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哲眼看易

 书蠹之家315 2017-12-24

       易经被中国人看成是自己的哲学,发展了易经是老子的《道德经》。这算是中国古代的最接近哲学的著作。但是从哲学看,易经本身倒没有建立什么绝对的理念。产生绝对理念的是易经的图,也就是太极图。太极图不是伏羲氏当时就画的,伏羲氏画的是八卦,文王演绎的是爻辞,孔子是注解易经的,写的彖辞。系词。但是这些也是值得怀疑的。因为在《论语》中丝毫没有彖辞和系词的思想。孔子的思想在《论语》和彖辞的时间差不会这样大。也就是说,《论语》的思想和彖辞的思想丝毫无涉。和系词的思想差异更大。

     易经本身所表达的是,阴阳,以符号的形式表现自然界存在的基本的概念。易经中有“道”字,但是不是老子那里的道,而是一般意义上的道。“履道坦坦”。阴阳是易经直接表达的,而且概念清晰,包含的范围也是清楚的。世界的一切就是阴阳在推动变化的。阴阳是有秩序和位次的,吉凶祸福就是阴阳位次中的呼应关系形成的。易经还说,一切的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的,由下到上,穷上反下,循环往复。

     易经中没有五行。五行是后来的阴阳家加入的。再次到后来的火竹林的占算的方法,都不是易经本身的。还有《太乙神数》《奇门遁甲》《大六壬》都是后代产生的,不是易经。易经的占卜是蓍草占卜,过程复杂,而且对神明要虔敬。易经的所占卜的结果在卦辞中。对卦辞的理解是灵活的。卦辞就是爻辞,是社会生活的记录,也是吉凶祸福的记录。其中吉凶不是完全由道德主宰的,但是强调道德的作用,强调诚实是感动神明的方法。虚伪的人凶多吉少。

    

      按照哲学的观点,易经所显示的就是“阴阳的变化关系”,阴阳已经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在六十四卦中,阴阳的位置,层次是决定吉凶的关键。这说明,人在社会的存在的地位和吉凶的直接关系。时间和空间已经是易经所认识的,时空就是吉凶祸福的核心。也就是说,吉凶祸福实际是由于某种时空关系造成的。易经倡导“趋吉避凶”,就是把不利的时空避开,才能达到吉利。

      有的人夸大其词地说,中国古人已经发现了辩证法,就是对立统一的规律。实际上是不对的。因为阴阳的关系是互补的,不是矛盾的,也没有对立的意义。阴阳主要还是统一,但是对立的含义不大。在太极图中,阴阳是共居在一起的,而且是和平相处的。这是和辩证法绝对不同的。也就是说,阴阳关系主要是统一而不是对立。“阴阳相推而变化生”,也就是说,易经中阴阳的关系是相互推动,不是矛盾对立。

       在儒家的注解中,为了突出等级制度,故意“抑阴扶阳”,形成了男尊女卑等等等级制度的思想理念。这也不是易经本有的。董仲舒为了把“天人合一”作为真理,就把统治阶级的意志变成天意,使人无法反抗。这都不是易经的本意。在易经中,阴阳是平等的,互补的,相互推动的,对人而言具有吉凶祸福,但是易经本身没有对阴阳的偏见。

      易经借助阴阳突出的相互协调,不是斗争性。这是易经和辩证法的极大的不同。辩证法则突出的是斗争性,淡化的是统一性。或者在实践中是这样倾斜的。易经突出的是阴阳互补,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中的关系。绵绵不绝,易经是哲学观是宇宙循环论。没有新的元素产生出来,只有阴阳永恒的推动变化。这是古代的循环论的原型。再后来的阴阳五行就是典型的循环论。

       阴阳关系在变化中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始终是阴阳的相互推动递进,这是线性的发展。是原始思维的特点。到了《奇门遁甲》才有立体交叉的思维。事物的关系是天地人的综合因素形成的,而且是各方面相互制约的。这比易经高明。到八字生命,阴阳五行的循环论,形成的生克制化的关系,这也不比《奇门遁甲》高明。不管《奇门遁甲》的准确率怎么样,仅仅看其立体交叉的思维已经够复杂的。

 

        易经是简单的,但是后世的占卜都陷入了复杂的形式主义,这和后世的学术追求相符。一种技术越来越复杂,并不见得越来越高明。反而是越来越陷入迷惑。这是玄学的特点。玄学就是以无数复杂的概念看待问题的,但是这种复杂的概念本身也互相矛盾。也就是影响了准确率。这又是玄学骗人的地方。甚至至今是阴阳占卜的大师也被各种概念所迷惑。这导致术数的衰落。实用性降低,就像咬文嚼字一样,进入了概念本身的考究之中,现实性不大。

      易经在文化史上具有重大的价值,但是易经的实用性并不大。孔子把易经引入儒家,是加以人文思想的传播发挥。比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样就把易经变成了人格修养方面的知识。儒家的修为大于占卜,不修为,而专司占卜吉凶,是君子不为的。甚至孔子在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时,就淡化了易经是占卜作用。注重修为实践。

     如果把易经看成是中国式的哲学,这是后人的误解。易经不是万能的,在后世的鼓吹中,易经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这是夸大其词。历史上谁也没有靠易经一本万利,也没有万世不朽。历史朝代的更迭说明,易经不能安邦定国,也不是万能的工具。后人对易经的过渡鼓吹和贬低都是不对的。

    易经是哲学的元素甚至不如《老子》,易经如果是顾实用性的,就不会晦涩难懂,易经如果是哲学的,就应该出现抽象的概念。但是这两种都没有。

 

      易经至今是一本神秘的书。因为其言辞晦涩,没有人真正掌握易经的意思是什么。最好把易经看成是古代的一般书,是启示后人修为的书,其预见性是经验范畴,不是早知万年。其先验性的成分也较低。许多人在易经中“皓首穷经”,结果也还是对爻辞咬文嚼字,考据文字。这也不能说明和改变世界和人生。虽然不能说是徒劳,但是历代花在易经上的汗牛充栋的人力物力是得不偿失的。现在鼓吹易经是神书也是错误的,贬低易经也不对。易经消耗了中国人的智慧,但是未必增加了中国人的智慧。就像世界性的伟大的科学发明,百分之九十都不是易经的启示,科学技术的发展,来自人类的创造性,而不是循环论。单一的循环论在现代社会看来是走不通的。易经本身有一个先进的地方,就是“革故鼎新”,但是革故鼎新和循环论又是矛盾的。

       易经是世界文明----两希文明,古罗马文明的一支。但是就其几千年给世界的贡献而言,两希文明产生了《圣经》,产生了现代文明的萌芽,产生了世界性的科学技术和人类的摧残的文明成果,而《易经》至今还是神秘的。易经甚至阻碍了中国人进入世界文明的速度和程度。历史上研究易经的人都成为书斋中的学究,但是与现实的关系日渐疏远,这也就架空了中国人的思想。也把中国人的思想变成神秘,玄乎,恍惚的,增加了与世界交流的速度。

      我读易经二十余年,最初以为是懂了,现在看书糊涂了。我想我走过的路子是历史上无数的中国人都普遍的现象。这本书消耗了中国人的智慧,但是未必产生新的智慧。这也是文化史,科学史,哲学史所证明的事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