忠2017.8.6于北京。
献花(0)
+1
(本文系逐字逐句学...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