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百问
南宋·宋仲甫 公元420-479年
《女科百问》,书名。二卷。宋·齐仲甫撰。刊于1220年。本书以问答体裁,对妇产科的主要疾病治疗作了扼要的记述。语言洗练、说理清晰,有较强针对性。上卷50问,包括女科的天癸,经候及血分、经、带诸病证治;下卷50问,主要是妊娠胎产诸病的证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卷上·第一问精血以分男女之本源
答曰。男子以精为本。女子以血为源。男子为阳。阳中必有阴。阴中之数八。故一八而阳精降。二八而阳精溢。女子为阴。阴中必有阳。阳中之数七。故一七而阴血升。二七而阴血溢。阳精阴血。皆饮食五味之实秀。为男女之本源也。方其升也。智虑开明。齿牙更始。发黄者黑。筋弱者强。暨其溢也。凡充身肢体。手足耳目之余。虽针芥之处。无有不至。凡子形肖父母者。盖其精血。尝于父母之身。无所不历也。是以父一肢废。则子一肢不肖其父母。一目亏。则子一目不肖其父母。然雌鸡牝兽。无天癸而成胎。何也。鸟兽精血往来尾间也。精未通而遇女子通其精。则五体有不满之处。异日有难状之疾。阴已痿而思色以降其精。
则精不出而内败。小便道涩而为淋。精已耗而复竭也。女人天癸既至。逾十年无男子合。则不调。未逾十年男子合。亦不调。不调则旧血不出。新血误行。或渍而入骨。或变而为肿。
或虽合而难子。合男子多。则沥枯虚人。产乳众。则血枯杀人。观其精血。思过半矣。
·卷上·第二问古法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
答曰。天以刚阳为尊。地以柔阴而卑。则乾坤之体定矣。若天不刚阳。地不柔阴。是乾坤之体不定矣。夫干道成男。男自子位左旋。积三十岁而至巳。所以男及三十而娶。当是之时。天阳已刚也。坤道成女。自子位右旋。积二十岁而至巳。所以女二十而嫁。至斯之际。地阴以顺也。故及其时得子皆强。所谓干。坤之体定矣。不及其时而嫁娶者。则刚阳柔阴。必有所亏也。
·卷上·第三问妇人感病倍于男子
答曰。夫妇人者。众阴之所集。常与湿居。十四以上。阴气浮溢。百想经心。内伤腑脏。外损姿错。恶血内满。气脉耗竭。或饮食无度。损伤非一。或胎疮未愈。合其阴阳。或行步风来。
便利于悬厕之上。风从下入。便成十二痼疾。(一作三痼之疾)所以妇人别立其科也。若是四时节气。虚实冷热为患者。故与丈夫治法同也。惟妊娠而挟病者。避毒药。恐或伤胎耳。大抵妇人以其慈恋憎爱疾妒忧恚。染着坚牢。情不自制。所以为病根深。疗之难瘥。故倍于男子之病者此也。
·卷上·第四问何以谓之天癸
答曰。谓壬癸北方水干也。壬为阳水。配丁而化木。癸为阴水。合戊而化火。经云。水火者。阴阳之证兆也。且妇人者。众阴之所集。以阴类阴。故得水之癸干也。女至二七。肾气全盛。冲任流通。经血渐盈。应时而下。天真之气殊降与之从事。故云天癸也。内经云。二七而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然冲为血海。任主胞胎。阴静海满。二者相资。故令有子。
·卷上·第五问何以谓之经候
答曰。夫女子十四天癸至。肾气全盛。冲流任通。血渐盈。应时而下。常以三旬一见。愆期者病。故谓之经候。然经者。常也。候者。谓候一身之阴阳也。经常之气。伺候而至。若潮候之应乎时也。天真之气。与之流通。故一月一次行。平和则不失乎期。所以谓之经候。又名月水也。
·卷上·第六问经候或前或后多寡不定
答曰。夫妇人病。多是月经乍多乍少。或前或后。时发疼痛。医者一例呼为经病。不曾说得是阴胜阳。是阳胜阴。所以服药少得有效。盖阴气盛乘阳。则胞寒气冷。血不营运。经所谓天寒地冻。水凝成冰。故令乍少而在月后。若阳气盛乘阴。则血流散溢。经所谓天暑地热。
经水沸溢。故令乍多而在月前。当和其阴阳。调其气血。以平为福。
阳气胜阴。月假多者。当归饮。抑阳助阴。调理经脉。
当归(去芦微炒)熟地(净洗酒蒸焙干)川芎白芍黄芩(小半)白术(各等分)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盏半煎至八分。食前热服。
沉香降气汤。顺气道。通气脉。
乌药沉香香附甘草砂仁(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盐汤调下。
阴气胜阳。月假少者。七物汤。治妇人营卫气虚。经水愆期。或多或少而腹痛。
当归芎白芍莪术川姜熟地(酒蒸焙干)木香(各等分)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煎八分。温服不拘时。
紫石英丸。治妇人病多是月经乍少。或在月后。时发疼痛。
紫石英(水研飞)禹余粮(烧醋淬)人参龙骨川乌头(泡去皮尖脐)桂心(不见火)杜仲(去皮姜制炒黑)桑寄生五味子远志(去心)泽泻当归(去芦)石斛(去根酒炒)苁蓉(酒浸洗)干姜(炮各一两)甘草(炙半两)川椒(去目并合口炒地上出汗)牡蛎(固济火烧通红各半两)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空心米饮下三十丸。至五六十丸。
以上无求子方金华散。治妇人经血后热。崩漏不止。口苦舌干。经候不通。并宜服之。
玄胡索瞿麦当归牡丹皮石膏(二两)干葛(各一两)蒲黄(半两)桂心威灵仙(各三分凡方中云一分者二钱五分也)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煎至六分。空心服。
以上养生席判官方通经丸。治妇人室女月候不通。疼痛。或成血瘕桂心(不见火)青皮(去白)大黄(炮)干姜川椒(炒去目)莪术川乌(泡去皮尖)干漆(炒去烟出)当归桃仁(炒去皮尖以上各等分)上为细末。将四分用米醋熬成膏。和余六分末。成剂。臼中治之。丸如桐子大。阴干。每服二十丸。空心食前米饮汤下。加至三十丸。温酒亦得。
五灵脂散。治经候不止。拯济方。
五灵脂为末。炒令过熟出尽烟。每服二钱。当归二片。酒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热服。连三服立效。如血室有干血。用醋一盏煎七分。和滓空心热服。
温经汤治冲任虚损。月候不调。或来多不断。或过期不来。或崩中去血。过多不止。又治曾经损孕。瘀血停留。少腹急痛。发热下利。手掌烦热。唇干口燥。及少腹有寒。久不受胎。
丹皮阿胶(碎炒)当归(去芦)人参(去芦)川芎甘草(炒)肉桂(去粗皮)芍药(各二两)半夏(各汤洗七次二两半)吴茱萸(三两)麦门冬(去心五两半)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煎八分。去滓。空心食前热服。
·卷上·第七问月水根据时来不快利
答曰。妇人月水。有四经之所主。一者冲任二脉。二者手太阳少阴二经。然冲为血海。任为主胞胎。二者相资。故令有子。手太阳者。小肠之经。为腑而主表。表属阳。手少阴者。心之经。为脏而主里。里属阴。此二经。在上为乳汁。在下为月水。或劳伤气血。
致令体虚而受乎风冷。风冷客于经络。搏于血气。血得冷则壅滞。故令月水不宜利也。
养荣汤。治妇人血海虚弱。心忪恍惚。时多惊悸。或发虚热。经候不调。
白芍川芎当归熟地青皮姜黄川姜丹皮海桐皮五加皮白芷上为咀。每服五钱。水盏半。姜五片。乌梅一个。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将此药送下紫桂圆七十粒。(紫桂圆方见四十九问)
·卷上·第八问经水欲行先身体痛或腹痛
答曰。经脉者。行血气。通阴阳。以营卫周身者也。血气盛。阴阳和。则形体适平。或外亏卫气之充养。内乏营血之灌溉。血气不足。经候欲行。身体先痛也。或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及手太阳手太阴之经。故月水将下之际。血气与风冷相击。所以经欲行而腰痛也。
趁痛饮子。治经脉虚寒。身体疼痛。
虎骨(五铢)茯苓甘草本防风白芷(各二铢)当归白芍续断吴术附子(各三铢)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五片。枣二枚。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
温经汤。治风寒客搏经络。小腹作痛。
当归川芎白芍官桂丹皮莪术(各半两)人参甘草牛膝(各一两)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八分。食前服。
没药除痛散。逐寒邪。疗腹痛。
蓬莪术(炮一两)当归(焙)玄胡索五灵脂肉桂良姜(炒)蒲黄(炒各七钱半)甘草没药(各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温酒调下。
杨氏谓妇人每经欲行必先腹痛。令服撞气阿魏丸。酒调大圣散。下数服愈。经行不复痛矣。
撞气阿魏丸大圣散(见宋局方妇人门)茴香(炒香)陈皮(去白)青皮(去白)川芎丁香(皮炒)蓬莪术(炮)甘草缩砂仁肉桂(去粗皮)白芷(炮各半两)生姜(四两切盐半两腌一宿炒黑)胡椒(二钱半)阿魏(二钱半醋浸一宿以面同为糊)上末阿魏糊为丸。鸡豆大。每药一斤。朱砂七钱为衣。常服一粒。嚼烂醋汤茶酒任下。
滋血汤。治血风虚。经候涩滞。经脉不通。四肢麻木。肌体浑身疼痛。倦怠将成痨瘵。
马鞭草荆芥穗(各四两)丹皮(一两)赤芍枳壳肉桂当归川芎(各二两)上为粗末。每服四钱。乌梅一个。水煎食前服。
琥珀散。治月经拥滞。心腹疼痛。及治产后恶露不快。血上抢心。迷闷不省。气绝欲死。
京三棱(煮)莪术(煮)赤芍药(煮)刘寄奴(煮)牡丹皮(煮)官桂菊花蒲黄熟地当归(各一两)上将前五味。用乌豆半升。生姜半斤切片。米醋四升同煮。豆腐烂为度。焙干入后五味同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
·卷上·第九问月水闭绝不通
答曰。夫月水不通。因风冷客于胞络。或醉后入房。或为血枯血瘕血。或因堕坠惊恐。皆令月水不通也。病源云。血性得温宣流。得寒则涩闭。既为冷所结搏。则月水不得通行。若肠中鸣者。则月事不来。不来因冷干于胃腑。或醉入房者。则内气耗损。劳伤于肝经或吐血唾血下血。谓之脱血。使血枯于中。为积块血瘕血。名曰血聚。使荣结于内。心主行血。
堕坠惊恐。神无所倚而血散。亦令月水不通也。
顺荣汤。治妇人血积血块症。腹大内有块形。筑筑作痛。久无寒热。
大黄(一两酒浸蒸熟锉)当归(一两)荜茇(半两)鬼腰带(各一两腰带一本作箭)枳壳(一两去穣麸炒)赤芍药(半两)猪牙皂角(半两火上炙者)上为咀。每服一两。纯酒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温服。
滋血汤。治劳过度。致伤腑脏。冲任气虚。不能约制其经。血忽暴下。谓之崩中。或下鲜血。或下瘀血。或下血片。或下五色。连日不止。淋沥不断。形气羸劣。倦怠困乏。或月水闭绝。
气不升降。
马鞭草牛膝荆芥穗(各四两)丹皮赤芍枳壳肉桂当归川芎(各二两)每服四钱。乌梅一个。水煎空心服。至半月或一月。经脉自通。
桃仁煎丸。治血瘕血积。经候不通。
桃仁(去皮尖面炒黄)大黄(湿纸裹蒸)川朴硝(各一两)虻虫(半两炒黄)上为末。以醇醋二升半。银石器中慢火煎取一升半。下大黄桃仁虻虫等。不住手搅。欲团圆。下朴硝。更不住手搅。良久出之。丸如桐子大。前一日不用吃晚食。五更初。用温酒吞下五粒。日午取下如赤豆汁鸡肝虾麻衣。未下再服。血鲜红即止。续以调气血药补之。此千金方出。
万病丸(见六问中)
·卷上·第十问虚劳之病何以得之
答曰。夫有劳役之劳。有劳伤之劳。役之劳。所用太过。脏腑之气失其常度所以致疾。虚则已有所亏。劳则因有所损。其积之有渐。成之有日。岂一朝一夕而骤致哉。巢氏云。五劳六极七伤。谓之虚劳也。今寻原指要而论之。若腹胁有块。大小成形。按之不动。推之不移。久久令人寒热如疟。咳嗽。面目浮肿。动辄微喘。日就羸瘦。此繇暴怒惊恐。气上而不下。动伤于肝。气聚而不散。结而成形。结久而变劳。又有日顿羸瘦。气短乏力。腰背牵急。
膝胫酸痿。小便或赤。或白而浊。带下不禁。梦与鬼交。翕翕如热。骨肉烦疼。此繇房劳过度。精耗气竭。得之于肾。为劳尤速也。
柏子仁丸。治妇人血闭不通。渐成痨瘵。
柏子仁(别研)当归(洗)熟地白茯苓丹皮卷柏白芍药石斛巴戟(去心)肉苁蓉(酒浸)山药杜仲白薇蒲黄枳壳肉桂京三棱(煨)莪术(煨)覆盆子枸杞子(各一两)附子(炮去皮脐半两)上为细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酒或米饮下。空心食前。人参锉散。去热解劳。调顺经水。滋养新血。药性中和。退热。无大寒极冷之剂。
黄(三分)黄芩赤茯苓白术熟地赤芍药麦冬(各一两)柴胡(半两)人参知母当归甘草(炙各三钱五分)上并生锉如麻豆大。焙干入瓷器中收。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竹叶、灯心三寸长。各七茎。
同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日三服。如病退。不必服。
沉香煎。治暴怒惊恐气逆上而不下,动伤于肝。气聚而不散。结而成形。
石斛(五两)川椒(炒去目)附子(炮去皮脐)秦艽(去土)柴胡(去苗)沉香木香鳖甲(醋煮刮去筋膜)黄槟榔(各二两)上为细末。先用新枸杞十斤。洗略捶碎。法酒二斗。煮取七升。取枸杞根。别用法酒三升。
洗拍令净。与酒一处。更入蜜四两。煮成膏。和前件药末。丸如桐子大。米饮下三十丸。食前日二服。一方加柴胡二两。杨氏方妇人患脾血病。时觉腹痛恶心。五心烦热。如劳之状。
或进或退。经候行而食惊恐所致。令服局方四物汤加吴茱萸同煎。温服病愈。
逍遥散四物汤加柴胡又正方白茯苓白术白芍柴胡当归甘草人参每服用煨姜一块。薄荷少许。不拘时煎服。
胶艾汤。治劳伤气血。冲任虚损。月水过多。淋沥漏下。连日不断。腹脐疼痛。及妊娠将摄失宜。胎动不安。腹痛下坠。劳伤胞络。胎损漏血。腰痛闷乱。因损动胎上抢心。奔冲短气。因产冲任气虚。不能约制经血。淋沥不断。延引日久。渐成羸瘦。
熟地白芍当归艾叶(微炒)阿胶(炒黄)芎甘草(炙各二两)上为咀。每服四钱。水一盏酒六分。煎八分去滓。食前热服。甚者连服内补当归丸。(见五十三问)
·卷上·第十一问妇人卦数已尽经水当止而复行
答曰。经云。男子生于寅。寅为木。阳也。女生于申。申为金。阴也。寅属木。阳中有阴。
男子得八数。故八岁齿更发长。骨之余生齿。男子以气为本。八八则卦数已尽。尽则阴精痿。申属金。阴中有阳。女子得七数。七岁齿更发长。血之余生发。女以血为主。七七则卦数以终。终则经水绝止。内经云。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或劳伤过度。喜怒不时。经脉虚衰之余。又为邪气攻冲。所以当止而不止也。
茸附养真汤。补冲任。调血气。
干姜(四两)肉桂当归附子(炮各二两)鹿茸(三两酒炙)牡蛎(二两)防风(二两)龙骨(二两生)上为咀。每服半两。水二大盏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补中芎汤。治风虚冷热。劳损冲任。月水不调。崩中暴下。产后失血过多。虚羸腹痛。或妊娠胎幻不安。血下。
当归干姜(炮各三两)川芎黄(蜜炙)茱萸(汤洗七次)白芍甘草(炙)熟地杜仲(炒令丝断)人参(各一两)上为咀。每服三钱。水盏半。煎一盏。去滓热服。空心食前。
当归散。天癸已过期。经脉不匀。或三四月不行。或一月再至。问云七损七益。谓女子七数尽。是经候不根据时者。血有余也。不可止之。但令根据时不腰痛为善。
当归川芎白芍药(各一两)白术(半两)白术(半两)山茱萸(炮一两半)黄芩(各锉碎炒各一两如冷去芩加官桂)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酒调下。空心服。一日三服。
·卷上·第十二问何谓避年
答曰。王氏云。有一妇人。女年十五岁。来诊。言女年十四时。经水自下。今经反断。其母言恐怖。师曰。此女为是夫人亲女非耶。若亲者当相为说之。妇人因答言是自女耳。师曰。
所以问者无他。夫人年十四。亦以经水下。所以女至此而断。是谓避年。勿怪。后当自下。
拱辰丹。夫方当壮年。而真气犹怯。此乃赋禀素弱。非虚衰而然也。僭燥之药。尤宜速戒。
勿谓手足厥逆。便云阴多。如斯治之。不惟不能愈疾。大病自此生矣。滋益之方。群品稍众。药方微细。难见功效。但固天元一气。使水升火降。则五脏自和。百病自去。此方主之。
行在孙琳郎中方。葛丞相夫人少时服之。极效。
鹿茸(酥炙去皮毛四两)山茱萸(新好红者四两)当归(四两)麝香(半两别研)上三件为末。入麝拌和。酒煮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一百粒或五十粒。温酒或盐汤下。
答曰。室女者。乃未出闺门之女也。不以妍丑。至十四五岁。容貌皆红嫩者。谓之质朴未散。庄子云。绰约如处子者是也。当此之际。经脉来时。俗呼为红脉。或因惊恐。或冷气击搏。所以当行而不行也。
通经丸。治妇人室女月候不通。疼痛或成血瘕。严氏方内加玄胡索赤芍。减川乌。
桂心(不见火)青皮(去白)大黄(炮)干姜(炮)莪术川乌(炮去皮脐)干漆(炒)当归桃仁(去皮炒)川椒(去目炒出汗各等分)上为细末。将四分用米醋煮成膏。和余六分末剂。臼中治之。如梧桐子大。阴干每服二十丸。用淡醋汤下。加至三十丸。温酒亦得。食前服。
桃仁散治妇人室女血闭不通。五心烦热。
红花当归杜牛膝桃仁(别研)上四味各等分为细末。每服三钱。温酒调下。空心食前。
·卷上·第十四问未出闺门女有三病
答曰。未出闺门女。即室女也。一病者。经水初下。阴中热。或有当风。或有扇风者。二病者。太冲脉盛。气则内热。以寒水洗之。三病者。或见血下惊怖。若三病者。有一之所受。
后必生带下之疾也。
神仙聚宝丹。治妇人血海虚寒。外乘风冷。搏结不散。积聚成块。或成坚瘕。及血气攻注。
腹胁疼痛。小腹急胀。或时虚鸣。呕吐痰沫。头旋眼花。腿膝重痛。面色痿黄。肢体浮肿。
经候欲行。先若重病。或多或少。带下赤白。崩漏不止。惊悸健忘。小便频数。或下白水。时发虚热盗汗羸瘦。此药不论胎前产后。室女。并宜服之。常服安心神。去邪气。逐败血。养新血。令有子。亦能除诸病。
木香(研令末)琥珀(别研)当归没药(别研各一两)滴乳(一分别研)麝香(一钱别研)辰砂(一钱别研)上研令细。和滴冷熟水捣为丸。每一两作一十五丸。每服一丸。温酒磨下。胎息不顺。腹内疼痛。一切难产。温酒和童便磨下。不拘时候产后血晕。败血奔心。口噤舌强。或恶露未尽。发渴面浮。煎乌梅汤和童便磨下产后气力虚羸。诸药不效。和童便磨下室女经候不调。每半丸温酒磨下。
·卷上·第十五问妇人多惊
答曰。妇人者众阴之所集。而以血为之主。夫心主行血。脾主裹血。肝主藏血。因产蓐过伤。或因喜怒攻损。是致营血亏耗。内经云。血气者人之神。血既不足。神亦不定。所以惊怖。巢氏有风惊悸候云。心藏神。为诸脏之主。若血气调和。则心神安定。若亏损。则心神怯弱。故风邪乘虚千之。防以惊悸。若久不止。则变为恍惚也。
经济丹。治妇人血气不足。营卫俱虚。心气不定。夜卧惊怖。梦寐不祥。心虚自汗。乏力倦怠。饮食减少。咳嗽痰实。常服补心养血。安神定志。令人血壮气实。极有神效。
白茯苓白茯神白芍药(各一两)远志(去心一两)乳香(半两别研)当归(一两酒浸)酸枣仁(去壳炒)人参(一两)没药(一两研)朱砂(别研半两)石菖蒲(一两真者)只用枣仁丸亦得。
上十味为末。炼蜜为丸桐子大。将朱砂为衣。每服三十丸。加至五十丸。枣汤参汤食前任下。饮后亦可。
坎离丹。既济水火。补心滋肾。白浊梦遗。
辰砂(一两另研)酸枣仁(酒浸去壳研一两净)附子(一个去皮脐)乳香(半两令隔水乳钵细研入)上先用附子碾细罗末。次入三味和匀。炼蜜丸如鸡头大。每服一粒温酒下。空心一服。须是腊月合。瓷器盛之。
石斛散。治虚劳羸瘦。乏力少食。倦怠多惊畏。
石斛(四钱去根净洗锉酒炒)牛膝(酒浸)柏子仁(去皮研)五味子远志(炒)杏仁(去皮尖炒)木香肉苁蓉(酒浸焙干)诃子肉(炮)青橘皮柴胡人参熟地(蒸各三钱)白茯苓(四钱)甘草(二钱炙)干姜(一钱半炮)神曲(研炒)麦(各六钱)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食前日二三服。
·卷上·第十六问妇人多因风冷而生诸疾
答曰。风乃阳邪也。冷乃寒气也。风随虚入。冷繇劳伤。夫人将摄顺理。则血气调和。风寒暑湿不能为害。若劳伤血气。便致虚损。则风冷乘虚而干之。或客于经络。则气血凝涩。不能温养于肌肤。或入于腹内。则冲气亏虚。不能消化于饮食。大肠虚则多利。子脏寒则不生。或为断绝。或为不通者。随所伤而成病。皆不逃乎风冷之气也。
补阴丸。治妇人百疾。或经不调。或崩中漏不止。腰腿沉重。脐腹作痛。潮热往来。虚烦自汗。中满气短,呕哕不时。肢体烦疼。不思饮食。日渐瘦弱。此药顺肌体。悦颜色。调营卫。逐风寒。进饮食。化痰涎。
熟地生地(各七两)白术(五两)苍术(五两半泔浸一宿)本(去土)牡丹皮当归秦艽(四味各十两)细辛(七两)肉桂(去皮八两)甘草(炙六两半)蚕蜕布(烧存性七两)大豆黄卷(炒烟去六两半)枳壳(六两麸炒)陈皮(六两去白)干姜(炮)羌活(各五两)白芷(六两)白茯苓(六两)糯米(三升炒黑色火烟出)上件细末。蜜丸。每一两作十丸。每服一丸。温酒化下。醋汤亦得。食前。丹铅丹。治一切虚寒冷病。
鹿茸灵砂白龙骨川椒阳起石牡蛎粉肉桂肉苁蓉石斛川巴戟木贼泽泻天雄(酒浸炮)沉香菟丝子(酒浸)腽肭脐(各一两)磁石(醋淬)麝香(各半两)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温酒或盐汤下。
·卷上·第十七问妇人多头眩而冒
答曰。眩者。晕也。谓转运之运。世之为头运者是也。冒者冒蒙之冒。世为昏冒者是也。明理论曰。非毛而见其毛。眩非玄而见其玄。谓眼花也。眩谓眼黑也。针经云。上虚则眩。下虚则厥。眩虽为虚。盖风家亦有之者。风主运动故也。妇人头运。挟痰多呕吐者。状若醉头风也。
芎羌散。治妇人患头风者十居其半。每发必掉眩如在车上。盖因血虚。肝有风邪袭之耳。素问云。徇蒙拈尤。目瞑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则入肝。盖谓此也。方比他药。捷而效速。
川芎(一两)当归(三钱)羌活旋复花细辛蔓荆子石膏(生)本荆芥穗半夏防风熟地甘草(炙各半两)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大盏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气虚者。此药送养正丹五七十粒。
玉真丸。治肾气不足。气逆上行。头痛不可忍。谓之肾厥。其脉举之弦。按之石坚。(一本作不坚)硫黄(二两)石膏(硬者不研)半夏(汤洗七次各一两)硝石(一分研)上为细末。研和生姜汁糊为丸。如桐子大。阴干。每服三十丸。生姜汤米饮汤下。更灸关元穴百壮。良方中硫黄丸亦佳。
醉头风饼儿僵蚕(去丝嘴)天南星上件各等分细末。生姜自然汁和作饼。如折二钱大。浓五分。阴干。每服一饼。同平胃散四味者三钱重。水三大盏。姜五片。枣二个。先煎平胃散一沸。次下饼子。捶碎入。同煎一二沸。通口服。
桃红散。治男子妇人气虚。攻注头目昏眩。偏正头疼。夹脑风。两太阳穴疼。眉棱骨痛。及治风痰恶心。头运欲倒。小儿伤风鼻塞。痰涎咳嗽。并宜服之。
川乌(一两)草乌(八钱)天南星(半两以上三味水洗三次)麝香脑子(各一钱)朱砂(半两别研细)上为细末。每服半钱。薄荷茶调下。温酒亦得。
·卷上·第十八问身体疼痛流注不定
答曰。身体疼者。其证不一。太阳证表未解。法当身体疼痛。太阳中湿。一身尽痛。若脉沉身体自利。痛者阴也。身重背强。腹中绞痛。咽喉不利。身如被杖者。阴毒证也。若风邪乘虚在于皮肤之间。淫淫跃跃。若刺一身尽痛。伤侵血气。动作如蛊毒之状者。巢氏谓之风蛊也。
虎骨散。治妇人血风攻注。身体疼痛。
虎胫骨(一两半)桂心芎海桐皮当归牛膝天麻附子骨碎补(各一两)羌活(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空心温酒调下。
透经汤。治身体疼痛。
五积散(半两)生附子(二钱)上件用水二盏。姜七片。枣二枚。煎至八分。去滓。入麝少许。再煎三四沸。通口服。不拘时候。
麝香丸。治白虎历节。诸风疼痛。游走无定。状如虫啮。昼静夜剧。及一切手足不测疼痛。
川乌(大八角者三个生)全蝎(二十一个生)黑豆(二十一粒生)地龙(半两生)上为细末。入麝半字。同研。和糯米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七丸。甚者十丸。夜令膈空。温酒下。微出冷汗一身便瘥。予得此方。凡是历节及不测疼痛。一二服便瘥。在歙川日。
有一贵家妇人。遍身走注疼痛。至暮则发。如虫啮其肌。多作鬼邪治之。予曰。此正历节病也。三服愈。(凡云一字者。二分半也。)
·卷上·第十九问朝食暮吐
答曰。呕吐之病。皆繇三焦不调。脾胃不和。清浊相干之所致也。大抵呕吐本二证。呕者。
呕而有声。俗所谓是也。吐者。吐而有物。胃中虚冷则吐。若心下牢大如杯。或时寒热。
朝食暮吐。脉如弦紧。则为虚寒相搏。胃气日亏。所以不能停留水谷。名曰胃反。
紫金丹。治呕吐。心腹疼。
丁香木香荜澄茄胡椒五灵脂(西者)肉豆蔻(煨)干姜(炮)半夏末(半两)附子(炮)硫黄水银砂子(二件如灵砂法炒青金头角一两)上为细末。半夏末姜汁打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饮下。姜合丸。疗中脘停寒。胸膈结痞。呕吐恶心。不思饮食。
木香肉桂附子砂(纸上飞各一两)陈皮丁香沉香荜澄茄青皮(去白各一两)茴香(一分炒)上为细末。次入砂研。酒煮面糊为丸。每一两作二十丸。每服一丸。
以生姜一块。剜如盒子。安药在内。湿纸裹煨。令香。去纸放温。细嚼盐汤送下。
·卷上·第二十问妇人之病多因气生
答曰。气以形载。形以气充。惟气与形。两者相待。气和则生。气戾则病。结为积聚。气不舒也。逆为狂厥。气不降也。宜通而塞则为痛。气不达也。宜消而息则为。婴之为瘿。留之为瘤。亦气之凝耳。内经曰。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热则气泄。劳则气耗。思则气结。惊则气乱。九气不同。故妇人之病。多因气之所生也。
大七气汤。治惊恐恚怒相搏而痛。
京三棱莪术青橘皮(净洗)陈皮藿香叶桔梗官桂益智(各一两)香附子(去毛二两)甘草(半两)上为粗末散。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木香顺气散。理卫气。顺三焦。
乌药木香香附子姜黄砂仁甘草上为咀。每服半两。水二钟。姜五片。枣二枚。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紫金丹。治气癖。气瘕。蛊胀病。(天台陈秀山传到不系产方)针砂(十两)余粮石硫黄(各二两)上先用药三件。同好醋入铁锅内煮干。碾为末。
平胃散(十两)莪术(二两)缩砂仁丁香木香独活黄枳壳(各一两)白茯苓大黄黄连黑牵牛甘草茱萸槟榔破故纸(各三两)干漆(一两须好者生漆二两亦得)上件为细末。同前药末用酒糊为丸。桐子大。每日三五服不拘数。如病重则多服。忌盐酱油面生冷等物。
·卷上·第二十一问猝然而死少间复苏
答曰。世言气中者。虽不见于方书。然暴喜伤阳。暴怒伤阴。亦气中之源也。况忧愁不意。
气多厥逆。往往多得此疾。便觉涎潮昏塞。牙关紧急。若概作中风候用药。非止不相当。多致杀人。经云。无故而喑。脉不至。不治自已。谓气暴逆也。气复则已。故猝然而死。少间复苏者。正谓此也。
苏合香丸。疗传尸骨蒸。肺痿疰忤。鬼猝心痛。霍乱吐利时气。鬼魅瘴疟。赤白暴利。
瘀血月闭。癖下肿。惊痫鬼忤中人。小儿吐利乳。大人狐狸等病。
苏合香油(一两入安息香膏内)白术(二两)丁香(二两)朱砂(二两水飞研)安息香(二两另为末用无灰好酒一升熬膏)木香(二两)白檀香(二两)薰陆香(另研一两)沉香(二两)乌犀屑(二两)荜茇(二两)香附子(二两炒)诃梨勒(煨去复选皮二两)麝香(另研二两)龙脑(研一两)上为细末研药和。用安息膏并炼白蜜和剂。每服旋丸如梧桐子大。
早朝取井华水。温冷任意。化服四丸。
·卷上·第二十二问病非疟之邪四时多病寒热
答曰。风者。阳之气也。寒者。阴之邪也。阴气上升入阳中则发寒。阳气下陷入阴中则发热。阴阳偏胜。寒热互作。经曰。夏伤于暑。秋必病疟者。是也。妇人之病。证见寒热邪非暑气者。皆繇营卫之兆作也。且卫者气也。气为阳。阳微则恶寒。营者血也。血为阴。阴弱则发热。故妇人寒热。多因气血之所使也。或劳伤而体弱。或经闭而寒热。若此之类。久而不已。则成虚损之疾也。
必应散。治久寒热。如疟状。
熟地槟榔陈皮草果(去皮)当归砂仁甘草(炙)柴胡(以上各等分)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二盏。姜五片。煎八分。去滓无时温服。合药时。忌鸡犬妇人见。
赤芍白术(各二两)赤茯当归肉桂鳖甲川芎枳壳柴胡黄秦艽桔梗橘红甘草(各一两)木香上为咀。每服三钱。水二盏。姜五片。枣一枚。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卷上·第二十三问因咳嗽经候不行
答曰。咳嗽之说。古书有咳而无嗽。后人兼言之。大抵皆从肺出。其声响亮。不因痰涎而发者。谓之咳。言其声音闻于人。痰涎上下随声而发者。谓之嗽。如水之嗽荡。能荡其真气也。况肺主乎气。经云。营气之行。常与卫气相随。久嗽损气。则血亦不足。遂致经闭不行。
时发寒热。久久成劳者。气血俱损之故也。
六神散。治妇人热劳咳嗽。月水不通。
柴胡(去苗)白术青皮(去白)当归牛膝牡丹皮(各一两)上为粗末。每用六两。入蜜四两炒令焦。入酒并童便各一碗。煎八九沸。去滓。分作六服。
空心食前。
紫菀丸。治肺气咳嗽。
紫菀防风桑白皮(炙)木香贝母人参款冬花葶苈(隔纸炒)槟榔(各一两)杏仁(炒)天门冬(去心一两)甘草上为细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清米饮送下。食后服。
·卷上·第二十四问咳嗽有红痰
答曰。经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原其至理。虽因寒邪之为患。当分内外所伤。难经云。形寒饮冷则伤肺。肺主皮毛。自皮毛而入中者。谓之形寒。胃脉络肺。食寒而为嗽者。谓之饮冷。水饮停积于胸膈。所以为痰。痰中有血者。乃心肺之相克也。肺属金而主气。心属火而行血。以五脏而言之。心肺皆居膈上。以五行论之。金火应乎相制。故痰中有血者。此火克乎金。心胜乎肺。久而不已。亦变成劳。难经所谓七传者死。亦此之类也。褚氏遗书云。喉有窍。则咳血杀人。肠有窍。则便血羸人。便血犹可止。咳血不易医。所以咳嗽有红痰者。多成虚劳之疾也。
平肺汤。定喘治嗽。
五味子紫菀(洗去土)陈皮(去白)甘草(炙)杏仁(泡去皮尖)半夏(汤浸七次)紫苏子桑白皮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四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
立验丸。治肺热而咳。上气喘急。不得坐卧。身面浮肿。不下饮食。消肿下气。止嗽。
葶苈(十分研炒为末)贝母(三分)杏仁(一两半炒去皮尖)赤茯苓紫菀五味子(各三分)人参(一两)桑白皮(一两炙)上为细末。蜜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日二服。甚者夜一服。加至三十丸。枣汤下。肿盛者食后服。
止红散。治心肺客热。咳嗽吐血。
柴胡(去苗一两)胡黄连宣连(各半两)上为末。入朱砂少许研和。每服二钱。水一盏。煎半盏。通口服。
·卷上·第二十五问吐血衄血齿衄舌上出血汗血
答曰。气属乎阳。血属乎阴。阴盛则阳亏。阳盛则阴亏。经所谓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
诸吐血衄血。繇阳气胜。阴之气被伤。血失常道。或从口出。或从鼻出。皆谓之妄行。其脉洪数者逆。微细者顺。阳明之经。行络于颐颔。阳明受邪。热血从齿出也。脾气通于口。
心气通于舌。心脾二经被伤。血故从舌出也。营血内通于脏腑。外萦于经络。藏则舍于肝经。
行则出于心脏。又心之液为汗。令肝心二脏俱虚。血随汗液出也。
内补芎归汤。治妇人血气羸弱。或崩伤过多。少气伤绝。腹中拘急。四肢烦热。面目无色。
及唾血吐血。
芎熟地(各四两)白芍(五两)桂心(二两)甘草干姜(各三两)大枣(四十枚)当归(二两)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柔脾汤。治吐血下血衄血。
白芍黄甘草(各一两)熟地(三两)上为咀。每服三钱。水酒各一盏。煎八分。去滓通口服。不拘时。
琥珀散。治小便出血。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一盏。去渣温服。
·卷上·第二十六问妇人偏喜酸物或嗜冷
答曰。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者。酸苦甘辛咸是也。五味各有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甘入脾。咸入肾。是谓五入也。肝藏血。妇人以血为主。所以偏喜酸物食者。酸入肝而养血。血得其酸物。所以舍藏也。血虚多热。邪热蓄于上焦。烦躁内生。妇人虚烦。
往往多嗜冷物也。
茯苓半夏汤。治妊娠恶阻。心中愦闷。呕吐恶心。好啖咸酸物。
旋复花陈皮桔梗白芍人参甘草(炙)芎(各半两)赤茯苓(三分)干熟地半夏(汤洗十遍一两一分)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盏半。姜四片。煎八分。去滓。食前稍热服。清平汤。治血虚口燥。咽干喜饮。
人参半夏麦门冬芍药白术甘草当归茯苓柴胡(各等分)上咀每服二钱。水盏半。烧生姜一块切破。薄荷少许。同煎七分。去滓热服。不拘时。
·卷上·第二十七问妇人喜少怒多悲泣不止
答曰。妇人无故悲泣不止。象如神灵。或以祟祈祷。终不应。金匮谓之燥脏是也。为所欲不称其意。大枣汤主之。
大枣汤。治妇人脏燥。
甘草(一两)小麦(三合)上咀。每服三钱。水盏半。枣五枚。煎八分。去渣温服。
·卷上·第二十八问咽中状如梅核或如炙肉
答曰。有喉咙。有咽门。二者各有所司。喉咙者。空虚也。肺之系。气之道路也。肺应天。故属天气所生。有九节以通九窍之气。咽者。咽也。言可咽物。为胃之系。胃属土。地气所生。谓之嗌也。或阴阳之气痞结。咽膈噎塞。状若梅核。妨碍饮食。久而不愈。即成翻胃。或胸膈痰结。与气相搏上逆。咽喉之间结聚。状如炙肉之脔也。
四七汤。治喜怒悲思忧恐惊之气。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气所为。或中脘痞满。气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气喘急。或因痰饮节注。呕吐恶心。
半夏(五两)茯苓(四两)浓朴(三两)紫苏叶(二两)上为咀。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七片。枣一枚。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
二气散。治阴阳痞结。咽膈噎塞。状若梅核。妨碍饮食。久而不愈。即成翻胃。
山栀子(炒)干姜(炮各一两)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五分。去滓热服。食远。
·卷上·第二十九问妇人足十指痛如油煎覆之则热痛风吹则冷痛
答曰。孙真人云。有香港脚之人。先从脚起。或先缓弱。起行忽倒。或两胫肿满。或膝枯细。
或心中忪悸。或小腹不仁。或举动转筋。或见食呕逆。恶闻食气。或胸满气急。或遍体酸痛。皆香港脚候也。黄帝所谓缓气湿痹是也。顽弱名缓风。疼痛为湿痹。寒中三阳。所患必冷。
暑中三阴。所患必热。妇人足十指如热油煎者。此繇营卫气虚。湿毒之气。留滞经络。上攻心则心痛。下攻脚则脚疼。其脚指如热油所煎。亦气之类。经云热厥是也。
换腿丸。治一切香港脚。即石楠丸。
石楠叶天南星(炮)金钗石斛萆牛膝(酒浸一宿)薏苡仁羌活(不蛀者)川续断天麻(锉)防风(去芦)当归黄甘草(各一两)槟榔(二两半)干木瓜(四两)上为细末。酒糊为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渐加至一百丸。温酒或木瓜汤下。空心食前。
万灵散。治妇人香港脚。
当归赤芍乌药青皮(各一两)白术肉桂(各半两)黑牵牛(二两)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盏半。酒少许。煎八分。去滓温服。食前。
活血丹。治妇人脾血久冷。诸般风邪湿毒之气。留滞经络。流注脚手。筋脉拳挛。或发赤肿。行步艰辛。腰腿沉重。脚心吊痛。及上冲胁腹膨胀。胸膈痞闷。不思饮食。冲心闷乱。及一切痛风走注。浑身疼痛。
川乌(一两)乳香(一钱半另研)草乌(一两)地龙(一两)天南星(一两)没药(三钱半另研)牛膝(一两)木瓜(一两)上为细末。入研药。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日午冷酒下。或荆芥汤清茶亦得。
·卷上·第三十问妇人少年发少
答曰。足少阳胆之经。其荣在发。足少阴肾之经。其华在发。冲任之脉为十二经之海。谓之血海。其脉络上唇口。若血盛。则荣于头。鬓发美。若血海弱。则经脉虚竭。不能荣润。故发少而秃。或有纯赤黄者。
生发药蔓荆子青葙子莲子草(各一两)附子(二字)头发灰(一匙)上为末。以酒渍纳瓷器中。封闭经二七日。药成。以乌鸡脂和涂之。先以米泔洗发。然后敷之。数月生长一尺也。
生眉毛七月七日乌麻。阴干为末。乌麻油和涂。眉即生妙。
滋阴养血丸。治劳虚血弱。肌肉枯燥。手足多烦。肢节酸疼。鬓发脱落。面少颜色。腹拘急。痛引腰背。去血过多。崩伤内竭。胸中短气。昼夜不能眠。情思不乐。怔忡多汗。
熟地当归(各一两)鹿茸(二两酥炙)上为细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饮汤任下。不拘时。
·卷上·第三十一问四肢如故但腹胀
答曰。身肿及四肢者。本起于水。手足瘦削腹大者。本起于脾。或胀满或散者。气也。然腹胀之状。上下膨亨。或鼓之有声。喘息不便。繇上者不降。下者不升。气痞于中。无所归息。三焦浑乱。若猝然胀满。余无所苦。此繇脾胃不调。冷气暴折。客乘于中寒之。则气收聚。壅遏不通。是以胀满。内经云。脏寒生满病是也。若脐凸者难治。大便利者为逆。
沉香导气丸。顺气消肿。
黑白牵牛(各一两炒共取末一两)青皮(去白同巴豆)陈皮(去白同巴豆)沉香槟榔(半两锉碎用巴豆五十粒去皮膜将三味炒黄色去巴豆不用)全蝎(炒)荜澄茄丁香胡椒(各半两)续随子(一钱研)萝卜子(三两炒)甘遂(半两锉炒黄色)上为细末。用葱白研如膏和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炒酒酵煎汤下。醋汤亦得。
神助丸。治四肢瘦。肚大。
三棱草果子仁川楝子(各一两醋一碗煮干焙燥)茴香萝卜子栗子内皮(各一两)上为末。醋糊丸。桐子大。萝卜汤送下五十丸。虚者三十丸。
·卷上·第三十二问病有血分有水分何以别之
答曰。妇人月经通流。流则水血消化。若风寒搏于经脉。血结不通。血积为水。故曰血分。
若先病。于后经水或断。名曰水分。其病易治。去其水。经自下也。若病患觉腹内胀。外视如常。大便黑。小便赤。是其证也。
椒仁丸。治因经水断绝。后致四肢面目浮肿。小便不通。名曰血分水化为血。血不通则为水矣。
五灵脂吴茱萸(汤洗七次醋浸炒)玄胡索(各半两)芫花(醋浸一宿炒焦一分)椒仁甘遂(炒黄)续随子郁李仁(去皮研)牵牛(炒熟各半两)信砒(一钱研)石膏(通赤研细一分)附子(炮熟半两)木香(半两)胆矾(一钱)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橘皮汤下一丸。临卧未通空心加一丸。腹未通日午再一服。
葶苈丸。治因小便不利后。身面浮肿。致经水不通。名曰水分。其余逆顺。并同水气。
葶苈(炒)续随子(去皮研各半两)干漆(一两)上为末。枣肉和丸。桐子大。煎扁竹汤下七丸。如大便利者。减葶苈续随子各一分。加白术半两。
·卷上·第三十三问心腹痛或又有小腹痛
答曰。经云。五脏猝痛。何气使然。岐伯对曰。寒气稽留于脉外。故猝然而痛也。举痛论中所载痛病。共有一十七证。皆繇寒气之所致也。巢氏云。痛是脏虚受风冷。邪气乘心也。其痛发有死者。有不死成疹者。心为诸脏主而藏神。其正经不可伤。伤之而痛者。名为真心痛。
朝发夕死。夕发朝死。若腑脏虚弱。风邪客于其间。痛随气之上下。或上攻于心则心痛。下攻于腹则腹痛。上下相攻则心腹俱痛。或宿有风冷搏于血。血气停结。小腹痛也。
醋煎散。治妇人血气腹胁刺痛。及产后败血。儿枕急痛。
高良姜(一两)当归肉桂白芍橘红乌药(各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醋各半盏。煎七分。通口服。不拘时。
木香通气丸。治气刺疼痛。
京三棱莪术(各四两)芫花木香槟榔大腹子(各一两)上将米醋三斤同煮。令醋尽。独去芫花。炒令干。余五味切片子。焙为末。白面糊和丸。如豌豆大。橘皮汤下三十丸。以止为度。
玉抱肚。治停寒痼冷疾。心腹刺痛。常系于脐腹间甚妙。郑主簿传一方。用针砂如上法炒讫。止入砂半两。并不用余药。
针砂(一两铁铫内炒用柳条或小竹不住手搅烟出为度放冷)白矾粉霜(各二钱)砂(半两)上件。白矾等三味同研为细末。与针砂拌和作一服。以水数点洒。用匙拌拥令浓。皮纸为贴。阔二寸以上。长四五寸。贴之。外以帕子系疼处。或常系脐下。如觉太热。即以衣衬之。
若药力过。再洒水如前拌用。其热如初。可用四五次。药力退则将针砂再炒过。别入余药。
仍可用。
五香拈痛丸木香官桂丁香乳香藿香叶沉香(各半两)斑蝥(七枚)巴豆(三粒去油)上八味为细末。白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送下。
·卷上·第三十四问下利经水反断
答曰。谷入于胃。脉道乃行。水入于经。其血乃成。胃。水谷之海也。肠胃虚弱。为风邪冷热之气所乘。不能腐化谷食。先泄后变成利也。受热则赤。虚寒则白。谷气内亏。津液耗减。所以下利而经水反断也。经云。利止经当自下。故宜先治利也。
大断下丸。治下利不止。
附子(二两)细辛(去芦一两半)干姜(三两)高良姜(五两)肉豆蔻诃子皮(各二两)龙骨赤石脂(各三两)牡蛎(醋纸泥固济火二两)酸石榴皮(去穣醋炙黑心存性二两)白矾(二两火飞)阳起石(火烧赤醋淬别研三两)上为细末。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饮空心下。
渗湿汤。治湿胜濡泄。
白术(一两半)苍术(半两炒)浓朴肉桂丁香干姜(各一两)陈皮细辛白茯苓(各一两)肉豆蔻(半两)砂仁(二两)附子(二只八钱者同姜炒令赤去姜先炮切片)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五片。枣二枚。煎一盏。食前热服。
·卷上·第三十五问妇人昼则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
答曰。此妇人因伤寒之病。热入于血室也。何以明之。室者。屋室也。谓可以停止之处。人身之血室者。营血停止之所。经脉留会之处。即冲脉也。冲为血海。王冰云。阴静海满而去血。内经云。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者。是也。若经水适来。感其寒邪之所搏。则热入血室。其证昼则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也。若施治其病者。当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地黄汤。治热入血室。
生地(三两)柴胡(八两)人参黄芩甘草(炙各二两)半夏(汤炮七次二两半)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五片。枣一枚。煎一盏。去滓温服。
龙齿琥珀散。治产前产后血虚。心神恍惚。语言失度。睡卧不安。
茯神(一两)人参龙齿琥珀赤芍黄牛膝(去芦各三分)麦门冬(去心)生地(各一两半)当归(半两)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盏半。煎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小柴胡加地黄汤。治伤寒发热。或发寒热。经水适来或适断。昼则明了。夜则谵语。如见鬼神。亦治产后恶露方来。忽然断绝。
柴胡(一两一分)人参半夏黄芩甘草生地(各半两)上咀片。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去滓温服。
来复丹。亦名正一丹。此药配类二气。均调阴阳。夺天地冲和之气。乃水火既济之方。可冷可热。可缓可急。善治营卫不交养。心肾不升降。上实下虚。气闭痰厥。心腹冷痛。脏腑虚滑。但有胃气。无不获安。
硫黄(舶上透明者一两)硝石(一两同硫黄并为细末入定锅内微火炒用木篦子不住手搅令阴阳气相入不可火太过恐药力竭再研细名二气末)太阴玄精石(研水飞二两)五灵脂(须五台山者水澄去砂日干研)陈皮(去白)青皮(去白各二两)上用五灵脂二橘皮为细末。次入玄精石末及前二药末拌匀。好醋打糊为丸。豌豆大。每服三十粒。盐汤下。甚者五十粒。
·卷上·第三十六问颠狂之病何以别之
答曰。入并于阴则为颠。入并于阳则为狂。皆繇风邪之所致也。颠者。猝然仆地。呕吐涎沫。口目急。手足撩戾。无所觉知。良久乃苏。狂者。或言语不避亲疏。或因自高贤。或弃衣逾走。亦有自定之时。又在有胎之时。其母猝大惊。亦令子气发痫。其颠有五。一曰阳颠。二曰阴颠。三曰风颠。四曰湿颠。五曰劳颠。此皆随其感病之繇而命名也。又有牛马猪狗颠。以其颠发之时。声形状似于牛马等。故以为名也。俗云。病颠之人。忌食六畜肉。颠发之状。悉皆象之。
大圣一粒金丹。治诸风惊痫。
大川乌头黑附子白附子(各二两)白蒺藜(炒去刺)五灵脂(各一两)没药(半两别研)白矾(枯半两别研)白僵蚕(一两去丝炒)麝香(半两净肉)细香墨(半两别研)朱砂(半两别研)金箔(二百片为衣)上将前六味同为细末。后四味研细合和。用井华水一盏。研墨尽为度。将墨汁搜和。杵臼内捣五百下。丸如弹子大。金箔为衣阴干。每服一粒。食后临卧。生姜自然汁磨化。入热酒服。再以热酒随意多少饮之。就无风暖处卧。衣被盖覆。汗出即瘥。病小者。每粒分作二服。
忌发风物。孕妇不可服。
黄牛丸。治风狂。喜怒不常。或欲狂走。
白龙骨(烧)铁粉(研)茯神人参黄连铅霜犀角(屑)防风朱砂(各一两研)牛黄(一钱研)远志(一两去心)龙脑(一钱研)甘草(半两炙)麦门冬(一两半去心)上为细末。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熟水送下。不拘时服。
祛邪散。治颠邪恶候。
白矾(三两生研)黄丹(半两)上为研细。用桑柴于瓦中烧一伏时。服半钱以乳香汤下。不拘时。
小柴胡加地黄汤。方见三十五问。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五片。枣二枚。煎八分。去滓温服。
来复丹。治产后热入血室。如见鬼神狂语者。方见三十五问。以醋汤下十来服。
·卷上·第三十七问病有一臂痛有两臂俱痛
答曰。臂痛有数证。有因寒而得之者。或因伏痰者。有形寒饮冷伤肺者。有汗出伤阻者。夫肝主诸筋。肝经虚弱。风寒入伤。与气血相搏。筋寒则急。上连两臂俱痛。宜服醒风汤理气汤主之。若或左或右。痛不能举臂者。此繇伏痰在内。中脘停滞。脾气不能流行。止与气搏。流伏于左则左痛。在右则右痛。若右臂痛深连于骨。如斧槌。其气自嗌已下至脐。左右气不相通彻。其痛发时。气上奔急。令人闷绝。肌肉日消。浆粥不下。心中烦闷。此繇形寒饮冷。肺被寒结留滞于右边。若无故一臂无力。痛不能举。袭袭似汗。偏阻一边。肌肉时复掣痛。或有不仁。手不能近头。久成偏枯。宜服百风汤主之。百风汤。治四肢垂曳。骨节疼痛。(又名省风汤)独活(三钱)芎防风当归桂心(各二两)茯苓附子细辛天麻(一两)干蝎(炒)甘草(一两)上为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姜五片。煎七分。去滓。食前稍热服。茯苓丸。治伏痰臂痛。
茯苓(一两)半夏(二两)枳壳(去穣麸炒半两)风化朴硝(一分)上为细末。姜汁煮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姜汤下。
理气汤。治痰饮臂痛。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五片。煎一盏。去滓食前服。
·卷上·第三十八问妇人渴病与三消之病同异
答曰。夫渴之为病一也。推其受病之源。所得各异。指迷方论消渴之病。自来有二。多缘嗜欲太甚。自为虚寒。服五石汤丸。猛烈燥药。积之在脏。遂至精血枯涸。又久饮酒者。酒性酷热。熏蒸于脏肺。是致津液耗竭。渴乃生焉。妇人之渴。多因损血。血虚则热。热则能消饮。所以多渴。故与男子之病有异也。
柏子仁汤。滋养营卫。调心顺气。亦治上焦虚热。烦燥口苦。四肢倦怠。津液内燥。服之效。
新萝参黄茯神栝蒌根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甘草(各一两)北五味(半两炒)柏子仁(半两)熟地(二两)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姜三片。枣三枚。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辰砂聚宝丹。治心肺积蕴虚热。口苦舌干面赤。大便渗泄。肌肉瘦瘁。四肢少力。精神恍惚。又治消渴。消中。消肾。三焦留热。
铁粉(三钱半)牡蛎(三钱半)辰砂(半两)栝蒌根(半两)黄连(二钱半)金银箔(各五十片为衣)知母(三钱半)新萝参(半两)白扁豆(汤浸去皮取末半两)上件栝蒌根末等五味。同前药末。用生栝蒌根去皮。取汁一盏。白沙蜜一小盏。同银器中炼七八沸。候冷。和药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麦门冬汤放冷送下。食后。一日之间三服。
·卷上·第三十九问腰痛如折
答曰。腰者。肾之外候。足太阳经之所流注。若痛连小腹。不得俯仰。短气。此繇肾气虚弱。劳伤过度。风冷乘之。有所不荣。故腰痛也。内经云。腰者。肾之腑。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若妊娠腰痛者。其胎必堕也。
杜仲散杜仲(去皮杵烂酒浸一宿焙一两)官桂牡丹皮(各一两)上为细末。温酒调二钱。不拘时服。
当归丸当归(切洗三两)水蛭(炒三十枚)桃仁(去皮研三十粒)上为细末。酒煮糊丸如桐子大。温酒下十丸。未愈。加至三十丸。
肾着汤。治身体重。腰冷痹。如坐水中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从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而得之。腰以下冷痛。腰重如带五贯钱重者。
甘草干姜(各二两)茯苓白术(各四两)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去滓温服。不拘时。
·卷上·第四十问妇人面多生黑与黑子
答曰。黑黑子者。皆生于面上。本是二证也。五脏六腑之经。血华充于面。或痰饮渍脏。
或腠理受风。致血气不和。或涩或渴。不能荣于皮肤。故变生黑。若黑点凝聚。谓之黑子。若生而有之者。非药可治也。
洗风散。治面上游风。或瘾疹。或风刺。或黑。
茺蔚草晚蚕沙赤小豆黑牵牛白芷本僵蚕白附子草乌头白蔹蔓荆子上件等分为末。每一钱澡面用之。
·卷上·第四十一问身目黄
答曰。黄胆之病。皆属于脾。脾属土而色黄。湿胜则土气不流。瘀热郁发。则真色见矣。大抵黄胆本得之于湿。湿热相搏。身必发黄。若先有流热。后有湿气者。先治其热。栀子柏皮汤。茵陈五苓散主之。或先感其湿。后加其热者。先去其湿。五苓散。瓜蒂散主之。亦有因冷气痞结于脾阴。湿郁而为黄。先泻其痞。半夏泻心汤。枳实理中汤主之。然后利其小便。若病患一身面目悉黄。四肢微肿。胸满不得卧。汗出如黄柏汁者。此繇大汗出。猝入水中所致。谓之黄汗。宜苦酒汤。若非湿热所郁。妇人面萎黄者。亡血之过也。宜服地黄散。滋阴养血丸。(方见第三十问)苦酒汤。
黄(五两)芍药(三两)官桂(三两)上为咀。每服五钱。水盏半。苦酒半盏。煎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地黄散。治妇人血少。气多寒。面色青白。
地黄干姜(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不拘时。
茵陈五苓散。
猪苓(去皮)茯苓泽泻白术(各一两)官桂(去皮五钱)上为细末。以茵陈一分。水一盏。煎七分。去滓调服。加盐点妙。
瓜蒂散瓜蒂赤小豆秫米(各一两)上为细末。粥饮调下半钱。以吐为度。
柏皮汤柏皮(三两)栀子(二两)甘草(一两)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八分。去渣温服。
·卷上·第四十二问阴崩阳崩何以别之
答曰。夫血气之行。外行经络。内荣腑脏。皆冲任二脉之所主也。倘若劳伤过度。致腑脏俱伤。冲任经虚。不能约制其血。故忽然暴下。谓之崩下。经云。三焦绝经。名曰血崩。受热而赤者。谓之阳崩。受冷而白者。谓之阴崩。其白者形如涕。赤者形如绛。黄者形如烂瓜。
青者形如蓝色。黑者形如血。是谓五崩也。(当与第六问兼看)阳崩胶艾汤。治妇劳伤血气。冲任虚损。月水过多。淋漓漏下。连夕不断。脐腹疼痛。
阿胶(炒)川芎甘草(各二两)艾叶当归(各三两)白芍熟地(各四两)上为饮子。每服三钱。水一盏。煎六分。去滓热服。空心食前。甚者连夜并服之。
黄芩散。治崩中下血。
黄芩为末。每服一钱。烧秤锤酒调下。崩中多是止血药。此法治乘阴。经所谓天暑地热。经水沸溢者也。
阴崩固经丸。治妇人冲任虚弱。月候不调。来多不断。淋漓不止。
艾叶(醋炒)鹿角霜伏龙肝(各等分)干姜上为末。溶鹿角胶和药乘热丸。梧桐子大。食前淡醋汤下五十丸。
赤龙丹。治崩漏不止。余血作痛。
禹余粮()乌贼骨鹿茸(酒炙)龙骨干姜当归石燕子()阿胶(炒)上等分为末。酒醋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酒下。艾醋汤亦得。
·卷上·第四十三问眠卧多汗
答曰。盗汗者因眠卧而身体流汗也。此繇阳虚所致。久不已令人羸瘦。心虚不足。亡津液故也。诊其脉虚弱细微。皆盗汗脉也。
大建中汤。治热自腹中。或从背膂。渐渐蒸热。或寐而汗。日渐羸瘦。
白芍(六两)黄远志当归泽泻(各三两)龙骨人参甘草(炙各二两)吴术(一分)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擘破。入饴少许。煎一盏。食前温服。
黄饮子。治妇人血气不足。夜间虚乏。有汗倦怠者。
黄五味子当归白茯苓(各半两)白芍远志麦子(一方用麦门冬)人参吴术(各一分)甘草(三铢)上咀。每服三钱。水盏半。姜三片。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神验。加味理建汤。治男子妇人夜多盗汗。并便浊者。此方昌国州方顺斋传到。经验。
干姜吴术人参黄白芍肉桂甘草牡蛎浮麦当归上件咀。每服水二盏。姜五片。枣一枚。煎八分。食前热服。渣再煎。
·卷上·第四十四问左胁痛如刀刺不得喘息
答曰。肝居胁之左。以藏血。针经云。邪在肝。两胁痛。巢氏云。左胁偏痛者。繇经络偏邪。客于旁之故也。人之经络。旋环于身。左右表里皆周遍。若血气调和。不生虚实痛证。或偏者邪伤之也。其左胁痛如刀刺者。则知其邪偏客于左也。甚者不得喘息也。
醋煎散。治妇人血气腹胁刺痛。
良姜(一两)当归肉桂白芍陈皮乌药(各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醋各半盏。煎七分。通口服。
趁痛散。治血气刺痛。起于一边。或左或右。行环上下。或在肌肉之间。如锥刀所刺。其气不得息。
莪术官桂(各一两)槟榔(半两)芫花(醋炙)附子(各一两)细辛(半两)上为饮子。每服三钱。水盏半。煎七分。去滓温服。姜枣同煎。
·卷上·第四十五问积聚之病何以别之
答曰。积聚者。繇阴阳不和。腑脏虚弱。受其风邪。搏于腑脏之气所为也。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生。然阳化气。气属于六腑。阴成形。形主于五脏。阳则动而不息。故聚者。始发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其痛无常处。故谓之聚也。阴则定而守住。故积者。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终始。左右有所穷处。乃谓之积也。积脉阴沉而伏。象阴体之沉静。聚脉阳浮而动。法阳性之浮高。然积病有五。随其五脏相传而生焉。经云。在肝则曰肥气。在心则曰伏梁。在脾则曰痞气。在肺则曰息贲。在肾则曰奔豚。故曰积聚之病。此可别也。
鳖甲丸。治小腹中积聚。大如七八寸盘面。上下周旋。痛不可忍。
鳖甲官桂(各一两半)蜂房(半两)川椒细辛人参苦参丹参沙参吴茱萸(各十八铢)虫干姜牡丹皮附子水蛭皂角(一本牛白角腮)当归赤芍甘草防葵(各一两)蛴螬(二十枚)大黄虻虫玄参(十八铢)上为细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七丸。温酒下。日三服。加之。以效为度。
没药散。治妇人一切血气脐腹撮痛。
血竭(别研)肉桂当归蒲黄红花木香没药玄胡索干漆(炒令烟出尽)赤芍(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食前。
紫金散。治妇人血气不和。血块疼痛。常服暖子宫。通经络。
橘红枳壳肉桂玄胡索甘草(炙各一两)紫金牛(五两一本紫金皮)当归(酒浸一宿焙干锉)香附(炒去毛各三两)南木香(半两生)上为末。妇人室女月水不调。久闭羸瘦。苏木煎汤调下。白鸡冠花末煎酒调下亦得。每服一匙。常服安胎养气。临产横逆。葱白煎酒下。血气胀满。催生下死胎。煎枳壳酒下。地榆末煎酒下亦得。产后血运。头旋中风口噤。恶证发动。虚肿。豆淋酒下。产后恶血不止。血海衰败。赤白带下。胞漏。棕榈灰酒下。绵灰亦得。胎气绞刺。肋胁腹肚疼痛。炒姜酒下。心气不足。陈皮汤下。产后败血停积。攻刺腰痛。无灰酒下。日午临睡三服。忌生冷淹藏毒鱼。
·卷上·第四十六问身体常瘙痒
答曰。身瘙痒者。是体虚受风。风入腠理。与血气相搏而俱往来。在皮肤之间。邪气散而不能冲击为痛也。故但瘙痒也。仲景云。痒者名泄气风。久久成痂癞。亦繇体虚。受风邪之所致也。
胡麻散。治脾肺风毒。攻冲遍身。皮肤瘙痒。或生疮疥。或生瘾疹。用手搔时。浸淫成疮。
久而不瘥。愈而复作。面上游风。或如虫行。紫癜白癜顽麻等风。或肾脏风。攻注脚膝生疮。并宜服之。
胡麻(三两)苦参(二两)何首乌(二两洗)甘草(炙半两)荆芥(三两)威灵仙(一两半)上为细末。每服二钱。薄荷汤茶点。食后服。或酒调蜜汤点亦得。服此后频频洗浴得出汗而立效。
苦参丸。治心肺积热。肾脏风毒。攻于皮肤。时生疥癞。瘙痒难忍。时出黄水。及大风手足烂坏眉毛脱落。一切风疾。并皆治之。
参苦(四两)荆芥(去梗三两)上为细末。水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好茶吞下。或荆芥汤。食后。
·卷上·第四十七问夜与鬼交
答曰。人有五脏。脏有七神。脏气盛则神强。外邪鬼魅不能干犯。若摄养失节。而血气虚衰。鬼邪侵损。故妇人梦中多与鬼魅交通。其状不欲见人。如有对忤。并独言独笑。或时悲泣者。是也。其脉来迟。或如鸟啄。颜色不变。皆邪物病也。说今宫中人。尼师。寡妇。曾梦中与鬼魅交通。邪气怀感。久作瘕。或成鬼胎。往往有之。
茯神散。治妇人风虚。鬼神交通。妄有所见闻。语言杂乱。
茯神(一两半)茯苓人参菖蒲(各一两)赤小豆(半两)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六分。去滓温服。食前。
治女人与鬼神交通。独言独笑。或悲或思。或讴谣恍惚。
松脂(三两炒)雄黄(一两研末)上二味。用虎爪搅匀。丸如弹大。夜内。笼中烧之。令女裸坐笼上。彼急自蒙。唯出头耳。
过三熏即断。
秦丞相炙法。狐魅神邪。及癫狂病。诸般医治不瘥者。以并两手大拇指。用绿丝绳急缚之。
灸三壮。艾着四处。半在甲上。半在肉上。四处尽绕。一处不烧。其疾不愈。神效不可量也。小儿胎痫惊痫。一根据此法灸之。一壮炷如小麦。妊痫亦妙。黄帝灸法。治疗神邪鬼魅。
及癫狂病。言语不择尊卑。灸上唇里面中央肉弦上一壮。炷如小麦子大。用钢刀决断更佳也。
·卷上·第四十八问大小便不通
答曰。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传者。传其不洁之物也。上与肺合。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化者。化其溲便之泄注也。内与肾合。或脏腑不和。营卫不调。使阴阳二气失升降之道。致大小二肠为秘结之患。巢氏云。热则秘结。寒则鸭溏。热搏于大肠。则大便不通。热结于小肠。则小便不通。令大小便不通者。是大小二肠受客热所结也。小肠受热化物不出。是致膀胱不能使溲也。故便血尿血者。皆繇热之所使也。
枳杏丸。治脏腑坚秘涩少。
杏仁(一两汤泡去皮尖别研)枳壳(二两先研为末)上为细末。神曲为丸。桐子大。每服四十或五十丸。食前米饮姜汤下。麻仁丸。治津液亏少。大便结秘。
麻仁(二两去皮)枳实(四两去白麸炒)芍药(四两)大黄(炮四两)浓朴(二两)杏仁(二两)上为末。蜜丸桐子大。米饮下二十丸。未通加至三十丸。
石韦饮子。治气淋。小遗涩痛。
石韦(浸刷皮一两)瞿麦木通(各一两)陈皮茯苓芍药桑白皮人参黄芩(各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半。姜五片。煎七分。去滓温服。咀亦得。
真珠丸。常观血之流行。起自于心。聚之于脾。藏之于肝。此三经者。皆心血所系之处也。
若三经守节。则血濡养而安和。苟一脏有伤。则血散溢而为咎。指迷方云。小便赤色。不痛不涩者。非热非淋。繇经气乘心。心气散溢。血无所归。渗入下经。故治之多用心药。宜服真珠丸。
真珠母(三分研如粉)柏子仁(研)当归(各一两)人参沉香(半两)酸枣仁(炒去皮研)犀角(镑)熟地(酒浸洗蒸干一两半)茯神(去木)龙齿(各半两)上为细末。蜜丸桐子大。辰砂为衣。每服四十丸加至五十丸。金银薄荷汤下。日午临卧时各一服。
·卷上·第四十九问带下三十六疾
答曰。带下者。繇劳伤过度。损动经血。致令体虚受冷。风冷入于胞络。搏其血之所成也。
诸方说带下三十六疾者。是十二症。九痛。七害。五伤。三因。谓之三十六疾也。十二症者。是所下之物。一者如膏。二者如青。三者如紫。四者如赤皮。五者如脓痂。六者如豆汁。
七者如葵羹。八者如凝血。九者如青血。血似水。十者如米汁。十一者如月浣。十二者经度不应期也。九痛者。一者阴中痛伤。二者阴中淋痛。三者小便刺痛。四者寒冷痛。五者月水来腹痛。六者气满并痛。七者汗出。阴中如虫啮痛。八者胁下皮肤痛。九者腰痛。七害者。一者害食。二者害冷。三者害气。四者害劳。五者害房。六者害妊。七者害睡。五伤者。一者腹吼痛。二者阴中寒热痛。三者小便急牢痛。四者藏不仁。五者子门不正引背痛。三因(因字一本或作固)一者月水闭塞不通。其余二固者。文阙不载。三因方论云。三固者。形羸不生肌肉。断绪不产。经水闭塞。名品虽殊。无非血病。多因经络失于调理。
产蓐不善调护。内作七情。外感六淫。阴阳劳逸饮生冷。遂致营卫不和。新陈相干。随经败浊淋露。凝为瘕。流溢秽恶。痛害伤痼。犯时微若秋毫。作病重如山岳。古人所谓妇人病比男子十倍难治。而张仲景所说三十六种疾。皆繇子脏冷热劳损。而夹带起于阴内也。条目混混。与诸方不同。但仲景义最玄深。非愚浅者能解。恐其文虽异而义同也。
养气活血丹。治劳伤冲任。带下异色。
大艾叶(炒焦取细末五两)干姜(炮细末二两)上二件。用好醋二升半。无灰好酒二升。生姜自然汁一升。艾叶末同调。于银器内慢火熬成膏。方入后药末。
附子白芍白术椒红(各三两半)川芎当归人参五味子紫巴戟(去心糯米炒各二两)上为细末。入前药膏子。并炒熟白面三两半。同和匀为剂。入杵臼内捣千下。丸如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温酒或米饮。食前任下。
紫桂丸。补益血海。治冲任气虚。经脉不调。或多或少。腰疼腹冷。带下崩漏。
禹余粮(火醋淬七次三两)龙骨艾叶(醋炒)牡蛎赤石脂地榆(各二两)浓朴牡丹皮阿胶(蛤粉炒)当归白芷吴茱萸(汤洗七次)肉桂(各一两)附子(半两)上为细末。面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浓煎艾醋汤空心下。常服。
·卷上·第五十问妇人有带下或淋漓不断何以别之
答曰。产户有三门。一曰胞门。二曰龙门。三曰玉门。冲任二脉行于中。已产者属胞门。未产者属龙门。未嫁者属玉门。病源云。阴阳过度。劳伤经络。故风冷乘虚而入胞门。损冲任之经。伤太阳少阴之气。致令胞络之间。秽液与血相称兼带而下。冷则多白。热则多赤。久而则为淋沥之病也。
大补益当归丸。治妇人诸虚不足。
当归续断干姜阿胶甘草川芎(各一两)吴术吴茱萸附子白芷芍药官桂地黄(各一两半)上为细末。面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酒或盐汤下。食前。
·卷下·第五十一问男女受形之始何以别之
答曰。男女之合。二情交畅。阴血先至。阳精后冲。血开裹精。精入为骨。而男形成矣。阳精先入。阴血后渗。精开裹血。血入居本。而女形成矣。阳气聚面。故男子面重。溺死者必伏。阴气聚背。故女子背重。溺死者必仰。鸟兽溺死者伏背皆然。阴阳均至。非男非女之身。精血散分。骈胎品胎之兆。父少母老。产女必羸。母壮父衰。生男必弱。古之良士也者。
首察乎此。气受偏疾。与之补之。补羸女。则养血壮脾。补弱男。则壮脾节色。羸女宜及时而嫁。弱男宜待壮而婚。此疾外所务之本。不可不察也。
·卷下·第五十二问何以谓之有娠
答曰。经云。经候一月日后。觉不通。诊其脉理平和。妇无他疾。欲作胎也。脉经云。有一妇人来诊。自道经断不来。师言一月为胚。二月为始膏。三月为居经。今既居经。正是为作胎也。
人参丸。养阴生血补虚。
人参鹿角胶熟地川芎白芍当归白术(各一两)上为细未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饮下。
·卷下·第五十三问何以谓之居经
答曰。阳施则别。阳者气也。阴化则搏。阴者血也。二情交畅。血气和调。故令有子也。经云。肝主藏血。故一月谓之血凝。阴气方始凝结。足厥阴肝经养之。肝与胆合。
二月为之胚。兆未成器。犹之胚也。足少阴胆经养之。三月阳神为魂。手心主胞经络养之。
且经者常也。天真之气。与之流通。故三旬一见。今既三月不行。所以谓之居经也。
白术散。调补冲任。扶养胎气。治妊娠宿有风冷。胎痿不长。或失于调理。动伤胎气。多致损堕。怀妊常服。壮气益血。保护胎藏。
牡蛎(三分)白术(四分)芎(四分)蜀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空心调服。
内补当归丸熟地(酒浸洗九蒸九晒焙干二两)当归(去芦洗切焙微炒一两)上为细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酒下。予尝观许学士论。枳壳散四物汤。内补当归丸。此三方皆载之。在人用之何如耳。大率妊娠。惟在抑阳助阴。素问云。阴搏阳别。为之有子。盖关前为阳。关后为阴。尺中之脉。按之搏手而不绝者。妊子也。妇人平居。阳气微盛无害。及其妊子。
则方闭经。遂以养胎。若阳盛搏之。则经脉妄行。胎乃不固。素问所谓阴虚阳搏谓之崩也。
抑阳助阴之方甚多。然胎前药唯恶群队。若阴阳交杂。别生他病。惟是枳壳散所以抑阳。四物汤所以助阴。故尔。枳壳散差寒。若单服之。恐有胎寒腹痛之病。以内补丸佐之。则阳不致强。阴不致弱。阴阳调和。有益胎嗣。此前人未尝论及也。
四物汤当归熟地白芍川芎(各等分)上咀每服四钱。水二盏。煎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枳壳散枳壳(二两)甘草(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百沸汤点服。空心食前三服。
·卷下·第五十四问妇人居经之后心中愤闷不欲执作。恶闻食气
答曰。妊娠心中愤闷头运。四肢烦痛。懈堕不欲执作。恶闻食气。欲啖咸酸果实。多睡少起者。世云恶食。又云恶字。是也。乃至三四月以上。大剧者不能自胜举也。此繇妇人元本虚羸。血气不足。肾气又弱。兼当风饮冷太过。心下有痰水。水渍于脏。故心烦愤闷。气挟而呕吐也。挟风则头目运。此名恶阻。所谓阻者。经血既闭。痰水积于中。阻其脏气。不得宣通也。
竹茹汤。治初有妊。择食呕逆。头痛颠倒。寒热烦闷。
陈皮人参白术麦门冬(各一两)甘草(炙一钱)浓朴茯苓(各半两)淡竹茹(先刮下临煎旋入一本有淡竹一钱)上咀。每服四钱。水盏半。入姜竹茹各一块如栗大。拍破。同煎八分。频服。去滓温服。
茯苓丸。治妊娠阻病。心中烦愦。头目眩重。恶闻食气。呕逆吐闷。
葛根枳壳白术甘草(炙各二两)赤茯苓人参干姜肉桂陈皮半夏(各一两)上为细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米饮空心送下。
小地黄丸。治妊娠酸心吐清水。腹痛不能饮食。
人参干姜(炮各等分)上为末。用生地黄汁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服。
半夏茯苓汤。治妊娠恶阻。心中愤闷。头目眩晕。四肢怠惰。百节烦疼。痰逆呕吐。嫌闻食气。好啖酸咸。多卧少起。不进饮食。
半夏白茯苓熟地(酒浸各一两八钱)陈皮细辛人参芍药川芎紫苏桔梗甘草(以上各一两二钱)上每服四钱。水二盏。姜七片。煎七分。空腹服。有热烦渴。口生疮者。去陈皮细辛。加前胡知母。腹冷下痢者。去地黄。入桂心。胃中虚热。大小便秘涩者。加大黄一两八钱。去地黄。加黄芩。
四七汤。治同前方。见二十八问中。
二陈汤。治妊娠恶阻。产后饮食不进。
半夏陈皮(各五两)白茯苓(三两)甘草(二两)上咀。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七片。乌梅一枚。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
白术散。治妊妇宿风冷。胎痿不长。或失于腠理。动伤胎气。多致损胎等疾。
牡蛎(二钱)蜀椒(去目炒出汗三分)白术芎(各四钱)上为细末。每二钱温酒空心服。腹痛加白芍药。心毒痛加川芎。心烦呕吐加细辛一两。半夏五十粒。消渴者以大麦汁调服。兼治室女带下诸疾。常服则保护胎藏。
人参散。治初妊恶食。呕吐痰逆。
人参(一两)枳壳(炒三钱)浓朴(半两)甘草(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百沸汤调下。空心食前日三服。
严氏第十三问。妊娠头目眩。视物不见。腮项结核者。何也。曰。盖因胎气有伤。肝脏毒热上攻。太阳穴痛。呕逆。背项拘急。致令头晕生花。若加涎壅。危在片时。宜急服消风散主之。
消风散石膏()甘菊花防风荆芥穗羌活羚羊角川芎大豆黄卷(炒)当归(酒浸)白芷(各一两)甘草(炙半两)上咀。每服四钱。水盏半。入好茶半钱。煎八分。通口服。食前。
·卷下·第五十五问居经之后或复有漏下
答曰。冲任二脉。为经血之海。皆起于胞中。手太阳小肠。手少阴心经。互为表里。作胞之际。壅之以养胎。既产之后。积之为乳汁。或冲任气虚。不能制其经血。故妊娠数月。经水不调时下者。此名漏胞。漏不止则毙也。
止漏散。疗妊娠漏胞。
熟地(四两)干姜(二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米饮调下。
又方。益智。不拘多少。为细末。米饮下。次用香附甘草为末。醋糊丸。用四物汤去地黄。
理中汤去干姜。煎吞下二三十丸甚妙。
阿胶散。治胎动不安。及漏胎腹中痛。
阿胶(一两蛤粉炒令黄)熟地桑寄生(各一两半)龙骨(三分)当归(一两锉炒)甘草(一两炙)白茯苓(三钱)白术(一两)芎(三钱)干姜(半两炮制锉)上咀。每服四钱。水盏半。枣三枚。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
佛手散。治妇人妊娠五七月。因事筑磕着胎。或子死腹中。恶漏下疼痛不已。口噤欲绝。用此药探之。若不损则疼止。子母俱安。若胎损。立便逐下。(安胎者不用酒)当归(六两)川芎(三两)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令泣泣欲干。投酒一盏半。止一沸。去滓温服。口噤灌之。如人行五七里再进。不过两三服。服之便生。
胶艾汤。妊娠不问深浅月数。因顿仆胎动不安。腰腹中急逼。血或从口出。或有所下。或胎奔上。刺心短气。安胎。
熟地(二两)白艾(炒)当归甘草(炙)芍药川芎阿胶(炒各一两)上咀。每服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热服。胸中逆冷。加生姜五片。枣三枚。煎服食前。
若虚人。加黄一两。
桂枝茯苓汤。治宿有瘕。妊娠经断。未及三月即动。此瘕也。经断三月而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症痼害。当去其症。又论云。妊娠六月胎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下血者。后断三月脉也。所以下血不止。症不去故也。
桂心白茯苓牡丹皮桃仁(炒)白芍药上为细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温酒或米饮汤。食前细嚼下。严氏第三问。胎漏经血妄行者。何也。答曰。妊娠或成形。胎息未定。或因房室惊触。劳力过度。动伤胎胞。或食毒物。致令子宫虚滑。经血淋沥。若不急治。败血凑心。子母难保。月渐胎干。危亡不久。
桑寄生当归(酒浸)川续断(酒浸)茯神(去木)芎香附阿胶(蛤粉炒)白术(各一两)人参甘草(炙各半两)上咀。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五片。煎七分。热服不拘时。
·卷下·第五十六问胎在腹中时时撞动不安
答曰。怀则以身根据也。娠则以时动也。若腹中不时撞动者。谓之胎动也。多因劳役气力。触冒冷热。饮食不适。居处失宜。轻者止转动不安。重者便致损坠。若母有疾。以疾动胎者。
治母则胎安。若胎不固。动致母病者。治胎则母瘥。若胎不牢固。其胎必致损也。
保安散。治妊娠胎气不安。心腹疼痛胎动。安胎。
当归(一两半)人参(一两)阿胶(半两蛤粉炒成珠)甘草(半两炙)上咀。每服三钱。水盏半。葱白一茎拍破。煎八分。去滓温服。食前。未定再服。
安胎饮。治妊娠偶因所触。或从高堕下。致胎动不安。腰中疼痛。服此药后。觉胎动处热。
即胎已安。
缩砂(不拘多少慢火炒令热透后去皮取仁用)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热酒调下。不饮酒者煎盐艾汤调下。食前。严氏第一问。妊娠两三月。
胎动不安者何也。曰。男女阴阳会通。血气调匀。乃成其孕。设若下血腹痛。盖繇子宫久虚。致令胎堕。其危甚于正产。若妊娠曾受此苦。可预服杜仲丸。
杜仲(去皮锉姜汁浸炒去丝)川续断(酒浸各三两)上为细末。枣肉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饮下。一日三服。
·卷下·第五十七问何谓子满
答曰。妊娠之人。经血拥闭以养其胎。或掩水气。血水相搏以致体肿。皆繇脾胃虚弱。脏腑之间宿有停水之所掩也。谓之子满。若水停不去。浸渍于胎。则令胎坏。诊其脉浮。腹满兼喘者。其胎必坠也。
泽泻散。治妊娠气壅。身体腹胁浮肿。喘息促急。大小便秘涩。
泽泻桑白皮枳壳(麸炒黄)槟榔赤茯苓木通(各一两)上咀。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五片。煎八分。去滓温服。食前。稍利为度效。
木通散。治妊娠身体浮肿。心腹胀满。小水不通。
木通(一两)诃梨勒皮木香(各三分)香(一两一本茹)枳壳(半两面炒)槟榔(半两)桑根皮(一两用白)赤茯苓(三分)鸡苏(茎叶一两)上咀。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五片煎六分。去滓温服。食前。
商陆赤小豆汤赤小豆干商陆(各等分)上咀。每服一两。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
严氏第五问。论胎冷腹胀虚痛。两胁虚鸣。脐下冷痛欲泄。小便频数。大便虚滑者。何也。
曰。胎气既全。子形成质。或食瓜果甘甜。饮冷不时之物。当风取凉。受不时之气则令胎冷。子身不能安处。皮毛疼痛。筋骨拘急。手足挛拳。致使母有危证。急宜服安胎和气散。
诃子(煨)白术(各一两)陈皮良姜(炒)木香(煨)白芍药陈米(炒)甘草(炙各半两)上咀。每四钱。水盏半。姜五片。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忌生冷。
·卷下·第五十八问妊娠三月曾经堕胎至其月日复坠
答曰。阳施阴化。则有胎也。若血气和调。胎气乃成。若血气虚损。子藏为风冷所乘。致亏营卫。不能荫养其胎。故数堕也。假令妊娠三月。当手心主包络经养之。不善摄生伤经。则胎堕。后虽再有妊。至其月日。仍前犯之。所以复堕也。又有因坠堕惊恐。或吐血下血者。
皆能损胎。若妊娠常腰疼者。喜堕胎也。盖腰为肾府。女子以系胎也。
地榆散。治妊娠损动胎胞。下血不止。
地榆(三钱)干姜(三分)当归(三钱)龙骨(三钱)芎(三钱)艾叶(半两)阿胶(三钱)蒲黄(半两)熟地(一两)黄牛骨腮(一两烧灰)乌骨(二钱烧灰)白术(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
卷柏丸。治妊娠数堕胎。皆因血气虚损。子脏受风冷。致令胎不坚固。故频有伤。
卷柏钟乳粉鹿角胶(捣碎炒令黄燥)紫石英(火研细水飞过)阳起石(火研细)桑螵蛸(炒)熟地禹余粮(烧醋淬七次各一两)杜仲芎当归(锉炒)桂心牛膝桑寄生五味子蛇床子牡丹皮(各三分)玄及上为细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送下。
严氏第二问。胎动腹痛者。何也。曰。胎动腹痛。其理盖缘饮食冷热动风毒物。或因再交。
摇动骨节。伤犯胞胎。其候多呕。气不调匀。或服热药太过。血气相干。急服顺气药安胎。
不然变成漏胎。则难疗矣。
如圣汤。
鲤鱼皮当归熟地阿胶白芍叶川芎续断(酒浸)甘草(炙各等分)上咀。每服四钱。水盏半。入苎根少许。姜五片。煎七分。去滓空心服。
·卷下·第五十九问大小二便秘结不通
答曰。阳虚不能运阴。故气无阴以清其阳。则阳独治而为热。阴虚不能运阳。故气无阳以和其阴。则阴独治而为厥。是以二气和。则气道平。二便顺。则气道通。今二便秘结。明阴气之独治也。夫人有腑脏气实而生热者。随其停积之处而成病也。若热结大肠。则大便不通。
热结小肠。则小便不通。若大小便俱为热所结。故烦满而二便结闭。热盛则肠胃气逆。冷则变为呕也。
槟榔散。治产后大小便秘。心腹胀满气促。
槟榔(一两)车前子(三分)冬瓜子(三分)川大黄(一两微炒)木通(一两)桂心(半两)甘草(炙半两)当归(炒半两)滑石(一两)川朴硝(一两烫甚者入硝)上咀。每服三钱。水盏半。煎半盏。去滓温服。不拘时。
木通散。治产后大小便秘涩。
木通大麻仁葵子(一本冬瓜子)滑石槟榔(各一两)枳实(半两麸炒)甘草(炙半两)严氏第四问。妊娠面赤口苦舌干。心烦腹胀者何。曰。盖缘恣情饮酒。因食桃梨羊肉鸡面鱼腥膻毒物等。致令百节酸疼。大小便结秘。可服归凉节命散。
川芎苎根白芍药麦门冬(去心)当归白术(各一两)糯米(半合)甘草(炙半两)上咀。每服四钱。水盏半。煎九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大腹皮散。治妊娠大小便不通。
枳壳大腹皮甘草(炙各一两)赤茯苓(去皮三钱)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浓煎葱白汤调下。不拘时服。
冬葵子散。治妊娠小便不利。身恶重寒。起则眩晕。及水肿。
冬葵(三钱)赤茯苓(二钱)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米饮调下不拘时。若利则歇。服不通。恐是转胞。加发灰少许神效。
曾有妊妇腹胀。小便不利。吐逆。诸医杂进温脾胃。宽气去胀等药。服之反吐。药食不纳。
转加胀满揍心。验之胎死腹中。又服诸下胎药不能解。举家惊惶。因得鲤鱼汤论曰。脚肿俗呼为皱脚。亦有通身肿满。心胸急胀。名曰胎水。遂去妊妇心前衣服看之。胸肚不分。急以鲤鱼汤四五服。大小便皆下恶水。肿消胀去。方得分娩死胎。可谓生之幸也。此证盖缘怀身腹大。妊妇不自知觉。人人皆以为身娠如此。终不以为胎水病。医人何以得知。故书此论。
病家当自觉察。
鲤鱼汤当归白芍药(去皮各四钱)白术(半两)上咀。每服四钱。用鲤鱼一尾。不拘大小。破洗去鳞肠。白水煮熟去鱼。每服鱼汁一盏半。姜五片。橘皮少许。煎一盏。空心服。如胎水去未尽绝。再服。
·卷下·第六十问妊娠伤寒与常人治法同异
答曰。四时有不正之气。如春夏亦有寒温时。秋冬亦有暄暑时。是故一岁之中。病无长幼。
率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俗谓之天行。若春温暖而清气折之。则责邪在肝。夏应暑而寒气折之。则责邪在心。秋应凉而反大热折之。则责邪在肺。冬应寒而反大温折之。则责邪在肾。仲景云。冬温之毒。与伤寒大异。盖伤寒者。因冒寒而作也。其候发热恶寒。头疼腰脊痛。其脉浮紧。无汗者可发汗。宜服麻黄汤。脉浮缓而有汗者。可解肌。宜服桂枝汤。切详麻黄桂枝皆能堕胎。以此言之。则妊娠伤寒。常人之治法大不相侔也。
十全散。即败毒散。又名人参羌活散。治伤寒瘟疫。
人参白茯苓羌活独活甘草(炙)川芎枳壳柴胡白术桔梗(各等分)上咀。每服三钱。水盏半。姜五片。薄荷七叶。煎七分。热服。如头疼发热连二服。汗出即愈。
阿胶散。治妊娠妇伤寒安胎。
阿胶桑寄生吴白术人参(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煎糯米饮调下。不拘时。
罩胎散卷荷叶(一两焙干)蚌粉花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入蜜少许。新汲水调下。食前服。
严氏第十问。妊娠妇外感风寒。浑身壮热。眼晕头眩者何。曰。盖因风寒客于皮肤。伤于营卫。或洗项背。或当风取凉。致令头目昏痛。憎寒发热。甚致心胸烦闷。大抵产前二命。所以不可轻易妄投汤剂。感冒之初。止宜进芎苏饮以发散表邪。其病自愈。
芎苏饮。
川芎紫苏叶白芍药白术麦门冬陈皮干姜(各一两)甘草(炙半两)上咀。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三片。葱白一寸。煎八分。温服不拘时。
·卷下·第六十一问妊娠伤寒瘥后复发热
答曰。伤寒瘥后发热者何。此名劳食复也。内经云。多食则复,食肉则复。缘病瘥后。气尚虚。津液未复。因劳动生热。气既还复入经络。名曰劳复。仲景云。伤寒。瘥后更发热者。
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脉沉者。以下解。又伤寒瘥后劳复者。枳实栀子汤主之。
千金方劳复起死。人参麦门冬汤。又有食复者。大病新瘥。脾胃尚弱。谷气未复。(谷王宇泰本作谷)强食过多。停积不化。因尔发热。名曰食复。仲景于枳实栀子汤证云。若有宿食。内加大黄如博棋子大五六枚。服之愈。
枳实栀子汤枳实(一枚去穣麸炒)栀子(三枚半肥者)豉(一两半)上以清浆水二盏半。煎九分。下豉再煎五六沸。去滓温服。覆令汗出。
若有宿食。加内大黄如博棋子大五六枚服之。日煎服之。
·卷下·第六十二问时气温病皆能损胎
答曰。阴阳大论云。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凛冽。此则四时正气之序也。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若伤于寒者。凡名伤寒耳。其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故名时行之气也。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最盛杀厉之气。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而为温病。至夏变而为暑病。暑病者。热极重于温也。详此三证。皆因寒气而受邪。寒极生热。热气熏煮其胎。故损也。
罩胎散(见六十问中)人参羌活汤。治妊娠感冒。发热头疼。身体痛。
白茯苓羌活独活前胡芎枳壳(炒)桔梗人参(各一两)甘草(炙半两)干葛陈皮(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五片。枣一枚。煎七分。去滓温服。
黄龙汤。治妊娠瘟疾。寒热头痛。嘿嘿不欲饮食。胁下痛。呕逆痰气。及产后伤风。热入胞宫。寒热如疟。
柴胡黄芩甘草人参(各一两)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治妊娠患时疾。
黄芩尖者。出锥郁金。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板蓝根地黄水调下。汗出效。未愈。再服即愈。
治妊娠患时疾。
鸡子(坠井底泥上隔宿取出吞之必无虞矣)
·卷下·第六十三问妊娠寒热或因暑气有不因伤暑而得之
答曰。疟者。寒热之疾。皆繇风寒入中也。夫风为阳邪。阳化气而为热。寒为阴邪。阴化气而为寒。阴阳上下交争。虚实邪正更作。或阴并于阳。则阴实而阳虚。若阳并于阴。则阳实而阴虚。或先伤于寒而后伤于风。其为候也。则先寒而后热。或先伤于风而后伤于寒。其为证也。则先热而后寒。休作有时。与伤寒颇异者。故名为疟也。经曰。夏伤于暑。秋必病疟者。此因暑气之所伤也。若妊娠寒热者。皆繇血气虚损。风邪乘之。致阴阳关隔。寒热互见也。经云。阳微恶寒。阴弱发热。若此之类。皆繇虚之所致。此不因暑气之作也。若热极不已。则伤胎。
大安散。治脾寒如疟。发热无时。
草豆蔻(七个和皮细切)浓朴(半两)乌梅(十个去核仁)甘草人参(各一分)大枣(十枚)肥姜(一分连皮)陈皮(七个全者洗净切)良姜(一分)下共锉拌匀。分作五裹。先以盐水蘸纸湿。裹煨香熟。第一服一裹。水一碗。煎一碗。温服。第二服用二裹。并煎滓。以水二碗。煎一碗。温服。第三服用三裹。并煎滓。以水三碗。
煎一碗。作两服。并空心食前温服。妊娠患疟热者可服。
常山竹叶(各半两)人参石膏(各一两研)糯米(一百粒)上为咀。每服三钱。水盏半。煎八分。去滓通口服。不拘时。
地黄丸。治寒热类疟。久之为劳。
生地(二两)柴胡(洗)秦艽黄芩(各半两)赤芍上为细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乌梅汤下。不拘时。
清肌汤。治头目昏重不悦。颊赤口燥咽干。发热盗汗。饮食减少。
甘草(炙半两)草果仁(五钱)当归(微炒)白术(一两)白茯苓芍药柴胡(各一两)川芎(半两)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煨姜一块切碎。薄荷少许。煎七分。去滓热服。不拘时。
·卷下·第六十四问下利与滞利何以别之
答曰。春伤于风。邪气运留。遇肠胃虚弱。风邪因时伤之。肠虚则泄。故为水谷之痢也。或肠虚受热气者。下痢则赤。受冷气者。下痢则白。冷热相交。其痢如鱼脑鼻涕。相杂连滞不已者。谓之滞痢也。
香连丸。治泄痢不止。
木香黄连吴茱萸白芍(各等分)上为细末。面糊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浓煎米饮汤下。空心日三服。妊娠下痢不止。
黄柏干姜赤石脂(各二两)酸榴皮(一具)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盏半。煎六分。去滓食前温服。
赤石脂散。治肠胃虚弱。水谷不化。冷热不调。下痢赤白。肠滑腹痛。肢体困倦。饮食减少。
赤石脂甘草(各二两)肉豆蔻仁(十两)砂仁(五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温粟米饮汤下。食前。
归连丸。治一切下痢。无以新久。及冷热脓血。肠滑里急。日夜无度。脐腹绞痛不可忍。
阿胶(捣碎炒如珠三两以醋四升煮成膏)黄连当归(各三两)干姜(二两)木香(一两五钱)上共为末。用阿胶膏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米饮下。
当归芍药散。治妊娠腹中绞痛。心下急胀。及产血晕。内虚气乏。崩中久痢。常服通畅血脉。不生痈疡。消痰。养胃。明目。益津。
白芍(八两)当归白茯苓白术(各二两)泽泻川芎(各四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食前。元和纪用。经云。本六气经纬。能补虚劳。养真阳。退邪热。缓中。和神志。润泽颜色。散邪寒温瘴时疫。安期先生赐君少久饵之药。后仲景增减为妇人怀妊腹痛本方。用芍药四两。泽泻茯苓川芎一两。当归白术二两。亦可以蜜丸服。又方等分。每服三钱。温酒米饮任下。
鸡黄散。治怀妊下痢。赤白绞刺疼痛。
鸡子(一个乌者为妙就头作一窍倾出清留黄以黄丹一钱入前鸡子内打令黄匀以浓纸裹盐泥固济煨取出焙干)上为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一服愈者是男。二服愈者是女。
严氏第九问。妊娠下痢赤白者何。曰。盖因冷物停脾。辛酸损胃。冷热不调。胎气不安。凝滞下痢频频。时有时无。或赤或白。肠鸣后重。谷道疼痛。急服黄连丸。不问冷热二证。皆可服之。
蒙姜黄连丸。
干姜(炮)黄连川芎砂仁(微炒)阿胶(蛤粉炒各一两)白术(一两)乳香(三钱另研)枳壳(半两)上为细末。同盐梅三个取肉。入少醋糊用杵匀。丸如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白痢干姜汤下。
赤痢甘草汤。赤白痢干姜甘草汤下。
·卷下·第六十五问喘病何以得之
答曰。喘急之病。皆繇营卫之气。流行失度。气经于脏而脏不能受。诸气上并于肺。肺管隘而气争。故令喘急。其始得之。或因坠堕恐惧。则精神HTHT。上焦闭而气不行。气不行则流于肝。肝气乘肺。此喘出于肝。或因惊恐。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气乱于中。心乘于肺。此喘出于心。或因渡水跌仆。肾气暴伤而不通行。气流于肾。肾气上乘于脾。此喘出于脾。或因饮食过伤。动作用力。谷气不行。脾气逆而凝肺。此喘出于肺。凡诸脏相乘而喘。其证各不同也。
神秘汤。治夜不得卧。卧则喘。此繇水气逆行。上乘于肺。肺得水则浮而开。使气不得通流。其脉沉大。
陈橘皮(汤洗焙)生姜紫苏叶人参桑白皮(各半两)上为咀。每服三钱。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
平肺汤。治喘急。
天门冬(去心一两)马兜铃百部(各半两)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
·卷下·第六十六问妊娠多痰者缘何而生
答曰。痰因饮生也。气道壅滞。津液不通。水饮气滞。停在胸腑。结而成痰。人皆有之。少则不能为害。多则成病。乃至呕吐。妊娠呕吐甚者。多伤胎也。
细辛五味子汤。治痰饮壅滞。
细辛(一两)五味子(三两)白茯苓人参白术甘草(炙各一两)干姜(一两炮)上为饮子。每服三钱。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食后。
赤茯苓汤。治妊娠呕哕。心下满。胸膈间宿有停水。停水心悸。
赤茯苓人参陈皮(各一两)芎白术半夏(各半两)上为饮子。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五片。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卷下·第六十七问妊娠霍乱
答曰。阴阳不顺。清浊相干。气射中焦。名曰霍乱。本因饱食豚脍。复啖生冷。或饮寒浆。
眠卧冷席。风冷之气。伤于脾胃。诸食结而不消。阴阳二气壅而不散。交错于中。变成吐痢。邪在于上者。先心痛而吐。邪在于下者。先腹痛而痢。心腹俱痛。吐痢并发。挟风者身热头痛。冒暑者吐痢冷冻饮料。若不已。则百脉昏乱。营卫俱虚。冷搏于筋。令人转筋。邪干于胎。
其胎必损。挥霍之间。便成撩乱。故名霍乱也。
白术散。治产后霍乱。吐痢腹痛烦渴。手足逆冷。
白术麦门冬陈皮干姜(炮)人参(各一两)甘草(炙半两)上为粗散。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五片。煎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寒者。理中汤。治里寒外热。霍乱吐痢。手足厥冷。胸脾心痛。逆气结气。
丁香(一两)人参甘草白术干姜(炮各三两)上为饮子。每服三钱。水盏半。煎八分。去滓。空心稍热服。
丁香散。治霍乱吐痢不止。
丁香桂心白术(各半两)诃梨勒浓朴高良姜附子(各三分)木瓜(干者)陈皮(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不拘时。
渴者。五苓散。治霍乱吐痢。躁渴引饮。
泽泻(五两)白术猪苓(各三两)肉桂(二两)赤茯苓(三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热汤调下。不拘时。服讫多饮热汤。有汗即愈。
参苓白术散。治胃气不顺。吐痢止后。躁渴不解。
干姜(二两)人参白茯苓(各一两)木香(一分)甘草(炙一分)藿香叶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盏半。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香薷饮。治清浊相干。霍乱吐痢。
香薷(一两半)浓朴黄连(各二两)上为饮子。每服三钱。水盏半。煎七分。去滓。用新汲水频频顿极冷服之。药冷则效速也。
·卷下·第六十八问何谓子烦
答曰。烦有四证。有心中烦。有胸中烦。有虚烦。有子烦。诸如此者。皆热也。若脏虚而热气乘心。则令心烦。但烦热而已。别无他证者。名曰虚烦。若积痰饮而呕吐涎沫者。谓之胸中烦。或血饮停积。虚热相搏。以其妊娠而烦。故谓之子烦也。
犀角散。治妊娠心烦热闷。
犀角屑地骨皮黄芩麦门冬赤茯苓(各一两)甘草(炙半两)上为饮子。每服四钱。水盏半。煎八分。去滓。入竹沥一合。更煎数沸。温服不拘时。
当归饮子。治妊娠胎动。心烦热闷。
当归芎阿胶豆豉桑寄生(各半两)葱白(七茎)上为饮子。每服三钱。水二盏。煎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竹沥汤。疗妊娠常苦烦闷。此子烦也。
竹沥(二合)防风(三两)黄芩(三两)茯苓(四两)麦门冬(三两)上为饮子。水四升。合竹沥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不瘥重作。
·卷下·第六十九问何谓子嗽
答曰。肺主气。外合皮毛。风寒外感入射于肺。故为咳也。有涎者谓之嗽。无痰者名曰咳。
夫五脏六腑。俱受气于肺。各以其时。感于寒而为病也。秋则肺受之。冬则肾受之。春则肝受之。夏则心受之。长夏则脾受之。长夏者。夏末秋初也。诸藏不已。各传于腑也。妊娠而嗽者。谓之子嗽。久而不已。则伤胎。
天门冬汤。治恶热咽燥。脉数咳嗽。甚则咯血。
天门冬(半两)紫菀知母(各一两)桑白皮五味子桔梗上为饮子。每服五钱。水二盏。煎一盏。去滓温服。有血者。加阿胶半两。大便涩而喘者。
加葶苈半两。
百合散。治妊娠咳嗽。心胸不利。烦闷不欲饮食。
百合紫菀麦门冬桔梗桑白皮(各一两)甘草(炙半两)上为咀。每服四钱。水盏半。入竹茹一分。煎八分。去滓。入蜜半匙。更煎三四沸方可。
不拘时候温服。
缓息丹。治肺气不调。痰壅咳嗽。上气喘满。咳嗽唾痰沫。日夕不安止。
半夏曲(二两半夏汤洗七次研成末姜汁和候干再为末姜汁再和共七八次取吃之不辣为度)橘红(五钱)天门冬(半两)杏仁(一两去皮尖别研成霜)上三味为末。次拌研细杏仁霜。炼蜜和。每两分十五丸。每服一丸。随津调之。食后服。
·卷下·第七十问何谓胸痹
答曰。胸痹者。繇寒气客于脏腑。气上冲心。胸下如满。噎塞习习痹痛。饮食不下。谓之胸痹也。脾胃渐弱。乃至毙人。妊妇为患。亦损伤胎也。
枳实理中汤丸。治结胸欲绝。心膈高起。手不可近。
白茯苓人参(各二两)枳实(十六片)干姜(炮)白术(各二两)甘草(炙二两)上为细末。蜜丸如鸡子黄大。每服一丸。热汤化下。连进二三服。胸中豁然而开。渴者加栝蒌根二两。下痢者加牡蛎二两。
桔梗枳壳汤。治痞气胸满欲绝。
枳壳桔梗(汤洗去穣各一两)上锉麻豆大。分二服。水二盏。煎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
沉香理气汤。治气滞不和。胸膈虚痞。
丁香檀香木香(各半两)藿香(二两)甘草(二两)砂仁(半两)白豆蔻(一两用仁)沉香乌药人参(各一两)上为末。每服一钱。入盐一字。沸汤点服。不拘时。
调气丸。治气道不顺。胸膈壅塞。
青皮(炒)陈皮(炒)木香(各一两不见火)上各锉碎。用牵牛末四两炒。牵牛末焦黄。筛去不用。以三味为细末。
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姜汤送下。
·卷下·第七十一问何谓子痫
答曰。风是四时八方之气。常以冬至日候之。风从其方来者。长养万物。不从其方来者。乃名虚邪贼风。体虚之人中之者。随其虚而为病也。夫五脏六腑之俞。皆在于背。脏腑既虚。
则邪乘虚而入伤。随其脏腑所感而发。时能言者可治。不能言者难治。若伤太阳之经。复遇寒湿相搏。口噤背强。名之曰。故妊娠而发者。闷冒不识人。须臾则醒。醒而复发。名曰子痫。又名子冒。久则变成。妊娠忽闷。眼直不识人。须臾醒。醒复发似不醒者。名曰病。亦号子痫。亦号子冒。以葛根汤。若有竹近可速办。当先作竹沥汤。其竹远不可即办者。
当先办葛汤。此二物偏疗诸。绝可以起死也。小儿忽痫。与金疮疗之亦验。作竹沥法于后。
取新伐青淡竹断之。除两头节。作片。以砖并侧。令竹两头虚。布列其上。烧中央两头汁出。以器盛之取服。
葛根汤。疗妊娠临月。因发风。忽闷愦不识人。吐逆睡少醒复发。名为子痫。
贝母葛根牡丹皮(去心)防己防风当归芎肉桂(取肉)白茯苓泽泻甘草(炙各二两)独活石膏人参上件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其贝母令人易产。若未临月者。以升麻代之。忌海藻菘菜物。
·卷下·第七十二问胎痿过年不产又两胎一死一生
答曰。阳施阴化。精盛有余者。则成二胎。脉经云。左右脉俱疾为二子。又云。俱沉实。猥生二男。俱浮大。猥生二女。且胎之在胞。以气血滋养。若寒温节适。血气强盛。则无伤。
若冷热失宜。气血损弱。则胎痿燥而不育。或过年久而不产。若双胎遇寒。经养不周。故偏夭伤。候其胎上冷。是胎已死。如鸡乳子。热者为禄。寒者多渴。正谓此也。
干地黄丸。治妊娠气血虚弱。胎气不长。
熟地黄(一两)芎白茯苓人参当归(各五分)柴胡(半两)刺蓟桑寄生(各半两)浓朴(一两)龙骨阿胶(各三分)白石脂(三分)黄(半两)甘草(一分炙)上为细末。蜜和捣二三百杵。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清粥饮汤送下。不拘时。
雄黄丸。治妊娠是鬼胎。致腹中黑血数下。腹痛。
雄黄(细研)累臼(去毛一本鬼臼去心)莽草丹砂(细研)巴豆(去皮心细)獭肝(炙黄各半两)蜈蚣(一枚炙黄)蜥蜴(一枚炙黄)上为细末。炼蜜和捣三百杵。丸如桐子大。空腹温酒下二丸。日进二服。服后当下痢。如不痢加至三丸。初下清水。次下虫如马尾状无数。
病极者下蛇虫。或如虾卵鸡子。或如白膏。或如豆汁。其病悉愈。
白术散。调补冲任。扶养益血。保和胎脏。
牡蛎(三分)白术(四分)芎(四分)川椒(去目炒三分)疗妊娠两儿。腹中一死一活。令死者出。生者安。此方神验万不失一。
蟹爪(一升)甘草(二尺炙)阿胶(三两)上以东流水一斗。先煮二味。取三升。内纳胶令烊。顿服。不能顿服分再服。若人困。拗开口下。药入即活。煎药宜向东。以茅苇薪煮之。
·卷下·第七十三问妊娠堕胎或血出不止或血不出
答曰。血寒则凝。温则散。堕胎损经。血出不止有二。一则因热而流散。二则血气虚而不敛。泻血多者。必烦闷而死。或因风冷堕胎者。血冷相搏。气虚逆上。则血结不出。抢上攻心。则烦闷。亦多致死。当温经逐寒。其血自行也。胶艾汤。治劳伤血气。冲任虚损。月水过多。淋沥漏下。连日不断。脐腹疼痛。及妊娠将摄失宜。胎动不安。腹痛下坠。或劳伤胞络。胞阻漏血。腰痛闷乱。或因损动。胎上抢心。奔冲短气。及因产乳。冲任气虚。不能约制经血。淋沥不断。延引日月。渐成羸瘦。
阿胶芎甘草(各二两炙)当归艾叶(微炒各三两)熟地白芍(各四两)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酒六分。煎八分。去滓稍热服。空心日服三次。甚者连夜并服。
伏龙肝散。治血气劳伤。冲任脉虚。经血非时忽然崩下。或成豆汁。或成片。或五色相杂。
或赤白相兼。脐腹冷痛。经久未止。令人黄瘦口干。饮食减少。四肢无力。虚烦惊悸。
伏龙肝(一两口土)熟地(二两)甘草(炙半两)芎(二两)肉桂(半两)当归(炒三分)干姜(炮三分)艾叶(微炒二两)赤石脂(一两)麦门冬(一两)上为粗散。每服四钱。水盏半。枣三枚。煎八分。去渣温服。食前。
当归散。治妊娠猝惊奔走。或从高坠下。腹痛下血不止。
当归(一两半炒)阿胶(二两捣碎令黄色)艾叶(炒一两)芎(一两)上为饮子每服四钱。水盏半。煎至六分。次入生姜汁一匙。地黄汁半合。马通汁半合。更煎三两沸。去渣温服。不拘时。
·卷下·第七十四问何以谓之子淋
答曰。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与膀胱为合。男子以脏精。女子以系胞。启玄子云。强于作用。故曰作强。造化形容。故曰伎巧。在女则当伎巧。在男则正当作强。天淋者。肾虚膀胱热也。肾虚不能制水。则小便数也。客热乘膀胱。则水行涩。涩而且数。淋沥不宣。妊娠之人。系胞于肾。肾患虚热成淋。故谓子淋也。
治疗妊娠患子淋。小便数而少。或热痛酸疼。
地肤草(三两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次服)疗妊娠患子淋。宜地肤汤。
地肤草车前子(各三两)知母黄芩赤茯苓赤芍枳实(炙)升麻通草甘草(炙各二两)上咀。每服四钱。水盏半。煎八分。去滓。空心温服。或无地肤。葵根汁亦妙。
石韦散。治产后小便淋沥溺血。
石韦(去毛)榆白皮木通(各一两)黄芩(三钱)赤芍葵子(各半两)上为粗散。每服三钱。水盏半。入生地黄一分。煎六分。去滓。日三四服。
·卷下·第七十五问小便或有利者或有不通
答曰。小肠为盛受之府。膀胱乃州都之官。启玄子云。位当孤府。故谓都官。居下内空。故藏津液。若得气海之气。则能泄注也。或受热渗于脬。脬屈擗而系转。故使小便不通利也。
或肾胞有冷。不能温制于水道。故小便日夜十数行。甚者至于乱梦恍惚。寒者宜大建中汤苁蓉丸。热者琥珀散。方见指迷方。
萆丸。益肾固气。小便频数。
萆(青盐三铢水半盏煮熟秤取半两)金毛狗脊(炮三分)益智子(捶碎盐炒半两)肉苁蓉(一两切焙)菟丝子(半两酒浸研)巴戟(半两)杜仲(麸炒半两)黄(一钱)上为细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空心淡盐汤米汤下。冬葵子散。治妊娠胎不安。
小便淋沥。小肚疼痛。
冬葵子(炒)柴胡桑白皮赤茯苓赤芍当归(各等分)上为咀。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五片。葱白七寸。煎七分。去滓温服。车前子散。除下焦留热。小便不通。淋沥作痛。
车前子槟榔木通陈皮赤芍赤茯苓当归滑石石韦(炙去毛各一两)上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煎一盏。温服。以利为度。未利者再服。食前。忘忧散。治心经蓄热。小便赤涩不通。淋沥作痛。
琥珀(不拘多少)上为细末。每服五分。浓煎萱草根汤调下。食前。
·卷下·第七十六问大便或利或秘
答曰。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独受阴阳之浊。化其糟粕。传不洁之道。若三焦不调。
脏腑不和。受热则津液竭燥。肠胃痞涩。大便不通。有寒则腹痛肠鸣。水谷并下。故热则宜清而通之。寒则宜温而固之。
建中散。治脾胃不和。中脘气滞。宿寒留饮。停积不消。心腹刺痛。胁肋膨胀。呕吐痰涎。
逆噫气。吞酸。肠鸣泄痢。水谷不化。肢体倦怠。不思饮食。
青皮(一本无青皮)枣子(一斤)浓朴(一斤)甘草半夏(汤泡洗浸五两)陈皮(八两)干姜(炮五两)以上六味。用水三斗煮。令水尽焙干。
人参(去芦一两)藿香(一两)诃子(炮取二两)白术(一两)白茯苓(一两)草豆蔻(去皮一两)上为饮子。每服二钱。水二盏。姜三片。煎六分。去渣温服。食前。
四味换肠丸。治便下觉脏腑疼痛。泄痢饮食不美。因多思所致。或寒气积。遂成其痢。(一名白术止痢丸)白术(三分)诃子(炮去复选肉三分)肉豆蔻(三分)钟乳粉(一两)上为细末。入钟乳粉拌面糊为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熟水送下。止进三两服便效。
热者。服四顺饮子。治大便不通。面赤身热。
大黄白芍甘草当归(各等分)上为粗散。每服五钱。水盏半。煎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
麻仁丸。治肠中受风。津液燥少。往往大便秘。
麻仁(去皮研二两)枳实(四两麸炒)白芍(四两)大黄(四两炮)浓朴(二两)杏仁(二两)上为细末。蜜丸梧桐子大。米饮下二十丸。未通。加至三十丸。
寒者。理中汤。治肠胃冷热湿。泄泻注下。水谷不分。腹中雷鸣。及伤时气。里寒外热。霍乱吐痢。手足厥冷。胸脾心疼。逆气结气。并皆治之。
人参甘草白术干姜(炮各二两)肉豆蔻砂仁(各二两)上为饮子。每服三钱。水盏半。煎一盏。去滓热服。食前。
煮朴丸。治脏寒泄痢。
北枣(半斤)川芎(四两)生姜(切片四两)以上三味。水三碗煎干。将生姜浓杵烂。入枣肉一处。再杵令细。以麻油涂手。担如小钱。
慢火焙干。入后药。
苍术(米泔浸)茴香(炒)甘草(炙)官桂(去皮新者)神曲麦(炒净秤)莪术(煨各四两)砂仁良姜(炒各二两)肉豆蔻(煨二两)丁香(一两)川姜(二两)上为细末。水煮薄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米饮汤下。不拘时。
豆蔻橘红散。温脾养胃。消谷嗜食。
丁香木香(一两)白豆蔻(仁)人参白术浓朴神曲干姜(炮)半夏曲(炒)陈皮(去白)藿香叶(去土)甘草(炙各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个。煎七分。去滓空心温服。
·卷下·第七十七问妊娠至八九个月两脚俱肿
答曰。妊娠至八九月腿脚肿者。不可为水病治之。恐导其真气。见此状者。
则知其易产也。盖胞藏水血俱多。不致胎燥。故云易产也。当服顺气滑胎之药。若初妊而肿者。是水气过多。儿未成体恐坏胎也。
枳壳散。养胎气。安和子脏。治胎中一切恶疾。能令胎滑易产。
枳壳(去穣炒四两)甘草(炙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沸汤调服。空心。入月日进三服。
榆白皮汤。滑胎易产。治妊娠曾因漏胎去血。临产惊动太早。产未至。秽露先下。致胎胞干燥。临产艰难。
冬葵子(一两)木通(半两)榆白皮(一两)瞿麦(一两)牛膝(去苗酒浸焙)大麻仁(去壳各三分)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救生散。安胎益气易产。
人参诃子(湿纸裹煨熟去核)陈皮(炒)白术(炒)大麦肉(炒)神曲(炒各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六分。去滓。入月加一倍。用水二盏。煎一盏。空心温服。服之能令儿紧小。乳母无患。
·卷下·第七十八问妊娠十月将养之法
答曰。阴搏阳别。谓之有子。此是血气和调。阳施阴化也。诊其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
所谓妊者。阳既授始。阴妊之也。娠则以时而动。故曰妊娠也。妊娠一月。名始胚。饮食精熟。酸美受御。宜食大麦。无食腥辛。是谓正才。妊娠一月。足厥阴脉养。不可针灸其经。
足厥阴内属于肝。肝主于筋及血。一月之时。血行痞涩。不为力事。寝心安静。无令恐畏。
妊娠一月。阴阳新合为胎。寒多为痛。热多猝惊。举重腰疼。腹满饱急。猝有所下。当预安之。宜服乌雌鸡汤。
乌雌鸡(一只炙如常法食)茯苓(二两)吴茱萸(一升)芍药人参白术(各三两)麦门冬(五合)阿胶(二两)甘草(一两)上九味咀。水一斗二升煮鸡。取汁六升。去鸡下药。煎取三升。纳酒三升。并胶烊尽。取三升放温。每服一升。日三服。
妊娠曾于第一个月堕胎者。入月。预服此药治之。补胎汤。
人参防风细辛乌梅肉白术(各一两)大麦(一合)熟地(一两)吴茱萸(半两洗七次)上为饮子。每服三钱。水盏半。姜三片。煎七分。去滓空心服。寒多者倍细辛茱萸。渴者去细辛。加栝蒌根。若有所思。去大麦。加柏子仁三合服之。
妊娠二月名始膏。无食腥辛之物。居心静处。男子勿劳。百节皆痛。是谓胎藏也。少阳者胆之脉也。主于精。二月之时。儿精成于胞里。故足少阳养之。足少阳在足小指间。本节后附骨上一寸陷中者是。妊娠二月阴阳居经。若有寒。多坏不成。有热。则萎萃怯弱。中风寒有所动摇。心满。脐下胀急。腰背强痛。猝有所下。乍寒乍热。服艾叶汤。
人参当归艾叶甘草麻黄(去根节)丹参(各一两)阿胶(炒二两)上为咀。每用一两。水盏半。枣三枚。姜五片。好酒一盏。煎半盏。去滓分为二服。食前。
妊娠曾于第二个月堕胎者。入月。预当养其胎藏。服黄芩汤。
黄芩人参阿胶(各一两炒碎)当归(半两炒干)吴茱萸(一分洗七次焙干微炒)上为咀。每服三钱。水盏半。姜三片。煎八分。去滓。食前。如觉大段不安。加乌梅一两。
妊娠三月始胎。当此之时。血不流通。形像始化。末有定仪。见物而变。欲令见贵盛王公好人。
端正庄严。不欲令见伛偻侏儒。丑恶形人。及猿猴之类。无食姜兔。无怀刀绳。欲得见男者操弓矢。射雄鸡。乘肥马于田野。观虎豹及走犬。其欲得女者。则箸簪珂环。弄珠玑。欲令子美好端正者。数视白璧美玉。看孔雀。食鲤鱼。欲令儿多智有力。则啖牛肉心。食大麦。
欲令子贤良盛德。端心正坐。清和虚一。坐无邪席。立无偏倚。行无邪径。目无邪视。口无邪言。心无邪念。无妄喜怒。无得思虑。食无到脔。无邪卧。无横足。思欲瓜果。啖味酸菹。
好芬芳恶见秽臭。是谓外像而变者也。手心主养之。手心主者。脉中精神。内属于心。能混神。故手心主养之。手心主穴在掌后横纹者是。诊其妊娠脉滑疾。重以手按之散者。胎已三月也。妊娠三月为定形。有寒则大便青。有热则小便赤。不赤则黄。若猝惊恐惧。忧愁嗔恚。伤动于筋脉。绕脐痛或腰背痛猝有所下。服雄鸡汤。
人参麦门冬白茯苓当归白术甘草川芎白芍(各一两)阿胶(二两)上为咀。每服用一两。入煮乌鸡汁一盏半。枣二枚。好酒一盏煎至一盏半。去滓分作二服。食前。
妊娠曾于第三个月堕胎者。入月宜服茯神饮子。
茯苓丹参龙骨(各一两)人参阿胶(炒)当归甘草(炙各二两)赤小豆(炒一合)上为咀。每服三钱。水盏半。枣一枚。煎八分。去滓温服。腰痛者加寄生二两。空心服。
妊娠四月之时。始受水精以成血脉。其食宜麦粳。其羹宜鱼雁。是谓盛荣。以通耳目而行经络。洗浴远避寒暑。是手少阳者。三焦之脉也。内属于腑。四月之时。儿六腑顺成。故手少阳养之。手少阳穴在手小指间。本节后二寸是也。诊其妊娠四月。欲知男女。左脉疾为男。
之脉。内属于三焦。静形体。和心志。节饮食。妊娠四月若有寒。心中欲呕。胸满不食。
有热则小便频数如淋状。脐下若急。卒风寒。项颈强痛。寒热惊惕。腰背及腹痛。往来不定。或胎上急迫。心头烦闷不安。卒有所下。宜服菊花汤。
当归人参麦门冬甘草麻黄(去节)半夏(汤洗七次)阿胶(炒二两)菊花(半两)上为咀。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去滓空心温服。非风寒项强者。
当去麻黄半夏。缘二药能损胎。
调中汤白芍白术柴胡甘草(炙)乌梅肉续断当归川芎枳实浓朴甘李根皮(羸人去之各等分)上为咀。每服三钱。水盏半。姜四片。煎八分。去滓温服。空心。
妊娠五月。始受火精以成其气。卧必晏起。洗浣衣服净室。必浓其裳。朝吸天光以避寒殃。
其食宜稻麦。其羹宜牛羊。和以茱萸。调以五味。是谓养气以定五脏者也。一本云。宜食鱼鳖。足太阴养之。足太阴脾之脉主四季。五月之时。儿四肢皆成。故足太阴养之。足太阴之穴。在足内踝上三寸也。诊其妊娠之脉。重手按之不散。但疾不滑者。五月也。又其脉数者。以向怀。脉紧者。必胞阻。脉迟者。心腹满喘。脉浮者。必水怀为肿。
妊娠五月若有热。头眩心乱欲呕者。有寒。则腹痛小便难。猝悸恐。四肢疼痛。寒热胎动无常。或损仆腹痛。有所不安。服旋复花汤。
旋复花当归人参黄(一本黄芩)麦门冬赤芍吴茱萸(洗七次各一两)阿胶(炒二两)甘草(炙半两)上为咀。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三片。好酒三分。煎八分。空心温服。
妊娠六月。始受谓变腠膂筋。以养其爪。以牢其背膂。足阳明养之。足阳明胃之脉。主其口目。六月之时。
儿口目皆成。故足阳明养之。足阳明穴在太冲上二寸是也。
妊娠六月。猝胎动不安。寒热往来。腹痛满身肿。惊怖血下。腹痛状如欲产。手足烦热。
并宜服麦门冬汤。
麦门冬人参甘草(炙)黄芩(各一两)熟地阿胶(蛤粉炒各二两)上为咀。每服四钱。水盏半。入酒五分。姜五片。枣二枚。煎八分。去滓温服。食前。
妊娠曾于六个月损堕者。入月预服柴胡散。
柴胡(去苗)白芍麦门冬熟地苁蓉(酒浸焙)川芎白术(各一两)甘草(炙半两)上为咀。每服四钱。水盏半。枣三枚。煎八分。去滓温服。空心。
妊娠七月。始受木精以成骨。劳躬摇肢。无使身安。动作屈伸。居处必燥。饮食避寒。常宜食粳稻以密腠理。是谓养骨牢齿者也。手太阴养之。手太阴者肺。肺主皮毛。七月之时。儿皮已成。故手太阴养之。手太阴穴。在手大指本节后白肉际陷中是。诊其妊娠七月脉。实大牢强者生。沉细者死。怀躯七月。暴下斗余水。其胎必伤而堕。此非时孤浆预下故也。喘促。颈项腰背强。服葱白汤。
半夏(洗七次)黄人参当归黄芩(各一两)阿胶(炒二两)旋复花甘草(炙)麦门冬(去心各等分)上为咀。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三片。葱白二寸。好酒半盏。煎至八分。去滓温服。空心。
妊娠曾于第七个月伤堕者。宜预服杏仁汤。
杏仁(泡去皮尖)钟乳粉紫菀吴茱萸甘草(炙)干姜(炮)五味子麦门冬粳米(各等分)上为咀。每服四钱。水盏半。煎八分。去滓空心服。
妊娠八月。始受土以成肤革。和心静息。无使气极。是谓密腠理而光泽颜色。手阳明养之。
手阳明者。大肠之脉。大肠主九窍。八月之时。儿九窍皆成。故手阳明养之。手阳明穴在大指本节后宛宛中是。诊其妊娠八月脉。实大牢强弦紧者生。沉细者死。妊娠八月。忽中风寒。有所犯触。身体疼痛。乍寒乍热。胎动不安。常若头眩。绕脐疼痛。有寒。小便白浊。或复漏下。颜色无定。腰背冷痛。目视范范。悉宜服芍药汤。
浓朴(二两)甘草当归白术(各三两)人参白芍(各一两)上为咀。每服四钱。水一盏。酒半盏。姜五片。薤白七寸。煎八分。温服。妊娠曾于八个月伤堕胎者。宜服葵子汤。
浓朴(二两)甘草当归白术(各三两)人参白芍(各一两)柴胡(三两)葵子上为咀。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五片。枣一枚。煎八分。空心温服。
妊娠九月。始受石精以成皮毛。六腑百节。莫不毕备。饮醴食甘。缓带自持而待之。时为养毛发。多才力。足少阴养之。足少阴者肾之脉。肾主续缕。九月之时。儿脉续缕皆成。故足少阴养之。足少阴穴在足内踝后。微近下前动脉是也。妊娠九月。若猝得下痢。腹满胀急。胎上冲心。腰背不可转侧。短气满闷。并宜服半夏汤。
半夏(汤洗七次)麦门冬吴茱萸当归阿胶(炒各三两)干姜(一两)大枣(十二枚)上为咀。每服五钱。水盏半。煎六分。去滓。入蜜少许。空心服。一方。用乌雌鸡煮汁煎药。
妊娠曾于第九个月堕胎者。宜先服茯苓猪肾汤。
白茯苓桑寄生熟地白术川芎麦门冬(去心)人参(各一两)干姜(炮半两)上为咀。先以猪肾一对。切去脂膜。用水一碗。入黑豆一协议煮。取汁一盏半。入药八味五钱。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温服。分为二服。
妊娠十月。五脏俱备。六腑齐通。纳天地气于丹田。故使关节人神咸备。然可预备滑胎方法也。
妊娠十月满足。入月。预修正顺产理。滑胎易产。甘草散。
甘草(炙)黑豆(炒)大麻仁(别研入)糯米(各一两)干姜(炮半两)白茯苓(半两)吴茱萸(半两洗七次)上为细末。入麻仁末同拌。每服二钱。温酒调下。未入月不可调服。
·卷下·第七十九问横生逆产
答曰。将产坐卧。须顺四时方面。并避五行禁忌。若有触犯。多令产难。或因漏胎去血脏燥。或子脏宿挟疹病。并触禁忌。或觉腹痛。产时未到。便即惊动。秽露下早。致子道干涩。
产妇力疲。又有横逆不顺者。皆难产也。或有子上逼心者。皆繇妊娠之人。失于将养也。大抵临产之际。腹痛而腰不痛者。未产也。若腹痛连腰甚者即产。所以然者。肾候于腰。胞系于肾。故也。诊其尺脉转大。如切绳转珠者。谓之离经。日中觉。夜半生。若腰痛甚者。即产也。愚谓横生逆产者。皆因少母未经生育。将产之时。不肯忍痛。务欲逼下为妙。殊不知时候未到。胎气未至。其子未能翻身。受逼不过。只得一任离胎迳下。以至倒生。其有横生者。其子离胎。将欲翻身投下。半中之间。被母逼紧。转身不及。以至横下。古人云。瓜熟蒂落。粟熟自出。自然之理。凡有横逆。皆繇母不能忍痛也。
乌金散。治横生难产。及催生。(此方救子母于顷刻)百草霜香白芷上等分为细末。每服二钱。以童便醋各少许调。更以热汤化下。未愈再服。
乳香丸。治难产。
乳香(一两研为细末)上用猪心血和作十丸。每服一丸。煎乳香汤化下。
出衣法。治妊娠胎死腹中。衣不出。及产后猝有别病。欲至野狼狈。
若胎衣未下腹满。宜水一盏半。煮猪脂一两。煎五七沸。和脂服下之。寤生丸。治难产。
枳实(六两一本枳壳)桑白皮(干六两)以上二味。入大铛内。以长河水煮半日许。候枳实透软。去桑白皮不用。取枳实去穣。薄切作小片子。焙干。再入后药。
木香(半两)甘草(炙半两)上四件和为细末。炼蜜丸桐子大。晒干每日空心日午临卧。各用温米饮送下三十丸。加至五七十丸。日三服。怀七个月后服。
·卷下·第八十问热疾胎死腹中
答曰。因母患热疾。至六日以后。脏腑极热。熏煮其胎。是以致死。缘儿身死冷。不能自出。但服黑神散暖其胎。须臾。胎气温暖。即自出。何以知其胎之已死。但看产妇舌青色者。
是其验。
黑神散官桂当归芍药甘草干姜(炮)生地(各一两)黑豆(炒焦去皮二两)附子(炮半两一本作蒲黄)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空心温酒调下。
乌金散。治产后血迷血运。败血不止。淋沥不断。脐腹疼痛。头目昏眩。无力多汗。及治崩中下血。过多不止。宜服。
麒麟竭乱发松墨(醋淬)百草霜当归头肉桂赤芍玄胡索鲤鱼鳞(烧)上等分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服下。
黑龙丹。治产后一切血疾垂死者。但灌药无有不效。
五灵脂生地当归川芎高良姜以上各等分。入沙合内。赤石脂泯缝。纸筋盐泥固济封合。炭火十斤通红。去火候冷。开取合子看。成黑糟乃取出。细研入后药。
硫黄(研一分半)花乳石(一分)乳香(别研一分半)琥珀(研一分)百草霜(别研五两)上同为细末。醋煮糊丸弹子大。每服一丸。炭火烧通红。投生姜自然汁。与无灰好酒。各一小合。小便半盏内。研开顿服。立效。
芎汤。治产后去血过多。运闷不省。及伤治去血多。崩中去血多。金疮去血多。拔牙齿去血多。不止。缘虚心烦眩晕。头目暗。耳聋满塞。举头欲倒。并皆治之。
当归芎(各等分)上为饮子。每服三钱。水盏半。煎一盏。去滓稍热服。不拘时。
·卷下·第八十一问胎衣不下
答曰。母生子讫。血流入衣中。衣为血所胀。故不得下治之稍缓。胀满腹中。以次上冲心胸。疼痛喘息。急者难治。但服夺命丹。以速去衣中之血。血散胀消。胎衣自下而无所患。
夺命丹附子(半两)牡丹皮(一两)干漆(碎炒烟尽二分半)上为末。醋一升。大黄末一两。同熬成膏。和药丸如桐子大。温酒送下。每服五十丸。不拘时。
牛膝汤。治产儿已出。胞衣不下。脐腹坚满。胀急疼痛。及子死腹中不得出者。宜服。
滑石(八两)当归木通(各六两)冬葵子(五两)牛膝(去苗酒浸焙)瞿麦(各四两)上为咀。每服三钱水二盏。煎八分。去滓稍热服。不以时候。
·卷下·第八十二问难生
答曰。胎侧有成形块。别呼为儿枕。子欲生时。枕破与败血裹其子。故难生。但服胜金散。
逐其败血。即自生。逆生横生。并皆治之。
胜金散麝香(一钱)盐豉(一两旧青衣裹烧令通红急以乳钵研为细末)上为细末。取秤锤烧红。以酒淬之。调药一钱七服。
琥珀黑散。治产妇一切疾病。产前胎死。产难逆横生。产后胎衣不下。衣带先断。遍身疼痛。口干心闷。非时不语。如血晕眼花。误以为暗风。乍寒乍热。误以为疟疾。四肢浮肿。误以为水气。言语颠倒。见鬼见神。误以为邪崇。腹胁胀满。呕逆不定。误以为反胃。大便秘涩。小便出血。误以为五淋。及恶露未尽。经候未还。起居饮食。便不戒忌。血气之疾。聚即成块。散即上冲。气急心痛。咳嗽多睡。四肢虚热。睡惊盗汗崩中败。绕脐刺痛或头面赤。因变骨蒸。皆宜多服。若产后鼻衄。口鼻黑色气起。喉中喘急。中风口噤。皆为难治。须急服之。凡产前宜进一二服。皆能安神顺胎。产后虽无疾。七日内亦进一二服。能散诸疾。或因惊恐。变生他证。当连服取效。
琥珀(别研)朱砂(别研)松墨百草霜新罗白附子白僵蚕(炒去丝)当归(去芦)黑衣(灶屋尘各半两一作突烟)麝香(别研)血苗灰鲤鱼鳞(各二分半)上为细末。每二钱。炒姜温酒。和童便调下。食前。
·卷下·第八十三问产后血运
答曰。产后气血暴虚。未得安静。血随气上。迷乱心神。故眼花。甚者令人迷绝。口噤神昏气冷。医者不识。呼为暗风。若作此治。病必难愈。但服清魂散。
泽兰叶(二分半)人参(二分半)荆芥穗(一两)川芎(半两)甘草(炙一分)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热汤温酒各半盏调。下咽喉即开眼气定。人事省。
七宝散。初产后调血和气。补虚。压惊悸。治虚运。
朱砂(研)桂心干姜(炮)当归羚羊角川芎人参茯苓(各半分)上为细末。若产妇平和。三日以前。直至盈月。每日各取一字。以羌活豆淋酒调下。空心服。若觉心胸烦热。即减桂姜。冷即加之。腹痛加当归。心闷加羚羊角。心胸气短加桂。不下食或恶心加人参。虚颤加茯苓。以意斟酌。日二服。夜一服。不饮酒者。童便酒少许调下。
·卷下·第八十四问产后口干痞闷
答曰。产后宫胃太虚。血气未定。食面太早。胃不能消化。面毒结聚于胃脘。上熏胸中。是以口干烦渴。心下痞闷。医者不识。认为胸膈壅滞。此宜服见丸。
姜黄京三棱荜澄茄人参青皮高良姜莪术(各等分)上为末。用细萝卜慢火煮令烂。研细。将汁煮糊为丸。桐子大。萝卜汤下。不拘时。
木香丸。治妇人有妊伤食。
京三棱(此药能落胎不可用前胡五分代之产后用之无碍)木香人参茯苓(去皮各二钱)上为细末。面糊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熟水送下。
白术散。治气不调和饮食。许学士云。妊妇伤食难得药。惟此二方稳捷。
白术(炒一两)干紫苏(一两)白芷(微炒三钱)人参(七钱半)川芎诃子皮(一本作肉)青皮(各半两)甘草(二钱半)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煎七分。温服。不拘时候。
六君子汤。治胸膈痞塞。脾寒不嗜食。燥药不得服。
枳壳(麸炒)陈皮人参白术白茯苓半夏(洗各等分)上为咀。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五片。煎一盏。去滓温服。无时。
·卷下·第八十五问产后乍寒乍热
答曰。阴阳不和。败血不散。皆令乍寒乍热。产后血气虚损。阴阳不和。阴胜则乍寒。阳胜则乍热。阴阳相胜。则或寒或热。若因产劳伤脏腑。血弱不得宣越。故令败血不散。入于肺则热。入于脾则寒。医人误作疟疾治。谬矣。阴阳不和。宜增损四物汤。败血不散。宜夺命丹。又问二者何以别之。答曰。时有刺痛者。败血也。但寒热无他证者。阴阳不和也。
增损四物汤当归芍药人参川芎干姜(各一两)甘草(炙四分)上为咀。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五片。煎六分。去滓。热服。
增损柴胡汤。治妇人产后虚羸。发寒。饮食少。腹胀。
柴胡(三钱)人参甘草半夏白芍陈皮川芎上为咀。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三片。枣一枚。煎七分。温服。食后。日三服。
猪肾汤。治产后日浅。久坐。视听言语多。或运动劳力。遂觉头项及肢节皮肉疼痛。乍寒乍热。此是蓐劳。
猪肾(一对去脂膜)当归芍药生姜(各三两)桂心葱白(二合)上以水八升。缓火煮肾汁六升。澄清内入诸药。煮取二升。分三次温服。
加减八珍汤当归(一钱半)川芎(一钱)熟地(姜汁炒五钱)白术(一钱)白茯苓(一钱)人参(三分)益母草(一钱)陈皮(五分)砂仁(五分)上为咀。水一钟半。煎七分。食前温服。二剂后。与益母丸间服。服益母丸用芎归汤送下。
·卷下·第八十六问产后四肢虚肿
答曰。产后败血乘虚。停积于五脏。不行经络。流入于四肢。留滞日深。却还不得。腐坏如水。故令四肢面目浮肿。医人不识。便作水气治。凡治水气。多用导水药。极虚。夫产后既虚。是谓重虚。往往因致夭枉。但服调经散。自然血行肿消。
调经散(此方百发百中)没药(研)琥珀(研各一分)官桂赤芍当归(各一两)细辛麝香(研各半分)甘草(炙二钱严氏方中多此一味药)上为细末。每服五分七。生姜汁温酒各少许调服。
正脾散。治大病之后。脾气虚弱。中满腹胀。四肢虚浮。状若水气。此药治之。及产后四肢浮肿。
莪术香附茴香(炒)甘草(炙)陈皮(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煎灯心木瓜汤调下。
·卷下·第八十七问产后乍见鬼神
答曰。心主身之血脉。因产伤耗血脉。心气则虚。败血停积。上干于心。心不受触。遂致心中烦躁。卧起不安。乍见鬼神。言语颠倒。医人不识。呼为风邪。如此治之。必不得愈。但服调经散。加生龙齿一捻。得睡即安。
调经散(方见八十六问)上件药如前。每服加龙齿一捻。
柏子仁散。治产后谎言乱语。繇内虚少血。邪气攻心。
柏子仁远志人参桑寄生防风琥珀(细研)当归熟地甘草(各半两)上为咀。每服以水二盏。入白羊心一个。切碎先煎七分。去心滓。须下药五钱。更煎四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琥珀散。治产后血邪攻心。迷闷。言语错乱。
琥珀(研)铁粉(各一两)人参茯苓干生地阿胶(各七分半炒令黄色)朱砂(研半两)远志(七钱半去心)甘草麝香(研各二钱半)上为细末。入研了药同和极细。每服一钱。金银汤调下。无时。
·卷下·第八十八问产后不语
答曰。人心有七孔三毛。产后血气多端。致停积败血。闭于心窍。神志不能明了。又心气通于舌。心气闭塞。则舌亦强矣。故令不语如此。但服七珍散。
人参石菖蒲熟地川芎(各一两)细辛(一钱半)防风(半两)朱砂(半两研)上为细末。每服一钱。金银薄荷汤调下。不拘时。
交感地黄丸。治妇人产前产后。眼见黑色。或即发狂。如见鬼状。胞衣不下。失音不语。心腹胀满。水谷不化。
生地(洗净研以布绞汁留滓以姜汁炒地黄滓地黄汁炒生姜滓一至干为度)生姜(洗刮净研以布绞取汁留滓各二斤)当归(一两)琥珀(别研一两)玄胡索(糯米炒令赤去米)蒲黄(炒)小茴香(四两)上为细末。蜜丸弹子大。当归汤化下一丸。食前。
·卷下·第八十九问产后腹痛又泻痢
答曰。产后肠胃虚怯。寒邪易侵。若未盈月。饮冷当风。乘虚进袭。留于胸膈。散于腹肋。
故腹痛作阵。如锥刀所刺。流入大肠。水谷不化。洞泄肠鸣。或下赤白。胁肋膨胀。或走痛不定。急服调中汤立愈。若医者以为积滞取之。则祸不旋踵。
调中汤高良姜当归官桂白芍附子川芎(各一两)甘草(半两)人参(半两)上为咀。每服三钱。水二盏。煎一盏。去滓热服。空心食前。
定痛散。治产后恶血不止。腹内热痛不可忍。及儿未定。
当归芍药(各二两)桂心(一两)上为咀。每服二钱。各盏半。生□子大拍破。煎至六分。去滓温服。如洞泄肠鸣者。加附子干姜下服。
又方。治产后瘀血。怯痛不已。
生料五积散。加干姜。良姜、丁香、官桂、用煮酒童便各一盏。热服立效。
又方。独用肉桂末调好酒服之。立效。
·卷下·第九十问产后遍身疼痛
答曰。产后百节开张。血脉流走。遇气弱。则经络肉分之间。血多留滞。累日不散。则骨节不利。筋脉引急。故腰背不得转侧。手足不能动摇。身热头痛也。若医以伤寒治之。则汗出而筋脉伤。手足厥冷。变生他病。但服趁痛散以嘿除之。
趁痛散牛膝(酒浸)当归官桂白术黄(各半两)薤白(二钱半)生姜(半两)甘草(二钱半)独活(半两)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温服。本方每服半两。水五盏。煎二盏。分作二次温服。
透经汤(方见十八问中)
·卷下·第九十一问产后大便秘涩
答曰。产卧水血俱下。肠胃虚弱。津液不足。是以大便秘涩不通也。若五六日腹中闷胀者。
有燥粪在脏腑。以其干涩未能出耳。宜服麻仁丸以津润之。若误以为有热而投之以寒药。则阳消阴长。变动百出。性命危矣。此是小柴胡汤之证误。不可不谨。
麻仁丸(三因方云。去血过多。脏燥大便秘涩。则固当润之。大黄似难轻用。候葱涎调醋茶为丸。次以葱茶下之。必通。愚按此言大黄不可轻用者是。)麻仁(研)枳壳(麸炒)人参大黄(各半两)上为细末。蜜丸桐子大。空心温酒下。未通加丸数服。
滋肠五仁丸。治血气不足。大肠闭滞。传送艰难。
桃仁杏仁(各一两炒去皮尖)柏子仁(半两)松子仁(一钱三字)郁李仁(麸炒)陈皮(别为末四两)上五仁别研为膏。合橘皮同研。炼蜜为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食前米饮下。更看虚实加减。
·卷下·第九十二问产后血崩
答曰。产卧伤耗经络。脉未平复。劳役损动。致血暴崩。淋沥不止。或因咸酸不节。伤蠹营卫。亦变崩中。若小腹满痛。肝经已坏。为难治。当急服固经丸。
艾叶赤石脂()补骨脂(炒)木贼(各半两)附子(一只炮去皮脐)上为末。陈米糊和。丸桐子大。食前温酒下三十丸。米饮亦得。
熟干地黄散。治崩中下血不止。心神烦闷。头目昏重。
熟地(一两半)甘草蒲黄(各半两)蟹爪(微炒二合)白茯苓伏龙肝(七钱半)桂心白芍当归(微炒各三钱)阿胶(炒黄一两)熟布(烧灰三两一本昆布)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盏半。入竹茹一分。煎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卷下·第九十三问产后腹胀闷满呕吐不定
答曰。败血散于脾胃。脾受之。不能运化精微而致胀满。胃受之。不得受纳水谷不化而生呕逆。医者不识。若以寻常服止吐药疗之。病与药不相干。转更伤动正气。疾愈难治。
匠胜汤(三因方名抵胜汤)赤芍半夏(泡)泽兰叶人参陈皮(各一钱)甘草(一钱)生姜(半两)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盏半。煎七分。去滓热服。食前。
八顺理中丸。治新产血气俱伤。五脏暴虚。肢体羸乏。少气多汗。才产直百日。每日常服。壮气补虚。止呕吐。
甘草人参白茯苓神曲(炒各半两)干姜(炮一两)砂仁(二两)麦(二两)白术(四两)上为末蜜丸。每服三十丸。食前姜汤下。或加半夏曲一两。入盐点服。
·卷下·第九十四问产后口鼻黑气起及鼻衄
答曰。阳明者。经脉之海。起于鼻。交额中。入上齿。还出侠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产后气消血散。营卫不理。散乱入于诸经。却还不得。故令口鼻黑气起。及变鼻衄。此缘产后虚热。变生此疾。其疾不可治。名曰胃绝肺败。详此一证。保庆府无方。可急服琥珀黑散。
视其病患鼻黑退。衄止者。活。(方见第八十二问中)
·卷下·第九十五问产后喉中气急喘
答曰。营者血也。卫者气也。营行脉中。卫行脉外。相随上下。谓之营卫。因产所下过多。
营血暴竭。卫气无主。独聚于肺中。故令喘也。此名孤阳绝阴。难治。若产后恶露不快。败血停凝。上熏于肺。亦令喘急。如此但服夺命丹。血去。喘急自止。(夺命丹方见八十一问)旋复花汤。治产后伤风。或风寒暑湿。咳嗽喘满。痰涎壅塞。如服夺命丹喘不定。可服此药。
前胡麻黄杏仁五味子茯苓甘草赤芍旋复花半夏曲人参玄及(各等分)上为饮子。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五片。枣一枚。煎七分。温服。食前。
·卷下·第九十六问产后中风
答曰。产后五七日内。强力下床。或月内。伤于房室。或忧怒。扰荡冲和。或灼炙。伤动脏腑。初眼涩口噤。肌肉搐。以渐腰脊筋急强直者不治。此乃人作。非偶尔中风所得。本集无方。三因方评之颇详。
八风汤。治迷惑如醉。狂言惊悸。恍惚见鬼。
天雄当归人参(各五两)附子防风天门冬蜀椒独活(各四两)乌头秦艽细辛白术干姜(各三钱)山茱萸五味子桔梗香白芷柴胡莽草(各半两)上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日三服。以身中觉如针刺者。药行也。
独活散。治产后中风口噤。肩项强直。四肢拘急。
独活桂心甘草(炙)当归(炒一本作川芎)麻黄附子(炮)细辛(半两)防风(八味)每服四钱。水酒各半盏。煎七分。拗开口灌之。
·卷下·第九十七问产后心痛
答曰。心者血之主也。有伏宿寒气。因产大虚。寒搏于血。血凝不得消散。其气逆冲击于心之经脉。故心痛。但以大岩蜜汤治之。寒去则血脉温而经络通。心痛自止。若误以为所伤疗之。则虚极寒益甚矣。心络寒甚。传之正经。则变真心痛。朝发夕死。夕发朝死。不可轻用药如此。
大岩蜜汤熟地当归独活吴茱萸(洗)官桂芍药干姜甘草(各二两)细辛小草(远志苗也(各一两)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三盏。煎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
四神散。治产后留血不消。积聚作块。急切疼痛。及心腹酸痛下痢。
当归干姜(炮)川芎赤芍上为末。每服三钱。温酒调下不拘时。
·卷下·第九十八问产后热闷气上转为香港脚
答曰。产卧血虚生热。复因春秋取凉过多。地之蒸湿。因足履之所着而为香港脚。其状热闷掣。惊悸心烦。呕吐气上。皆其候也。但服小续命汤。三两剂必愈。若医者误用逐败血药攻之。则血去而疾增益剧。
小续命汤(此药不论胎前产后。或入风邪虚极。遍身疼痛。或疾喘不定者宜服之。加麝香半夏入。每服水二盏。候煎熟倾药汁后。另以麝入于内。再煎一二沸。食前服。一二服神效。)人参黄芩官桂麻黄防己(各一两)生姜(五两)芎芍药甘草白术(各一两)附子(一只去皮)防风(一两半)上为咀。每服三钱。水二盏。煎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大驱风散。治猝中欲死。风攻身体及五脏。言语謇涩。神思冒昧。或履湿气。变为香港脚。此方尤妙。
麻黄(二两)芎(一两半)石膏(煨一两半)肉桂白芷甘草干姜(炮)当归黄芩杏仁(去皮尖炒各二分)上为咀。每服四钱。水盏半。煎六分。去滓。不以时候稍热服。汗出为度。一方入荆沥五协议煎。大验。如香港脚加白术一两。干木瓜一两。去干姜。
·卷下·第九十九问产后汗出多而变风
答曰。产后血虚。内理不腠密。故多汗。因遇风邪。搏变风。者。口噤不开。背强而直。如风发痫状。摇头。马鸣。身反折。须臾十发。气息如绝。宜速斡口灌之小续命汤。稍缓即汗出如雨。手拭不及者。不可治。三因方云。既汗多如何更服麻黄桂等。不若大局方大圣散。亦良药。
小续命汤(方见九十八问)防风汤。治产后中。如角弓时时反张。口噤。
防风(一两)葛根(一两)芎生地本杏仁(去皮尖各一两)独活(二两)甘草桂心防己蔓荆子(各七钱半)麻黄(一两)上为咀。每服四钱。水盏半。煎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卷下·第一百问产后所下过多虚极生风
答曰。妇人以营血为主。因产血下太多。气无所主唇青。肉冷。汗出。目瞑。神昏。命在须臾。此但虚极生风也。如此急服济危上丹良。以风药治之。则误矣。
乳香五灵脂硫黄太阴玄精石(研)桑寄生真阿胶卷柏(生)陈皮(各等分)上将上四味同研。石器内微火炒动。勿令焦。炒了再研极细。后入余药末。用地黄汁和糊。
丸如桐子大。温酒下二十丸。当归酒下尤妙。
神授散。治产后一切疼痛。不论大小。以致危笃者皆可服。
百合(水浸洗)干姜(炮)甘草当归川芎(各二两)青皮桂心牡丹皮白芍陈皮(各五两)神曲(炒)麦肉(一本麦冬王宇泰书作麦芽)人参(各三两)红花(一两半)上为咀。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七分。空心去滓温服。妊妇不可服。虚者去牡丹皮红花。加附子三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