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医学堂丨老子养生秘籍第四十五章

 为什么73 2017-12-22



原文

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 天地。天地尚不

能久,而况于人乎?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

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浅谈

修养生之道者,常持不闻、不问、恬憺虚无,寡言语之无为中和神态。《易经》云:“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有涵养之人说话甚稀少,自然与道合。


不然,譬如狂风刮不了一个上午,暴雨下不了整天。究竟什么使然,天地也。天地发生狂暴,尚且不能长久,何况人呢?


人又怎能多说话且暴躁地长时间去发泄自己的意气呢?


故此,从事于修养生之道者,必须与自然之道的规律相适应。这样其修道所形成的功能德行就与自然的功行相一致。如果修道者失去了与自然之道的规律的适应性、同一性。那其也失去自然之道的规律功能德行的同一性。


修道者其与道相同一,道亦与其相得益彰。与德相同一,德亦与其有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之理。若修道者失去与自然的规律相一致性。


那就失去修道的应有作用。


修道有素者,诚信自己的不足,对修道没有认识的人,就不会相信。


按语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老子秉承上古圣人之教化,通过自身的修行实践,已经将字宙及人体生命之奥秘揭示出来了。


人体是超越时代的科学仪器,所以人体通过修炼面使自身生理起变化,其科学性当然也是超时代的。对古代圣人们的著作,我们该以什么样的心情对待呢? 是分析研究、揭秘,给予科学理论呢? 还是不加分析研究,就扣以迷信,不科学论处呢? 


《道德经探玄》有这样的记载:“前辈曾说过:不是古籍诡秘,是你没通;不是古籍迷信,是你不信;不是古籍没有,是你不用;不是古籍太深,是你太浅;不是古籍过老,是你幼稚,不是古籍应弃,是你自弃,不是古籍玄虚,是你空虚。当我们将现代之科学理论和老子之五千言相对照时,究竞哪种是末节,哪种是根本? 哪种是短暂,哪种是永恒?


难道不发人深省,令人深思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