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军在这一国学日军建炮楼弄良民证搞扫荡,结果却被游击队反扫荡

 思明居士 2017-12-23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

  作者:毅品文团队刘伯瘟,无授权禁转!

越南战争爆发之初,整个越南南方变成了游击队与美国顾问指挥下的南越军队作战的战场。1962年,美国陆军参谋长惠勒将军宣布,在南越每年开展12次“有限的军事行动”,“扫荡”次数不断增加。反游击战争中,美国帮助南越政府制定了著名的“战略村”计划。1962年4月30日,美国副国务卿乔治·鲍尔宣布,要“把游击队渗入比较严重的地区再划分为较小地区。主要的村庄要用有刺的铁丝和了望塔围起来,进村的人受到仔细的盘查。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放弃北越活动猖撅的稀散村庄和地区,把其中的居民迁入集中营”。美国助理国务卿罗杰·希尔斯曼则指出 “战略村的目的之一是控制人和供应物资的来往,颁发身份证,实行宵禁……这个计划要求在现有村庄周围布防——有刺铁丝、了望塔、充满竹钉和陷阱的壕沟。”(对历史熟悉的读者们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集中营、炮楼、良民证几乎都在这里复活了)于是,吴庭艳指示南越国民议会通过决议,将建立“战略村”作为“国策”。

美军在这一国学日军建炮楼弄良民证搞扫荡,结果却被游击队反扫荡

(越南战争初期的美国顾问与南越士兵)

南越政府专门设立了由吴庭艳的弟弟吴庭儒领导的“战略村特别委员会”,美国驻南越大使馆、美国驻南越援助代表团和军事援助顾问团代表也组成的“战略村特别委员会”。进行“扫荡”是执行“战略村”计划的主要步骤,大批南越农民被迫离开他们的稻田和村庄,迁入“战略村”。南越报纸曾描绘了“战略村”的具体情景:

“战略村”四周有好几道围障,最外面的一道围障是用竹子或木头的长钉做成的,在地上埋得很密集,只留下一两个有哨兵守卫的进出口。里面一层是带刺的铁丝。在这两层围障中间是一片埋了钉刺和地雷的地带。离第2道围障7米到10米的地方,是两米宽、1.5米深的壕沟,沟底和两边埋了钉刺。最里面一层是1.5米高、在宽2.5米、顶宽1米的土墙,每隔一些距离就有地堡和了望塔。

美军在这一国学日军建炮楼弄良民证搞扫荡,结果却被游击队反扫荡

(因怀疑通共而被南越军队逮捕的村民)

“战略村”的居民受到严格控制。所有居民都颁发了身份证,里面按有证件持有人的指印。每个居民都得持照片领取在围墙内通行的黄色通行证,在出村的时候还必须在检查哨把黄色通行证换成绿色通行证。人们必须按规定的钟点进出“战略村”,出入都记录在案,登记簿用完后即送回县当局。收获的稻谷必须存放在政府的仓库中。居民就这样被与外面的世界隔绝起来,丝毫没有行动自由。南越当局是在效法英军在马来亚对付游击队的经验,目的是彻底切断游击队与南越农民的联系,使游击队失去粮食、兵源和情报来源,被困死在丛林里,从而由南越政府军一举剿灭。

美军在这一国学日军建炮楼弄良民证搞扫荡,结果却被游击队反扫荡

(美国军官与南越军官)

美军在这一国学日军建炮楼弄良民证搞扫荡,结果却被游击队反扫荡

(越南战争中,南北越双方交换战俘)

“战略村”根本未能奏效。南越政府对基层的控制力极弱,南越百姓对游击队普遍又持支持态度,这让战略村很快形同虚设。游击队进行了大规模反“战略村”、反扫荡的战斗。从1962年到1964年,游击队的反扫荡斗争进行了40余次,大量“战略村”被摧毁。到1964年,游击队解放了南方2/3以上的土地和700万人口,美国的军事介入严重受挫。参考文献:《越南战争》 [英]莫里斯·艾泽曼 《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 [美]麦克纳马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