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富硒大山村

 lj0279 2017-12-24

在神奇的北纬30°,皖南山区有一座山,名曰仙寓山;在仙寓山的深处有一个村叫大山村。在村子的北口有条小河,名叫沧溪。这条小河环绕着大山村昼夜不息地奔腾着,翻过山涧,穿过峡谷,悠悠地流入被池州人称为“母亲河”的秋浦河。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大山村的美丽传说,引来无数文人骚客;旅游度假更是方兴未艾。十年前,我初到仙寓山景区就听到过这样一个传说:有位身患癌症的男士,孤身一人来到大山村,见这里山清水秀,打算在这里度过余生。他每日里饥餐大山村的稻米,渴饮沧溪的泉水;采食山果,品饮山茶。没想到5年后,竟不治而愈。后来,人们发现,大山村的土地里有一个宝藏:硒。建国以来,大山村没有发现一例癌症患者。村里只有一个胖子,还是从外村嫁过来的,全村八九十岁的老人随处可见。所以,大山村又名“瘦子村 ',“长寿村'。

大山村的含硒量闻名全国,是中国三大富硒地之一,此外,还有陕西的紫阳和湖北的恩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专家曾在此做土壤微量元素含量检测,发现大山村所在地的土壤含硒量,竟比一般地区高5-10倍,为全国罕见。尤其是大山村的富硒米硒含量在0.19ug/Kg以上,有利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抗氧化及防癌、抗癌作用,被誉为“抗癌之王”、“天然抗毒剂”和“生命的火种”。

    我已经是第四次进大山村了,这次进大山村是同几位亲友避暑访友的。我们沿着秋浦河一路上行,小车经过约6个小时的跋涉,到达大山村已是傍晚时分,来村口迎接我们一行的有大山村王自建书记,还有“大山第一村”牌纯天然富硒米董事长李志忠先生,晚餐后,入住王村村口的宜家山庄。

    翌日凌晨,叽叽喳喳的鸟鸣声不时从远处传来,阳光从村东头层层叠叠的富硒水稻田上照射过来,挥洒在沧溪河畔的古亭上。古亭立在较高处,我在五六十米开外的老街口,就看到它高高地矗立在那里。信步走过几家具有明清特色的家庭店铺,我来到古亭前,已有不少游人在纳凉小憩。迎面的亭柱上豁然有幅绿色大字的对联:“凭栏观山色,近涧听泉声”。站立亭中,夏日的山风夹着沧溪河的湿润,扑面而来,闭目沉思顿生超然物外之感。观亭前古树,苍翠欲滴;听流泉飞瀑,涛声阵阵。我在想,若是道家始祖老子来到这里,也一定是流连忘返,赞叹其养生好去处。因为《道德经》的主旨就是“清净、自然、无为”,道家的养生之法就是通过自身的修行和修炼,使生命返回到原始、单纯、淳朴、本真的状态,故有返朴归真之说。在这远离尘世喧嚣的山村,实乃天人合一的修炼之处。

沧溪河两岸重峦叠嶂,高耸入云,中间是神龙谷,谷中曲折回转的溪水,色彩斑斓。鹅卵石形成的溪滩边,几位穿着蓝色纱裙的女士正摆动着腰肢,挥舞着艳红的纱巾,相互拍照留影。山上的树木掩映着在河道上,阴凉送爽,阳光从叶蔓的缝隙中穿透过来,是那样的祥和,我们似乎忘记了酷暑的炎热。不时有山鸟发出清脆的鸣叫声,打破静谧的峡谷。转过山腰,哗、哗的流水声从不远处传来,山水从岩石飞流而下,在崖石下形成一个天然的“水帘洞”,近两米高的水柱,由于长久的冲击,岩石上竟形成了一方形凹形槽,似一洗浴池,这就是神龙谷的“仙女浴池”,传说有位美丽的仙女曾在此洗浴。水柱溅起的白色的水花,一忽儿,就落入溪流,无影无踪了;触目所及是碧波清潭,成群的小鱼,穿梭嬉戏,适逢一条黑色的娃娃鱼正鼓动着清清的涟漪,顺水而下,好像在追寻着它的爱情,引来众人的追逐观赏。

我们拾级而上,来到被称为“龙脉”的山脊。这里,林木葱笼,苍翠挺拔,名贵树木繁多;紫楠、枫杨、甜槠、石楠树、珊瑚朴树、紫薇、江南桤木……遍布山峦,俯瞰山下的村子,错落有致的徽派民居映入眼帘,如梦如画。高耸的古木,幽深的峡谷,清澈的水潭, 令人心醉神迷,恍若世外桃源。来龙山的生态保持的这样完美,与大山村淳朴的乡风是分不开的。刚到大山村时,大山村的书记告诉我们,从远古起,大山村就有乡规民约,村民不准在来龙山上动土,更不能在来龙山上伐树,正是因为村民恪守了这条古训,来龙山才保护的如此之好。沿着沧溪河,走在古木铺就的人工栈道,翻过来龙山,就到了梅里生态米业的“富硒田园”。 

在群山环绕中的“富硒田园”,连绵起伏的山脉将其紧紧地拥抱在一片低矮起伏的开阔山地上。一片片的水田,散落在地势平缓的山峦中,四季不断的泉水,沿着山坡潺潺而下,源源不断地灌入田地,稻秧散发出阵阵清香,飘荡在空旷的田间地头。在村书记和董事长的引领下,我们穿过田间小道,来到一块约三米高的巨石前,只见水田里长满了嫣红的荷花;水田边是簇簇的芦苇,一派原生态的田园风光。李董事长告诉我们,这里的稻田用的水是富硒含量很高的纯天然泉水,它产出的富硒米是最好的。他们打算利用好当地的生态资源,把“富硒田园”打造成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示范基地。当我们问到当地村民的情况时,王书记饶有兴趣地告诉我们,现在的大山村区域面积32平方公里,下辖九个村民组,人口1167人。富硒米虽然好,但产量低,成本高,原来主要是自给自足,自从建设美好生态“富硒田园”以来,村民的种粮热情很高,种粮收入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眼下,大山村的单季稻正是田间管理阶段。在一处稻苗葱绿的田块,我们同一位正在察看苗情的村民攀谈。这位村民说,全村种的都是单季稻,品种都是统一的,并且从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和农药。

太阳已挂头顶,望着成片成片的梯田,我深深地吸了一口飘散在空气中的田园清香,忽有饥肠辘辘之感,已是回农家品尝富硒美味的时间了……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