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言文句式怎么判断?

 guohfy2012 2018-01-03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下边我们举例加以说明:

一、判断句:

(一)采用“……者,……也”的方式

1.“……者,……也”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这是文言文判断句的典型结构.当然,这个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结构变化十分灵活.比如:

2.“……者,……”

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姓曹.

3.“……,……也”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

4.“……,……”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5.“……,……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二)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为”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句中“是”“为”,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同义.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文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

(三)用“即、乃、则、诚、皆、必、亦”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

①梁父即楚将项燕.

②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④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⑤夫六国与秦国皆诸侯.

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四)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如: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②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二、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这样的句子,称为被动句.

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往往用“为……所……”和“见……于……”及其相应的变式结构来表示.

(一)“为……所……”

1.“为……所……”

(吴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赤壁之战》)

*“为所……”——“为……所……”的省略形式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2.“为……”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二)“见……于……”

1.“见……于……”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蔺列传》)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2.“见……”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蔺列传》)

3.“于……”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三)动词本身表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例如: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②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孟子》)

③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四)现代汉语中常用“被”“受”表示被动关系,文言文中也有,但很少.比如:

①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三、省略句

(一)依所省成分划分

1.主语的省略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谓语的省略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3.动词宾语的省略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4.介词宾语的省略——介词“与”“以”“为”的宾语常省略.

①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5.介词的省略——介词“于”“以”常省略.

①置人所罾鱼腹中

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

6.兼语的省略

①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

②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二)依上下文关系划分

(1)承前省.如: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

(2)蒙后省.如:

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对话省.如: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四、主谓倒装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例如:

①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五、宾语前置

在现代汉语中,宾语往往位于谓语后边,作为谓语的施动对象.而在文言文中,于某些条件下,宾语往往提到谓语之前,呈现宾语前置现象.这样的特殊情况一般有三种:

1.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当否定副词为“不”、“毋”(“无”)、“未”、“莫”,并且宾语为代词时,宾语一般会前置.例如:

①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②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③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④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疑问句中,当疑问代词做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该宾语往往要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例如:

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这样的疑问代词一般有:“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3.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比如:

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

②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③唯利是图

4.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①夜以继日

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③全石以为底

六、定语后置

定语在句中一般起修饰限定名词性中心词的作用.文言文中的定语经常会后置到中心词后边,成为定语后置现象.

1.中心词+“之”+短语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

②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②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2.中心词+“之”+形容词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②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

七、介宾短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介宾短语多置于谓语之前作状语,但在文言文中,却常置于谓语之后作补语.例如:

①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③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张衡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