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为什么喜欢《芳华》

 查理13 2017-12-25

电影《芳华》已经看过有几日了,但我的心始终未能平复,写过一篇电影观后感,依然觉得,那些文字并没有完全表达我的内心情感和所思所想。这些天来,我又在网上看到一些有关《芳华》的评论,有好有坏,褒贬不一,这就更激起我再写点什么的冲动。我不敢用“对与错”来评判任何人的思想和观点,只想告诉那些敢于写评论的朋友们,任何评判别人的东西,都需要对你的评判对象有足够的了解,都需要有站得住脚的依据,更需要通过读书、实践和思考对当时那个社会现状有一个清醒认知。

在动笔写这篇小文之前,我思考了很久,如果不能把我40年前的亲身经历道一道,如果不能真实地表露我这些年沉淀的思想,如果没有足够的依据来说明我的立场,写出这些文字就没有任何意义了。我没有严歌苓那样美妙的文笔,也没有冯小刚对现实社会思考的那么深刻,但我依然想把我的那点浅薄认知说给我身边的朋友。我可能影响不了任何人,也可能招来无端的谩骂,无论怎样,我都不会放弃“写字”的习惯。

我说我喜欢《芳华》,是因为它触碰到了我的“痛”点,让我不得不去追忆我曾经经历的那段青春岁月。我说我喜欢冯小刚,是因为他活得真实,是因为他对今天的中国社会看得深、看得透,他是在用他的电影来诠释他的思考。有一次高晓松采访冯小刚,他说了这样一段话。“我其实是这样,我能不能都说真话?我肯定做不到,我这辈子肯定假话没少说。但是我给自己有一要求,我能说真话我就说真话,我实在不得已,我必须说假话的时候,我不能把假话说的理直气壮,我不能把假话说的声情并茂,我得让人看出来我有点心虚。因为其实很多时候,包括这个行业里的,大家都看到了,谁也不说,我是没准,啪我就给说出来了。”这就是冯小刚,一个鲜活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冯小刚。

《芳华》到底让我追忆起了什么呢?那是我们家刚刚从“五.七”干校回城的70年代初期,能从农村又回到城里,已经让我们全家欢天喜地了。尽管分给我们居住的是一个用车库改造的老旧房子,但看到老爸、老妈脸上的笑容,我和弟弟、妹妹便在房子里乱蹦乱跳了。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老妈告诉我姥姥要来我家看看我们,我说:“好啊!我已经好几年没见姥姥了,要不我去接她吧?”。可不知为什么,老妈一脸的愁容。我就问:“你不想让姥姥来吗?”。老妈说:“儿子,妈身上只有两块钱了,姥姥来给她吃什么呢?”我瞬间无语了。过了许久,老妈和我说:“这样吧,你去用这两块钱买一把韭菜,再买点肉回来,给你姥姥饱一顿饺子吧!”姥姥来了,她吃的很香,很高兴。虽然那时我还是个不大懂事的孩子,但我知道,老妈心里有多难。记得有一次我们一家去北陵公园游玩,老爸对老妈说:“让孩子去买几个面包带上吧?”可老妈却说:“日子这么紧,还是烙几张饼吧!”那个时候一角五分钱一瓶的汽水,老妈都没舍得给我们买一瓶。几张发面饼,一壶白开水,我和弟弟、妹妹依然玩得很开心。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一个春节,我们家从农村买来一只小笨鸡,在那之前,我不记得我曾吃过鸡肉。这就是文革后期我们家的生活,一个全中国最普通家庭过的日子。用这些文字讲我的故事,是想告诉朋友们,《芳华》这部影片,也在隐喻着七八十年代中国的“苦涩”。

文革结束,恢复高考,三年后我高中毕业,考上了大学。《芳华》的开篇就是刘峰带着何小萍到文工团报到,马上就要穿上军装的何小萍内心有多么激动,我是太理解了。穿上绿军装,带上红帽徽,是我从小的梦想。当南京空军气象学院的招生领导告诉我“只要你报考气象学院,我们一定录取!”时,我没有丝毫的犹豫,五个报考志愿我只填报了一个,就这样,我成为了一名军人。当《芳华》里的何小萍得知被服仓库里暂时没有女军装时,她偷着把林丁丁的军装拿到了照相馆,给自己拍了张“大头照”,因为她想第一时间告诉她爸爸,她是军人了。我的故事没有影片里这么曲折,但当领导把红领章红帽徽发到我手上时,也是第一时间跑到照相馆,因为我想尽快把照片寄给老爸老妈。

《芳华》里的何小萍是个悲剧人物,六岁时父亲被关进牛.棚,因为怕连累家人,何小萍的父亲与母亲离婚,母亲改嫁后,她便生活在了继父家里,自然养成了孤僻内向的性格。看到有些评论说,那个时候政审如此严格,何小萍的亲爸是“黑.五.类”,怎么可以当兵呢?何小萍六岁跟母亲到继父家,并跟了继父的姓氏,当兵时已经过去了近十年,而且他继父是革命干部,为什么不可以当兵呢?来到文工团,何小萍因为身上的味道,因为“偷”了林丁丁的军装,开始被文工团里的女孩子们孤立和歧视,这便又有了攻击《芳华》的评论。在一篇《我为什么不喜欢芳华》的文章里,一位1971年入伍、在部队工作12年、在女兵连只当到副连长的大姐,几乎用谩骂的口吻,指责这部影片有多么灰暗,多么不弘扬正气。且不说她的评论对与错,先看看《芳华》是怎么孕育而生的。《芳华》的作者严歌苓出身部队文艺世家,在部队文工团呆了13年。冯小刚在部队大院长大,在文工团当画师的经历,已经足以让他对文工团的生活有了切身体会,如果没有这样的生活经历,《芳华》怎么可能写得出来。一个只在女兵连呆了12年的副连长,你怎么知道文工团不能发生这样的事情?

我那一届的空军气象学院在全国的七个省份招收了390个本科生,因为专业不同分为四个学员队,我学习生活的学员队120人,9个男生班,3个女生班,一个班10个人,与作战部队的连队建制一模一样。可能是因为最初到学院表现还不错,我当上了6班班长。在我们这个10人小集体里,有一位年长于我3岁来自安徽农村的老大哥,他从入校到毕业离校都没有学会普通话,所有的想法和行为几乎都不入流。咱们敞开心扉说实话,您告诉我,谁能和这样的人玩到一起,没有歧视和孤立,可能吗?我曾在一篇旅行日记里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你必须活的虚伪,必须活的虚荣,否则,你根本活不下去。但本老头就特么想活的真实一点。”朋友们,咱别喊那些“震天动地”的口号行吗?冯小刚的《芳华》,正是有了这些看似“阴暗”的生活细节,才是真正在弘扬正气。

在《芳华》这部电影里有这样一个场景,在一个平静的夜晚,陈灿拿来的一个小录音机播放出了邓丽君的歌曲,在那个年代被看做“靡靡之音”的美妙旋律,瞬间把刘峰那颗压抑太久的心给融化了,在他暗恋许久许久的林丁丁面前,刘峰有了一段对“爱”的真情表白和今天看来非常正常的拥抱举动。朋友们,你觉得这是一个正常男人的“人性”使然吗?但就是这个拥抱,被林丁丁报告给领导,“他想侮辱我”。结果,刘峰被调离了文工团,发配到了边陲部队。冯小刚用这样一个在那个年代非常微不足道的“小事儿”,狠狠抽打了那段历史,一段人性扭曲的历史,一段儿子可以告发父亲的最丑陋历史,也是因为一个人制造出的最恶心的历史。今天的年轻人可能不相信这样的事儿会发生,那么好,我就讲讲我的青春故事吧!

我们那一届的气象学院在地方招收390个高中毕业生,但仅仅招了30个女生,而且,都放在了我生活的学员队里,对于我们队的这些男同学来说,这是不是一件特别幸运的事儿啊?我读书的那个年代,军校是没有寒假的,也就是说,四个春节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四年,1000多天,我们男女同学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您能想象发生多少浪漫的事儿吗?8年前,我写过一篇《校园的日子》,回味了一点点我的青春岁月。离开大学校门已经快34年了,因为电影《芳华》,一瞬间打开了那本在我心里封存了30多年的日记,我想了又想,应该到了打开这本日记的时候了。

我的故事先从两位同学说起吧!我们学员队分为12个班,四个区队,一个区队3个班,区队长是“最高领导”,故事的女主人公就是四区队的区队长。这位区队长的家就在南京,老爸是一位在南空机关工作的军人。在我们大四的那个春节前,有一天她突然过来找我,“春节到我家吃顿饭吧?”一句话把我说蒙了。我们那个年代的大学生,男女同学是不说话的,即便到了大四已经“开放”不少,依然顾忌很多。一个女生请我去家里吃饭,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接着她又说:“你想办法把某某某也叫上吧!”一瞬间我就明白了,这位某某某就是我要说的男主人公。有一位女生偷偷告诉我,她想请一位男生去她家吃饭,这就不言而喻了吧?这位男主人公在我们学员队的同学中,绝对是当年的“高富帅”,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几乎样样精通,他在球场上的身姿,完全可以迷倒一大片美女。就是这样一个很“隐蔽”的恋爱过程,没多久学员队领导就知道了。我确实不敢说这是同学的告密,但想不通的是为什么领导会知道呢?结果,学员队开会“批判”,又分别给这两位同学一人一个处分,大学毕业时,父母家同在南方的一对恋人,一个被分配到了东北,一个被分配到了山东。朋友们,您觉得我讲的故事同电影《芳华》里林丁丁向领导告密刘峰侮辱她这件事,是一回事吗?这就是我们年轻时的那个年代。真挚的爱是打不散的,毕业后,他们结了婚,有了女儿。现在我的这位女同学已经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企业家,他们的女儿也在美国工作了。我的每次南京之行都住在他们家里,同学情已然变成了亲情。

那么,我有故事吗?讲讲我自个儿的故事吧!我的青春萌动自然也是在大学期间,“爱”的萌生是从一位女生的外公来校时开始的。有一天下课,她偷偷告诉我晚上在宿舍楼下等她,她要给我一点东西,结果,就是她外公带来的她们家乡的土特产。我绝对承认我就是一个“傻了吧唧”的小男孩,回到宿舍,就把那些土特产给班里同学分了,从此,就有了班上同学的玩笑。从那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这样的“小关心”就越来越多了。我不知她是不是真心喜欢我,但在我心里却已经放不下了。

留在我记忆里最深刻的一件事儿,是在1983年的大年三十那个夜晚,也就是中央台春节联欢晚会第一年的那个晚上,大部分同学都在看晚会的时候,她把我叫到了走廊,对我说:“明天我们俩出去吃西餐好不好?”这句话真把我给吓着了,憋了老半天我都没说出话,想了又想,说:“你等我想想再答复你行吗?”我还哪有心思看晚会呀,心里完全乱了,脑袋里不知翻腾了多少个来回,最后想出了一个稳妥的办法。我去找她,对她说:“你再找一个女生,我再找一个男生,我们四个人一起去行吗?”朋友们,你知道我多想和她单独在一起吗?几乎每天晚上躺在床上都在幻想我们俩在一起的场景,但是,当惊喜突然来临时,我心里的那些幻想完全被吓回去了。就这样,在南京鼓楼附近的一家西餐厅,她花了十块零五角,请我们三个同学吃了一顿“大餐”,那也是我有生以来吃的第一顿西餐。朋友们,这就是我的青春岁月,一个把“爱”永远憋在心里最底层的年代。

毕业前的那个夏天,我,还有她,同另外几个同学一起,最后一次去那位女生区队的区队长家里吃饭。我们几个同学屋里屋外的忙活,在我走过一个门廊时,无意间看到她在房间里换衣服,尽管是个背影,但带着胸罩的小女生已经飘进了我的眼睛里,我无法掩饰内心的慌张,“嗖”地跑到另一个房间。我不知怎么形容我当时的心情,只感觉我的心脏都要蹦出来了。那一幕,就像电影银幕上的一次定格,永远刻在了我的记忆里。但在那个年代,我根本不敢发出“爱”的呼唤,只能在一天天、一次次的相遇中,目视着她的点点滴滴。

我的毕业离校时间是7月23号,乘坐凌晨2点59分的火车离开南京前往沈阳。最后一班送站的敞篷“大解放”,要在下半夜1点半返回学校。晚上7点不到,我们沈阳同学一行20多人来到车站,因为她离校时间比我晚两天,自然也跟来送行。南京火车站紧靠玄武湖,我让同学帮我看着行李,我们俩便走到了玄武湖边,这是大学四年唯一一次我们俩独处的时光,从晚上7点半到下半夜1点半,整整6个小时,她几乎没说一句话,只是默默的流泪,我说了什么,已经完全不记得了。就在那个夜晚,就在那个寂静的玄武湖边,我不知冲动挣扎过多少回,但就是没敢抱一抱她。6个小时,就像箭一样过得飞快,一个杭州同学从老远跑过来喊我:“哎!返校的班车马上走了,赶紧上车!”已经没时间了,她登上了敞篷“大解放”的后车厢,站在车厢上,她拉着我的手,声泪俱下。车下就要离开南京的同学和车上送行的同学都挤在了一起,但她的手始终没有放开我……。

有朋友可能会问,“都毕业了,为什么不向她表白你的爱?”从我对她有了朦胧的“爱”开始,到毕业分开,差不多有一年半时间。“喜欢”、“爱”这些词汇,我从未敢吐露过一次,但“爱”在人的潜意识里萌发以后,就不可能没有外在表象了,在大四的那一年,学员队领导同我谈了好几次话,反复教导我,“不能犯错误!”“不能拿政治生命开玩笑!”在那个年代,我有多大胆量敢越雷池那一步呢?大学四年,我没能入党,是个别几个没有入党班长中的其中之一,我不知是不是与这事儿有关。大学毕业,她分配到东南沿海的大城市,我被分配到了内蒙,朋友们,您觉得我还有“爱”的资格吗?

上面这张照片是我大学毕业后第二年留下的唯一一张照片。我工作的气象台坐落在内蒙中北部一座大山的半山腰,站上屋顶可以俯视机场全貌。这座机场地处大兴安岭余脉,内蒙草原边缘的丘陵地带,是空军保卫北京北大门的第一道防线。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那里的条件非常艰苦,环境非常恶劣。我想了想,写了这样一首打油诗来形容,不知能否说清那时的景象。“春秋季风施,万里人烟绝。黄沙遮蔽日,唯有居屋时。”就在这样的环境里,我工作生活了5年。

我说我喜欢《芳华》,那是因为我一直都觉得影片也在讲我的故事。军校四年的青春岁月,带给了我无尽的美好回忆,让我思念,让我动情,也让我感怀。但在我的故事中,您嗅到了一丝“苦涩”吗?在我心里,严歌苓和冯小刚的《芳华》就是想表达这份情怀。文工团,那是一个文化团体,与作战部队的女兵连是完全不同的,不少人在评论中说,在《芳华》里看到的除了漂亮脸蛋就是大白腿,我只能说,写出这样评论的人只能证明他的浅薄。如果细细揣摩《芳华》里的镜头,您会发现,很多场面寓意是非常深刻的。比如,为什么从文工团跑出来的“猪”和“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队伍搅在了一起?为什么2个多小时的影片几乎用的都是逆光镜头,只有刘峰和何小萍依偎在一起时才用的平光?为什么如此血腥的对越作战战场,没见到一个敌人?还有好多好多这样的细节,这些细节的寓意都太深刻,我不大敢用文字来表述。

这是我近些年来写的最长一篇感慨,也算是对埋在我心里30多年记忆的一个交代吧!我也曾有过我的青春岁月,很美好,也很苦涩,但无论怎样,我都会带在身边。

2740次浏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