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理孩子的错误方式你犯了几条?

 拈花微笑图书馆 2017-12-25

妈妈如何管理孩子将决定孩子的未来。

我们的家长都爱孩子,都希望孩子成才、成人,都在尽心尽力的在照顾孩子,管理孩子,可你知道你的管理实际上是在做什么吗?这个问题一直被忽略,就像现在对学习有一种现象,叫假勤奋,你很努力,却毫无成效。实际上,很多家长对孩子做的都是无效的管理,有的管理甚至是适得其反。让我们剥去母爱、父爱这层美丽而高尚的面纱,看看我们对孩子的管理到底在做什么,会令你恍然大悟,悔不当初。

妈妈们对孩子的管理,实际上管的都是她们自己担心和恐惧的事

对话一:孩子能不能和同学去上海迪士尼

孩子说: “妈妈,等今年中考结束,我和同学约好了,我们自己去上海迪斯尼玩,迪斯尼的动画片:米老鼠和唐老鸭、人猿泰山、狮子王、风中奇缘、花木兰、星际宝贝等我从小就特别喜欢。尤其是我的同学有去过的,说挺好玩的。”

妈妈说:“和同学去可不行,你们都是孩子,出去不安全,多危险啊,等什么时候我和你爸有空领你去吧。

对话二:孩子高三毕业了,能不能做个双眼皮

孩子说“妈妈,我一个学姐上大学前做了双眼皮,真的很漂亮,我想等我高三毕业时我也去做双眼皮。我也要变得漂亮点”

妈妈说:“那可不行,眼睛上做手术,多危险啊。我们单位你赵阿姨的女儿刚刚做完双眼皮,一点也不好看,你别做了。”

通过上面的两段对话,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位妈妈对孩子的管理,都是基于自己的的恐惧和担心。所以,当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时,妈妈们就会千方百计的去说服、控制孩子的想法和行为。显然,这个过程中,妈妈管理的标准是她自己是否恐惧、担心。而且,这类妈妈会认为她们的所有管理都是为了孩子好,为孩子考虑的。她们看不到自己的管理存在着严重的偏差。这类因恐惧产生的管理方式,会导致孩子对这个世界产生更多的恐惧和不安,同时也剥夺了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和自我成长的能力的锻炼。

妈妈们对孩子的管理,实际上管的都是她们自己的期待和希望孩子去做的事

很多时候,我们管的都是我们希望的和我们期待孩子做的,实际上,是满足我们自己内心的需求。

周六早晨,妈妈想让孩子到姥姥家去吃午饭,这样孩子既可以少在家看电视,又可以去陪陪老人。可孩子想在家放松一下,说明天再去。这时,孩子和妈妈之间就出现了矛盾冲突。控制型的妈妈,就会想尽一切办法来说服孩子去姥姥家。她们很在意自己的期待,认为自己的期待都是正确的。

这类妈妈,除了控制孩子的生活外,对孩子的学习也是尽在掌握,当孩子小的时候更严重:无论是孩子学习的时间,学习科目的先后顺序,每一科目用多少时间,她们都要给孩子规定出来。这类妈妈还会到处收集别人的成功经验,然后把成功的模子套在自己孩子身上。他们忘记了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都是独一无二的的个体。而且,每个家庭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任何一个孩子的成功是不可以复制的。他们这样做并没有给孩子带来成长,而是对孩子有了更多的,目的性极强的期望和要求。

总之,这类妈妈认为自己希望和期待孩子做的都是正确的,她们会有很多理由、很多手段来实现自己对孩子的控制。长期被家长安排、控制的孩子很难有自己的的主见。就算孩子有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也会被压制下来。这样,孩子最后就会失去了自我管理的能力。而当有些被压抑的孩子,在某个阶段觉醒时,就会出现反抗和叛逆。

大多数妈妈管理孩子的方式

妈妈们是在用“情绪”管理孩子

有一类妈妈,是带着焦虑去管理孩子的,常常会有情绪的波动。而且,这些情绪波动,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自己内心的落差。比如:“她认为,孩子放学时应该在把所有的书本都装回来,结果孩子把数学书忘记到了学校里;昨天晚上孩子认真地背了单词,考试应该得100分,结果却考了95分。总之,她们会因为生活中的事情和自己的预期不一致而出现心理落差,导致他们出现情绪波动。情绪差的时侯,感觉孩子做什么都不好,经常看到的是孩子一身的毛病。一会儿说孩子屋子里乱,一会儿说孩子吃完的水果皮没有扔掉,一会儿又说孩子学习时字迹不工整。

这样,孩子们就会把注意力放在察言观色上,时刻去捕捉妈妈的情绪。当妈妈情绪差时,孩子就想方设法去哄妈妈开心,而且会小心翼翼的,生怕点着导火线。当妈妈情绪好时,孩子就放松界限,可以在妈妈面前不守规则。总之,孩子们更多的是关注妈妈的情绪变化,而并不是在思考自己该如何遵守规则,没有了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

妈妈们对孩子的管理是无微不至,事无巨细的

很多妈妈,真的是亲妈,对孩子的管理事无巨细,吃喝拉撒,行走坐卧无一不管。从早上起床,妈妈就开始唠叨,快点起来吧,早睡早起身体好。起来一定要先喝水,有利于健康。接着,就是指挥孩子穿衣服,穿多少,穿哪件好。尽管孩子已经上初中了,妈妈还是不放心。吃饭时,妈妈会把饭菜递到孩子手里,孩子刚喝完一口粥,马上递上一块馒头,生怕孩子吃不饱。随后就会催促孩子赶快上学,别晚了,还要叮嘱一番,路上看着点车。中午要多喝水,吃完饭不要马上运动等等。总之,这位妈妈每天早上都要重复这些内容。孩子都能背下来了。因为重复率太高的,孩子基本上是充耳不闻,有时还会心生厌烦。

妈妈这样管理,会使一部分孩子养成了一种自我屏蔽信息的习惯,只要听到有人说很多的内容,就会产生负面情绪,进而自动化地屏蔽了听到的内容。另一部分孩子,就会变得没有想法,没有主见,做什么事情的能力都很弱,遇到困难时,缺乏信心。第一种类型的孩子会让妈妈完全没有存在感,妈妈很失落、很无奈,很沮丧。第二类孩子,会表现得很乖,但没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什么事情都很想依赖父母。妈妈又会很担心,更不放心孩子做事情了,这就加剧了恶性循环,这类孩子很弱小,她们会很恐惧自己面对这个世界。

妈妈们对孩子的管理是缺乏远见性,缺少对孩子成长规律的认知。

很多妈妈会关注孩子们眼前的问题--------他们的健康,他们的学习,却很难看到怎么做才更有利于孩子一生的成长和发展。

为了让孩子的学习获得好的成绩,在小学阶段,很多家长会就不断地逼着孩子一遍遍地抄写单词、生字,这样就会得高分。但是,这个过程中,孩子养成了一种错误的学习方式------只靠机械性重复来记忆知识,很少会思考和研究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而且,在早期学习中,家长的替代管理,导致孩子很少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更多的是依赖妈妈的安排。所以,孩子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反思总结的能力都严重的欠缺。这样,到了高年级,这些欠缺能力就成了限制孩子学习的关键因素。

由于家长缺乏对孩子成长规律和成长纵线的思考,就会让孩子一直忙于眼前的事情,看不见孩子长远的需求。使孩子一直处于在追着他人跑的状态,而且越到高年级孩子会越累。只有关注孩子系统发展的家庭教育,才会开启孩子的幸福之门。家长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放下眼前的成败,去关注系统的建构。那么,孩子到了高年级就会随着系统的完善,会越来越好。

其实,我们很多家长对孩子的管理,实际上是在满足自己的需求,在缓解自己的焦虑,或是在填补自己的遗憾。然而,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要给他们自己成长的机会和成长的空间,让孩子们掌控自己的未来。就象被称作“艺术天才”的纪伯伦所说的: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渴望自身的儿女。

他们通过你出生,却并非来自于你,

虽然他们和你在一起,却不属于你。

给他们你的爱,而不是你的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给他们的身体提供住房,但不要禁锢他们的心灵,

因为他们的心灵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达不到的明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