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说小学阶段的成绩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和虚假性?

 奇思妙想5862 2017-12-31

作为一个一线的小学教育工作者,我经常遇见家长朋友会有如此的疑问,类似的问题还有:为什么某某高一高二学习很一般,到了高三成绩却一下上来了?归根结底我认为这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小学课程偏向基础与记忆,且家长作用巨大;

众所周知,小学是义务教育的起点,学生在小学才真正的开始接受学校教育,因此小学教育是比较基础和简单的。这就造成这样一种现象,如果家长认真的履行了自己的教育责任,帮助和督促学生预习与复习,对有针对性提高成绩的题型进行反复习练,很容易让学生取得较理想的成绩。但是过于包办反而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对于课程和教材的敏感性的形成。这里并不等于让家长撒手不管,而是要科学合理的培养学生自己驾驭学习内容的能力,比如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基础汉字书写等内容一定要牢固砸实,而看图写话等发散的部分切勿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再去记录,不怕内容干涩,就怕你不去看,不下笔。

二、在初中、高中成绩突飞猛进的学生,在小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知识厚度;

到了初中、特别是高中,课程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了成倍的提升,有些家长到了这个是否对于辅导学生就有些力不从心了,这样一些在小学没有养成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可能就会逐渐的败下阵来。反观有一些在小学养成了良好学习习惯、且具有知识厚度的学生则开始崭露头角。还是以语文学习为例,小学课程多记忆,而到了初中特别是高中则逐渐过渡到了阅读和写作,某些学生在小学阶段酷爱读书,积累了大量的阅读并形成了自己的见解,在阅读的过程中形成了全面审视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下笔如有神,这样在语文的学习中会逐渐游刃有余。

三、初高中阶段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基本成型,有些学生奋起直追

小学的孩子很少思考我为什么学习,但是到了初中或者高中,他会认识到自己学习的意义,由原来单纯的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这样对于提高学习成绩具有巨大的驱动力。

总而言之,小学成绩具有欺骗性这种说法是片面的,只有在小学阶段开始一步一个脚印的稳步前行,养成自己学习的习惯,砸实基础知识的厚度,才能终生受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