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杀虫剂怎么用最有效?

 蒙原马铃薯 2017-12-29

瓜果蔬菜发生虫害,严重影响产量和商品性,所以有些农户肆意增加农药喷洒剂量,导致农残超标,危害消费者健康。杀虫不仅要选对杀虫剂和合适的剂量,还应注意药剂类型、施药方式、害虫生育期和温度、光照、水分条件等综合因素。

一、杀虫剂品种

生产中常用的杀虫剂品类繁多,不同药剂对同一作物的药效如何?不同药剂的适用条件又是什么呢?这些都需要农户去了解。

例如石硫合剂、阿维菌素、乙螨唑都有较好的杀螨效果,但这三种药的性能差别很大。石硫合剂对红蜘蛛、介壳虫的防效不错,对白粉病、锈病的疗效也很好,还可以补充作物的钙、硫营养,价格便宜,但持效期短,是一款杀螨杀虫杀菌营养多效药。使用时应注意该药在4℃以下或30℃以上时药效骤减。阿维菌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类杀虫杀螨剂,对害虫有胃毒和触杀作用,渗透力强但持效期短,适合喷雾,它的作用机理是麻痹害虫神经系统,因而只能杀虫体不能杀虫卵,对根结线虫尤为适合。乙螨唑属于生长抑制剂,可杀螨虫的卵和幼螨,对成螨无效,耐雨水冲刷,持效期长达50天。

二、药剂类型

常用农药按照分散度大小可分为水剂、乳剂、烟剂、悬浮剂、可湿性粉剂、粉剂等,同一种农药不同剂型的药效有所不同。以吡虫啉三种剂型—乳油、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防治棉蚜为例,灌根1-5天后,乳油和水分散粒剂的防效较好。如果选择10g/L拌种的话,三种剂型对棉蚜的防效差不多,而且在播种后36天仍能保持60%以上的防效(图1)(引自宗建平)。

图1

三、施药方式

一种农药往往有多种施药方式,但是不同施药方式的防效却有很大的差别。以吡虫啉水分散粒剂防治番茄烟粉虱为例,喷雾第2天后,药剂分解率为56%,第10天接近90%,而灌根第2-21天,茎秆中的药剂含量保持稳定水平(引自宗建平)。两种施药方式的防效也不同。喷雾法短期(7天内)防效好于灌根,喷雾7天后药效大减,而灌根后7-21天防效在65%以上(图2)。我们常说对于病虫害,预防比治疗更重要,灌根无疑是最佳施药方式。另外,在露地种植中,灌根法避免了喷雾遭到雨水冲刷的尴尬,同时喷施的吡虫啉只停留在叶片表面,不会内渗到叶肉中,因此喷药仅对害虫有触杀作用而没有胃杀作用。有研究表明,吡虫啉灌根对蚜虫等刺吸性害虫的防效也好于喷雾。 灌根法除了持效性强,还有减少用药次数、降低果蔬农药残留的优势。

对于飞行类害虫,喷药往往不能收到好的效果,而且未杀灭的害虫对农药产生抗性。相反地,灌根除了杀灭地上部害虫还能杀灭土壤害虫。但要说明的是,采用灌根法的农药必须具有内吸性才能被根系吸收转运至地上部。

图2

农户在选择药剂时,一定要弄清楚害虫类型,同时要注意多种药剂交替使用避免产生抗性,灌根和喷雾等方式搭配起来。

以保护地蔬菜为例,我们设计一套防虫方案供大家参考。

播种前: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5-10g/L拌种后催芽播种。

苗期:用灭菌营养土作苗床,控制水分,保持温暖,培育壮苗。如果发病可用1.8%阿维菌素4.5 mg/L或25%噻虫嗪250 mg/L喷淋土壤和植株,间隔7-10天再喷第2次,药剂交替使用,可预防一般性害虫。

开花结果期:这时候需要预测常见害虫,对症下药。比如螨虫类害虫可用乙螨唑灌根,每隔30-50天进行一次,配合喷雾72%克螨特乳油2000倍或1.8%虫螨克乳油3000倍,重点喷在叶片背面、花期、果实和嫩芽上。注意药剂轮换,每隔10天喷一次,共喷2-3次。采收期前10-20天停止喷药。

“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种植户,农民朋友们在种植前设计一套像这样的防虫方案,就可以做到短期杀虫和长期预防两不误,达到科学用药、减少施药、降低农残之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