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终于解开了这个迷

 文明世界拼图 2018-01-03

原文《“照着说”与“接着说”》刊登于2016年4月《江河》杂志第八期

作者尉天骄

小编叨叨

中华水文化历史遗产丰富而博大,如何使之更好、更快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当前,水文化的研究和应用需要继承优秀传统,另一方面,也要不拘泥于传统,推陈出新。以大禹精神的历史原貌和赓续创新来谈,当前我们要用现代观念对传统说法进行思辨、分析,为水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大禹治水的画像

大禹不在“三皇五帝”之内,虽有后人称为“禹帝”,但在中华文明史上,大禹被尊为“民族之魂”“万众师表”,大禹精神是中华水文化的重要内容,甚至可以说是华夏“精神原典”之一。今天我们说继承大禹精神,不会有任何争议;但是如何继承和弘扬?就需要把大禹精神的永恒原则与当今时代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使之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

大禹治水与当今治水有三个方面的不同。

其一,彼时的人水矛盾与当今时代有区别。大禹时代,面临的主要是洪水威胁,那时的人水冲突主要由“水多”引起,而当今时代中国面临的水问题,除了洪涝灾害之外,还有“水少”(水资源短缺)、“水脏”(水污染)、“水浑”(水土流失)的严峻矛盾。

其二,彼时的治水能力与今日有区别。大禹时代,人类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没有与自然抗争的强硬手段,因此,大禹的智慧在于顺应自然,疏导洪水。而如今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人类在大自然面前似乎站立得越来越高,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抵御自然,甚至还雄心勃勃地要改造自然。大禹时代,主要是水伤害人,今天,除了水对人的伤害之外,人对水的伤害越来越常见。

大禹治水的纪念雕塑

其三,大禹时代“治水利民”的含义与今日也是有区别的。上古时代社会结构简单,没有工业,城市规模很小,那时治水主要就是使民众免受水患之苦,不至于沦为鱼鳖。

当今时代,水不仅是生命之源,还是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治水在更高层面上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包括民族兴旺、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更高层次的意义。

例如,营造清新优美的水环境,为和谐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提升水工程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为人民群众提供休闲、娱乐、旅游的好去处。这些是大禹时代的治水不可能具备的意识和追求,而在当今社会,就是时代赋予水利人的新任务、新使命。但不论社会如何发展,条件如何变化,大禹“治水以利天下”的基本精神是永远应当继承和弘扬的。

今天所说的大禹精神,早已不限于大禹一人,它是大禹开创、后代传人继承并在长期治水实践中创造性发展了的精神传统。其主要内涵包括:公而忘私、忧国忧民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尊重自然、因势利导的科学精神,以身为度、以声为律的律己精神,严明法度、公正执法的法治精神,民族融合、九州一家的团结精神。

总之,大禹精神是历代水利人赓续创新的精神成果,是“接着说”的弘扬和再造,体现了水文化与时俱进的发展。当然,在历史文化资源面前,与“接着说”一样具有创新价值的,还有“对着说”,即对前人、他人的见解、观念提出质疑,有理有据地指出其谬误,或提出与之不同的新见解、新思想,这是更具有思想活力的文化创新,也是更能激发争鸣、活跃思想的推动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