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必看!尿失禁、尿无力、尿潴留,幕后黑手竟然是这种常见病!

 思明居士 2018-01-05

多饮多尿,似乎永远都不会排尿

虽然这些是糖尿病人身上经常出现的症状,但看过下面的文章,这种认识即将成为过去式

再如,如果提到尿潴留尿失禁这些症状,你会不会认为是泌尿系出现了问题,应该去看泌尿科医生?!

但是,这还真不一定!

极有可能是糖尿病在捣鬼,比如今天小编要向大家介绍的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

可能你会对这个专业名词有点陌生,但它在生活中却十分常见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又称DNB,作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病机制十分复杂

在糖尿病患者中患有DNB的概率最高可达85%

据统计,我国2型糖尿病的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发病率高于1型糖尿病,约为60%,且女性多于男性

究竟在什么情况下会诱发DNB发病呢?

DNB的发病机制虽然较为复杂,但主要是由长期高血糖引起的,它导致糖毒性、微血管病变以及氧化应激致使支配膀胱的交感、副交感神经出现神经膜细胞变性、节段性脱髓鞘和轴突变性等损害,进而引起神经传导障碍及膀胱功能障碍而最终发展为神经源性膀胱。

副交感神经受损时会引起膀胱收缩力减弱,交感神经受损时将增加排尿阻力导致排尿反射异常、膀胱功能障碍。

提问:DNB又会有哪些临床表现呢?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临床分3种类型:

尿失禁,尿潴留等问题的出现,不仅会给生活带来非常多的不便,同时也具有较多危害。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危害颇多!

泌尿系感染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出现的尿潴留、尿失禁,可明显增加泌尿系感染机会,出现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等,并造成患者生活的不便和痛苦,影响身心健康。

梗阻性肾病和肾功能不全

长期尿潴留可因压力上传,输尿管扩、造成肾盂积水、肾实质受压和缺血,甚至坏死,导致梗阻性肾病和肾功能不全,引发或加重肾衰竭。

虽然以上症状看似可怕,但是只要有正确的预防方法,就能够有效地避免或者减少这些症状的出现。

既然DNB主要是由长期高血糖引起,那么控制血糖就成为了预防的重中之重。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无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不管病情轻重如何,不论是否使用降糖药物,都需要饮食控制。饮食治疗有助于控制体重、减轻胰岛β细胞负担、降低血糖、减少降糖药物用量。血糖轻度增高的糖尿病患者,单纯依靠饮食控制即可使血糖恢复正常

坚持运动辅助降血糖

运动本身就是一个消耗能量的过程,规律性的有氧运动(如慢跑、快步走、游泳等)可以促进肌糖原的分解以及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运动还有利于降低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强降糖药物的疗效;此外,运动还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保持心理平衡,减少血糖波动。因此,科学合理的运动有助于对血糖的控制。

每周至少2.5小时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周最好进行1-3次中等强度的抗阻运动,减少静坐时间,避免长时间静坐(>90min)。

往期回顾:

笑尿了,是种病啊……预防尿失禁的方法全在这里了!

关注下面公众号,回复“大转盘”,可参与现金红包大抽奖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