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道德经第13章解读
2017-12-22 | 阅:  转:  |  分享 
  
道德经第13章解读张武忠初稿2017.8.16第13章【原文】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
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译
文】众生之所以那么热衷于追求五色五音五味畋猎等万有,是因为人太贪图自身的口腹之欲,又太在乎权势名声等感官享受,由此也会带来烦恼
和灾祸。一个人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如同受惊一样,是为“宠辱若惊”。世人因此患得患失寝食难安心神不宁,甚至惶惶不可终日,常把荣辱这样
的大患看成和身家性命那样贵重,故称“贵大患若身”。什么叫“宠辱若惊”?只有地位卑下之人才有所谓的受宠,故称“宠为下”。得到宠爱会惊
喜不已诚惶诚恐,失去了又像受辱一样惊慌失措坐立不安,都像受到惊吓,所以说“宠辱若惊”。什么叫“贵大患若身”?我之所以把忧患看得这
么重,是因为我有身体,怕自己的身家性命受到伤害。如果我忘却了自己的身体存在,达到无私无我的境界,那我还有什么可患得患失的,故称“及
吾无身,吾有何患”。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发肤受之天地父母,必须恭惟鞠养岂敢毁伤,因此人爱惜自己的身家性命是天经地义的。但人
生在世不仅要珍惜自己,更要爱护天下众生,所以说你珍贵天下人如同己身,天下人也会珍贵你,你方可寄身于天下,故称“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
天下”。如果你爱护天下人如同己身,天下人不仅也爱护你,还会托起你拥戴你,甚至把天下托付给你,故称“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解
读】13.1“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提出了人的荣辱观和患得患失。上一章说,众生之所以那么热衷于追求五色五音五味畋猎等万有,是因为
人太看重自己的身体,又太在乎权势名声等感官享受,由此也会带来烦恼和灾祸,老子在本章选取人的宠辱观为例来说明。“宠”从“宀”从“龙”
,“宀”读作(mian)房屋,“龙”泛指蛇虫之类,“宠”的本义是家养的无毒蛇,后引申为宠爱之义。“辱”与“宠”相对,遭受冷落轻视辱
没侮辱。“患”从“串”从“心”,心中的小忧虑串起来就变成了大心病。“惊”的繁体字为“驚”,本义为马受惊,引申为人的惊喜惊吓和惊恐。
一个人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如同受惊一样,是为“宠辱若惊”。世人因此患得患失寝食难安心神不宁,甚至惶惶不可终日,常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
成和自身性命那样贵重,故称“贵大患若身”。13.2“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解释什么叫“宠辱若惊
”。“宠为下”,只有地位卑下之人才有所谓的受宠。“得之若惊”的“惊”是惊喜不已诚惶诚恐,“失之若惊”的“惊”是惊慌失措坐立不安,都
像受到惊吓一样,所以说“是谓宠辱若惊”。一般人都喜欢往上爬,得宠就会高升,受辱可能被贬,爬得越高摔得越狠,得宠越多受辱也越深,这是
常人普遍的患得患失。只有极少数人能看淡宠辱,宋朝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矣”。13.3“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解释什么叫“贵大患若身”。《道德经》中的“贵”大都
作为动词,珍惜重视贵重之义,《道德经》中共有21个“贵”字。“身”就是人的肉身,我之所以把忧患看得那么重,是因为我有身体,怕自己的
身家性命受到伤害,故称“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如果我忘却了自己的身体存在,达到无私无我的境界,那我还有什么可患得患失的,故称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常人没有不珍贵自己的身家性命,但圣人可以忘却自身,达到无我无私的境界,所以他们不会有忧患。13.4“故贵以
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揭示以一己之身和天下如何相处。我们常说的“寄托”涵盖两方面,“寄”是将自己寄身于
他人它物,“托”是别人把你托起,或者将他们的身家性命托付于你。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千字文》中写道“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惟鞠
养,岂敢毁伤”,身体发肤受之天地父母,必须精心保护哪敢随便毁伤。况且人有身体才能承载道德,也才能为天下众生服务,因此人爱惜自己的身
家性命是天经地义的。但人生在世不仅要珍惜自己,更要无私无我爱护天下众生。所以说你珍贵天下人如同己身,天下人也会珍贵你,你方可寄身于
天下,天下才有你的容身之地,故称“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如果你爱护天下人如同己身,天下人不仅也爱护你,还会托起你拥戴你,把他们的身家性命甚至天下都托付给你,故称“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张武忠2017.8.16于北京。
献花(0)
+1
(本文系逐字逐句学...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