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上海小笼包一样,生煎包其实也是北方的叫法,在上海江浙一带,其实它是叫“生煎馒头”的,南方人管包子叫馒头,这一点真的让我很费解,嘻嘻,如果包子都叫馒头,那馒头叫啥咧?我曾经在博客上问过这个问题,结果有网友回答我说,有肉的叫肉馒头,没肉的叫素馒头,反正都叫馒头。哈哈,这个还真是一地一习惯一地一叫法。 在上海最出名的生煎包店是“小杨生煎”,在苏州则有“哑巴生煎”,这两家都是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老字号,现都已经经营到第二代或者第三代传人,两家我都去吃过,感觉味道在伯仲之间,各有千秋。 南方的水煎包除了明明是包子却要叫馒头之外,还有一点我最初也和亲一样费解,他们煎包子居然是底朝天,褶子冲下的,不太理解这样煎的目的是为啥,如果讲究美观不是褶子在上更好看咩?如果是为了制作工艺上考量,那褶子冲下,一不留神没包严实的在煎的过程中不漏汤吗?或者虽然不漏汤,但煎的时候油份从褶子的缝隙处吸入过多的话,那包子底就成油炸的了,也会感觉过腻不是吗? 虽然这个问题困扰我很久一直没有答案,直到前几年去参加一个活动跟上海老字号的面点师傅学做生煎包,我问过师傅为什么有些生煎是底朝天而有些生煎是褶子朝上的,而那位老师傅回答我说,褶子朝上的是用的发酵面团或者半发酵面团做的生煎,因为面团里加入了酵母,所以在加热过程中会膨胀,表面能鼓起来比较饱满好看,所以就可以褶子朝上。而底朝天的生煎用的是死面,即没有经过发酵的面团,这种面团的好处是因为没有发酵,所以面皮可以象饺子皮一样包得极薄,吸开一口里面全是汤汁,但缺点也是太薄,如果褶子朝下在煎的过程中可能会很快熟导致煎糊,而且铲起来的时候会破,所以必须褶子朝下底朝天,因为有褶子那一面比较厚,可以在煎制的过程中形成脆底,会有比较好的口感,出锅时也不容易破。听到这里我才明白这个底朝天的秘密原来在这里。 想要做好生煎包并不难,揉好醒好的面团分成小剂子,包上适量的肉馅,下油锅煎底,加水,焖锅,收至水干油份被面皮吸收,即成脆底。其底部色金黄、硬香带脆,面身白色,软而松,肉馅鲜嫩稍带卤汁,咬嚼时还有芝麻或葱的香味。以出锅热吃为佳。 但要做出真正好吃的生煎包,从生坯到火功,每一步其实都很讲究,面要和得干稀适中,肉馅要三七肥瘦的前夹肉,为了煎出肉汤,肉馅中还要最大限度的打入高汤,一般清的高汤直接打入肉馅中会很稀,不好包制,所以传统工艺是将猪皮、猪蹄、鸡爪等富含胶元蛋白的食材煮成高汤,待冷却凝固后即成冻状,然后将皮冻切碎拌入肉馅中,即可很方便的包制成形,而皮冻在煎制的过程中遇热又会溶化成汤汁,所以才会形成生煎包最重要的灵魂,就是那一口爆浆的汤汁。 鸡汁生煎,顾名思义,用的高汤是鸡汁,所以这里用的一般是鸡汤冻或者鸡爪冻。 鸡汁生煎 面皮:中筋面粉300克、水150克、盐1.5克 鸡爪冻:鸡爪500克、生姜20克、料酒10克、盐2小勺、水适量 馅料:猪前夹肉300克、料酒10克、生姜15克、鸡爪冻200克、盐1小勺、鸡精半小勺、白胡椒粉适量 煎制:色拉油100克、水适量、熟黑芝麻适量、小葱末适量 份量:16个 1. 鸡爪500克洗净后加入10克料酒、20克生姜和约2倍的清水,浸泡1小时; 2. 然后将浸泡出的血水滤出,重新加入2倍的清水,加入2小勺盐,大火煮开后打去浮沫,转小火煮30分钟; 3. 将鸡爪捞出,滤出汤汁即为制作鸡爪冻的高汤,将高汤装入带盖容器中,冷却后送入冰箱冷藏4小时; 4. 冷藏后汤汁即凝固成冻状,将鸡爪冻扣出; 5. 分切成黄豆大小的小丁; 6. 猪前夹肉300克、10克料酒、15克生姜放入料理机搅打成肉末; 7. 将肉末中加入200克皮冻,然后加入1小勺盐、半小勺鸡精和适量白胡椒粉拌匀即成馅料,将制好的馅料送入冰箱冷藏备用; 8. 300克中筋面粉倒入大碗中,加入1.5克盐,然后倒入150克水; 9. 搅拌均匀后揉和成光滑的面团; 10. 放入大盆中包上保鲜膜室温醒30分钟; 11. 将面团取出,搓成长条后分切成16个均匀的小剂子,逐一搓圆; 12. 取一个小剂子,按扁擀开成比饺子皮稍厚一些的圆形面皮; 13.每张面皮里包入约30克肉馅,打褶包成包子,注意收口要捏紧实; 14. 然后将包子翻过来底朝天; 15. 煎锅倒入100克色拉油,烧至油温热时关火,下入包子生坯; 16. 然后将锅内倒入约1/3锅水; 17. 盖上锅盖, 大火煮沸后转中小火,收至水份煎干; 28. 待水份收干,锅内只剩下油时,左右均匀转动锅底,让包子底部受热均匀,至底部变成焦色时,关火,最后撒上黑芝麻和小葱末即可。 操作要点: 1. 鸡爪冻能否成形,汤汁熬制的浓稠度非常关键,一般来说要煮到1000克水剩下200克水的程度,如果没有熬煮到位,鸡爪冻就难以凝结成形; 2. 包包子时注意包紧收口捏实,以免煎制时汤汁流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