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该如何读这部小说——《西游记》

 风干了忧伤hmsh 2017-12-30

元芳看西游 第1期

文/李元芳

《西游记》成书于十六世纪七十年代我国明代中叶,它是继《三国演义》、《水浒传》以及后来的《儒林外史》、《红楼梦》,成为我国明清时期的代表性著名长篇小说。元芳呢,之前为了能够读到完整的原著也是废了好长时间寻找最初刻本但事与愿违。不过值得欢喜的是,有查询到人民文学出版社曾在79年对《西游记》根据世德堂本并参考清代的六种刻本进行了整理。元芳也是便迫不及待的买到后才觉得读到了完整的原著。

每部小说都有其自己的特点,元芳觉得读《西游记》之前还需提前了解几点。

1.“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

《西游记》里面的故事情节创作,都是作者以社会现实所掌握的见闻材料和对社会生活的感受理解作为创作基础的。我们读《西游记》时看到的许多幻想式写法中包含有我们能够理解的现实的内容,具有对封建社会批判的意义。

2.《西游记》中的故事都是经过长期的流传和许多人的记述,最后有一位作家作了总结性的再创作而后写定的。

唐僧取经本来就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唐太宗时期,僧人陈玄奘为了弄清佛教教义,决心到天竺取经。之后经过朝代的更迭,取经故事开始发酵并带有神话色彩的添加、保留了下来。其内容大多是对于封建社会里丑恶势力的批判和斗争,以及征服大自然环境的愿望都写入了故事。

3. 《西游记》中只是对封建现实社会的批判希望改良并没有推翻封建统治的意识。

写作环境得知当时的皇帝是昏庸的,他崇尚道教,常年不理朝政,一心寻求长生不老。批判的是由于统治者用人不善,财狼当道,权奸误国,作者希望自己可以行“王道”以维护封建制度的“万年基业”。

终上所述,《西游记》的写作思想内容是比较复杂的,存在着矛盾的。大致内容是揭露和批判封建社会,歌颂对天宫、地府、西方教等统治者及妖魔鬼怪的反抗斗争。知道这样的背景对我们研读《西游记》是事半功倍的。

PS: 笔者只坚持原著的细读,坚持自己所写出来的都是自己读出来的,坚持一切以原著为主。

感觉写还可以,请点击下方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