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回顾:公元前207年,刘邦大军率先进入关中,秦王子婴向他投降,秦朝灭亡。 按照先前诸侯间的约定,刘邦就此拥有了在关中称王的资格,但项羽不仅设下鸿门宴,险些杀掉刘邦,接着又封刘邦为汉王,辖巴、蜀、汉中等地,背弃了原来的约定。 刘邦怒不可遏,但在萧何的极力劝说下,决定接受汉王之位,并任命萧何为丞相。 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中,有很多令人敬佩的历史人物,如在安史之乱中,挽救大唐江山于既倒的汾阳王郭子仪;元末乱世中,拯救万民于苦海的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 不过,有一位战神级的人物,悦史君也要郑重推荐一下:西汉楚王、大将军韩信。 一句“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就把他的形象跃然纸上,但他的成功的经历,却非常之心酸。 失意者韩信 公元前206年四月,刘邦领兵进入汉中,并听从张良的计谋,烧毁栈道,故意做样子给项羽看,本大王再也不出来了。 一路上,有不少来自其他诸侯军中的兵将,自愿投奔到刘邦麾下,韩信就是其中之一。 韩信虽然出身贫寒,但他有勇有谋,胸怀大志,一心想闯出一方天地。 韩信先投靠了项梁,项梁死后,又成了项羽手下的一名郎中,他多次给项羽献计,但项羽根本就不予理睬。 于是,韩信借着各路诸侯归国之际,转投刘邦,但刘邦也没有重用韩信,只让他做了个管理仓库的小吏。 韩信很失望,不过他发现,丞相萧何虽然身份尊贵,但他并不是高高在上,很容易接近。 韩信便抓住机会多次跟萧何交谈,萧何非常赏识他,认为韩信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把他举荐给了刘邦,但刘邦只是点点头,始终没有重用韩信。 萧何跑了 当时,刘邦一路从繁华的关中,来到比较偏僻的巴蜀地区,不少汉军将士觉得没什么前途,而且思念家乡,就偷偷开溜了。 两个多月过去了,韩信觉得有萧何等人的举荐,刘邦都不重用自己,一气之下也离开了汉营。 萧何得知韩信逃走的消息后,马上放下还没处理完的公务,来不及向刘邦打报告,就赶紧骑上马去追赶韩信。 刘邦本来就发愁总有人离开汉营,突然,一个军吏匆匆赶到他面前,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萧丞相也跑了!” 刘邦一听火冒三丈,他一直特别倚重萧何,萧何这一走,他彻底慌了,立即派人四下去寻找萧何。 可两天过去了,并没有任何萧何的消息,刘邦坐立不安,不知如何是好。 萧何月下追韩信 萧何没有心思考虑刘邦,他快马加鞭,只想着早点追上韩信,但一路问一路追,天黑了,月亮都出来了,还是没看到韩信的影子。 萧何想下马休息一下,突然发现不远处有个人,正牵着马在河边徘徊。 萧何仔细一看,那人正是韩信,便继续上马去追,嘴里大呼:“韩将军!韩将军留步!” 但韩信并没有理会萧何。 萧何很快赶到韩信面前,气喘吁吁地下了马,再次对韩信说道:“韩将军,咱们也算相识一场,你怎么不声不响地就走了?” 韩信仍然默不作声。 这时,滕公夏侯婴也赶到了,他曾经刀下留人,是韩信的救命恩人。 萧何跟夏侯婴一起说道:“如果这次汉王再不听我们的劝告,那我们三个人一起离开汉营,可否?” 韩信想了想,觉得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和去处,就跟着萧何、夏侯婴二人回到汉营。 一段有份量的对话 萧何让韩信、夏侯婴先各回营帐休息,他却连衣服都没换,稍微整理了一下,就赶去见刘邦。 刘邦见了萧何又怒又喜,萧何则有心成就韩信,两人展开了一段非常有份量的对话。 刘邦绷着个脸,气冲冲地对萧何说道:“若亡,何也?” 萧何知道刘邦误会了,以为他要逃跑,就赶紧行了个大礼:“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刘邦这才知道萧何没跑,但他对萧何追的那个人,一下来了兴趣:“若所追者谁何?” 萧何要得就是这个效果,于是坦然答道:“韩信也。” 刘邦一听是默默无闻的韩信,气不打一处来,再次开骂:
刘邦认为这些日子已经跑了10多个将军,萧何没有追他们而是说追韩信,肯定是在骗他。 萧何也不着急,而是非常淡定地说道:
萧何的这段话就有厉害了,那些将军都很容易就得到了,但韩信却是当今数一数二的人才,如果大王就呆在汉中了,不用韩信也没关系,可如果大王想争夺天下,没有韩信是不可能的,大王要慎重决断啊! 刘邦已经琢磨了一段时间了,听了萧何的话,暗自叹了口气,说道:
刘邦明确表态,就是想往东打出去。萧何趁机进一步说话:
萧何建议刘邦重用韩信,不然韩信还是要走的。刘邦想了想,憋出一句话:“吾为公以为将。” 刘邦还是对韩信没信心,看萧何面子才让韩信当将军。萧何正色道:“虽为将,信必不留。” 萧何认为韩信不会满足于做一个将军,刘邦看了萧何很久,才下定决心:“以为大将。” 刘邦要任用韩信当大将军,萧何一下子高兴起来:“幸甚。” 拜大将军 刘邦见萧何同意了,马上就想让萧何召韩信过来,拜他为大将军。 萧何没有答应,又说了一番话:
萧何真是考虑地周到,他认为刘邦太随便了,如果要拜韩信为大将军,就得郑重其事,仪式感要足。 都到这一步了,刘邦也没多说,就答应萧何的主张。 汉军上下听说刘邦要拜大将军,都以为有一个特别牛的人要来,奔走呼告。 几天后,萧何筑好了拜将坛,又和刘邦选了个好日子,就让刘邦带领文武百官,来到坛前,萧何亲手将符印斧钺交给刘邦。 坛下将士都翘首以盼,想看看这位大将军究竟是何方神圣。 吉时一到,刘邦向萧何示意,萧何立即代宣王命,高声喊道:“谨请大将军登坛行礼!” 韩信这才全副武装,从容步上将坛。 汉军将士们一看是韩信,都震惊了,这分明就是个普通人啊! 但大家看到汉王刘邦、丞相萧何对韩信都是那么地毕恭毕敬,也不敢多说话,但背地里议论纷纷。 韩信的“隆中对” 拜将仪式结束后,刘邦请韩信到大营里小坐,两人开始了第一次认认真真地谈话。 刘邦问道:“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 韩信对刘邦的问题早已成竹在胸,他先行了一个大礼,然后反问了刘邦一句:“今东向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 韩信挑明了刘邦的对手就是项羽,刘邦也不遮掩:“然。” 韩信接着又问了一句:“大王自料勇悍仁彊孰与项王?” 刘邦很长时间没有说话,因为两人实力悬殊太大:“不如也。” 刘邦不是一个自欺欺人之辈,承认自己处境不太好。 韩信再次下拜,然后开始说自己思虑已久的想法:
韩信的记忆是真好,他说项羽是匹夫之勇、妇人之仁,而且背信弃义,残暴无理,表面上有天下,实际上已经失去民心。如果刘邦能够反其道而行,就已经成功了。韩信还说,项羽分封在关中的三个王,都是原来秦朝的将领,本身就不得人心,刘邦之前与那里的百姓约法三章,更何况还有诸侯间的成约,是有民意基础的,现在要东进的话,三秦地区很快就可以平定了。 刘邦听了韩信的话,高兴地不得了,后悔任用韩信太晚,就按韩信的谋划,积极部署东进的准备。 汉王速定三秦 公元前206年八月,刘邦率军悄悄离开汉中,按照韩信、张良等人所献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挥师东进,重返关中。 萧何则留在汉中,负责征收巴蜀地区的赋税,保障军粮供给。 汉军中很多人早就想出蜀,个个奋勇争先,雍王章邯很快就被刘邦打败,落荒而逃。 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YÌ]见势不妙,率领部众投降了刘邦,三秦之地不到一个月便被汉军占据。 这时,齐、赵诸侯也发生叛乱,项羽率军前往平乱,但他听说刘邦已经出蜀平定关中,立即派人前去阻挡刘邦。 刘邦很害怕,张良又出一计,先伪作韩王书给项羽,说刘邦只想得到关中,不会再继续用兵。接着又伪作齐王、梁王书给项羽,说齐王准备和梁王一起灭掉楚国。 项羽果然中计,不再担心刘邦,放心地率领大军去攻打齐国。 刘邦派人把萧何接到关中,他们君臣齐心,一起为下一步地行动做准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