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笑来的新生大学写作课第一课笔记和感想

 醜弟 2017-12-24


2016.07.16 13:12* 

第0章引言

“超越价格观的写作方法论”。这是李笑来老师的写作课的广告标题,李老师在招生广告里也举了个例子来说这套方法论对此人非常管用。

第一课讲了些什么呢?

第1章为什么要写作

纵然我们很多人到过的地方比苏东坡多,有望远镜,有登山工具……到过庐山的也不少,开车上去的都有,坐直升机360°观察房山的都有,还有Google earth无死角观察。但没有几个人能像苏东坡那样留下名字佳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能写作是一件很酷的事,对吧。

别说写出流传甚久的文字了,绝大多数人连清楚表达自的能力都没有,很多人可能连描述清楚事实都困难。李笑来老师的合伙人就经历过无法准确描述自己受害事件经历,经过其指点后写出漂亮确有效果的文字,最终争取回权益的故事。

不为能写出流传广泛的佳话,为了生活质量的提高,为了不被别人欺负,也应该掌握写作能力。基本的写作能力,是人人都应该拥有的。

写作可以倒逼自己思考,提升自己看事物的本质,这是一个健脑行为。

第2章不要神化写作

会写作并不代表你高人一等,甚至谈不上牛逼。

写作不过是接受过教育的人必要的也是必须具备的能力。

写作别太功利化,一开始别想着通过写作来赚钱。绝大多数写作的人都是无法通过写作本身来获得金钱的。

在中国版税达到百万的也就那么几个人。(我的引用基本意思肯定对,但是因为没有原文,所以准确的数字真不一定和李笑来老师说的一模一样。)

写作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准之后,金钱也不会离你太远,这是自然而然的事。

第3章写作的完整定义

写作包含三个环节:

输入——处理——输出。

很多人都会把写作等同于上面的“输出”,但李笑来说不对,写作的完整过程是“输入——处理——输出”。

李笑来一直很推崇计算机思维,计算机要输出任何东西都需要有数据和算法。写作也一样,需要输入数据,需要处理数据的算法,最后才需要输入程序输出结果。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典故,写作也一样啊,巧作家没有“输入”也写不出什么鬼。

“输入”最常见的就是阅读,还有各种观察和体验。

“处理”就是你咬文嚼字、思考人生、体验感想……等的过程。你将习到的概念,观察到的现象,触碰到的体验等等乱七八糟的东西搭建起联系,搞清楚内在逻辑,判断价值观……反正就是思考。

“输出”就是将思考的结果用文字写出来。顶多再加些修辞技巧,排版手法什么的。但这都只是辅助。

第4章写作的五个阶段

这里是阶段,一开始我还听错了,我以为是步骤,所以强调下,李笑来老师这里讲的是写作的段数,类似于围棋的一段还是9段之类的。

李老师的原话是这样的:

1.思考能力。

2.表达能力。

3.输出价值观。

4.输出有意义的影响力。

5.普度众生。

看啊,会思考你就进入了一段高手了。会表达(哪怕是说,不一定是写哦)你就是二段高手了。会写你就可以输出价值观了。如果你的价值观还是不错的,那你就可以建立影响力(哟呵,有影响力就可以挣钱哦)。最后尼玛的写作九段高手要普度众生。

能够流传甚广的文章确实够得上普度众生的头衔,那些出版量过万的价值观,认真读过的过千,不就是普度了数千的人么。

我现在几段呢?

第5章一定要想办法提高“输入”质量

写作的第一步是“输入”,要想写出漂亮的作品,那就一定要想办法提高“输入”质量。如果提高,李笑来只提到如何选书,重点推荐了其写的一篇文章《如何选书》。其实很简单的方法论:

1.找牛逼的作者。

2.找牛逼的出版社。

3.找印数、印次和版次多的书。

4.追踪参考书目和参考文献。

(建议谷歌下“如何选书,李笑来”)

李老师还提到另外一个方法论:

从今往后再也不向任何人索要书单了。

输入那么重要,怎么能交给别人去主宰呢?

好吧,自己努力,大脑用进废退,选书能力也一样,不要着急,人生很长,不要贪图捷径。自己选书,慢慢地你会做的好了

别人在刷朋友圈时,你读高质量的文章;别人百度,你谷歌;别人读《读者》者,你读书;别人读免费书时,你读付费作品……

第6章梳理自己的价值观

最后李笑来兴致来了,大谈价值观。在写作课的招生广告里就提到了这是一个跨越价值观的写作课。

所有的文章都是价值观的体现,你的文章就是你的价值观。为了写好文章,就必须梳理自己的价值观。

怎么梳理:

从基本原则开始;

逐步建立。

基本的原则是什么?比如诚信就是一个广泛公认的做人的原则,不要忘了这一点,这会让你写出更好的文章。讲逻辑也是一个基本的原则,长期坚持使用逻辑思维去解释和观察世界,这会大大提高你的输入质量。

李笑来提供了几个问题供读者每日思考,以梳理价值观:

1.这事对么?

2.有更重要的事么?

3.什么最重要,甚至没有就会死?

4.什么是绝对不能做的?

5.什么事一定要坚持?

李老师还提供了另外一个方法论:

1.这个目标是不是对的?

2.这个事是不是可以长期坚持?

3.如果不可以长期坚持,那就换一个,直到找到可以长期坚持的事。

好吧,这些方法论已经足够朴素了,我多加几个文字都会多余。

第6章结束语

遵照执行。

期待下一堂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