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来我们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科学”

 cnzrp 2017-12-24

01

无处不在的“科学”

今天要跟大家聊一个我们似乎熟悉到不行的概念——“科学”,说我们对它熟悉到不行一点都不过分,尤其是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很多人开口闭口都离不开科学,大到国家政策,小到衣食住行,似乎只要和科学一沾上边,我们就觉得无比的安全可靠,觉得这事儿肯定没问题了,但是我想问一下大家,我们真的了解“科学”吗?现在正在阅读这行字的你,能够详细的描述清楚“科学”到底是个什么东东吗??

我想大多数人此时的答案都是否定的,还有一部分人可能会有直接去“百度百科的冲动”,不过相信我,就算你查了,可能依旧会是一头雾水(因为我刚刚就偷偷查了一下),这时如果你是个热爱思考的人,肯定会觉得多少有些神奇(蹊跷),我们用“科学”这个词用了这么多年,连骂人的时候都会甩一句“你这么说不科学啊”,结果居然说不清楚它到底是个什么玩意,真是让人觉得很有意思

其实我也正是因为觉得此事极其诡异,这才激起了自己的好奇心去一探究竟,最终从还是从书中找到了一些满意的答案。接下来我们就有请今天的第一个主人公,理查德·费曼,我们来看看这位物理学大师是怎么来描述“科学”这个词儿的(费曼是谁?他可是被称为继爱因斯坦之后,最聪明的物理学家,兼整个物理学史上最受欢迎的讲师,兼原子弹制造者之一,兼帅到没朋友的大帅哥)

02

费曼对于科学的描述

在这个星球上,生命进化到了一个阶段,智慧生物出现了——不仅仅是指人类,也包括其他的动物,当它们出生之后,便会自然而然的开始从玩耍打闹中学到东西

但在这个阶段,每个动物只能从自身的经历中学到东西,它们又渐渐进化,直到某些动物学习能力变得强,不仅能更快地从自己的经历中学到东西,还能从别的途径学习,比如通过观察其他动物的经历,或是模仿和学习另一个动物行为

于是就有了这种可能性:所有的动物都可能学到这些经验,但是这种经验并不一定可以传承下去,因为学到了这些经验的动物,也许在它把这些经验传授给其他动物之前就死掉了,又或者自己再把这些经验交给其他同类之前,已经忘记了学习过的东西

那么问题来了,有没有可能学得更快一些,让学习的速度能超越遗忘和死亡的脚步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那时也许就出现了这样一个阶段,当某个动物学会了一些事时,它会紧接着就传授给另一个动物,接着这个动物也会把这个经验传给下一个动物,它们传授知识的速度如此之快,足以使这些知识不会在这个种群内消失,于是整个种群的知识就有可能积累起来

这种现象被称为“世代累积性”,或者说这就是我们所谓的“经验之谈”或者是“基因记忆”之类的东西,而要把转变这些转成”科学”,还有着重要一步,我们继续往下看

每一个种群都拥有自己种群的记忆,拥有代代相传积累起来的知识,这无疑是自然界的一个伟大创举,为壮大这个种群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也有一个弊端,因为这些经验本身,也有可能传递错误的东西,即对这个种群没有好处的思想

于是我们又到了这么一个时期,思想非常缓慢的积累起来,不仅包含实用和有用的东西,还混杂着大量形形色色的偏见和千奇百怪的信仰

后来人们发现了一个避免这种弊病的方法,那就是存疑。人们不确定流传下来的东西是否真的正确,想重新验证事情的真相,不想盲目相信学到的东西,这就是科学。经过重新检验的知识才是可信的,而不不是一味相信前人留下来的知识

03

科学的另一个重要属性

这时大家可能会觉得虽然上面的那段论证感觉很精彩也很有道理,但是如果按费曼说的“科学就=存疑“这听起来总感觉有点怪怪的,如果你也是这样想,相信我你并不孤单,那是因为费曼其实相当于只是说了“科学”的精神纲领,我们还缺少个“可执行文件”

说到这里就要请出我们今天的第二位大神卡尔波普尔出场了,他提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可证伪属性”,就是说凡事号称是科学的东西,都必须是“可以被证明”也“可以被否定的”。了解了这个概念,我们便可以给出今天的最终答案了,所谓的“科学”:就是至今为止最好的假说,或者说是至今为止最接近终极真理的东西。

怎么样听起来是不是感觉特别高大上,以后当再和别人聊起“科学”时,不妨用今天学到的这些内容秀一波操作,相信一定会使你有很开心的体验,毕竟现在的我们已经知道,当那个人在堂而皇之的拿着科学的大旗,好像“绝对真理”站在他那边时,我们已经可以笑而不语的说,其实这样你已经“不科学了”

彩蛋1

今天因为说高兴了,再跟大家分享一个从万维钢老师书中看到有趣的见解,正好也很符合我们今天主题,那就是目前我们人类已经认知的这些学科中,哪个更科学,具体如下:

任何数学知识都绝对正确,不容置疑。这是因为数学研究的并不是我们生活的这个真实世界,而是一个纯粹由逻辑构成的、抽象世界。凡是出发点正确而又是用逻辑推导出来的知识,就必定是正确的

物理学的某些只是有可能是错的。这是因为物理理论并非完全是逻辑推导和数学计算出来的,而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如果有不是物理学家的人敢说他发现了一个物理学的错误,那几乎可以肯定是他错了

化学、电子工程和机械工程的参数过于复杂错误可能会更多,但整体靠谱。虽然本质上都是建立在数学和物理的基础之上,但是涉及的因素非常复杂而很难做直接的计算,需要更多的实验获得的参数,某些参数在不同环境中表现可能会有所不同,这会给工程学知识带来一些不确定性,但总体来说还是靠谱的

生物和医学领域。因为整个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用数学推导已经变得不可能,我们只能几乎完全依赖实验。而面对这么复杂的系统,任何实验本质上都是“盲人摸象”。有些实验方法比如针对医药的大规模随机实验,得出的结论可能更可信

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可靠性就更低了。大多数经济学模型已经简化到几乎没用的程度,相当多的心理学研究论文根本无法重复。至于政治学,在很多问题上学者们连起码的共识都没有

彩蛋2

最后再给大家一个非常有用的模型,这也是目前所有的科学理论所用的统一模型,当大家自己想要研究一些严肃问题时不妨也试试这个方法,毕竟这已经目前人类最接近真理的东西了(笑)

人类获得新知识(科学理论)的路径:

行动与观察

试错

归纳

建立假说

演绎逻辑证明假说是否真的成立

形成新理论

必须拥有可证伪属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