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北京的精神

 中轴线上 2018-01-05





美文欣赏

林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

老北京的精神


林语堂


北京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开放性的都城之一,它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巴黎和北京被人们公认为世界上两个最美丽的城市,有些人认为北京比巴黎更美。几乎所有到过北京的人都会渐渐喜欢上它。它那难以抵御的魅力恰如其难以理解和描绘的奧秘。事实上,所有古老的大城市都像宽厚的老祖母,她们向孩子们展示出一个让人难以探寻净尽的大世界,孩子们只是高高兴兴地在她们慈爱的怀抱里成长。像北京这样的城市,人们每年都在对其增进了解。在巴黎生活了十年后,只有那些勇敢之士才会宣称他们已经了解了那个城市。北京也是如此。这是一个有待探寻的城市,绝不是周游几日就能了解的。要真正了解它,非长住其中不可。民国初期,我见到许多来北京作十天半月游的欧洲人,结果却是决定在此定居。

每个城市都有其自身的个性。一位毫无个性的女士也可能很迷人,但一个城市却不同。所有古老的城市都是经历若干世纪成长演变的产物,它们饱经战争的创伤,蕴涵历史的积淀的痕迹,它们是已逝的人们的梦想的见证。就像拿破仑和奧斯芒在巴黎留下了他们的痕迹,玛利亚·特利莎女王和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在维也纳记载着他们的历史一样,永乐、乾隆皇帝也将他们的历史载入了北京城的史册。特别是乾隆,在六十年的和平、繁荣统治期内,重建、缮饰、美化了每一个历史性建筑物,使北京成为富丽堂皇的城市。

然而,一个城市绝不是某个人的创造,多少代人通过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创造成就给这个城市留下宝贵遗产,并把自己的性格融于整个城市。朝代兴替,江山易主,可北京老百姓的生活依然如故。十六世纪,宦官们在文武百官头上布下一片恐怖气氛。宦官魏忠贤尤其嚣张,他将自己的画像悬挂于全国各地,迫使人们向其鞠躬示敬。他还出资修缮西山碧云寺,以使自己在北京留些痕迹,但同样是匆匆过客,与别人并无二致。城市永在,而他们的人生岁月转瞬即逝。可见任何城市都要比一时主宰它的人伟大。

有三个重要因素,结合起来便赋予了北京独有的个性:自然、艺术以及人们的生活。大自然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人类艺术体现于装饰北京的那些塔楼、宫殿;人们的生活方式、贫富状况、风俗习惯和节庆活动决定了城市生活是舒适、闲逸、富有朝气,还是充满了斤斤计较的、赚钱狂似的商贩们的喧嚣与粗俗,幸运的是北京的自然环境、艺术与人们的生活协调地结合在一起。北京的魅力不仅体现于金碧辉煌的皇朝宫殿,还体现于宁静得有时令人难以置信的乡村田园景象。就是从这样的城市中,人们既为它的艺术格调、建筑风格和节日风采而兴奋不已,同时也会享受到一种宁静的乡村生活。

北京的建筑为数众多,其中有宫殿、寺庙和皇帝陵墓。可以说并不是埃菲尔铁塔代表了巴黎,而是蒙玛特区的咖啡馆生活和圣日耳曼林荫大道赋予巴黎以特殊的情调。北京同样如此,那些宫殿的确可以吸引游客,而北京的真正魅力却在于普通百姓,在于街头巷尾的生活。人们永远也不会理解究竟是什么使北京的穷苦百姓如此乐天而自信,原来这是他们的天性使然。

对北京的第一印象是它的气候。冬季,天蓝得让人无法置信,阳光灿烂,却又干燥寒冷;夏季,雨水充足,凉爽。其次是鳞次栉比、蔚然壮观的建筑群。再次就是在传统习俗影响下的北京人所独具的幽默感、耐性和彬彬有礼。天空澄澈,令人心旷神怡。殿阁错落,飞檐宇脊纵横。黄包车夫们滔滔不绝地说着笑话,幸灾乐祸地拿人开心。宽厚作为北京的品格,融于其建筑风格及北京人的性情之中。人们生活简朴,无奢求,易满足——大约在几百年前就是如此。这种朴素的品质源于北方人快乐的天性和粗犷的品格,快乐的天性又源于对生命所持的根本且较现实的认识,即生命是美好而又短暂的,人们应尽情享受它。现代商业活动的喧嚣吵嚷在北京却少为人知。在这种简朴的生活与朴素的思想的熏陶下,人们给精神以自由,创造出了伟大的艺术。

不论在哪个城市,对于旅游者与居住者来说,真正要紧的是与之接触的人:家中的仆人、餐馆里的服务员、黄包车夫和出租车司机。他们可能偶尔会由于芝麻小事或无缘无故地找你的麻烦,但平时他们循规蹈矩、温和有礼、无偿地创造快乐的生活。黄包车夫们一路上总是说个不停,若是遇到一位能听懂的人,他们一路上会和你做一次漫长而愉快的谈话。他们更多时候是喜欢给予而不是接受他人的建议。北京的保姆多是温柔、朴素、极富自尊心的人。北京的服务员远近闻名,他们发明了既不失尊严,又周到热情为顾客服务的秘诀。东兴楼的服务员,身着蓝色的礼服,胳膊上搭着条白毛巾,站立一旁几乎是喊着而不是说出对顾客的亲切问候,似乎你就是最伟大的人物,他尽最大努力将你服侍得舒舒服服的,用坦率的眼神望着你,用淳厚的语调与你谈话。他心里明白,你同他一样也在努力谋生,而他却为自己的职业而骄傲。他们温和热情的天性为城市日常生活的运转添加了润滑油。当然还有些喜欢装腔作势、哗众取宠的狡诈政客和暴发户,但如果他们久居于此,甚至也会变得随和起来,并吸收城市古老生活方式中的朴素与庄重。北京就如同一位老妇人,教会人们如何去创造一种舒适、平和的生活。

什么东西最能体现老北京的精神?是它宏伟、辉煌的宫殿和古老寺庙吗?是它的大庭院和大公园吗?还是那些带着老年人独有的庄重天性站立在售货摊旁的卖花生的长胡子老人?人们不知道。人们也难以用语言去表达。它是许多世纪以来形成的不可名状的魅力。或许有一天,基于零碎的认识,人们认为那是一种生活方式,那种方式属于整个世界,千年万代。它是成熟的、异教的、欢快的、强大的,预示着对所有价值的重新估价——是出自人类灵魂的一种独特创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