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钟骏华CPA《会计》第2章

 kouyongli 2017-12-29





✎蓝宝会计学校


第二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更


前 言
  本章讲述的是两种会计处理方法,与本书很多内容都有联系,比如,投资性房地产成本计量变更为公允价值计量、发出存货计价方法变更等,属于会计政策变更。另外,会计政策变更还可能与所得税相结合。所以,本章一旦考综合题,难度会比较大。

另外,差错更正内容划分至第17章财务报告。

    本章很重要。

  近3年考情分析


单选题

多选题

总分

2016

12

会计估计变更的界定

——

2

2015

——

24

会计政策变更的界定;会计估计变更的界定

4

2014

2题4分
会计政策变更的界定;会计政策的界定

——

4分


本章结构

第一节  会计政策及其变更的概述

知识点:会计政策的定义;会计政策变更的界定

第二节  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的概述

知识点:会计估计变更的界定

第三节  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的划分

知识点: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的划分

第四节  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

知识点: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

第一节 会计政策及其变更的概述

知识点:会计政策的定义

会计政策,是会计核算原则、计量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常见的会计政策有:
  (1)存货的计价方法,比如,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认定法等。
  (2)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方法,比如,是采用成本法,还是采用权益法核算。。
  (3)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比如,是采用成本模式,还是公允价值模式。

  (4)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比如,是以购买价款,还是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进行计量。
  (5)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比如,是应付税款法,还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6)无形资产的确认,例如,开发支出是确认为无形资产,还是计入当期损益。
  (7)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计量,比如,是按公允价值计量,还是按账面价值计量。

  (8)收入确认所采用的会计原则。
  (9)建造合同收入的确认方法,如完工百分比法。
  (10)借款费用的处理方法,即采用资本化还是采用费用化。
  (11)合并政策,比如,母公司与子公司的会计年度不一致的处理原则;合并范围的确定原则等。
  (12)外币折算所采用的方法及汇兑损益的处理。

知识点:会计政策变更的界定
  会计政策变更的两种情形:一是法规要求变更;二是客观情况变化,变更能够提供更加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
  新事新政、不重要事项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比如,部分处置对子公司的投资之后,丧失控制权,但仍对被投资方具有重大影响,从而,对子公司的投资变为对联营企业的投资,核算方法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这属于对新业务采用新政策,不是会计政策变更。

会计政策变更举例
  常见的会计政策变更有:
  ①发出存货计价方法变更,比如,先进先出法改为加权平均法。
  ②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变更,即,成本计量模式改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另外,还存在多种由于准则变化引起的会计政策变更:比如,所得税核算方法的变更,金融资产投资计量属性的变化,不动产的报表列示项目变化,等等。

第二节 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的概述

知识点:会计估计变更的界定

1.会计估计概述

会计估计是对不确定数量的估计,如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等。

2.会计估计变更

第一,估计基础发生变化。第二,出现了新信息、新经验。


第三节 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的划分

知识点: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的划分
  会计估计是对不确定的数量的估计。会计政策变更是指确认条件、计量基础和列报项目的变更。
  二者同时出现两个方面的差异:
  第一,会计估计变更是关于不确定项目,而会计政策变更是关于确定项目;
  第二,会计估计变更是数量变更,而会计政策变更是确认条件、计量基础或列报项目的变更。
  注意:存货计价方法变更属于会计政策变更,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变更和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变更属于会计估计变更。
  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难以区分的,应将其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处理

【2015年考题·多选题】

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有()。

A.按新的控制定义调查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

B.会计准则修订要求将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由长期股权投资转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C.公允价值计量使用的估值技术由市场法变更为收益法

D.因处置部分股权投资丧失了对子公司的控制导致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方法由成本法转变为权益法

【解析】

会计政策,是会计核算原则、计量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是确认原则、计量属性、列报项目;会计估计是对不确定的数量的估计。

合并范围的确定方法属于会计政策,按新的规定重新确定合并范围,属于会计政策变更,选项A正确;

按照新的规定,无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转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属于列报项目发生了变化,属于会计政策变更,选项B正确;

公允价值计量的估值技术变更,属于会计估计变更,选项C错误;

处置部分股权投资导致后续计量方法变更,属于对新业务采用新的政策,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选项D错误。

【答案】AB


【2015年考题·多选题】

甲公司20×4年经董事会决议作出的下列变更中,属于会计估计变更的有()。

A.将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由移动加权平均法改为先进先出法

B.改变离职后福利核算方法,按照新的会计准则有关设定受益计划的规定进行追溯

C.因车流量不均衡,将高速公路收费权的摊销方法由年限平均法改为车流量法

D.因市场条件变化,将某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确定方法由第一层级转变为第二层级

【解析】

会计估计变更是关于不确定项目的数量的变更,而会计政策变更是确认条件、计量基础或列报项目的变更。

选项A,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是关于确定项目计量方法的变更,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选项B,离职后福利核算方法的变更,是关于确定项目计量方法的变更,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选项C,高速公路收费权摊销方法的变更,即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变更,是关于不确定项目的数量的变更,属于会计估计变更;

选项D,公允价值具体的确定方法变更,是关于数量的变更,属于会计估计变更。

【答案】CD 


  【2014年考题·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是( )。
  A.将一项固定资产的净残值由20万元变更为5万元
  B.将产品保修费的计提比例由销售收入的2%变更为1.5%
  C.将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由移动加权平均法变更为个别计价法
  D.将一台生产设备的折旧方法由年限平均法变更为双倍余额递减法


【解析】数量变更都是会计估计变更,因此,选项A、B属于会计估计变更。
  存货计价方法变更属于会计政策变更,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变更和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变更属于会计估计变更。因此,选项C,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属于会计政策变更;选项D,设备的折旧方法变更属于会计估计变更。
【答案】C

第四节 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

知识点: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

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有两种: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两种方法适应不同的情形。

(一)会计政策变更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

1.采用追溯调整法——主力

(1)准则要求变更且未规定采用未来适用法的;

(2)客观情况变化。

二者均以影响数能够确定为前提。

2.采用未来适用法——替补

(1)准则要求变更且规定采用未来适用法的;

(2)任何无法确定累积影响数的情形。

  (二)追溯调整法
  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有两种: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
  追溯调整法原理是假定从一开始就已采用新政策,因此将现有处理调为新政策下的处理。
  追溯调整法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编制调整分录;第二部分,调整报表项目和附注。

  1.调整分录的编制
  追溯调整的思路可分为三步:
  第一步,还原旧政策的分录;
  第二步,编制新政策的分录;
  第三步,编制调整分录。旧政策+调整分录=新政策
  假设:旧政策是“一”,新政策是“二”,如何把一变成二?①方法一:在“一”的基础上,加上二者差异:一横。 ②方法二:把“一”擦掉,重新写“二”。
  复杂情形下:调整分录=旧政策分录的反向分录+新政策的分录(合并成一笔大分录)。以前年度损益用“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替代。
  需调整的项目通常有4项:一是相关的资产、负债或所有者权益科目;二是递延所得税(税法不承认会计政策变更,只改变账面价值,不改变计税基础,无需调整应交所得税,但产生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项目);三是盈余公积;四是未分配利润。
  这三个步骤中,前两个步骤属于分析过程,在草稿纸上完成;第三个步骤即编制调整分录,才需写在答题纸上。

  2.调整报表项目和附注
  假设会计政策变更日为2015年1月1日,应调整的报表为2015年报。
  (1)调整资产负债表项目
  调整2015年资产负债表项目的期初数,调整项目为四个:有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项目、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2)调整利润表项目
  调整2015年利润表项目的上期数(即2014年的发生额),调整项目为5个:收入费用、所得税费用、净利润、其他综合收益和每股收益。

  (3)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项目的调整
  调整2015年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会计政策变更”项目,所对应的3列:其他综合收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调整其本年金额(2014年末余额),以及上年金额(2013年末余额)。
  注: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 “会计政策变更”项目是“上年年末余额”大项目下的小项目(参见教材P251表12-9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4)在附注中对报表项目调整予以说明。

2017年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本年金额

上年金额


实收资本(或股本)

……

未分配利润

实收资本(或股本)

……

未分配利润

一、上年年末余额







加:会计政策变更







前期差错更正







二、本年年初余额







注:上年年末余额——会计政策变更、前期差错更正项目

对应的列“本年金额”——20161231日的金额

对应的列“上年金额”——20151231日的金额


  教材【例2-1】
  甲公司20×5年、20×6年分别以450万元和110万元的价格从股票市场购入A、B两只以交易为目的的股票(假设不考虑购入股票发生的交易费用),市价一直高于购入成本。公司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对购入股票进行计量。公司从20×7年起对其以交易为目的购入的股票由成本与市价孰低改为公允价值计量,公司保存的会计资料比较齐备,可以通过会计资料追溯计算。假设所得税税率为25%,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净利润的5%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公司发行普通股4 500万股,未发行任何稀释性潜在普通股。两种方法计量的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如表2-1所示:

  表2-1


成本与市价孰低

20×5年年末公允价值

20×6年年末公允价值

A股票

4 500 000

5 100 000

5 100 000

B股票

1 100 000

—(×6年购入)

1 300 000


  【分析】20×5年
  思路:第一步,还原旧政策的分录;第二步,编制新政策的分录;第三步,编制调整分录。
  在草稿纸上完成前两步的会计处理。
  第一步,20×5年按照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量:
  20×5年购入A股票: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4 500 000
    贷:银行存款4 500 000
  20×5年年末公允价值5 100 000高于成本4 500 000 ,无需做账务处理。

  第二步, 20×5年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20×5年购入A股票: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4 500 000
    贷:银行存款4 500 000
  注:这笔分录与旧政策完全一样。
  20×5年年末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600 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600 000

  第三步,编制调整分录
  差异=新政策-旧政策,20×5年末编制调整分录: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600 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公允价值变动损益)600 000
  考虑所得税影响:交易性金融资产产生暂时性差异。
  20×5年末暂时性差异=账面价值5 100 000-计税基础4 500 000=600 000(应纳税),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150 000。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所得税费用)150 00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150 000
  上述两笔分录合并,得到教材20×5年的第一笔分录。

  【解答】
  (1)编制20×5年的调整分录
  ①调整交易性金融资产(第一笔分录):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600 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450 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150 000
  ②调整利润分配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67 500
    贷:盈余公积 67 500( 450 000×15%)

  【分析】20×6年
  第一步, 20×6年按照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量:
  20×6年购入B股票: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1 100 000
    贷:银行存款1 100 000
  20×6年年末,B股票公允价值1 300 000高于成本1 100 000 ,无需做账务处理;A股票公允价值5 100 000高于成本4 500 000 ,也无需做账务处理。

  第二步, 20×6年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20×6年购入B股票: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1 100 000
    贷:银行存款1 100 000
  注:这笔分录与旧政策完全一样。
  20×6年末按公允价值计量,调整B股票的账面价值: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200 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00 000
  A股票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无需调整。

  第三步,编制调整分录
  差异=新政策-旧政策,20×6年末调整差异: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200 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00 000
  考虑所得税影响:交易性金融资产产生暂时性差异。
  20×6年末暂时性差异=账面价值1 300 000-计税基础 1 100 000=200 000(应纳税),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50 000。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所得税费用)50 00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50 000
  上述两笔分录合并,得到教材20×6年的第一笔分录。

  【解答】
  (2)编制20×6年的调整分录
  ①调整交易性金融资产(第一笔分录):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200 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50 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50 000
  ②调整利润分配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2 500
    贷:盈余公积22 500(150 000×15%)

  (3)财务报表调整和重述
  ①资产负债表项目的调整(20×7年报表的期初数,各年累计数
  调增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年初余额80(60+20)万元;调增递延所得税负债年初余额20(15+5)万元;调增盈余公积年初余额9(6.75+2.25)万元;调增未分配利润年初余额51(45-6.75+15-2.25)万元。
  ②利润表项目的调整(07年报表的上年数,即06年的发生额,不含其它年度发生额):
  调增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上年金额20万元(只是06年金额,不包括05年的60万)。其他项目同理。
  ③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项目的调整:

  调增会计政策变更项目中盈余公积上年金额67 500元。“上年(年末余额)”的上年金额,对07年报表而言,就是调整05年年末的金额,即05年调增的盈余公积67 500元。其他项目同理。
  调增会计政策变更项目中盈余公积本年金额22 500元。“上年(年末余额)”的本年金额,对07年报表而言,就是调整06年年末的金额,即06年调增的盈余公积22 500元。其他项目同理。

  小结
  (1)报表项目调整:主要调整本期报表的期初数或上年数(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会计政策变更”项目是“上年年末余额”,其“上年金额”是两年前的余额)。无需调整现金流量表。
  (2)税法不承认会计政策变更,调整只改变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不改变计税基础,无需调整应交所得税,但可能产生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
  (3)不使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没有中间步骤,调整的损益直接计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特殊情况
  会计政策变更发生在期中,对当年业务的调整可以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比如,2013年1月1日取得投资性房地产按成本计量, 2013年7月1日改按公允价值计量,直接调整2013年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2013年报表项目。

  【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变更例题】
  A公司于20×7年1月1日将其某自用房屋用于对外出租,该房屋的成本为75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20年。转为投资性房地产之前,已使用4年,采用年限平均法按年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零。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后,A公司采用成本模式对该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假定税法规定的折旧方法、折旧年限及净残值与会计规定相同。同时,税法规定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待处置时一并计算确定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金额。20×7年1月1日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时,该项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800万元。20×7年12月31日、2008年12月31日该项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分别为900万元、1100万元。

  20×9年1月10日,A公司投资性房地产满足公允价值模式条件,A公司决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假定该公司每年实现利润总额均为2000万元,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20×7年初余额为0。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完成A公司20×9年1月10日后续计量模式变更的调整分录和财务报表重述。
  解题思路
  题目要求完成会计处理有两个方面:一是编制调整分录,二是重述会计报表。
  本题属于比较复杂的业务,首先应进行详细分析,然后进行会计处理。应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分析:第一步,还原旧政策的分录;第二步,编制新政策的分录;第三步,编制调整分录。把损益类科目替换成“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1.分析
  第一步,还原成本模式的会计处理。
  ①20×7年1月1日房地产转换
  借:投资性房地产7 500 000
    累计折旧1 500 000(7 500 000/20×4)
    贷:固定资产7 500 00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1 500 000
  ②20×7年12月31日会计处理
  借:其他业务成本375 000(7 500 000/20)
    贷: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375 000
  会计与税法完全相同,没有任何涉税差异。
  借:所得税费用5 000 000(20 000 000×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5 000 000
  ③20×8年12月31日会计处理
  借:其他业务成本375 000
    贷: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375 000
  借:所得税费用5 000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5 000 000
  第二步,按公允价值模式处理
  ①20×7年1月1日房地产转换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8 000 000
    累计折旧1 500 000
    贷:固定资产7 500 000
      其他综合收益2 000 000(差额)
  ②20×7年12月31日会计处理
  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
  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1 000 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 000 000
  期末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账面价值=800+100=900(万元),计税基础=750-750/20×5=562.5(万元)。
  暂时性差异=900-562.5=337.5(应纳税),包含两个部分:①200是房地产转换时账面价值800高于计税基础600(750-750/20×4)的差额,②剩余137.5,可以进一步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公允价值变动100(900-800),剩余部分37.5(750/20)是税法计提的年折旧额形成的。200的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50(200×25%),应计入其他综合收益;137.5的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应计入所得税费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折旧费,都是净利润因素)。
  递延所得税负债增长额=(200+137.5)×25%―0=200×25%+137.5×25%=50+34.375=84.375,其中, 50计入其他综合收益,34.375 计入所得税费用
  应交所得税=2000×25%=500(万元)
  注:应纳税所得额仍是2000万,应交所得税金额仍500万,旧政策下与税法完全相同。
  借:所得税费用5 343 750(差额)
    其他综合收益500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5 000 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843 750
  ③20×8年12月31日会计处理
  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
  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2 000 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 000 000
  期末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暂时性差异=账面价值1100―计税基础525(750―750/20×6)=575
  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575×25%=143.75
  递延所得税负债增长额=143.75―84.375=59.375
  应交所得税=2000×25%=500(万元)
  20×8年12月31日会计处理
  借:所得税费用 5 593 750(差额)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5 000 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593 750
  第三步,编制调整分录
  一般情形:差异=新政策-旧政策,但本题新旧政策的会计处理均非常复杂,难以一眼看出新旧政策会计分录的差异,因此,采用:调整分录=旧政策分录的反向分录+新政策的分录(合并成一笔大分录)。
  具体来说,就是将20×7年成本模式的全部分录的借贷双方对调,然后与公允价值模式的分录,合并为一笔大分录。
  20×8年的调整方法比照20×7年。

  ①编制20×7年的调整分录
  20×7年成本模式的反向分录,与20×7年公允价值模式的分录,合并成一笔大分录(20×7年的调整分录):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8 000 000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1 000 00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1875 000
    所得税费用343 750
    贷:投资性房地产7 500 000
      其他综合收益1 500 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843 750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 000 000
      其他业务成本375 000
  ②编制20×8年的调整分录
  编制20×8年成本模式处理的反向分录,与2×8年按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分录,合并成一笔分录(20×8年的调整分录):
  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2 000 00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375 000
    所得税费用593 75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593 750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 000 000
      其他业务成本375 000
  2.正式的会计处理
  (1)20×7年调整分录
  ①调整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
  将前面20×7年的调整分录中涉及的所有损益类科目(即所得税费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其他业务成本),替换成“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则得到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的调整分录:
  20×7年调整分录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8 000 000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1 000 00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1 875 000
    贷:投资性房地产 7 500 000
      其他综合收益1 500 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843 75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 031 250
  ②调整利润分配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03 125
    贷:盈余公积103 125

  (2)20×8年调整分录
  ①调整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
  将前面20×8年的调整分录中涉及的所有损益类科目(即所得税费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其他业务成本),替换成“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则得到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的调整分录:
  借: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375 000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2 000 00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593 75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 781 250
  ②调整利润分配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78 125
    贷:盈余公积178 125
  (3)财务报表调整和重述,略

(三)未来适用法
  未来适用法既往不咎,不追溯调整以前期间,只不过从今以后采用新政策进行会计处理。无需编制调整分录和调整报表项目,只需在附注中说明会计政策变更影响数。

【例2-2】

乙公司原对发出存货采用后进先出法,由于采用新准则,按其规定,公司从20×7年1月1日起改用先进先出法。20×7年1月1日存货的价值为250万元,公司当年购入存货的实际成本为1800万元,20×7年12月31日按先进先出法计算确定的存货价值为450万元,当年销售额为2500万元,假设该年度其他费用为120万元,所得税税率为25%。20×7年12月31日按后进先出法计算的存货价值为220万元。

乙公司由于法律环境变化而改变会计政策,假定对其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处理,即对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从20×7年及以后才适用,不需要计算20×7年1月1日以前按先进先出法计算存货应有的余额以及对留存收益的影响金额。

【解答】

本题由后进先出法改为先进先出法,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对20×7年初之前无需追溯调整。

20×7年初的存货价值250万元,当年购入存货成本1800万元,是确定的,与后进先出法或先进先出法无关。

期初存货+本期购入存货=发出存货+期末存货

发出存货=期初存货+本期购入存货-期末存货

先进先出法:发出存货=250+1800-450=1600

后进先出法:发出存货=250+1800-220=1830

政策变更销售成本减少=1830-1600=230

政策变更净利润增加=230×(1-25%)=172.5

附注中披露政策变更对净利润的影响即可,无需编制调整分录和调整报表。  

【2016年考题·单选题】

甲公司2×15年2月购置了一栋办公楼,预计使用寿命40年,为此,该公司2×15年4月30日发布公告称: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公司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会计估计变更的议案》。决定调整公司房屋建筑物的预计使用寿命,从原定的20-30年调整为20-40年。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关于甲公司对该公告所述折旧年限调整会计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对房屋建筑物折旧年限的变更应当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并进行追溯调整

B.对房屋建筑物折旧年限变更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并应当从2×15年1月1日起开始未来适用

C.对2×15年2月新购置的办公楼按照新的会计估计40 年折旧不属于会计估计变更

D.对因2×15年2月新购置办公楼折旧年限的确定导致对原有房屋建筑物折旧年限的变更应当作为重大会计差错进行追溯重述

【解析】

选项A,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改变属于会计估计变更;选项B,会计估计变更按照未来适用法处理,应在变更当期及以后期间确认;选项C,新事新政(或新估计),不是会计估计变更;选项D,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改变不作为前期差错更正处理。

【答案】C

  知识点: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
  1.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
  会计估计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无需编制调整分录和调整报表项目,只需在附注中说明会计估计变更影响数(主要是对当期或以后各期净利润的影响)。

2.会计估计变更的披露
  (1)变更的内容和原因。
  (2)对当期和未来期间的影响数。
  (3)影响数不能确定的情况。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应掌握以下两方面:
  一是掌握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的区分,会计政策,是会计核算原则、计量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会计估计是对不确定的数量的估计。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的区分,是历年考试的重点。
  二是掌握会计政策变更的追溯调整法。尤其应掌握两种情况:发出存货计价方法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投资性房地产成本计量变更为公允价值计量。按照还原旧政策的分录、编制新政策的分录、编制调整分录的思路进行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