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培养孩子人生中最需要的技能——和人打交道

 贫嘴说道 2017-12-26



学好数理化语数英当然很好,但所有的孩子更重要的技能是和人打交道,和人交流。这个技能,不管你未来当科学家,还是企业家,或者全职妈妈,都是对他们一生的幸福感影响最大的技能。但是学校几乎没有像样的课程,帮助孩子更好和同学、朋友、父母、恋人、老师交流相处。

 
小朋友在幼儿园和小学时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问题。比如没有朋友很孤独,或者和小朋友吵架打架了,或者是建立了友谊但是和好朋友发生了冲突,或者不知道该怎么和其他性格各异的孩子相处,林林种种。


有一天,我在观察孩子们怎么相处,突然意识到,成年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其实比幼儿园的小朋友好不到哪里去。


大多数人在人际关系上的生存状态和处理能力上,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实质性的改进。人们终其一生和幼儿园时没有太多的差别。我们在处理和爱人的关系,和父母的关系,和同事的关系,和上司关系,大多数人一直磕磕碰碰,一直在相似的状态上痛苦地挣扎。


数学没学好,还可以照样过好一生,但是不能和人打交道,这一生就比较麻烦。这是一项被极度低估的技能,这项技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部分人一生的幸福感,怎么强调也不过分。

 

(1)怎样听

 
人们大多认为“说”比“听”重要,这是一个错误的认知。八十年代有个杂志叫《演讲与口才》,但没有听说有一个叫《倾听》的杂志。倾听是一个大部分人都过不了关的技能,很多人没有听人把话说完的习惯,更多人没有听明白对方的话的习惯。


人们不能倾听的原因一般是这几个:


1)呱唧呱唧地说,感觉很带劲了,可以出尽风头,显摆才华。最牛叉的可以做得象高晓松老师那样天文地理无所不知,可上天揽月下海捉鳖,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伏尔泰,百科全书式的启蒙大师。说的人仿佛自带光环,所以大多数人都想抢着说。


2)普通人听的速度快,每分钟300-500字,说的速度慢,每分钟只有200-250字,脑子比嘴巴快,听着听着就走神了,自己的脑子跑得快把说话的人给弄丢了,开始忙着想别的的东西,或者忙着想怎么反驳对方的观点。


3)对方说的东西没意思,没有趣味,我听不下去。


4)人们只想听自己想听的,不想听的就难以入耳。焦急地等待对方赶紧说完,什么时候才能轮到我说啊?

 

这几个原因,导致了普遍性的问题,人人都忙着说,很少人在听。那我们应该教孩子怎么听呢?

 

1)不要忙着去抢话,如果能让对方先感受到:“不着急,慢慢说,我在认真听着”。这是抵达人们内心深处的直通车,是“倾听”而不是“抢话”在赢得对方。我们会对愿意倾听我们的人,心生好感。这种初步的好感,就是一座桥梁,跨越了交流的第一个鸿沟。

 

2)教会孩子不要忙着去反驳他不同意的观点,先尝试去理解对方为什么会说这些,建立“同理心”,英文叫empathy,好比穿着对方的鞋走一走看看脚的感受,透过对方的眼睛和视角看看同一个问题。理解他的感受之后,告诉对方,“我不知道你原来是这样感受的”。这样,交流的第一步才能真正开始,才有可能跨越双方认知的鸿沟,否则,就永远是鸡对鸭讲。

 

3)如果有不同的想法,教会孩子求同存异。先确认和别的孩子一样的地方,有共同的基础,然后表达自己的不同的想法。

 

推荐两本书,一本书是《怎样说孩子才会听,怎样听孩子才会说》,还有一本《倾听——一门失传的艺术》




 

(2)怎样说

 

理解了我们为什么不会倾听别人说话,就可以对症下药,知道应该怎么说。


不能聆听的一个原因,是很多时候说话无聊啰嗦无趣,滔滔不绝的人很多,但高晓松很少。我们不能把一个话题说得妙趣横生,所以别人不愿意听,更没有人愿意付钱来听我们说话。

 

第一件事情,是教孩子把一件事按基本要素说清楚。五个W,who,what,when,where,how。谁,干了什么事,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怎么干的。这个在平常读完故事之后,让孩子简要重述故事,或者和孩子聊聊学校的事情,都可以得到锻炼。

 

第二件事情,怎样把一个故事讲得有趣。这个其实是语文学习的真正目标之一。但这个能力,没有捷径,如果没有大量阅读名家的作品,大量背诵经典名篇,大量平常和大人的交流,并得到有效的反馈,这是比较难做到的。

 

(3)怎样获得朋友

 

在学校里有没有朋友对大人来说是件小事,但对孩子来说是大事。小时候想去上学,是因为有朋友可以一起玩。不想上学,是因为没有朋友,或者有不友好的小朋友。


孩子对友谊的渴望,是少年时代一个非常大的激励因素。教会孩子怎样获得友谊,是一项有用的技能。有一些小小的技能,比方:


A.遇到没有说过话的小朋友,主动介绍自己;比如,一起排队,一起往柜子里放书包文具,可以主动说:“我叫张二猫,是五一班的学生,你叫什么名字?你喜欢踢球吗?”


B.为需要的小朋友提供帮助,种下友谊的种子;自己如果比较擅长英文,可以帮助没听懂的孩子翻译解释一下。


C.参加学校的各种社团和体育活动,这些共同的兴趣和技能会拉近孩子们的距离;


D.告诉小朋友,象任何其他情感一样,友谊是需要呵护和培养的。比如,要学会为朋友保守秘密。


(4)怎样解决冲突

 

冲突解决是人一生永恒的话题,从很小就开始了。冲突的产生,是因为对方的行为让我们失望,和我们的期望值差距很大,或者对方和我们有很大分歧。


A.第一步是冷静:让孩子从一数到十,不要被情绪冲动绑架。


B.第二步是让孩子理解冲突的究竟是什么。有时候一个冲突里,可能带了好多个不同的问题,需要识别哪个问题是真正的问题,哪些是次要问题。把所有次要问题撇开,决定是否要迎面解决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C.教会孩子学会用清晰简单的语言描述这一问题是什么,同时描述自己和对方看法的差距。“我们之间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你想要A,我想要B,你认为是C,我认为是D”

 

D.向冲突的另外一方提出解决冲突的建议方案,这个建议要有两个基本要素:


l   如果要让对方同意采纳孩子的建议,让对方感觉到有激励;

lI  对方执行这一建议,比较容易,而且无痛感。


比如,两个孩子抢玩具,大人不要越俎代庖做出裁决,而是帮助他们自己决定。让每个孩子先描述问题是什么,然后让每个人自己提出一个解决方案,可以是石头剪刀布,可以是主动提出一个次序时间安排。再引导他们想个办法让对方愿意接纳自己的办法,比如后玩玩具的可以给个巧克力糖。

如果孩子多演练几次这样的程序,会对未来有很大帮助。

 

(5)每个人要对自己的快乐负责

 

推荐一本书,肖恩柯维写的《快乐儿童的七个习惯》,作者是斯蒂芬柯维的儿子,仿效《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这两本书都值得读。


一个简单的习惯是,要教会孩子自己对自己的快乐负责,这个责任不是爹妈的。要自己去创造快乐,比如找一本好看的书,玩一个好玩的游戏,找一个谈得来的朋友。这是一个简单但是会产生深刻影响的习惯。对自己的快乐负责任是很多其他责任感的起点。


很多人喜欢抱怨,自己的不开心都是他人的过错,埋怨张三说话太冲,李四阴阳怪气,在菜市场里和小菜贩吵了架,在职场里老板给了不开心,就回家给家人孩子发脾气,等等。这都是属于不知道一个简单的道理,自己要对自己的快乐负责,自己的心情不能被别人绑架,也不应该去绑架别人的快乐。

 

这就需要成为一个有趣的人,给他人和自己带来快乐的人。


先要对美有理解力。美和品味这种东西,是靠见识培养出来的,光有钱开个豪车,戴个金项链还是不够的。钱钟书先生曾经很刻薄地说,对美没有鉴赏能力的人,就如同太监生活在后宫三千佳丽身边。


有空带孩子们去看看国内的博物馆。


上海的自然博物馆,北京的国家博物馆,广汉的三星堆博物馆都是第一流的。有条件去国外旅行的朋友,带孩子去大英博物馆、卢浮宫、大都会博物馆,史密森学会的博物馆。

 
注:本文来自财新私房课《新一代爸爸生存手册》第四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