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信念系统」?

 昵称51270992 2017-12-24
​什么是「信念系统」?一个人面对世界种种事物的处理态度,所依据的是他的信念系统。因此,可以说维持这个人在这个世界生活下去的模式就是他的信念系统,而这个信念系统的效率便决定了这个人的人生是否成功和快乐了。信念系统(Beliefs System)其实可以分开为信念(Beliefs),价值(Values)和规条(Rules)。

1  什么是「信念」?

信念就是「事情应该是怎样的」或者「事情就是这样的」的主观判断,是我们认为维持世界运作下去的法则(注意这是来自说话者脑里认知的世界,也即是主观的法则),是解释和支持行动或没有行动、解释和支持变化或没有变化的理由,是对于这个世界各种关系的主观逻辑定律。对很多人来说,信念也就等如真理 — 事情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所以,对信念的拥有者来说(更准确地说是对这个人内心的运作系统来说),信念是绝对的。这点也就是很多人的迷惘和困扰的来源。信念是本人认为世事应该是怎样的,但并不能说真理便一定是这样。能够把主观信念和客观真理分开为两回事,便是一个人已经达到一定智能水平的认证。

信念的形成,有四个途径:

1.    本人的亲身经验,例如曾被火烫伤而知道火能伤人。

2.    观察他人的经验,例如见到同学顽皮而受罚,因而知道某些行为不可以在上课时做的。

3.    接受信任的人之灌输,例如父母说要提防陌生人,所以我们对不熟悉的人有抗拒之心。

4.    自我思考作出的总结,例如某人总是拒绝我的善意,苦思之下,终于决定是因为他妒忌我升级比他快。

上面的四个途径之中,第三和第四个途径需要特别注意一下。父母、长辈、老师等人在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灌输很多信念给他。灌输的方式有二:一是直接语言灌输;二是行为灌输,就是他们怎样做、怎样对一些事情作出回应的过程里,孩子看到听到而形成了信念。父母、长辈、老师等人灌输给孩子的信念,其中绝大部份是好的,也帮助了孩子成长,但是有些时候,亦会有例外的。有一个母亲,对女儿说一个男人最重要的是要有上进心,女儿成长后谈恋爱时挑选的就是一个很有上进心的男子。十年后他俩分手了,原因就是那个男子太有上进心了:总是忙于工作事业而没有给家庭足够的时间。这个时候,她才明白,男人的上进心对她的婚姻幸福而言并不是最重要的。

第四种情况亦会常常产生不恰当的信念。在一个新出现的情况里,以前的信念不管用,需要新的信念去支持行动,例如在新的工作环境里一个人总是对我的问好不大有反应,这没有前科可供我参考,在苦思之下,我得出一个结论:他妒忌我有能力。现在,凭着这个信念,我便知道如何对待他了。由此可见,行为需要信念的支持。但是,这仅是自己思想而建立的信念,可以很片面和主观。而思想的速度很快,说过一千次的谎言都可以变成真理,在脑里重复一千次“他妒忌我有能力”的结论,很快便是“一定是这样”的「真理」了。然后,带着这样的心态,只看到听到配合这个信念的东西,很容易便把自己困在绝境!

妨碍成长的信念

很多人的童年成长过程中,充满被别人否定的经验,累积下来,内心对自己的定位就是:我不会成功、没有成功快乐地生活的资格,因此培养很多妨碍成长的信念。任何类似这个方向的想法,都是源于这些妨碍成长的信念。今天的社会里,你每天都能够听到这一类的说话,其中一些十分明显:「做了又有什么用?」「我怎会这样好命?」「我不相信我能做到。」比较隐晦的,会是:「整个社会都是这样,没有办法!」「什么都试过了,没有用的。」「我已经尽了力。」「为什么他不改变而要我改变?」「是他们的错嘛!」

怎样知道那些信念妨碍成长、那些不是?任何会减少一个人生活得更好的机会、减少有更好明天的可能性的信念,都是妨碍成长的信念。确切地说,妨碍成长的信念有以下的数个种类:

1.    使自己失去学习机会、因而不能有所提升的信念,例如:「他那里会有什么好主意!」 「你没有资格教我!」「你是什么身份,竟敢对我提出意见!」「这样做不会有用。」

2.    使自己留在原地,停滞不前的信念,例如:「现在已经够好了,不敢妄想得到更多。」「在这个环境里,我们应该知足。」「今天已经这么辛苦,那有时间去想明天的事。」「保持这个状态便已经够好了。」

3.    减少自己有更多选择的可能性、限制本人能力发挥的信念,例如:「我不应该那样冒险。」「我不应该这样贪心。」「这样太过份了,我不容许自己这样想。」「以我的身份,怎能随便上前跟他谈话?」「我不敢去尝试,我怕失败。」「做人应该满足,不要妄想。」

4.    把责任交给其它的人、事、物,因而自己无能为力,例如:「是他们不对嘛,为什么要我改变?」「人在江湖,身不由已!」「这样的环境,我还能做些什么?」「事情这样发展,我只能叹息!」「他们不做,我也没有办法!」

5.    把原因交给一些人类不能够控制的因素,因而不能挑战或者改变,例如:「这是天意,没有办法!」「天生我就是这样,奈何?」「你不能改变世界的定律!」「那是超自然现象,科学没法解释。」「你不能解释的便不应该做!」(这里我们不需要把焦点放在科学能否解释,而应注意我们能够控制的无数选择。)

6.    维持自己一个“没有资格”身份的信念,例如:「我的人生只能希望平稳、从没有想过会有大富大贵的日子。」「我那会有那么幸运?」「做到像他那样成功?你不是说笑吧?」「有做老总的一天?从来没有想过。」「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活得像李嘉诚?别做白日梦吧!」 另外一种“没有资格”的态度就是坚持没有效果的做法,当有新的方法出现,便找其它的借口去拒绝考虑或接受,例如「他说话的态度不好,我不接受的」「他想出来的那里会有好东西」「用他的方法,那么我的尊严怎办?」而忘记了追求效果(三赢基础上的)、追求人生的成功快乐,才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最可怕的三个信念

1.没有可能

2.没有能力

3.没有资格

练习:信念种入法练习

两人一组,由一位同学开始,尝试找一个自己想要突破的信念状态,保证用20个字以内的一句话,顺口而出,说时不眨眼睛,不中断,不要太快,变为几句话

我有能力 :

我有资格:

我父母允许我:

我自己允许我:
比如说,

我有能力得到想要的

我有资格得到想要的

我父母允许我得到想要的

我自己允许我得到想要的。

备注:这个练习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做,对方可以观察你有没有眨眼。如果没有的话可以自己对着镜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