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会我专家,其实如粪土

 祥语文 2017-12-23


易中天的导师胡国瑞告诉他,当年他曾就此事约见校长,刘道玉在电话里说:“自古以来只有官员拜见学者,没有学者拜见官员的道理。我去看胡先生。”后来刘道玉为此层层争取,甚至找到了教育部。最后双方达成协议,武大用5个本科生的名额交换他留在武大任教。

 

这个故事在武汉大学人人皆知,俱都佩服刘道玉先生的风骨。尤其是“自古以来只有官员拜见学者,没有学者拜见官员的道理”这句话流传甚广。为什么呢?当然是因为道出了教育真谛。

 

教育是一个专业领域,它的终极追求就是哈佛大学最早的校训:为真理。所以评价一位教育人是否为专家学者,其标准应该是它与真理的距离,以及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担当。

 

刘道玉先生说“自古官员拜学者”,也不是因为地位差距,而是对追求真理者的尊重,或者说代表政府或学校表示对尚贤传统的传承。事实上,一个社会也只有如此,才能保留一点追寻人类永恒精神的指望。

 

现在早已天翻地覆慨而康了,学生不但追学术明星,也追娱乐明星、政治人物。而且,这句话其实也越来越没什么意义了,因为官员就是学者,学者就是官员,谁能辨我是雄雌?谁拜谁都一样。当然,也有像四川大学这样敢为天下先的大学,明目张胆让学者站在坐着的官员后面,这种勇于堕落的能力就只能钦佩了。

 

一个时代如果专家泛滥,当然是因为知识分子的虚弱。风骨催折,无人敬仰,因此民众寻求专家,当然不会以此为标准。但社会纷纷扰扰,每一个领域都有无穷的智识,又不能无标准。怎么办呢?


就像我一个朋友所嘲讽的那样,为了取代空缺,当然要盛产报摊学者和报摊专家了。也就是以传媒为主,以圈子为辅,打造受众相信的明星。这是娱乐圈常用的手段,如今教育界也用。

 

可能很多人不信,那你现在可以掰手指数一数,那些耳熟能详的专家名字,哪一个不是被打造出来的?他们的专业品质经得起检验么?亚里士多德说,没有经过反思的专家是不值得信的。这句千古流传的话,值得每个崇拜专家的人反思。

 

媒体平台众多,最终使专家产业化,亦造成了“专家如猪狗,满街都在走”的现象。与此同时,也因为没有公认的标准,专家们只好抱团骗钱,以增加知名度,反而使圈子更加固化了。所以经常会出现一个圈子开会几个专家互相吹捧,换一个圈子就谁也不认识的盛况。

 

前一段,我有个朋友想在大连做一个家长教育的会议,就遇到这个问题。我问了问他请的专家名单,最后无奈之下只好打击他:你这些都是教育圈的啊,家长圈谁认呢?家长圈你得请尹建莉、孙瑞雪、华德福爷爷奶奶、PET、正面管教这些,最差也得请蔡朝阳老师嘛。

 

真说起来,两者比较谁更专业?就学校角度来说,当然是教育圈的这些学者专家。而就家庭角度来说,当然是都不专业。就教育本质来说,都算不上专家。而请他们的人,也大多是为了糊口。


但大家都不会这么认为,相互之间既谁也不承认谁,也不会就教育问题互相驳斥辩论。各赚各钱,谁也不得罪。当然这也情有可缘,否则一旦互抢饭碗,肯定互相揭丑,专家立不住脚,那还怎么骗下去呢?

 

以前有学者批评南怀瑾,说要当面请教。南怀瑾先生很有自知之明,就客气地说,我们治学路径不同,我这属于野狐禅,您就别较真了。意思是我这名声都属江湖抬举,我只是注六经弘自己的道,跟您求真理是不一样的。


但现在这些专家不要脸的程度古今无匹,连这么讲的人都没有了。为了证明这一点,很多人还自己给自己开设了教育思想研究会,冠以当代教育家的名号,可谓无可理喻。

 

社会我专家,其实如粪土。如果有心教育的人,能够自己去看几本教育上的专业作品,看一些古今中外都公认的学者文章,其实很快就会明白,现在这些人只是在做画皮的把戏而已。


教育的功用,本就是教人不崇拜权威,对世界有所辨识,否则教育就变成了宣传。这些道理并不艰深,只不过很多人觉得费脑,懒读懒思罢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