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师傅说:
呐,今天是圣诞节,一个饱受争议,却也备受瞩目的节日。 每年的圣诞节,在大家欢乐过节等待放假的时候,都会有两种不同的声音。 一种是:圣诞节是洋节,不值得中国人大费周章。 另一种是:圣诞节是基督教的节日,不信教就不要过节。 那么到底我们该听哪一种呢? 我们先来看看圣诞节到底是个什么节日。 看字面意思,圣诞节是圣者诞生的纪念日。这里的圣者当然指的是耶稣。也就是说,为了纪念耶稣同志的生日,每年12月25号,要举行庆祝仪式。圣诞节的前一天,也就是12月24日,是平安夜。(这种前夕+过节的传统,常见于西方节日。比如,11月1日是万圣节,但是万圣节的前一天,是节日最热闹的时候)。 但是实际上,《圣经》中,并没有详细记载耶稣是哪一天出生的。12月25日,是后来的人们强行给耶稣的一个生日。 那么圣诞老人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早期的圣诞老人,其实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其形象嘛……是很多个神秘人物糅合在一起产生的,最广泛的传说是,这位老大爷住在北极,每年的12月24日,会坐着9只驯鹿拉的雪橇,飞到每家每户的房顶,从烟囱里钻进去,把一份神秘的礼物放在每个人的袜子里。 为什么是袜子里呢? 据说,很久以前,有一个落魄的贵族老人,他有三个闺女,马上就要出嫁了,但是这位老人却拿不出钱置办嫁妆。平安夜的时候,孩子们都睡着了,老人坐在壁炉前唉声叹气,圣诞老人路过看到了,顺手扔了三块金子进烟囱,结果一直正好掉在晾在壁炉上的袜子里。有次以后,袜子里放礼物的传统就诞生了。 那么圣诞老人为什么是这个形象呢? 红衣服,红帽子,黑色的长筒靴……这个形象,其实不是圣诞老人本来的形象。而是可口可乐公司,为了推广自己产品,搞的一个“营销骗局”。 1931年,可口可乐公司与瑞典商业艺术家哈顿·珊布签约,让其创造一个喝可乐的圣诞老人形象。珊布以他的朋友罗·普兰蒂斯为原型,创作了一个快活和蔼的圣诞老人形象,至于说衣服颜色,可口可乐公司坚持圣诞老人皮毛大衣的颜色必须是明亮的可口可乐红。不然还能怎样?弄个原谅绿或者百事蓝? 那平安夜的苹果呢?平时几块钱一斤的苹果,身价暴涨到十几块钱一个,这是为什么? 这个锅,圣诞老人不背,可口可乐也不背,得咱们中国人自己背。 圣诞节和平安夜一起传到中国的时候,因为平安的平,和苹果的苹谐音,所以人们就搞了个平安夜吃苹果的习俗。 虽然看起来无中生有,但是这个习俗也不是一点好处都没有,毕竟,范师傅上大学的时候,每年平安夜倒腾苹果给那帮小情侣,都能大赚一笔。 那么12月25日究竟是不是基督教的节日呢? 很遗憾,并不是。 12月25日,本来是罗马一些宗教的农神节,这个节日一开始的习俗可不是现在这么淳朴,人们会在这一天里大规模酗酒;唱着歌裸体串门;随意强奸和发生性行为;以及吃人形饼干…… 后来基督教为了传教方便,把这个农神节引入了自己的教义,并且规范了节日仪式,成功吸引了更多的信徒。 严格意义来说,圣诞节的异教根源,使得清教徒一度禁止庆祝圣诞节。在1659年至1681年间,庆祝圣诞节在很多地方,是犯法的…… 要不要过圣诞节? 圣诞节的来历看完了,那么我们到底要不要过圣诞节呢?是不是只有基督徒才能过圣诞节?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我们过节日,本质上是给自己一个放松和开心的机会,如果所有的节日都必须严格遵循传统,那么就失去了过节的本意了。 清明节一开始是踏青郊游的节日,后来演变成了祭祖的节日,再到后来成了我们每年的法定假期。难道说,家里没有亲人去世,你就不过清明节吗?该放假还是要放,该休息还是要休息。除了清明和圣诞,很多节日,都已经变味了,但是并不影响我们过节啊。 七夕本来是女儿节,是一个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的节日,后来被牛郎织女的故事赋予了爱情内涵,才成了情人节。那你现在过七夕,还会抱着针线筐去月亮下面祈祷吗? 端午本来是纪念屈原的节日,人们怀念楚大夫屈原,跑到江边去扔粽子。现在成了法定节假日,那么你过端午节会专门买票跑到江边扔粽子吗? 重阳是登高望远赏花喝酒的节日,后来被国家政府赋予了敬老节的内涵,现在你过重阳,必须要和朋友去爬山吗? 至于过节的方式,那就更没必要纠结了,反正现在除了清明节和春节,所有节日都会被这些情侣们过成情人节,都是打着过节的名义出来虐狗。 圣诞节就带着圣诞帽虐狗 万圣节就化妆Cospaly虐狗。 端午节就吃粽子虐狗。 中秋节就吃月饼虐狗。 到了情人节就更嚣张了,满大街虐狗,去餐馆吃饭都没有单人套餐的折扣项目。 所以与其纠结怎么过节更符合传统,不如关爱一下身边的单身狗,保护动物,从每个人做起。 我们每个人每天,面对的生活压力已经很大了,好不容易放个假,给自己轻松一下就好了。 至于节日的内涵,其实没必要想的那么多,甭管他什么节,都是为我们百姓服务的节日,如果过于追求仪式感,反倒会本末倒置,让生活变得更加疲惫。 文章的最后,拾文化全体小编在这里祝大家圣诞节快乐,度过一个愉快的周一。 - E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