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官哥不分

 陶斋333 2017-12-30

为何官哥不分”  
  作者万树玉     
      明代迄今,古陶瓷领域一直存在“ 官哥不分” 之说。“ 官哥不分” 指什么? 这是说, 宋代的五大名窑中,官窑和哥窑的基本特征混淆不清,难分仲伯。明浙江钱塘人高濂说: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相同。”  见其著《燕闲清赏笺》)明万历进士屠隆列举他的众多文房瓷具更是官哥并提,不予区分。(见其著《燕闲清赏笺》)当然,这里的官窑是指狭义的北宋南宋官窑,而不包括汝官窑和钧官窑。汝、钧窑和哥窑实在是南辕北辙,大相径庭,难以扯在一起。 
    为什么官哥不分呢?根据迄今掌握的资料和达到的认识,笔者认为,所谓哥窑应是古文献上出现的一种人为误传,实际上并不存在;而最具传世哥窑和社会上人们习惯称谓“ 哥窑” 基本特征的, 应是北宋官窑。这便是“ 官哥不分的奥秘所在。 
     现拟从以下三方面进一步作些论述。一、古文献上涉及的元“ 哥窑、龙泉 哥窑(亦即琉田哥窑)和凤凰山哥窑均非真正的哥窑窑口。为便于比较、甄别,有必要根据传世哥窑和社会上惯称哥窑,对哥窑含义作如下界定:以单色(一般是黑褐色)或双色(一般为黑褐色和黄色或红色)线网纹开片和紫口(一般呈棕紫色或黑紫色)铁足(一般带赭色或黑色)为基本特征,以粉青为基本色调的宋代官瓷青瓷。人为着色线网纹开片,紫口铁足,以及官窑青瓷,均是构成宋哥窑的要素,尤其是铁线网纹和金丝铁线网纹,是必不可缺的最根本特征。现在人们已完全习惯将开细小铁线网纹或金丝铁线网纹的青瓷称哥窑哥釉哥窑的明清仿品),对于是否有紫口铁足现象似已并不在意。 
       元代山东人孔齐所撰《至正直记》中谈到的哥窑实指元仿南宋官窑。它说:乙未(按:元至正年, 即公元年) 冬,在杭州时, 市( 按: “ ” )哥哥洞窑器者一香鼎,质细虽新,其色莹润如旧造,识者犹疑之。会荆溪(按:在江苏宜兴南)王德翁亦云:近日哥哥窑绝类古官窑,不可不细辨也。既然是哥窑就应直称哥窑,为何称之为哥哥洞窑” “ 哥哥窑” 呢? 原来“ 哥哥是元人使用的蒙语,有当官者之意,哥哥洞窑哥哥窑就是官窑。 
       南宋时杭州先后有两个官办窑场,一个是凤凰山的老虎洞,另一个是乌龟山的郊坛下,带字的窑场只能是老虎洞。而且,据杭州考古所发掘老虎洞所作地层分析, 老虎洞不仅是南宋官窑器的窑址, 也是元代中晚期元官府烧造仿南宋官窑器的窑址。所以,哥哥洞窑哥哥窑很可能就是指元代时在老虎洞烧造的官窑,这种官窑自然就是元代仿南宋官窑,哥哥洞窑者也就是这种仿南宋官窑产品。绝类古官窑中的古官窑显然指南宋官。杭州考古所副所长杜正贤曾直接参与老虎洞遗址发掘工作,他经对有关实物资料研究分析后指出:老虎洞元代窑场是由官府控制的为当权者烧造仿南宋官窑的一处窑场。……此处窑场生产的明明是仿制南宋官窑瓷,却在元代文献中只字未提‘ 仿南宋官窑’5字,而用哥窑哥哥窑权以代之,其原因也许是元当局者不想与复宋有关的言语而已。(见《南宋官窑瓷鉴定与鉴赏》,江西美术出版社20031月版)老虎洞发掘实践足以证明,元人孔齐在论及元仿南宋官窑时无意间阴错阳差地创造了哥哥窑这样一个名词,成为五大名窑之一哥窑的始作俑者。 
      明代《浙江通志》(1年印行) 提到的龙泉“ 哥窑” 也并非是真的哥窑窑口。《浙江通志》称, 在浙江的处州( 今丽水、青田、龙泉等一带)龙泉县硫田(今大窑)相传有章生一、生二兄二人,未详何时人,主琉田窑,造青器”  “ 兄曰哥窑, 弟曰生二窑5年后6年刊刻的明嘉靖郎瑛著《七修类稿续稿》又为此通志作了三点具体补充、注脚:(1)章生兄弟在处州龙泉各烧一窑,除继续称兄烧的为哥窑外,又称弟烧的为龙泉窑;(2)章生兄弟烧窑的时代定为南宋;(3哥窑的特点是釉色皆青,浓淡不一,其足皆铁色,亦浓淡不一多断纹,号曰:百圾碎。《浙江通志》和《七修类稿续稿》的记述曾广为传播和引用, 有的称之琉田哥窑龙泉哥窑,有的干脆说龙泉哥窑的窑址就是浙江龙泉县的大窑、溪口两地。但现在看来,这种哥窑称谓水份颇大。首先,迄未找到章生兄弟烧窑的痕迹。“ 19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故宫和南京博物院等单位联合对浙江龙泉窑进行了大规模拉网式的调查和发掘,也没有发现关于章氏兄弟的任何历史足迹或是相关窑址。(唐恺:《宋元古瓷》,山东美术出版社20071月版)其次,在龙泉大窑和溪口一带窑址发现的青瓷黑胎(其实是灰黑胎)厚釉和白胎(其实是灰白胎) 厚釉制品是南宋仿官贡瓷,与传世哥窑大不一样,这是古陶瓷界占主要倾向的看法。其实,它们与社会上约定俗成的哥窑概念也不可同日而语。有人认为,这些仿官瓷具有哥窑的片纹、紫口铁足等主要特征,其实不然。其中黑胎的紫口铁足只是很少一部分,有人统计,黑胎龙泉只占白胎龙泉的百分之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