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港和台湾的繁体字

 zhumiao2017 2017-12-27
香港和台湾的繁体字完全一样吗?答案是NO!

海峡卫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现象,香港和台湾虽然用的都是繁体字,但是,港版的繁体字和台版的却略有不同,那么问题来了,他哥俩儿的字不同在何处呢?

港版:歎 台版:嘆

不管是“歎”,还是“嘆”,其实这就是一个“叹”字,《说文》解释:歎,他安反,字或作嘆。

破译后就是,歎从欠,欠是打呵欠,与出气有关,所以香港的叹写作“歎”,然而,台湾同胞却看穿了这个呵欠的本质,打呵欠必须要从口出,“嘆”就华丽丽的出场了~

港版:爲 台版:為

港台的这俩儿繁体“为”,本意上啥区别也没有,但显然港版的“爲”要比台版的“為”更加古老。

因为“爲”头上的爪象形,人家是从甲骨文、西周金文以及小篆转化的,而“為”则是由隶书和楷书简化而来,谁辈分高一目了然。

题外话扯一下,因为象形嘛,所以“爲”的最初本意其实是母猴儿。

港版:牀 台版:床

这个“床”字繁体,台版的“床”终于是我们认识的床了,可港版的就不同了,《说文》:牀,安身之坐也。从木,爿( pán)声。字亦作床。

古闲居坐于牀,隐于几,不垂足,夜则寝,晨兴则敛枕簟。

追古溯源,所以港版的床则写作古人吃喝拉撒都窝在其上的“牀”。

港版:裏 台版:裡

看一眼,我还以为“裏”是包裹的“裹”,再看一眼,它就不是包裹的裹,而是上里下衣的“裏”,差点儿看走眼了。

所以说论“里”字,还是台版“左衣右里”的“裡”比较顺眼。

港版:綫 台版:線

说“线”的繁体字前,先引用一番《说文》:綫,缕也。《周礼·天官》:缝人掌王宫缝線之事。

表面看两句没啥关系,但是有重点呀,《周礼》下面批《注》曰:線,缕也。都是“缕”,都是“线”,港台就是各写各的,反正意思到位了就成。

港版:麪 台版:麵

当“面”作面粉小麦粉玉米粉各种粉时,香港用“麪”,台湾写“麵”,俩字,眼熟的各占一半,那咱就来说说眼熟的这一半。

香港的这一半用得是“丏”,乍一看跟“丐”长得挺像的,一个不小心就能看走眼。

为了避免走眼,台湾果断地选择用“面”代替“丏”,还能在众多复杂的繁体字中不用查字典就知道它就是“面”的意思,真是太机智了!

港版:鈎 台版:鉤

“钩”就是那种形状弯曲方便挂东西的挂钩、带钩,所以说它的繁体港版的“鈎”就很容易理解了,里面的构造“厶”十分形象,但是台版“鉤”里的小“口”是怎么回事,表示已用尽了想象之力。

港版:醖 台版:醞

俗话说得好,喝酒误事儿,所以关于“酝”的繁体字,我们就不谈关于酒的“酉”了,只来说说“昷”,《集韵》说:,隶省作昷;《说文》亦说:,仁也。从皿,以食囚也。

综合以上也是说,“醖”同“醞”,都是“酝”,只不过香港喜欢用带“日”的,台湾喜欢带“囚”的。

港版:衞 台版:衛

一眼看去,我差点以为自个儿又患上了眼疾,一个“卫”字到了港台同胞手底下立马成了双生子,不过双生子也是有一丢丢不同滴。

比如看到字里含有人民币的“币”,那必定是港版的“卫”。

港版:才 台版:纔

放在以前的台湾,要是你的名字带“才”,天地为证,你肯定不是你爹妈亲生的!

“纔”竟然是“才”,台湾同胞们到底跟兔子是有多过不去呀!万幸,现在的台湾也流行写简体“才”了,不过香港在“才”字上似乎一直很坚持。

港版:污 台版:汙

《说文》:汙,秽也,一曰小池为汙。意思就是说“汙”就是“污”所表达的含义,港版是明着污,台版是暗着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